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在青少年自杀自伤风险预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全球青少年自杀自伤人数激增,但至今没有任何有效的临床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自杀自伤预警,传统的自杀预警方法,如心理测验、问卷调查和临床评估,由于受到自我报告的诚实度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局限性.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等更先进的方法来辅助风险评估,可有效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从人工智能对自杀预防策略的影响、应用策略、伦理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膳食调控辅助的多模式治疗在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膳食调控辅助多模式治疗在慢性前列腺炎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男科门诊收治的132 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地中海饮食模式指导、对照组按原饮食习惯进食,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指导与心理疏导,根据具体症状给予对症药物及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以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疼痛排尿不适评分、NIH-CPSI总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 NIH-CPSI 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比较,观察组为87.1%,对照组为79.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治疗适合于解决个体临床表征不同的问题,但饮食习惯因人而异、存在地域差异,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科学的饮食调控对于CP/CPPS的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轨迹的纵向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纵向变化轨迹,分析心理维度、社会支持维度及炎症因子对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纵向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我院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6周(T1)、术后3个月(T3)、术后6个月(T4)、术后9个月及术后12个月(T5)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调查患者5个时间点的PTSD水平,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识别轨迹类别,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识别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采用LCGM方法将19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PTSD的变化轨迹分为3个潜在类别即PTSD低水平组(占41%)、PTSD下降组(占33%)、PTSD进展组(占26%);选择PTSD低水平组作为参考类别,采用逐步进入法筛选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下尿路不适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越高的患者更易进入PTSD下降组,炎症因子(IL-6、TNF)、恐惧疾病进展及侵入性认知水平越高的患者更易进入PTSD进展组.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的PTSD存在异质性,有3种不同的变化轨迹,尤其应重视初始分值较低的PTSD进展组.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术后早期的身体不适症状,同时重视心理因素如恐惧疾病进展、侵入性认知及炎症因子对PTSD轨迹的预测作用,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术后PTSD慢性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6例PICU收治的儿童急性药物中毒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急性药物中毒患儿特点和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某院PICU 2013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96例急性药物中毒患儿年龄、性别、发病年月、中毒药物类型及构成、中毒原因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收治的所有急性药物中毒患儿中,近5年药物中毒事件发生率有明显逐年上升趋势.在96例患儿中,男孩18例(18.75%),女孩78例(81.25%),男女性别比例为1:4.33.发病年龄以13岁~18岁组发生最多,为67例,占69.79%.中毒药物种类以精神类药物(67.71%)为主.中毒原因主要为服药自杀(86.46%),有83例,且多为7岁至18岁女性患儿.其中50.60%患儿有抑郁症病史.结论 近年儿童急性药物中毒发生呈上升趋势.以青少年女性患儿多见,最常见原因为药物自杀.社会和家庭应特别关注该年龄段儿童身心健康,做好心理疏导和治疗,并加强防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疆地区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职业紧张及其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BSL)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现况,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关系.方法 2021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各地区BSL工作人员进行调查.采用付出回报-失衡调查表(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调查职业紧张情况,《中国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调查WMSDs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匹配法对是否患WMSDs员工的人口学变量和工作相关因素进行匹配后,再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紧张与BSL工作人员WMSDs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纳入BSL工作人员7 924人,职业紧张检出率为83.38%(6 607人),WMSDs患病率为69.16%(5 480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SL等级为二级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是BSL等级为一级的工作人员的1.219倍(P<0.05);30~44岁组、≥ 50岁组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20~25岁组的1.221倍、1.375倍(均P<0.05);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BSL工作人员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中专及以下的1.527倍、2.379倍(均P<0.05);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其他岗位(后勤人员,工程人员等)的1.772倍、1.840倍(均P<0.05);月均收入≥ 4 000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是<4 000元的1.374倍(P<0.05).倾向性评分结果显示:匹配前,大部分变量在两组员工(是否患WMSD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得到BSL工作人员2 223对,两组所有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工作相关变量(性别、BSL等级、年龄、文化程度、工龄、职称、岗位类别、婚姻状况、月均收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RI量表中付出维度、回报维度和超负荷维度得分与BSL工作人员出现WMSDs的风险为正相关关系(OR=1.06、1.01、1.06,均P<0.001).结论 职业紧张和WMSDs在BSL工作人员中较为普遍,职业紧张可能增加发生WMSDs的风险.