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对于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过程中的体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执行中的体验以及影响治疗体验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消化病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胃癌并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排除急诊手术、残胃癌、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术中肿瘤不可根治切除或发现腹腔转移以及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对ERAS策略的期待和治疗期间的体验。患者对期待和体验方面的调查问题进行评分,0分表示完全不期待或不满意,10分表示很期待或十分满意。根据患者对于ERAS的不同体验,将患者根据出院时填写问卷中的“是否认可ERAS策略”项目分为ERAS认可组和抵触组。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情况;(2)了解全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对于ERAS的期望、偏好和住院体验;(3)两组促进和阻碍ERAS认可因素的比较;(4)了解全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转归,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30 d内并发症和身体是否不适,并发症按照Clavien-Dindo分类标准进行程度分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 M( 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自身前后对照的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资料分别采用配对Student 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 2检验。 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12例,男88例,女24例;年龄(57.8±10.0)岁;其中ERAS认可组77例、抵触组35例。住院时,胃癌根治术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56.2%(63/112)患者的住院焦虑评分超过了8分。住院时患者对ERAS策略的了解程度不高[2(0,5)分],通过住院宣教,这一状况较前明显改善[8(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130, P<0.001)。患者预期的术后住院时间要长于实际住院时间[7(7,10)d比6(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800, P<0.001)。51.8%(58/112)的患者希望能够出院后直接返回家中继续康复,但32.1%(36/112)的患者更希望能够在医院继续治疗直到自己感觉身体完全康复。与ERAS抵触组相比,认可组患者的预期住院时间更短[7(6,10)d比10(7,15)d, Z=-2.607, P=0.009],康复效率提高评分更高[9(8,10)分比7(5,9)分, Z=-3.078, P=0.002],期望缓解疼痛[8(6,10)分比6(5,9)分, Z=-1.996, P=0.046]、体力恢复加速[8(6,10)分比6(4,9)分, Z=-2.200, P=0.028]、期待减少引流管[8(8,10)分比8(5,10)分, Z=-2.075, P=0.038]的评分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随访过程中,有105例患者接听了随访电话。57.1%(60/105)的患者在出院后经历了各种不适,其中包括疼痛(28.6%)、腹胀(20.0%)、恶心(12.4%)、疲乏(7.6%)和发热(2.9%)。出院30 d内,6.7%(7/105)的患者发生了Clavien-DindoⅠ、Ⅱ级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肠梗阻、腹腔出血、伤口感染,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全组术后未发生Ⅲ级以上并发症。与认可组相比,抵触组中更多的患者在出院时认为自己尚未达到自我预期的康复[22.9%(8/35)比57.1%(44/77),χ 2=11.372, P<0.001],且并不急于回归日常生活[8.6%(3/35)比39.0%(30/77),χ 2=10.693,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仅52.4%(55/105)的患者返回家中进行后续康复,其余患者在出院后选择前往其他医院继续住院,再次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7(7,9)d。与ERAS抵触组比较,ERAS认可组居家康复比例更高[59.7%(12/33)比36.4%(43/72),χ 2=4.950, P=0.026]、自我认为术后完全康复时间更短[14(10,20)d比15(14,20)d, Z=2.100, P=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尽管ERAS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了术后的康复,但尚未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充分的康复宣教、良好的镇痛、较好的体力恢复以及引流管的早期去除,可能改善患者对于ERAS的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学生心脏瓣膜病见习中应用心脏影像三维重建结合VR技术的教学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心脏瓣膜病的理论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学习者感觉非常抽象,学习效果不佳;床旁教学中特定病人的心脏特征无法直接向学习者展示,学习者难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表现进行建构。本研究在基于体验学习理论的临床床边见习的基础上,利用心脏虚拟影像技术,将临床病人的心脏影像进行重建,还原其心脏内部结构,辅以动态血流图像,帮助学习者厘清心脏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关系,使学习者能够直观地学习这些知识。通过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发现: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和引导式的教学结合VR新技术的运用,能够显著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与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情景模拟演练带教法提高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理人员危重症抢救能力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带教法提高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理人员危重症抢救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1月低年资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25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理论教学,选取该院2019年1-11月低年资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25人,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理论教学和情景模拟演练,从实景体验、案例搜集及剧本编制、案例讨论、情景模拟演练等多个层次、多个维度进行培训。