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麻醉管理与患者安全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患者安全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星小程序电子问卷,自2023年10月23日至2023年11月23日,通过多个学会和协会渠道进行调查,问卷覆盖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以及自治区内的部分二级及以上具有国家EVT资格认证的医疗机构,参与问卷调查者需扫描二维码进入问卷星小程序进行答题,每个微信账户限定提交一份问卷。问卷核心指标包括:①医疗机构概况,机构所在地区、医院认证等级,年度内完成的AIS患者EVT案例数/年有效问卷数及占比;②麻醉医师在AIS患者EVT期间的参与程度,涉及患者交接流程(急诊室-急诊介入治疗室交接)、治疗团队结构(治疗团队麻醉医师组成)、EVT术前麻醉评估、EVT期间麻醉医师与介入医师的沟通和术后患者转运;③ EVT期间麻醉管理的相关信息指标及关注度,涉及循环、呼吸、血糖的维持,相应的药物干预策略、麻醉模式的选择与管理以及围手术期关键信息关注度;④麻醉管理的质量控制。应用以下方法判断问卷的有效性:填写时间超过5 min;同一单位填写多份问卷时,采用大数定律原则处理;在数据分析时,若某选项的反馈数量<1%的有效问卷数,将排除含有该选项的问卷样本。结果:748所具有国家EVT资格认证的医院共回收有效问卷(下简称"问卷")1 096份,其中二级医疗机构146份(约13.3%),三级医疗机构950份(约86.7%)。医院年度内完成51~100例的问卷占比约为22.1%,为最高;而年度内完成401~500例的问卷占比约为2.2%,为最低。由急诊室转至急诊介入治疗室过程中,1 012份问卷(约92.3%)显示麻醉医师参与交接过程;984份问卷(约89.8%)显示治疗团队的成员构成中至少有1名麻醉医师;377份问卷(约34.4%)显示EVT术前未进行麻醉评估;72份问卷(约6.6%)显示,在EVT期间,麻醉医师与神经介入医师间几乎无任何信息交流;101份问卷(约9.2%)显示,麻醉医师几乎不参与术后患者转运。在治疗过程中,约67.1%受访者将术中收缩压管理目标值设置为140~180 mmHg(1 mmHg=0.133 kPa),约87.2%的受访者将AIS患者EVT术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40 mmHg,吸入氧浓度维持在>40%的占比约为84.6%,仅约10.5%的受访者不注重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约56.0%患者术后带气管导管返回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术后随访患者占比约45.4%;本次问卷中,689份问卷显示倾向选择固定程序型麻醉,407份选择情境适应型麻醉;在麻醉类型与管理倾向性方面,约82.9%的受访者更加注重AIS患者EVT期间的麻醉管理;受访者关注度最高的围手术期关键信息分别为患者的循环系统消息、意识状态及呼吸系统消息(前3位)。约87.5%的问卷(959份)显示,在EVT麻醉管理过程中将参考国内外指南;高达约77%的问卷(844份)显示在围手术期遇到过严重不良事件,包括心搏骤停、导丝穿透血管及过敏性休克等。仅有约40.7%的问卷(446份)显示麻醉科进行了AIS患者EVT神经介入麻醉质量控制报告。结论:麻醉医师是AIS患者行EVT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团队更加注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相关危险因素控制,麻醉科在麻醉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有待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疾病感知在植物持续状态或微小意识状态患者主要照顾者感知负担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疾病感知在植物持续状态或微小意识状态患者主要照顾者感知负担与生活质量间的作用机制,为提高其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月入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压氧病区的160例植物状态或微小意识状态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感知负担问卷、照顾者疾病感知问卷、照顾者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植物持续状态或微小意识状态患者主要照顾者疾病感知、感知负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疾病感知的中介作用,并采用AMOS 23.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中植物持续状态或微小意识状态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疾病感知得分为(60.54±9.48)分,感知负担得分为(32.08±5.83)分,生活质量得分为(7.83±2.31)分。主要照顾者疾病感知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 r=0.597, P<0.01),生活质量总分与感知负担总分呈负相关( r=-0.630, P<0.01),感知负担总分与疾病感知总分呈负相关( r=-0.623, P<0.01)。疾病感知在植物持续状态或微小意识状态患者主要照顾者感知负担与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20.22%。 结论:照顾者感知负担可以直接预测生活质量,也可以通过疾病感知间接作用于生活质量。降低主要照顾者疾病感知水平,有利于降低疾病感知负担,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照护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昏迷和其他意识障碍评估量表研究的历史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高压氧治疗已经成为脑损伤后意识恢复的重要辅助手段,如何精准对比高压氧治疗前后患者的意识改变,神经行为学评分量表成为量化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的有力工具。