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人群发病率最高的一类心律失常.房颤不仅可引起心悸、胸闷不适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还可损害或恶化心功能,影响心排血量,导致或加重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引发脑卒中等血栓栓塞并发症,增加猝死风险[1]."急性房颤"是急诊最常见问题之一,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阵发性房颤发作期、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快速心室率和(或)症状明显加重期,或是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2-3];其二是指因各种急重症在急诊或住院期间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房颤,此类急性房颤可能代表了之前未被识别的房颤、或是在急性触发条件下新发的房颤[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某院急诊医学科近3年就诊患者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某院急诊医学科近3年就诊患者疾病谱,探究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对急诊科就诊患者的影响,为合理分配急诊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院急诊患者信息,回顾性分析3年间患者年龄、就诊专业、预检分诊、症状和疾病种类等分布特点.结果 共收集患者521 229例,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1362例,符合标准病例519 867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1.16,平均年龄50.76±20.176岁,以60岁~79岁和40岁~59岁年龄段相对集中.与2019年1级、2级、3级、4级患者比较,2020年各级均有下降,分别为-50.99%、-60.18%、-45.47%和-10.71%;2021年分别为-46.54%、-44.44%、-47.35%,+21.13%.按专业分布,2020年度以职业病科、急诊眼科、急诊耳鼻喉科、急诊内科下降最多,分别-57.23%、-45.48%、-41.06%和-30.50%;而急诊外科和急诊妇科在2021年度上涨了3.2%和75.35%.按症状分布,以腹痛、头痛、头晕、胸痛、胸闷、心悸患者逐年上升;发热、咳嗽、呕吐逐年减少;喘憋先下降后上升.按疾病分布,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逐年下降,心脑血管疾病逐年上升趋势.1级患者,2019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下降显著;2020年和2021年4个季度基本稳定;1级患者中60岁以上者占比51.3%-73.17%.结论 公共卫生事件常态下急诊患者出现骤然下降后逐渐上升接近恢复常态;老年患者恢复迅速,其中老年重症患者比例较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重症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40例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结局,以加强APE诊断意识,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APE老年(年龄≥60岁)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分(Wells评分)、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影像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Wells评分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选40例老年APE患者,男性占52.5%,年龄(69.6±8.2)岁;主要危险因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2.5%),其次为高血压(37.5%)、心力衰竭(35.0%);主要临床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87.5%)、胸闷(80.0%),仅有10.0%的患者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心悸(65.0%)和下肢肿痛(42.5%)也是常见症状;主要临床体征为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5次/min,80.0%)、肺部湿啰音(52.5%)、心动过速(心率>100次/min,50.0%)。Wells评分评估患病可能性显示,95%的患者评分≥2分,其中中度可能性患病(2~6分)占62.5%,高度可能性患病(≥7分)占32.5%。实验室检查显示,80.0%的患者D -二聚体>0.5 mg/L,72.5%动脉血氧分压(PaO 2)<60 mmHg(1 mmHg=0.133 kPa),75.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35 mmHg,67.5%脑钠肽(BNP)>500 ng/L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300 ng/L,47.5%心肌肌钙蛋白I(cTnI)>0.3 μg/L。经CTPA确诊率为88.6%(31/35);6例行肺通气/灌注显像确诊5例;4例行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确诊。用sPESI评估病情程度显示,36例患者为中危〔sPESI≥1分26例,sPESI 0分但伴有右室功能不全(RVD)和(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10例〕,其中17例行溶栓+抗凝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8例,死亡1例;18例行抗凝治疗,结果治愈9例,好转7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1例右房黏液瘤致PE者行手术治疗,但最终死亡。另外4例低危患者均行抗凝治疗,治愈2例,好转2例。Wells评分联合CTPA确诊AP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可信区间为0.73~0.98, P<0.01),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90.0%。 结论:DVT和慢性疾病是老年APE患者易患因素,并常伴有呼吸困难、胸闷和下肢肿痛,早期抗凝治疗预后良好;Wells评分对APE诊断有重要预测价值;血D -二聚体有重要的排除价值;CTPA检查为主要确诊手段,综合其他无创检查可进一步确诊;sPESI评分可提示危险分层,进一步指导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心包异位胸腺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63岁女性患者,活动后心悸、胸闷2个月余,休息后缓解。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包大量积液,肺动脉左前见中等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可见"裂隙征"。增强CT、MR、PET-CT检查均提示心包内占位性病变。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B2型。原发性心包异位胸腺瘤罕见,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包压塞症状,术前确诊十分困难。超声心动图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伴心尖室壁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文报道1例因心悸胸闷就诊、以室性心动过速为首诊时主要表现的老年女性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心电图胸导联示ST段抬高,T波倒置,伴反复加速室性自主心律发作;血肌钙蛋白I升高。