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组织miR-23a-3p、miR-361-5p表达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微小核糖核酸(miR)-23a-3p、miR-361-5p表达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2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23a-3p、miR-361-5p、PI3K mRNA、AKT mRNA、mTOR mRNA 表达.Pearson 相关分析胃癌组织中 miR-23a-3p、miR-361-5p 表达与 PI3K mRNA、AKT mR-NA、mTOR mRNA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分析miR-23a-3p、miR-361-5p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胃癌组织中不同miR-23a-3p、miR-361-5p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生存预后因素.结果 相比于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miR-23a-3p、miR-361-5p表达明显较低,而PI3K mRNA、AKT mRNA、mTOR mRNA表达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 miR-23a-3p、miR-361-5p 表达与 PI3K mRNA、AKT mR-NA、mTOR mRNA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不同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术后辅助化疗及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miR-23a-3p、miR-361-5p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23a-3p低表达胃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46.77%(29/62),低于miR-23a-3p高表达胃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81.03%(4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30.243,P<0.001).miR-361-5p 低表达胃癌患者 3 年总体生存率为50.79%(32/63),低于miR-361-5p高表达胃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77.19%(4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24.932,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无术后辅助化疗、miR-23a-3p低表达、miR-361-5p低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miR-23a-3p、miR-361-5p表达降低,二者表达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是潜在的胃癌预后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miR-23a、miR-150、miR-150-5p水平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分析微小核糖核酸(miR)-23a、miR-150、miR-150-5p水平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随访2年,将发生DOP、未发生DOP的患者分别纳入DOP组、无DOP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miR-23a、miR-150、miR-150-5p水平;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miR-23a、miR-150、miR-150-5p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OP的影响因素.结果 DOP发生率为28.89%;DOP组血清miR-23a、miR-150、miR-150-5p水平均高于无DOP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清miR-23a、miR-150、miR-150-5p水平与骨密度均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miR-23a、miR-150、miR-150-5p是DO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DOP患者中血清miR-23a、miR-150、miR-150-5p水平升高,三者均与骨密度均呈负相关,且均是DOP发生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微小核糖核酸-21-3p在小鼠胰腺炎模型中的表达和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21-3p在小鼠急性胰腺炎(AP)模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左旋-精氨酸注射构建小鼠胰腺炎模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急性胰腺炎模型组(AP6h组、AP 12h组、AP 24 h组、AP 48 h组),每组10只;再以不同剂量的左旋-精氨酸处理小鼠,分为AP-A、AP-B、AP-C组,收集小鼠胰腺组织及血清,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小鼠胰腺及血清中miR-21-3p相对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胰腺髓过氧化物酶(MPO),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表达,Pearson检验验证其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P组小鼠胰腺组织及血清中miR-21-3p表达明显升高(P<0.01),miR-21-3p在AP 6、12、24、48 h组相对表达随时间增加(P<0.01),24~48 h达到峰值(P>0.05);AP-A、AP-B、AP-C组miR-21-3p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组间miR-21-3p表达也依次升高(P<0.01);AP组小鼠血清淀粉酶、MPO及炎性因子TNF-α、IL-6、IL-17、IL-2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P发生6~24 h,miR-21-3p表达与血清淀粉酶、MPO呈正相关(r=0.632、0.601,P<0.01);miR-21-3p表达与TNF-α以及IL-23血清水平呈正相关(r =0.593、0.611,P<0.05).结论 监测血清miR-21-3p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藜芦醇对人恶性脑胶质瘤模型裸鼠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恶性脑胶质瘤模型裸鼠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4周龄BALB/c雌性裸鼠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两组均采用皮下移植成瘤法在裸鼠右前肢前臂皮下接种人恶性脑胶质瘤U251细胞悬液,建立裸鼠恶性脑胶质瘤模型.肿瘤种植后第10天,裸鼠右前肢皮下明显触及肿块,提示造模成功;白藜芦醇组裸鼠用浓度为50 mmol/L白藜芦醇溶液200 μL灌胃,对照组裸鼠以等量等浓度二甲基亚砜生理盐水灌胃,每3日给药1次,共用药7次.第1次用药前记录肿瘤的最长径、最短径,计算肿瘤体积.每次给药后第3天测量肿瘤大小.完成最后一次测量后处死动物,完整取出瘤块.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标本中FOXP2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测定miR-9的表达.结果 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均成功建立恶性脑胶质瘤移植瘤动物模型.皮下接种肿瘤细胞第10天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12. 94 ± 10. 17)mm3 ,对照组肿瘤体积(6. 46 ± 2. 67) mm3 .第1、2、3、4次给药后,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分别为( 25. 58 ± 16. 41 ) mm3 、 ( 32. 33 ± 17. 62 ) mm3 、 ( 58. 81 ± 7. 66)mm3 、(97. 67 ± 20. 76)mm3 ,对照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2. 