评估两组护士对危重症抢救能力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操作能力、仪器使用能及应变能力、心理素质、沟通技能等。结果:培训前两组理论知识得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应急能力、操作水平、交流沟通能力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63、0.175、0.230、0.640、0.683、0.330、0.205,均 P>0.05),两组培训后理论知识得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应急能力、操作水平、交流沟通能力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 t≥4.461,均 P<0.05),但观察组提升更为明显[(99.52±4.14)分比(85.20±5.02)分,(8.96±1.37)分比(7.03±1.28)分,(8.95±1.11)分比(7.05±1.06)分,(19.25±2.36)分比(17.69±1.58)分,(19.37±2.07)分比(17.58±2.04)分,(28.56±4.24)分比(23.52±2.89)分,(9.88±1.08)分比(8.09±1.01)分, t=11.004、5.147、6.189、2.746、3.079、4.911、6.053,均 P<0.05]。 结论:理论知识培训联合情景模拟演练的培训带教模式可以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景体验、案例收集及情景模拟演练和个人心得汇报等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对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提升专科护士护理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各项护理专业技能,更加适合目前重症监护病房对护理人才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认知与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疲劳认知及应对体验,为制订老年COPD患者疲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与研究基础。方法:采用质性研究访谈法,以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为引导,与12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转录文本进行分析,提炼主题和代表性陈述。结果:疲劳认知可归纳为5个主题:疲劳症状常伴随困倦、乏力、焦虑、睡眠差、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疲劳症状的出现无明确的时间点;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精神心理障碍及社会支持不足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家庭变故、季节变化、合并症的出现及疾病的反复发作是导致疲劳症状的加重因素;疲劳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交际圈和生活积极性。应对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加强自我管理,主动寻求帮助;主动学习,提高自我护理水平;情绪紊乱,消极应对。结论:老年COPD患者存在明显的疲劳症状。受疾病因素、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水平等多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存在疲劳认知不足及应对能力缺失。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此类患者的疲劳认知和应对体验,为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实施有效的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阻生牙拔除临床决策分析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传统阻生牙拔除临床教学中存在学生观察视野狭小,医患沟通培养不足,临床思维培养不足,临床参与度不高等难题亟待解决。本研究以透视颌骨结构、拟定临床策略、沉浸参与临床、涵养医者精神为核心要素,设计“阻生牙拔除临床决策分析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运用虚拟仿真软件创造3D情景虚拟三种不同类型阻生牙临床情境,虚实结合,以临床思维串联阻生牙拔除临床决策分析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阻生牙拔除过程中的医学和人文问题。实验效果问卷调查显示,81.36%(48/59)的学生认为该软件可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76.27%(45/59)的学生认为其有助于掌握阻生牙拔除的基本流程;62.71%(37/59)的学生认为它能提高阻生牙拔除操作技能。因此,该软件通过沉浸式教学体验、构建式教学设计及多维度教学评价,实现了培养学生具备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及医生职业素养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我国136所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就诊体验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的进展和成效,为进一步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和提升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门诊患者调查,对门诊流程和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机构类型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5次评估门诊患者调查均包含了136所核心样本医院,2021年第5次评估共回收有效问卷30 153份。2016年至2021年,5次评估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依次为91.4%、87.3%、90.1%、91.1%和95.4%,门诊患者对各项诊疗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门诊患者就诊流程不断优化,预约挂号已成为门诊患者最常用的挂号方式。