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左心室造影类似Takotsubo综合征表现。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为左心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伴心尖室壁瘤,左心室压力测量排除左心室中部梗阻及主动脉瓣下梗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脑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造影剂脑病(CIE)是血管内使用造影剂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短暂、可逆性异常。CIE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高渗透压和高血压可能参与了CIE的发生发展过程。高渗性的造影剂参与的CIE报道较多。本文报道1例低渗性造影剂碘比醇所致CIE病例,患者用碘比醇200 ml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答不切题,定向力障碍,视物模糊不清,头颅CT平扫见静脉窦内造影剂存留,考虑为CIE。给予糖皮质激素抗变态反应,水化、利尿疗法,以稀释和加快造影剂的排泄,患者频繁恶心、呕吐,给予昂丹司琼镇吐等积极对症治疗,次日晨起患者问答切题,意识清,定向力计算力正常,无头痛、胸闷、胸痛、心悸,无恶心、呕吐后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症状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冠心病心脾两虚患者进行访谈,以期为医护人员全面掌握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的症状提供依据,并对患者进行科学性的症状管理,促进患者心脏康复。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8例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症状感知、症状评估、症状反应3方面分析。症状感知(perception)包括3个主题:躯体症状感知(神疲乏力;冠心病相关症状包括胸闷心慌,气促气短,心悸健忘,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头身困重,腰膝酸软,耳鸣,畏寒肢冷;疼痛,胸痛;以及夜尿频繁)、心理症状感知(紧张焦虑抑郁,情绪遗留现象)、社会适应改变。症状评估(evaluation):包括2个主题:分为主观、客观两方面。客观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突发生活事件等)。主观原因(包括性格因素、电子产品使用、睡眠认知)。症状反应(response):包括3个主题:身体与行为(身体与用药行为、身体与饮食行为、身体与运动、身体与中医护理技术);心理与行为;社会文化与行为。结果: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在症状体验方面有多种表现及诸多影响因素,但多数患者担心西药的不良反应,不愿意采取西药治疗失眠,在中药汤剂的服用上存在难坚持性,愿意尝试中医中药以及中医护理技术等方式促进睡眠。结论:医护人员可以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方案,并对冠心病心脾两虚患者症状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双心健康,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六字诀"锻炼联合穴位贴敷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症候积分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看护阶段,采用"六字诀"锻炼联合穴位贴敷对改善症候积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上海市长征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内收治,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部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观察组在同时联合"六字诀"锻炼,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心悸、胸闷、气短、耳鸣)、生活质量(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满意度、疾病主观感受)水平以及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该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六字诀"锻炼联合穴位贴敷的实施,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水平,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大幅度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致重症肌无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53岁女性患者于肝内胆管癌术后20个月给予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140 mg静脉滴注、1次/d,第1、20天。第2次应用该药后第3天,患者出现双下肢乏力;第14天乏力加重,出现视物模糊、上眼睑下垂、胸闷气促伴心悸;第24天出现胡言乱语,发展为呼之不应。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神志恢复。诊断为药源性重症肌无力危象,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给予激素、人免疫球蛋白治疗19 d后,患者眼睑下垂、心悸症状明显好转,但呼吸衰竭无明显好转,无法脱机自主呼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计划性体外膜氧合辅助下肝移植3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肝移植术中计划性应用体外膜氧合(ECMO)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7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ECMO辅助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3例受者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乏力、胸闷、心悸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1例因受者拒绝,术前未行右心导管检查,另2例受者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E)筛查,右心导管检查分别确诊为门脉性肺动脉高压和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结果:3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受者均在患肝游离后即下腔静脉阻断前,于右侧股动脉及股静脉置管,行动脉-静脉ECMO支持,根据全血凝血时间调整肝素用量,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3例受者呼吸机支持时间分别为54、12、62 h,ECMO支持时间分别为27、61、14 h,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为26(9~52)个月,肝功能正常。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前等待期间应常规行TDE检查,提示肺动脉压高压患者,应进一步行右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经多学科会诊有计划的应用ECMO,可扩大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对肝移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受者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