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营养不良与谵妄的发生相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营养不良与发生谵妄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60周岁的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谵妄评估法(CAM)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进行谵妄评估,CAM评分≥1分定义为谵妄;采用简易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MNA-SF评分≤7分定义为营养不良。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停药后唤醒时间的差异。经28 d短期随访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谵妄及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差异。通过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谵妄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32例老年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其中28 d生存98例,死亡34例,病死率为25.76%。死亡组患者营养不良及谵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生存组(61.76%比37.76%,64.71%比26.53%,均 P<0.05),MNA-SF评分明显低于生存组(分:6.32±1.80比8.72±2.23, P<0.01),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血乳酸(Lac)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CT(μg/L):4.47(2.69,10.39)比2.77(1.28,5.94),IL-6(ng/L):204.08(126.12,509.85)比120.46(60.67,290.99),Lac(mmol/L):5.14(2.75,8.60)比3.13(2.16,4.30),均 P<0.05〕,停药后唤醒时间也较生存组明显延长(min:33.94±8.51比28.92±7.03, P<0.01)。132例老年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有48例在ICU住院期间发生谵妄,84例未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36.36%。谵妄组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谵妄组(45.83%比14.29%, P<0.01),MNA-SF评分显著低于非谵妄组(分:6.46±1.77比9.05±2.15, P<0.01),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也较非谵妄组显著延长〔ICU住院时间(d):13.40±9.59比10.06±7.81,机械通气时间(h):197.06±89.80比138.81±82.30,停药后唤醒时间(min):35.85±7.01比26.99±6.12,均 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优势比( OR)=7.527,95%可信区间(95% CI)为2.585~21.917〕、Lac( OR=5.345,95% CI为1.733~16.483)、停药后唤醒时间( OR=6.653,95% CI为2.021~21.904)是老年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ICU住院期间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谵妄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非谵妄组(54.17%比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 χ2=16.780, P<0.001)。 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ICU住院期间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包括营养不良、Lac及停药后唤醒时间;谵妄的发生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营养状况评估法的适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综合营养评估量表中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估(MNA)、主观整体评估(SGA)3种量表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营养状况评估结果,并探讨这3种量表与人体测量法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住院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13例,分别采用NRS2002、MNA及SGA对研究对象进行营养评估,比较三者的一致性;分析三者与人体测量指标(BMI、TSF、AC、AMC)及实验室检查指标(PA、Alb、Hb、TLC)的相关性。结果:NRS2002、MNA及SGA对营养不足的检出率分别为82.3%、80.5%及85.8%,三者测量结果一致性高( P>0.05);NRS2002与人体测量法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均存在相关;MNA与除BMI、Hb、TLC之外的指标存在相关,SGA与除Hb、TLC之外的指标存在相关。 结论:NRS2002、MNA及SGA 3种量表评估法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结果一致,其中NRS2002的适用性最好,SGA次之。NRS2002临床应用推广价值最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的多中心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前瞻性调查中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中国14个大城市30家大医院,对≥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等方法进行前瞻、多中心和平行的调查,了解中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营养风险,总结临床结局指标,并分析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老年患者10 184例,年龄65~112(74.81±7.01)岁,体质指数(BMI)17.80~35.50(23.32±3.83)kg/m 2,利手握力为(16.95±18.42)kg,上臂围为(25.68±3.70)cm,小腿围(32.07±3.89)cm,BMI、握力、小腿围和上臂围随增龄下降明显( F=13.74、97.47、28.31、88.68,均 P<0.001);有10 182例患者进行了NRS2002评估,其中10.14%(895/10 182)为营养不足(BMI≤18.5 kg/m 2),46.42%(4 726/10 182)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随增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呈明显增加趋势( F=43.41、177.05,均 P<0.001);有9 755例(95.79%,9 755/10 182)患者完成了MNA-SF检查,14.67%(1 431/9 755)存在营养不良、35.04%(3 418/9 755)有营养不良风险、50.29%(4 906/9 755)营养正常,随增龄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均明显增加( F=172.79、12.10、152.42,均 P<0.05)。是否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与年龄、BMI、死亡率、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相关(均 P<0.05)。 结论:中国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较高,存在营养风险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前营养状态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状态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使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根据MNA评分是否≥24分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N组,50例)和营养欠佳组(M组,50例)。