应根据工作人员能力的不同,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安排心理咨询和指导,积极预防BSL工作人员心理问题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豫北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焦虑及抑郁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豫北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及抑郁的影响因素,为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豫北地区 4 个具有代表性乡镇的中老年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 2022 年 1月—3月 519例中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现场调查问卷采集病人一般资料,通过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问卷(GAD-7)了解病人合并焦虑、抑郁情况.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 检验分析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常见因素在豫北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人群中是否存在差异;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豫北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及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豫北农村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及合并抑郁检出率分别为 33.7%、35.8%;性别、饮酒、锻炼、血压控制情况、合并其他慢性病、睡眠是豫北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形体、饮酒、睡眠是豫北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有饮酒史、缺乏锻炼、血压控制不佳、合并其他慢性病、失眠为豫北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女性、肥胖、经常饮酒、睡眠质量不佳为豫北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豫北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焦虑及抑郁情况较为严重,在对高血压疾病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同时,应重视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视和合理干预,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预防孕产妇产后抑郁症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检索、评价、整合预防孕产妇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根据PIPOST方法确立循证问题,按照"6S"金字塔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国内外计算机决策系统、指南网站、专业学会网站、数据库中关于预防孕产妇PPD非药物干预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指南、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2013年12月16日-2023年12月15日,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分级.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其中2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13篇系统评价,从筛查与评估、多学科团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膳食补充剂、母婴皮肤接触、信息支持7个方面,共总结出26条最佳证据.结论预防孕产妇PPD非药物干预措施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充分发挥社会资源,证据应用过程中应进行本土化,以降低PPD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衰弱的潜在剖面分析及护理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衰弱现状及其潜在分型,并分析不同分型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在上海市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失智患者的家庭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衰弱的潜在分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70名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其衰弱发生率为46.17%,家庭照顾者衰弱可被分为3个分型:"综合型-低衰弱组"(70.64%)、"心理社会型-中衰弱组"(19.57%)、"躯体型-高衰弱组"(9.7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越高、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家庭照顾者归属于"躯体型-高衰弱组"的概率较大,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越高、未掌握或部分掌握照护知识及技能、照护关系为配偶的家庭照顾者归属于"心理社会型-中衰弱组"的概率较大,心理弹性量表得分越高的家庭照顾者归属于"综合型-低衰弱组"的概率越大(均P<0.05).结论 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衰弱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明显异质性,医护人员应关注家庭照顾者衰弱状况,重点关注"心理社会型-中衰弱组""躯体型-高衰弱组"的家庭照顾者,及时针对其衰弱特征和影响因素开展精准化干预,以预防或延缓衰弱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状况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造口是治疗结直肠癌、炎性肠病、肠梗阻、肠外伤等疾病的常见术式[1].由于肿瘤病情与肠造口的特殊性,一半以上的造口患者遇到心理社会问题,如自卑感、病耻感和社交焦虑,出现自我封闭,拒绝社交等社会疏离行为[2,3].社会疏离是指个体因各种原因对社会行为的潜在影响而产生一种自我疏远和疏离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包含主观感受(孤独、无助等负性情绪体验)和客观行为(社交回避、社交范围减少等)[4].而逐渐剥夺社会化是一种强大的慢性应激源,不仅会产生心理、精神异常,损害认知功能,出现社会认知缺陷[5],也会影响癌症的复发和长期生存率,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6].本文对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动态变化轨迹、影响因素、预防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强化认知干预对胆管癌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术期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术期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强化认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应激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强化认知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6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将强化认知干预应用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术期患者的护理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强化认知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及状态,而且还能提升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能力,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对患者术后康复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