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住院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生活质量保护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探讨住院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保护性因素.方法 在广州市4家精神科住院部连续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65例,采用自编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问卷调查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并进行分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分类患者生活质量差异,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结果 共465名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四所医院患者生理领域评分(58.15±15.65)、心理领域评分(49.13±8.20)、社会关系领域评分(48.78±15.83)、环境领域评分(51.48±14.44),均低于中国常模标准(P<0.05).在睡眠时长、运动情况、年龄、有无合并躯体慢性病、性别、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病程、吸烟情况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文化程度、体重状态、起病年龄、饮酒情况上无显著差异,均P>0.05.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曾经结婚或同居、自知力水平高、睡眠时长>7小时、规律运动是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P<0.05);性别*自知力水平、婚姻状况*睡眠时长*运动情况、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睡眠时长*运动情况、性别*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运动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交互作用影响.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多种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相关,应根据相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考试焦虑障碍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考试焦虑障碍是一组与考试等评价性刺激相关的综合征,是考试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长期的考试焦虑容易引起紧张、恐惧、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损害个体的工作记忆、注意等认知能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个体出现自杀意念.为进一步规范考试焦虑障碍的临床诊疗,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考试焦虑协作组的组织下,由 13 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包括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专家,基于国内外文献和临床诊疗经验等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从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评估、治疗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全面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强迫症研究的未来方向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强迫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过去三十年,强迫症患者可以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中获益,总体结局大为改善,但我国强迫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相对薄弱,未成体系,有效的认知行为治疗没有得到应有的普及和推广。因此,未来我国在建立高质量的中国强迫症研究数据库基础上,应重点强化强迫症的基础研究、核心症状、残留症状、临床亚型、共病机制和干预,及其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等临床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冲突处理在精神科护士领悟性社会支持与心理困扰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冲突处理模式与领悟性社会支持和心理困扰的关系,并分析冲突处理模式在精神科护士领悟性社会支持和心理困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2019年11月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形态量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0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心理困扰总分为(22.74 ± 7.71)分,心理困扰水平与整合型冲突处理模式、领悟性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 r值为-0.329~-0.266, P<0.001),精神科护士最常采用的冲突处理模式为"整合",整合型冲突模式在领悟性社会支持和心理困扰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2%。 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困扰处于中重度水平,整合型冲突处理模式和领悟性社会支持在减轻精神科护士心理困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管理者应开展改善护患冲突的相关干预研究,引导护士采取整合型冲突处理模式,减轻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第二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采用共情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15.17±5.22)分、(9.42±1.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17±4.30)分、(12.29±1.4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91、9.836,均 P<0.001);观察组GQOL-74总分为(95.76±4.12)分,高于对照组的(85.91±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128, P=0.001)。 结论:共情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为心理专科护士的选拔、培养、管理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1月—2023年4月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拟定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初稿。2023年5—7月运用德尔菲法对山西、北京、安徽等7个省、直辖市的29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形成最终的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专家积极性用问卷回收率表示,权威程度用专家权威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29/29);专家权威系数为0.884、0.916;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085~0.203、0.084~0.228(均 P<0.05)。最终构建的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训内容、培养方法、培养过程、培养评价5个一级指标,包含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92个。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对我国心理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考核评价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少年抑郁症快感缺失的评估与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快感缺失作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几乎每天均存在的、显著的兴趣与愉悦感的缺失。快感缺失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具有强相关性,常提示预后不佳及社会功能受损。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快感缺失症状的报告率超过50%,其症状表现与成人存在差异。然而目前主流的评价快感缺失的工具均是为成人设计的,这些工具是否完全适用于青少年值得商榷。目前针对青少年抑郁症快感缺失症状的识别、评估及干预方面的研究数据均较缺乏。本文主要探讨青少年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症状学特点、测评工具及治疗方法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精神科临床医生、心理治疗师及研究者们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结构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脑结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46例经历交通事故后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的PTSD患者(PTSD组)以及同期招募的49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全脑MRI 3D-T1WI结构像扫描,并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分析2组受试者间脑区灰质体积的差异,并对PTSD组较对照组有差异的脑区灰质体积与其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SD组左侧海马、左侧中央后回及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GRF校正),未发现较对照组灰质体积增加的脑区。PTSD组患者的左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与其CAP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r=-0.443, P=0.002),其余有差异的脑区灰质体积与CAPS、PCL-C及HAMD评分间均无相关性( P>0.05)。 结论:交通事故致PTSD患者存在左侧海马、左侧中央后回及右侧额上回的形态学改变,且左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改变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Sch)引起TD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伪刺激的rTMS治疗,B组和C组分别采用1 Hz和10 Hz的rTMS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3、5、7、11、19、29周时的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2、5、11、19、29周时的神经心理状态可重复测试量表(RBANS)和中文版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5、17周时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治疗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29周,三组AIMS评分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其中B组AIMS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均 P<0.05);治疗后2~29周,B组各时间点的RBAN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均 P<0.05);治疗后5、17周,B组BDNF、SOD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和C组(均 P<0.05);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频rTMS治疗Sch引起的TD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调节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和氧自由基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Rapunzel综合征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Rapunzel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例Rapunzel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和转归资料。以检索词"Rapunzel/长发公主、毛发结石"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以"Rapunzel syndrome、trichobezoar"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相关文献,剔除文献综述、重复报道病例、成人病例及无法获得详细资料的病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总结。结果:本院5例均为女性,4例长发,1例短发且有秃发。5例均以呕吐、腹痛、腹部包块等胃肠道梗阻症状就诊。5例均于术前经胃镜和(或)CT等检查证实存在消化道异物,结合有食毛或拔毛史,经手术确诊为Rapunzel综合征。1例伴电解质紊乱、多发小肠穿孔;1例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1例并发肠缺血坏死,2例无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5例均通过小切口剖腹手术取出毛发团块,平均手术时间2 h,平均住院时间10 d,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出院后于本院精神卫生科随诊,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平均随访时间1.7年,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共收集Rapunzel综合征相关文献28篇(52例),男女比例为3∶49,平均年龄11.73岁,有拔毛史35例(35/52,67.3%);均行手术治疗,以开腹手术为主(39/52,75%),以胃肠切开取异物术为主要术式;51例预后良好,1例术前合并胃穿孔患儿术后因重度营养不良、持续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儿童Rapunzel综合征往往引起营养不良等非特异性表现,可导致肠梗阻、隐匿性肠穿孔等并发症。CT和胃镜可早期诊断,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长期精神科随诊及心理治疗可预防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