-
粪便钙卫蛋白和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在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多在接触致敏食物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腹泻、黏液便、血便、反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食物过敏原激活肠道T细胞分泌TNF-α、IL-4等促炎细胞因子,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向肠腔迁移,引起肠道炎症反应、造成肠道通透性增加有关。目前尚无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食物回避及口服食物激发试验诊断。近年来粪便生物标志物作为判断肠道炎症的特异性指标广泛应用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但在胃肠道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报道甚少。该文将重点阐述粪便钙卫蛋白、粪便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在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中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检核酸阳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分布及传染性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针对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排毒持久性以及复检核酸阳性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复检阳性者的特征与传染性,为完善病例管理与预防新冠病毒传播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复检阳性率范围在2.4%~19.8%之间,复检阳性时间中位数为出院后4~15 d。复检阳性后新冠病毒特异性IgM、IgG和IgA抗体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1.11%~86.08%、52.00%~100.00%、61.54%~100.00%;总抗体和中和抗体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8.72%和88.46%。复检阳性后病毒载量低于初次感染时的病毒载量。目前,全球至少报告了3 380例复检阳性者,有3例复检阳性者(1例免疫缺陷病例和2例肺部影像学异常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具有传染性的活病毒,有1例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无症状感染者引起密切接触者感染。复检阳性者具有传染性的风险总体很低,极个别复检阳性者不排除引起续发传播的可能。对于复检阳性者的管理时间和管理方式,可基于病原检测结果对个体传播风险评估后进行确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职业性尘肺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尘肺病是我国常见的职业病,多见于职业粉尘暴露的人群,但目前发现其也可发生于长期环境粉尘接触的居民,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是尘肺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本文报道1例无明确职业暴露史的尘肺患者,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胰腺切除术后并发临床胰瘘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运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的声触诊组织弹性成像与量化(VTIQ)技术定量评估胰腺实质与病灶的质地,并探讨其在预测胰腺切除术后并发临床相关术后胰瘘(CR-POPF)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2021年3-12月拟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胰腺切除术的患者。在计划手术前1周内应用VTIQ对患者进行SWE定量评估,测量胰腺病灶内及门静脉前方胰体部正常腺体实质的剪切波速度值(SWV)。外科医师术中直接触诊胰腺并定性评估其软硬度。术后根据2016年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的标准,经3周的随访,评估是否发生胰瘘并对其进行分级。将并发B/C级胰瘘患者归为CR-POPF阳性组,并发A级胰瘘(生化瘘)或未并发者归为CR-POPF阴性组。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预测胰腺切除术后并发CR-POPF的临界SWV值,并评估其诊断效力。结果:共有7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7例(65.3%,47/72),胰体尾切除术25例(34.7%,25/72)。术后随访3周显示,共有22例(30.6%,22/72)患者并发CR-POPF。CR-POPF阳性组门静脉前方胰体部实质SWV值显著低于CR-POPF阴性组( P<0.001),而胰腺病灶内部的SWV值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64)。两组之间通过术中触诊定性的胰腺质地分类(软/中等-硬)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89)。以门静脉前方胰体部实质SWV值>1.16 m/s作为预测CR-POPF的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敏感性为0.760,特异性为0.634,阳性预测值为67.5%,阴性预测值为72.5%。 结论:VTIQ技术通过术前无创、定量评估胰腺实质软硬度,有助于提高胰腺切除术后并发CR-POPF预测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尿中乙草胺及其代谢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尿样中乙草胺及其3种代谢物。方法:于2021年4月,尿液经HLB小柱净化,1%乙酸乙腈溶液洗脱。以0.01%甲酸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目标物使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作为分离柱,采用LC-MS/MS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测定。结果:4种目标物在1~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均>0.997,各目标物质在空白尿样中3个浓度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107.6%~129.1%,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1.5%~9.9%( n=6),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4~0.11 μg/L和0.15~0.42 μg/L。乙草胺职业接触人群尿样中所有目标物均有检出。 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尿样中乙草胺及其代谢物浓度的快速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角膜接触镜相关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相关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CL-iLSC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于2018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角膜病门诊确诊为CL-iLSCD并接受药物治疗和随访的17例患者(25只眼)的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14例,年龄为(36.4±6.9)岁。