患者因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表现为昏迷、植物状态、微小意识和保持清醒等不同的意识状态;由于临床和基础研究对于意识障碍认识的不断深入,相应的评估量表也在发生变化。国内外应用频率较高的量表有欧洲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和美国的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我国学者编制的中国南京持续性植物状态量表经多中心对照研究显示与美国的昏迷恢复量表功效相当且有一定优势,比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更加精准。本综述介绍了昏迷和其他意识障碍评估量表的发展史,并对我国学者编制量表的工作进行介绍与展望,以期为相关基础及临床学科的研究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相关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55例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13~68岁[(43.0±15.5)岁]。应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估所有患者术前、术后48 h内意识水平,其中术前植物状态33例,微意识状态22例。术后26例意识改善(意识改善组),其余29例意识水平与术前相比未改善(意识未改善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程、术前意识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术中镇痛方案及镇静维持用药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病程、术前意识水平及镇痛方案与sTBI后慢性意识量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有一定的相关性( P均<0.05);而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镇静维持用药与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不相关(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GCS≥7分( OR=0.06,95% CI 0.01,0.36, P<0.01)、术前微意识状态( OR=0.09,95% CI 0.02,0.40, P<0.01)及术中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镇痛( OR=0.07,95% CI 0.01,0.43, P<0.01)与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显著相关。 结论:入院时GCS≥7分、术前微意识状态及术中使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镇痛是影响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300在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水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慢性意识障碍(DOC)患者意识水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评定结果将38例DOC患者分为植物状态(VS)组、最小意识状态(MCS)组及脱离微意识状态(EMCS)组,同时选取19例门诊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上述各组受试者均给予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及P300检测,比较各组受试者P300波幅及潜伏期差异。结果:3组患者及对照组两两比较,其P300波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300潜伏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300可作为客观评估DOC患者意识水平的有效手段,P300波幅越大则提示患者意识水平越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严重脑损伤后不同意识水平患者关键脑区的功能差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严重脑损伤后不同意识水平患者关键脑区的功能差异,为慢性意识障碍客观评价指标的明确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严重脑损伤(伤后初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9分)后患者(均为右利手)为研究对象,依据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并结合慢性意识障碍的诊断定义,将其分为无反应性觉醒综合征/植物状态(UWS/VS)组(8例)、微意识状态(MCS)组(8例)、脱离微意识状态(eMCS)组(6例)、闭锁综合征(LIS)组(8例)。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分析不同意识水平患者间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的差异。结果:UWS/VS组患者静息态活动增强区域在右侧颞中回,MCS组患者静息态活动增强区域在左侧小脑顶和左侧顶下小叶,eMCS组患者静息态活动增强区域在左侧枕上回和左侧额下回,LIS组患者静息态活动增强区域在左侧颞下回和左侧扣带回。UWS/VS组患者相对MCS组ReHo值显著减弱的峰值脑区在左侧岛叶(体素值1 341, t=-5.380, P<0.05);MCS组患者相对eMCS组ReHo值显著减弱的峰值脑区在左侧小脑顶(体素值549, t=-5.377, P<0.05),而ReHo值显著增强的峰值脑区在左侧岛叶(体素值438, t=3.751, P<0.05);MCS组患者相对LIS组ReHo值显著增强的峰值脑区在左侧额内侧回(体素值1 014, t=5.406, P<0.05)和左侧额叶外核(体素值229, t=4.115, P<0.05);eMCS组患者相对LIS组ReHo值显著增强的峰值脑区在左侧额内侧回(体素值421, t=3.397, P<0.05)。 