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肿瘤微环境力学应答-免疫调控论"虚郁致癌"病机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虚、郁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因病机,间质高压、基质刚度增加等力学微环境特点与中医气郁病机状态相似,而力学应答引起的酸性代谢产物积累、低氧、慢性炎症的特点与中医"气郁"所致痰凝、血瘀、化火的病机相似,免疫抑制的生化微环境特点与中医"正虚"的病机相似.应用扶正、调气治法可逆转肿瘤微环境.中医药遵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宏观诊疗思维,对局部微观环境的阴阳平衡、稳态调节也同样具有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和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中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2015年6月-2019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500例住院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并比较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血小板压积(platelet crit, PCT)、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 P-LCR)、FIB、D-二聚体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各指标对中医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500例患者经辨证分为3组,其中湿热下注证组286例(57.2%)、血瘀湿重证组132例(26.4%)、脾肾阳虚证组82例(16.4%)。各组间MPV、PDW、P-LCR、FIB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其中血瘀湿重证组较湿热下注证组MPV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降低( P<0.05) ;脾肾阳虚证组MPV、PDW、P-LCR水平高于湿热下注证组与血瘀湿重证组( P<0.05或 P<0.01),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湿热下注证组与血瘀湿重证组( P<0.05或 P<0.01)。FIB (AUC= 0.592 9)和D-二聚体(AUC =0.673 1)对于DVT血瘀湿重组和脾肾阳虚组的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 P<0.01)。MPV(AUC=0.601 5)、PDW(AUC= 0.615 4)、P-LCR (AUC =0.606 1)、FIB (AUC =0.616 4)和D-二聚体(AUC =0.721 8)对DVT湿热下注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的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MPV、PDW、P-LCR、FIB和D-二聚体与DVT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对其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中医微观辨证客观指标的有效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医大师王世民治疗糖尿病肾病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国医大师王世民运用中医辨证思维,结合DN西医发病机制及肾脏病理特征,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从中医病机与西医病理的相关性探究,认为气虚血瘀、肾络癥瘕是DN的基本病机,瘀血、癥瘕贯穿病程始终,导致精微物质从尿中排出。临床应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辨证施治,主要治以益气活血消癥,或化痰消癥佐以清热利湿,或活血通络佐以调畅气机,或破血消癥佐以搜风通络,可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微观新解辨肾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病机十九条”,各家多从宏观症状认识此条病机含义。从微观角度看,出现蛋白尿与SCr升高是多数肾脏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可分别归于“泄”与“固”范畴,而“下”的含义多被认为指肾或包含肾,故临床可运用微观检测手段,并从肾脏微观结构的改变结合中医理论探求各类肾病的病机,建立微观辨证诊疗体系,微观与宏观证据相结合辨治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中医证型与WBC、CRP、降钙素原、炎性细胞因子等炎症指标,以及凝血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细菌学、影像学间存在一定关系,相关研究为CAP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微观辨证依据,其中炎症、凝血等指标对CAP中医证型的判定具有较大意义。但目前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RCT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李国勤从脾肾论治肌炎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属特发性炎性肌病范畴,肺间质疾病是本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李国勤教授治疗肌炎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丰富,临床多从脾肾辨治,认为病机以肺脾肾不足为本,以痰瘀阻络、热毒互结为标,病久则多以脾肾两虚为主,因痰瘀互结,耗乏正气,故外邪更易乘虚而入,终致病情反复。治疗应把握核心病机,以培补肺脾肾为主,兼顾活血化瘀、清热养阴,需衷中参西,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解表扩络法探讨小青龙汤对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解表扩络法探讨小青龙汤对肺动脉高压(PAH)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AH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小青龙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大鼠均饲养于低压氧箱内,分别于第1天和第14天注射脂多糖(LPS),每次200 μL;第2~30天(第14天除外)每日烟熏2次(每次间隔4 h),期间每日置于低温环境下冷冻1 h,待大鼠恢复正常后放入冷水中游泳(持续2周),同时给予寒凉饮食。