记录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BMI、上臂围、小腿围、MAP、吸烟史、饮酒史、MNA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白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手术类型)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中液体净出入量,术中出血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围手术期输血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长)。在术前1 d以及术后第1、3、7天记录患者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评分[40项恢复质量问卷(Quality of Recovery-40 Questionnaire, QoR-40)评分,包括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自理能力及疼痛5个方面],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判断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的术前营养状态与术后早期恢复质量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身高、MAP、吸烟史、饮酒史、查尔森合并症指数、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水平、手术类型等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组患者的体重、BMI、上臂围、小腿围、白蛋白、Hb及MNA评分均低于N组( P<0.05)。两组患者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中液体净出入量,术中出血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围手术期输血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长等术中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 QoR-40各项评分以及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组患者术后第1、3、7天QoR-40各项评分以及总评分均低于N组( P<0.05)。组内比较,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身体舒适度及情绪状态评分均下降( P<0.05),术后第3天身体舒适度及情绪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7天身体舒适度及情绪状态评分均提高( P<0.05);术后第1、3天心理支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7天心理支持评分提高( P<0.05);术后第1、3、7天自理能力评分均下降( P<0.05);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下降( P<0.05),术后第3、7天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1、3天总评分均下降( P<0.05),术后第7天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7天QoR-40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提高( P<0.05);与术后第3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QoR-40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提高( P<0.05)。时间与组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MNA评分分别与术后第1、3、7天QoR-40评分存在线性正相关。 结论:术前营养状态欠佳不利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早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海老年住院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青海地区老年住院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老年住院患者1 077例,进行一般资料、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FRAIL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调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77例老年住院患者,认知障碍组470例,认知功能正常组607例。认知障碍患病率为43.64%(470/10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障碍组女性、高龄、常喝熬茶的比例较高,与配偶同住、睡眠正常、常吃牛羊肉的比例较低( P<0.01或 P<0.05);营养指数、ADL总分、IADL总分认知正常组高于认知障碍组( P<0.01);老年抑郁得分、衰弱得分认知障碍组高于认知正常组( P<0.0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经常喝熬茶会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 OR=0.740、1.211,均 P<0.05);经常吃牛羊肉、营养、ADL、IADL是老年住院患者认知障碍的保护性因素( OR=0.780、0.938,0.956、0.895,均 P<0.05)。 结论:青海地区住院老年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女性、经常喝熬茶可能会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经常吃牛羊肉、增强营养,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衰弱状况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老年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的衰弱状况并分析脑白质高信号与其衰弱状况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通过头颅MRI筛选65岁以上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62例。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其衰弱状况,采用Fazekas量表评分法对头颅MRI影像进行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e,PVH)和深部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e,DWMH)独立评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ANOVA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PVH及DWMH评分与Fried衰弱表型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162例老年LA患者中不同衰弱表型分别为无衰弱46例(28.40%),衰弱前期76例(46.91%),衰弱40例(24.69%);不同衰弱状况的老年LA患者之间在年龄( F=9.382, P<0.01)、慢性病数( H=10.736, P<0.01)、服药数量( H=15.927, P<0.01)、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评分( F=5.263, 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衰弱状况的老年LA患者PV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8.537, P<0.01),而DWM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4.239, 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老年LA患者PVH评分与衰弱表型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r=0.718, P<0.01)。 