结论:静息态下不同意识水平患者间关键脑区的功能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涵盖优势半球、左侧岛叶及小脑,这些区域可能是慢性意识障碍客观评价指标的检测靶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546例 发热、谵妄—血栓性微血管病—急性肾衰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初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复杂诊治过程。该患者病初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神经精神症状伴发热,顽固的贫血、血小板减低,肾脏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衰竭,且肾功能由于合并危及生命的自发性肾周血肿而进一步恶化。然而该患者由于意识状态差、腰骶皮肤感染而无法行腰椎穿刺活检、肾活检,进一步导致诊断的困难。经过各系统详细的鉴别诊断与病因排查,该患者最终通过激素冲击治疗、血浆置换、多靶点免疫抑制剂治疗使得病情控制,各系统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治疗脑干出血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技术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技术治疗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0例。24例采用单靶点穿刺,16例采用双靶点穿刺;采用仰卧位经额入路12例、仰卧位经小脑幕下枕部入路20例、侧卧位经小脑幕下枕部入路8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即刻头颅CT证实血肿大部分清除者7例(17.5%);术后尿激酶注入72 h内大部分清除者12例(30.0%),3~7 d大部分清除者14例(35.0%),1~4周内缓慢吸收者7例(17.5%)。所有患者均在术后7 d内拔除血肿腔引流管。术后4周内发生肺炎22例,低蛋白血症21例,应激性溃疡17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肝、肾及心功能障碍15例。术后6个月,共死亡13例(32.5%)。存活的27例患者中,意识较术前改善者17例,其中完全清醒者5例,微意识状态12例;植物生存状态10例。GOSⅠ级13例,Ⅱ级10例,Ⅲ级12例,Ⅳ级5例。结论: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技术治疗脑干出血有助于提高脑干出血患者的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ANBP2基因突变致儿童家族性急性坏死性脑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例 RANBP2基因突变致家族性急性坏死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收集并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家族性急性坏死性脑病患儿的遗传学特点,回顾其诊疗过程。结果:患儿,男,5岁8月,发病1日内迅速出现意识障碍伴有惊厥持续状态,24 h内头颅CT可见双侧基底节区及脑干区多发片状低密度影,病原学微生物高通量未检出病原体,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 RANBP2基因杂合突变,突变位点为c.727A>G;经糖皮质激素冲击、血浆置换、血液净化、托珠单抗等治疗,患儿意识好转,颅内病灶缩小,最终撤机成功,转入康复科行康复训练,但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结论:RANBP2基因NM_006267外显子6:c.727A>G(p.M243V)杂合突变为本例患儿的致病相关基因,需继续随访其家系,并对相关的位点进行蛋白功能研究,以明确变异的致病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南京持续植物状态量表对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的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高压氧(HBO)综合康复治疗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国南京持续植物状态量表(CNPVSS)对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的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入住南京紫金医院接受HBO综合康复治疗且符合分析标准的长期意识障碍患者48例,治疗前给予CNPVSS评分,治疗初期给予脑电图(EEG)和诱发电位(EPs)检查,出院前再次评估意识状态,统计并分析CNPVSS评分、电生理检测指标与患者意识转归的相关性。结果:CNPVSS评分结果与患者近期疗效呈正相关( r=0.401, P=0.005); CNPVSS评分为微小意识状态(MCS)患者经治疗后神志转清率为46.2%,植物状态(VS)或昏迷者神志转清率为17.1%;MCS患者经治疗后意识转清率高于VS和昏迷患者(χ 2=4.255, P=0.039) 。右脑体感诱发电位(SSEPs) N20结果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 r=0.312, P=0.031);左侧视觉诱发电位(VEPs) V100结果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 r=0.285, P=0.049),而与其他电生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P>0.05)。 结论:CNPVSS评分可作为判断HBO综合康复治疗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SSEPs和VEPs指标对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