02 ± 8. 71) mm3、(30. 73 ± 15. 74) mm3 、(52. 88 ± 20. 03)mm3 、(88. 50 ± 37. 01)mm3,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 >0. 05);第5、6、7 次给药后,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14. 94 ± 29. 35) mm3 、(237. 42 ± 23. 3)mm3 和(231. 27 ± 12. 6) mm3,均小于对照组的(191. 71 ± 53. 79) mm3 、(314. 67 ± 24. 4)mm3和(374. 03 ± 21. 6)mm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2. 802、-5. 114、-6. 320, P值均<0. 01).白藜芦醇组FOXP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00. 60 ± 41. 75,低于对照组的165. 51 ± 16. 31, miR-9相对表达量为0. 971 ± 0. 369,高于对照组的0. 496 ± 0. 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 238、2. 878, P值均<0. 05).结论 白藜芦醇能抑制恶性脑胶质瘤模型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miR-9和FOXP2的表达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足口病毒诱导肠上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及其在患儿粪便标本中的诊断效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筛选两种常见手足口病毒肠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感染诱导人肠上皮细胞系(HIEC)差异表达的miRNA,并分析其在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EV71和CA16分别与HIEC共培养,感染复数为10,培养0、24、48、96 h后,行miRNA微阵列芯片分析,筛选差异表达miRNA.将HIEC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感染临床手足口病患儿分离病毒株46株,对照组不感染病毒株.培养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芯片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相对表达量,选择变化最大的前4种miRNA作为粪便miRNA联合检测法的靶标.选择手足口病患儿40例和健康体检儿童52例,比较粪便miRNA联合检测法、血清IgM抗体检测法、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miRNA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显示,HIEC感染EV71、CA16后miR-526a、miR-23b、miR-619-5p、miR-204-5p、miR-5585-3p和miR-146a表达明显升高且相对升高倍数均>2.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最大的前4个miRNA分别为miR-23b、miR-619-5p、miR-204-5p、miR-5585-3p(P均<0.01).粪便miRNA联合检测法对手足口病的阳性检出率为87.5%、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84.09%、准确性为92.30%,血清IgM抗体检测法对手足口病的阳性检出率为37.5%、灵敏度为63.64%、特异度为85.71%、准确性为70.60%,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法对手足口病的阳性检出率为90.0%、灵敏度为88.64%、特异度为92.86%、准确性为95.65%.结论 EV71和CA16诱导HIEC表达明显升高的miRNA分别为miR-23b、miR-619-5p、miR-204-5p、miR-5585-3p,以其作为靶标进行粪便miRNA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miRNA-mRNA调控网络的鼻咽癌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构建鼻咽癌微小核糖核酸(miRNA)调控网络筛选与鼻咽癌发病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下载鼻咽癌miRNA芯片数据GSE70970和基因芯片数据GSE12452,利用R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和mRNA,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应用FunRich软件预测差异miRNA的转录因子及靶基因,将靶基因与差异基因取交集获得核心基因,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核心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一共筛选出47个差异表达miRNA、797个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miRNA主要参与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等过程,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周期、小细胞肺癌等信号通路.靶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后筛选出23个核心基因,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生存分析显示其中4个核心基因对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有影响,包括多聚磷酸肌醇磷酸酶1(MINPP1)、锌指环指蛋白3(ZNRF3)、纤毛顶结构蛋白(SNTN)、β微管蛋白2A(TUBB2A),其相对应的miRNA分别为hsa-miR-199b-5p、hsa-miR-520e、hsa-miR-107、hsa-miR-421.结论 通过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同时结合生存分析,筛选鼻咽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为鼻咽癌诊断、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miR-760靶基因BATF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究miR-760靶基因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ATF样蛋白3(basic leucine zipper ATF-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3,BATF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的影响,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36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qRT-PCR检测组织中miR-760和BATF3的mRNA表达情况.培养NSCLC细胞系A549、H1299和H23及正常人肺上皮细胞BEAS-2B,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miR-760和BATF3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miR-760和BATF3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miR-760和BATF3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BATF3与miR-760在NSCLC中的靶向作用关系.结果 表明,miR-760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显著下调(P<0.01),同时miR-760在NSCLC细胞系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其中在A549细胞中表达最低(均P<0.01);BATF3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量与邻近正常组织相比显著上调(P<0.01),同时BATF3在NSCLC细胞系中的表达也显著上调,其中在A549细胞中表达最高(均P<0.01).此外,miR-760过表达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BATF3是NSCLC肿瘤细胞中miR-760的直接靶点;miR-760表达升高显著抑制NSCLC细胞中BATF3的表达(均P<0.01).