结论:老年LA患者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增龄、多病共存、多重用药、营养风险等因素有关。老年LA患者衰弱的发生与脑室周围白质病变相关,且白质损害越严重,衰弱程度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ogistic回归和BP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模型对老年COPD患者30 d内急性加重再入院风险的预测性能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Logistic回归、BP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3种模型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0 d内急性加重再入院风险的预测性能,以期为再入院高风险患者筛查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作COPD患者调查问卷表,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老年抑郁量表、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SF)及COPD评估量表(CAT),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宁夏地区13所综合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呼吸内科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随访至出院后30 d。探讨患者再入院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按照训练集与测试集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样本和测试集样本,分别通过查准率、召回率、正确率、F1指数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比较。结果:共调查1 120例患者,其中非再入院患者879例,再入院患者24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非再入院患者与再入院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糖尿病和冠心病比例、过去1年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季节因素及长期家庭氧疗、规律用药、康复锻炼比例、病程、ADL、抑郁状况、mMRC、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吸烟情况、冠心病史、过去1年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季节因素、是否长期家庭氧疗、是否规律用药、营养状况是老年COPD患者30 d急性加重再入院的影响因素。训练集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及支持向量模型的查准率分别为70.95%、76.51%、84.78%,召回率分别为79.55%、86.36%、88.64%,正确率分别为87.81%、90.81%、93.82%,F1指数分别为0.75、0.81、0.87,AUC分别为0.850、0.893、0.921。测试集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及支持向量模型的查准率分别为78.38%、80.65%、88.57%,召回率分别为70.73%、60.98%、75.61%,正确率分别为85.82%、84.40%、90.07%,F1指数分别为0.74、0.69、0.82,AUC分别为0.814、0.775、0.858。结论:与Logistic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可以有效预测老年COPD患者30 d内急性加重再入院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在能力下降对老年患者跌倒和再入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内在能力下降的情况,并探讨内在能力下降对患者1年内跌倒和再入院的影响。方法:纳入在浙江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老年患者311例,采集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资料及内在能力资料,包括认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运动(Tinetti-平衡量表和4 m试验)、活力(握力和微型营养评估简表)、感知(自评视力或听力下降)和社会心理(老年人抑郁量表),并随访出院后1年内跌倒和再入院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入院基线内在能力与1年内跌倒和再入院的关系。结果:311例老年住院患者存在内在能力下降282例(90.7%)。随访1年有38例老年患者(12.2%)发生跌倒、69例老年患者(22.2%)再次入院。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共病、多重用药、害怕跌倒、跌倒史以及辅具使用等混杂因素影响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衡能力下降是老年患者1年内跌倒的危险因素( OR=3.515,95% CI:1.089~11.346, P=0.036);步速减慢是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OR=2.426,95% CI:1.181~4.983, P=0.016)。 结论:运动能力下降和老年患者1年内跌倒及再入院密切相关,应重视老年患者运动能力的评估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及衰弱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社区老年人的衰弱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于2021年7—12月选取北京市9个社区的241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微型营养评估表(MNA)、Fried衰弱表型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回收率为92.6%。结果:241名社区老年人中,不衰弱的老年人115名(47.7%),衰弱前期的老年人92名(38.2%),衰弱的老年人34名(14.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牙齿数量为0~9、10~19颗,口腔干燥及缺失的牙齿未完全修复或未修复是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本研究从口腔健康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各级医疗机构和养老照护机构可将口腔健康状况作为社区老年人衰弱风险的筛查项目,为社区老年人衰弱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外科营养指南更新探讨围术期营养支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外科疾病和手术创伤应激会引起机体分解代谢,导致炎症、蛋白质分解、氮丢失等;与营养不良相关的肌肉减少症、恶液质、肌肉脂肪浸润等均会导致不良临床结局。营养支持的首要步骤是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相关指南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有营养风险筛查2002、微型营养评定简表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等,评定工具有主观全面评定和全球(营养)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共识等。由于与临床结局的密切关系,瘦肉体的变化在营养评定中日益受到重视。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建议术前施行10~14 d的营养支持,方式首选肠内营养,尤其是口服肠内营养;术后营养支持亦首选肠内营养,如肠内营养不达标或不能进行肠内营养时,则应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或全肠外营养。围术期药理营养素的应用仍有不同意见,相关指南共识推荐在大手术后、外科重症肠外营养酌情应用。笔者将结合ESPEN更新的外科指南和围术期营养支持推荐意见,深入阐述围术期营养管理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