采用裂隙灯显微镜结合荧光素染色观察角膜和角膜缘尤其是上皮病变范围,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中央角膜上皮厚度,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密度和角膜神经纤维长度,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转归和相关因素等。结果:所纳入的患者有4~30年软性角膜接触镜戴镜史,中位数为10年;每日戴镜时间为(10.5±2.5)h。88.0%(22/25)的患眼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或疼痛、眼红和畏光等症状。常见体征为角膜上皮梳齿状和(或)漩涡状迟发性荧光素染色,上方角膜缘(11~1点钟方位)受累最多(25/25,100.0%),并伴随中央角膜上皮厚度、上皮基底细胞密度和神经纤维长度降低等活体影像学表现异常。结合影像学参数综合等级评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的各为5、11和8只眼。80.0%(20/25)的患眼曾发生误诊。停戴角膜接触镜并给予以人工泪液和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后,所有患眼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其中13只眼治愈,12只眼好转。结论:CL-iLSCD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且早期体征较为隐匿。停戴角膜接触镜和药物治疗是目前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过敏性肺炎的诊治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过敏性肺炎(H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及疾病转归具有高度异质性,与个体敏感性、接触抗原的性质、剂量、持续时间及接触频率均有关。2020年新制定的成人HP指南对其进行了重新分类,并详细描述了其影像学特征。HP常发生在成人,但也可影响儿科人群,且是常见的儿童间质性肺疾病之一。在儿童中,引起HP的最常见因素为家庭环境中的禽类和真菌抗原。HP的诊断主要基于明确的暴露抗原、典型的症状、特征性放射学表现,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肺功能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HP,对于诊断仍不明的患儿需行肺组织病理检查。早期诊断并充分避免抗原暴露是治疗及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恙虫病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恙虫病是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中国澳门偶有感染个案报道,危重症的个案更是罕见。由于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呈非特异性及多样性,若不能及时诊治,病情可进展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死亡。中国澳门镜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1年9月30日收治1例恙虫病伴MODS患者,结合患者郊外活动史(接触恙虫幼虫)、临床症状、体征(腹部皮肤发现恙虫病特有焦痂)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外裴氏试验阴性),诊断为恙虫病伴MODS。入院后给予抗感染、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无明显改善。启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支持。VV-ECMO初始设定血流量5 L/min(70 mL·kg -1·min -1),转速3 500 r/min,吸入氧浓度(FiO 2)1.00,肝素抗凝,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180~200 s,同时调整CRRT脱水量;ECMO支持9 h后氧合改善,ECMO血流量下调至4 L/min(58 mL·kg -1·min -1)左右,转速3 000 r/min;ECMO治疗4 d患者病情好转,逐渐下调ECMO流量及FiO 2;于入院5 d撤离ECMO支持。持续呼吸机支持8 d后,患者成功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入院11 d停止CRRT改为间断血液透析治疗;入院12 d患者病情稳定转出ICU。之后患者自主尿量逐渐增加,各器官功能恢复正常,住院36 d后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人类位石膏固定术中外展角度的测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术中测量人类位石膏固定外展角度(abduction angle,AA)的不同年资医生目测和使用电子软件根据不同体表标识测量的四种方法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共27例(32髋)因DDH行闭合复位或单纯切开复位的患儿资料,男6例,女21例;年龄为(13.2±6.86)个月(范围4~28个月)。5位医生分别通过目测和手机软件共四种方法,术中即刻测量髋关节AA并记录,并与术后MRI测量结果(AA-MRI)进行比较。术中测量的4种方法为:①低低年资目测腘窝中心和臀部(坐骨结节)石膏架接触中心连线与两坐骨结节连线垂线交角(junior visualization,AA-JV);②高年资目测腘窝中心和臀部(坐骨结节)石膏架接触中心连线与两坐骨结节连线垂线交角(senior visualization,AA-SV);③腘窝中心和肛门中心连线与坐骨结节连线垂线交角(anus-popliteal,AA-AP);④腘窝中心和腹股沟垂线与肛门中心水平线交点连线和两坐骨结节连线垂线交角(anus-groin crease-popliteal,AA-AGCP)。采用 t检验、相关系数、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检验评估测量结果的差异性、信度和一致性。 结果:对比术中4种以及术后AA-MRI测量方法,AA-JV(42.69° ±4.13°)
0.05)。五种方法 ICC检验组间一致性范围为0.807~0.892,AA-MRI的组内平均一致性为0.948。所有 ICC结果均>0.75,一致性好。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术中4种测量方法与AA-MRI有良好或中等的线性关系,AA-AGCP( R2=0.499)>AA-AP( R2=0.318)>AA-SV( R2=0.253)>AA-JV( R2=0.217),AA-AGCP为最佳测量方法。AA-AGCP和AA-MRI的Bland-Altman散点图结果一致性良好,偏倚的均值和标准差为-0.796±3.247,一致性界限95% LoA(-7.160,-5.568)。 结论:DDH患儿在行人类位石膏固定前,常用目测方法所得AA偏小,推荐使用AA-AGCP法预估,该法操作简便、可信度高、一致性强、测量客观精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靶向血小板表达FⅧ基因治疗血友病A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因治疗是一种颇具临床应用前景的血友病A(HA)治疗方法,人体内有多种细胞可作为基因治疗HA的靶细胞。为克服靶向肝细胞基因治疗HA的缺陷,研究者们开发了靶向血小板表达FⅧ的基因治疗策略。该策略应用不同的血小板特异性启动子,从而实现靶向血小板的FⅧ表达,常用启动子包括血小板糖蛋白αⅡb启动子,血小板糖蛋白Ⅰb启动子,血小板因子4启动子等。该策略主要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大量FⅧ在需要止血的损伤局部聚集,促进止血并激活凝血反应。其次,FⅧ储藏在血小板的α颗粒内,极大地降低了FⅧ在血液循环中的暴露时间,减少了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FⅧ和自身抗体的接触机会。笔者拟就近年来靶向血小板表达FⅧ基因治疗HA的新进展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