西部地区门诊患者对就诊流程和就诊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改善。结论:2016年至2021年,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持续提高。信息化助力优化就诊流程,但建议医院为老年门诊患者提供特别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患者症状感受和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症状感受和应对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后谵妄感受可归纳为意识错乱、身心不适、认知紊乱、死亡感知4个次主题,应对体验可归纳为沟通交流障碍、鼓励支持缺失、安全陪伴需求3个次主题。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患者存在诸多不适症状,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对八年制医学生核心胜任力认知和早期职业规划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早期接触临床是医学生的重要启蒙课程。2022年12月,本研究以74篇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总结文本作为研究资料,借助MAXQDA软件进行质性文本分析,通过三段式编码形成框架,根据代码频率与覆盖率进行教学成效分析,最终对照教学目标形成解释分析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接触临床课程通过言传身教、观察交流、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了学生对于病人照护、沟通合作、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终生学习的核心胜任力认知,明晰了职业认知与职业规划。通过质性文本分析,本研究形成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成效评估框架、可视化教学目标与学生收获的关联逻辑,进而提出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设计的完善建议:优化课程安排,注重教学方法的均衡性;重视师资培训,加强胜任力与临床场景的融合;加强小组学习,提升临床体验的充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都市高等学校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成都市高等学校(下文简称:高校)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4月13日至2015年4月27日,选择成都市5所高校的850例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高校学生的年龄为18~25岁;男性学生为341例,女性为509例。根据850例高校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次数,将其分为未参加献血组( n=428)、首次献血组( n=302)和≥2次献血组( n=120)。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成都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年级、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不再继续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获知无偿献血及血液生理知识的途径、高校内无偿献血宣传方式、鼓励无偿献血措施等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 χ2检验,对影响高校学生无偿献血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研究共收集电子调查问卷872份,剔出无效问卷后,最终纳入有效问卷850份,问卷回收率为97.5%(850/872)。②本研究3组学生的性别和年级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9.28、 P<0.001, χ2=127.25、 P<0.001),其中未参加献血组的大四年级学生所占比例最低,为1.2%(5/428)( χ2=45.37、 P<0.001)。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和享受用血优惠政策为高校学生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 χ2=4.34、 P=0.037, χ2=20.70、 P<0.001);献血后身体不适、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不愉快的献血经历为导致其不再继续参加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 χ2=3.21、 P=0.049, χ2=14.19、 P<0.001, χ2=5.78、 P=0.016);电视、报纸的获知无偿献血及血液生理知识途径,微博、微信的高校内无偿献血宣传方式,以及简化用血报销流程的鼓励无偿献血措施,为影响高校学生无偿献血次数的影响因素( χ2=10.11、 P=0.006, χ2=12.08、 P=0.003, χ2=8.65、 P=0.013)。 结论:血液中心需要不断提升献血服务质量,改善高校学生的无偿献血体验,从而保留高校学生献血者。通过开展多种宣传方式,提高高校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并且建立科学、有效的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和心理护理模式,从而推进高校无偿献血工作,确保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前自我准备度感知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前自我准备期间的感受和体验。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9—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择期手术的12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Braun的6步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手术相关知识缺乏、手术结局期望水平高、手术心理负担重、对外界给予的支持需求高4个主题,其中手术相关知识缺乏包括3个亚主题,分别为手术知情同意理解力不足、被动接受手术知情同意信息、手术信息回忆偏倚;手术结局期望水平高包括3个亚主题,分别为完全治愈漏尿症状、身体活动和社交活动不受限制、摆脱"社交癌"负面情绪困扰;手术心理负担重包括2个亚主题,分别为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担忧、公共卫生事件的紧张;对外界给予的支持需求高包括3个亚主题,分别为与医护人员情感交流的需求、病友经验分享的需求、家属和朋友情感支持的需求。结论:医护人员应注重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相关知识水平,尊重其知情同意自主权,正确引导患者建立手术预期,为其提供多维度的情感支持,从而促进患者术前准备状态的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