由此,miR-760的表达抑制NSCLC组织中BATF3的表达,miR-760通过调控BATF3的表达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综上,miR-760可能通过调控BATF3的表达在NSCLC中部分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BDNF、miR-381-3p、TXA2在抑郁症中的表达及在乌灵胶囊干预效果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微小核糖核酸-381-3p(miR-381-3p)、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在抑郁症中的表达及在乌灵胶囊干预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1年3月选取50例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抑郁组,同时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为健康组,抑郁症组又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7例乌灵胶囊治疗组、23例对照治疗组,乌灵胶囊治疗组给予患者口服乌灵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照治疗组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81-3 p、BD-NF相对表达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TXA2表达.观察BDNF、miR-381-3 p、TXA2在两组中的表达,同时统计乌灵胶囊对抑郁症干预效果的相关性.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分析BDNF、miR-381-3 p、TXA2对乌灵胶囊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健康组BDNF、miR-381-3 p高于抑郁组,TXA2低于抑郁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BDNF、miR-381-3p较高,TXA2较低(P<0.05).在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0.22,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0,多巴胺(Dopamine,DA)≥424,抑郁自评量表<53时BDNF、miR-381-3p升高,TXA2降低;5-HIAA<0.22,NE<50,DA<424,抑郁自评量表≥53时BDNF、miR-381-3p降低,TXA2升高(P<0.05).与BDNF、miR-381-3p、TXA2单一预测相比,联合预测对抑郁症使用乌灵胶囊效果诊断效能较高(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使用乌灵胶囊干预后,BDNF、miR-381-3 p、TXA2表达异常,有效患者BDNF、miR-381-3 p较高,TXA2较低,无效则相反,三者与乌灵胶囊效果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BDNF、miR-381-3 p、TXA2联合检测对于抑郁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miR-23b靶向ITGAM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参与糖尿病肾病的生信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对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的基因组芯片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巨噬细胞极化参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纤维化的关键基因,预测潜在的上游miRNA,探索疾病治疗的新靶点.从GEO数据库中采集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的基因组表达数据,使用在线工具GEO2R下载数据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WebGestalt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通过STRING v11.0数据库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应用Cytoscape v3.7.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cytoHubba插件分析PPI网络的关联程度并筛选关键表达基因.研究通过在线工具GEO2R筛选出289个表达上调的差异基因,GO分析发现M2型巨噬细胞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多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形成、细胞通讯调节、抗原加工提呈、免疫反应以及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中富集;在ECM、细胞膜、内膜系统和溶酶体等细胞及相关组分中富集;在抗原结合、蛋白质活性和分子功能调节等分子功能中富集;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在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的炎性介质调节和 Ras 相关蛋白 1(Ras-related protein 1,Rap1)等信号通路中富集.整合素 αM(integrin αM,ITGAM)、CD1A、CD1E、FCGR2B、ITGAE、CD1C、CD1B、SDC1、MRC1、CD209、CR1、CDH1、MYC、FN1、PPARG、FOS、PIK3R1、CAT、P2RY1、CYSLTR1、GNAQ、PLCB1、NMB、LPL和ABCG2等是关键基因.对筛选出的关键基因ITGAM上游的miRNA进行预测,结果表明,hsa-miR-23b-3p、hsa-miR-125a-5p,hsa-miR-761 和 hsa-miR-4319 等可调控 ITGAM 的表达.miR-23b 可能通过靶向作用于巨噬细胞中的ITGAM调控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参与DN炎症和纤维化过程的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NA互作网络分析及潜在治疗药物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T细胞差异表达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基因,构建互作调控网络并筛选药物,随后评估其治疗方案疗效.方法 在基因表达数据库检索并进行综合分析,使用R语言对AA相关miRNA与mR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并通过miRNet预测差异表达miRNAs(DE-miRNAs)的靶向mRNAs,并与差异表达mRNAs(DE-mRNAs)进行比较与负相关配对,得到失调mRNAs,再对失调mRNAs进行功能基因注释(GO)分析与通路富集(KEGG)分析,构建AA的miRNA-mRNA互作调控网络.采用自主研发的表观精准治疗平台(EpiMed)进行潜在治疗药物预测,并将盐酸二甲双胍纳入新型联合治疗方案中,对入组的40例难治性AA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评估主要指标包括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及输血依赖等.结果 差异分析最终获得26个DE-miRNA与168个靶向DE-mRNA,对其进行构建调控网络.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AA相关失调mRNA可能参与T细胞分化、造血调控、物质代谢等过程,与病毒感染、细胞脂向分化、细胞凋亡以及物质代谢等信号通路相关.通过EpiMed预测得到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雷帕霉素、二甲双胍、维生素B、白藜芦醇等药物可能具有治疗AA的作用.研究共纳入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14~83岁,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3.5 g/L vs.119.0 g/L、1.600×109/L vs.1.875×109/L、32.5×109/L vs.46.0×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3、6、12个月分别有28例(70%)、28例(70%)、32例(80%)、35例(88%)患者获得血液学反应.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T细胞miRNA-mRNA 调控网络为研究AA提供了新的视角,临床研究初步验证含盐酸二甲双胍联合环孢素A方案治疗难治性AA安全有效,副作用可接受,为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了新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