制模后,空白对照组和PAH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给予100 mg/kg波生坦片;小青龙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小青龙汤15、10、5 g/kg;各组均每日1次,持续30 d。之后采用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收缩压(RVSP),并评估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H模型组大鼠mPAP、RVSP、RVHI和ET-1水平均明显升高〔mPAP(mmHg,1 mmHg≈0.133 kPa):33.20±1.04比13.20±1.03,RVSP(mmHg):62.40±1.54比24.20±1.02,RVHI:42.90±2.51比25.40±2.01,ET-1(ng/L):100.80±20.34比81.50±13.84,均 P<0.05〕,NO水平明显降低(mmol/L:23.20±1.81比31.70±1.49, P<0.05)。与PAH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及小青龙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mPAP、RVSP、RVHI和ET-1水平均明显降低〔mPAP(mmHg):25.50±0.84、26.90±0.74、27.10±1.19、29.10±0.75比33.20±1.04,RVSP(mmHg):54.40±5.14、50.10±1.67、53.10±1.05、56.60±1.07比62.40±1.54,RVHI:41.10±1.19、31.20±1.67、31.30±1.89、40.30±1.88比42.90±2.51,ET-1(ng/L):70.70±7.89、69.90±2.92、71.70±4.32、73.90±5.19比100.80±20.34,均 P<0.05〕,NO水平明显升高(mmol/L:32.50±2.06、34.70±1.16、32.70±1.33、30.10±1.19比23.20±1.81,均 P<0.05),且随小青龙汤剂量增加变化更明显,以大剂量组效果更好。 结论:小青龙汤可通过调控ET-1和NO水平减轻大鼠PAH,且呈剂量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可舒片基于态靶-血浊辨证理论辨治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态靶辨证是一种高于中医证型的新辨证方法,其可以根据疾病所反映出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表现来确定病灶所在,以调态-打靶进行更精准有效的治疗.血浊理论是王新陆教授于《脑血辨证》中首次提出,此理论的融入成为连接冠心病的"态"与靶点的纽带,能够明确血浊和冠心病之间的联系和发病机制,是一种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态靶-血浊辨证理论应用于冠心病的防治,提高了临床上对于疾病处于前驱阶段的意识,并及时进行干预.依据态靶-血浊辨证理论,分析心可舒片组方用药特色,探讨其通过调态、打靶以清浊来治疗冠心病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微观辨证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基于络病理论将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毒热闭肺证镜下表现分为肺络痰结证和肺络痰瘀证,并结合现代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手段,比较两组临床差异.方法 收集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住院部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SMPP患儿206例,根据中西医诊断标准,结合络病理论及纤维支气管镜镜下分为肺络痰结证和肺络痰瘀证.分别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并分别比较两组差异,从中、西医角度探讨两组辨证分型的意义.结果 肺络痰瘀证患儿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SF)、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较肺络痰结证患儿升高(P<0.05),血小板(PLT)、白蛋白(ALB)较肺络痰结证患儿降低(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MPP毒热闭肺证微观辨证分型中,肺络痰瘀证毒热更甚,伤津耗气,瘀血阻络更为明显,更易传变.在治疗过程中,毒热闭肺证要在常规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支气管镜结果,加强化瘀通络、疏肝泄热、益气扶正等治疗,以期促进临床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网络药理学丰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探略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本文结合中药现代化发展方向探究网络药理学对中医药发展的启示作用.网络药理学通过多学科、多领域、大数据的关联分析,深入分析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成分的分子效应,探索其生理学、循证学依据.网络药理学通过多途径、多角度构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化学成分库,并通过多数据库的交叉关联分析探索中药各化学成分的分子生物学效应、中药协同配伍机制、毒副作用等.网络药理学通过分子层面阐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潜在作用,对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构建中医辨证理论微观化体系、揭示中药"七情"配伍、药对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等中药相互作用有积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仍相对滞后,目前仅仅对质量分数相对较高的成分进行表浅研究,仍未能从分子作用层面解释其相互作用,无法构建"点—线—面"网络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的大数据理论分析与中药临床应用实践探索仍有脱节,无法将提取出的"关键性"信号通路体现在临床用药指导方向.化学性质相反的多类型化学成分簇发生相互作用,反应产物发挥生理学活性,此类情况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应以化学反应产物为基准,而不是单纯的分析饮片所含化学成分及其靶点信息.另外,中药的网络药理学分析流程未标准化,数据分析结果差异性较大,分析结果的可验证性较低,如何借助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性分析阐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生理学效应仍是后期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