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脓毒性休克伴心肌病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脓毒性休克发生心肌病的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病例组为脓毒性休克伴心肌病患儿,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从脓毒性休克不伴心肌病患儿中以1∶2的比例匹配对照组。采集两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心肌标志物、心脏超声指标、器官功能指标及临床结局指标。结果:病例组纳入46例,对照组92例,二组在年龄、性别、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基础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的左室射血分数[51.0%(43.0%,62.0%)比65.5%(60.6%,69.0%)]、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26%(21%,33%)比35%(32%,38%)]、氧合指数(PaO 2/FiO 2)[324.0(234.3,400.0)mmHg比400.0(265.8,445.0)mmHg]低于对照组,心电图指标ST段改变发生率(21.7%比3.3%)、乳酸[3.20(1.20,5.87)mmol/L比1.80(1.20,3.40)mmol/L]、血管活性药物评分[25.14(14.84,42.70)分比15.04(10.00,26.70)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PICU病死率(15.2%比14.1%)和28 d病死率(39.1%比2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S与脓毒性休克发生心肌病相关[ OR(95% CI):0.795 (0.714~0.870), P<0.001]。肌钙蛋白I升高的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风险增高。 结论:FS是脓毒性休克发生心肌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脓毒性休克伴心肌病与不伴心肌病的患儿存活率无差别,肌钙蛋白I与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单中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S-ICD植入的患者共24例,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1±18)岁。回顾采集患者基础心脏疾病等信息,分析其临床特征;分析术前心电图筛查、植入技术方法、学习曲线特点、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分析截至2020年8月30日患者随访数据,初步评估S-IC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总计25例患者拟植入S-ICD,1例因未通过术前心电图筛查未植入,余24例经心电图筛查并植入S-ICD。基础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10例(10/24,41.7%)、肥厚型心肌病6例(6/24,25%)、离子通道疾病4例(4/24,16.7%)、缺血性心肌病1例(1/24,4.2%)及其他3例(3/24,12.5%)。手术学习曲线较短,手术时间为(55.0±18.7) min;按标准操作流程,术后短期无并发症。随访提示有17次事件,6次放电事件;其中4次正确处理,1次转复成功率100%;2次不恰当放电在程控处理后随访无不恰当放电再发,提示S-ICD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论:就本中心数据来看,S-ICD植入技术具有较短的学习曲线,短期并发症相对少见且安全有效,对于适应证人群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8例症状性长QT综合征患者心脏事件复发诱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症状性先天性长QT综合征(congenital long QT syndrome,cLQTS)患者心脏事件复发的主要诱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在2014年11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66例症状性cLQTS患者中,选取首次就诊后心脏事件复发的3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性别、发病和就诊年龄、就诊前后临床表现、家族史、治疗情况、心电图和cLQTS亚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心脏事件发作时间、次数、诱因以及药物治疗情况和心电图资料。心脏事件包括:晕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放电、ICD误放电、心脏骤停生还、心脏性猝死、心电图证实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结果:38例心脏事件复发的cLQTS患者中,女性30例(79%),儿童14例(37%),发病年龄(15.6±14.6)岁,就诊后复发时间为(3.6±3.5)年。亚型分析表明纳入11例(29%)LQT1(含2例Jervell-Lange-Nielson综合征患儿)、19例(50%)LQT2、5例(13%)LQT3及3例(8%)其他少见亚型(1例LQT5、1例LQT7和1例LQT11)。LQT1患者中共6例(55%)患者因停药和/或漏服药物出现心脏事件发作;4例(36%)患者在特定诱因(运动、情绪激动)下发生晕厥;1例(9%)患者自行换药后出现晕厥发作。LQT2中共16例(84%)患者因漏服和/或停药后出现心脏事件,3例(16%)患者于特定诱因(惊吓、声音刺激、睡醒)下心脏事件发作;1例(5%)患者怀孕后出现反复晕厥发作;1例(20%)患者发生ICD误放电。LQT3患者中4例(80%)患者反复静息状态下出现晕厥;1例(20%)患者于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过程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1例LQT5患者特定诱因(情绪激动、休息时)下反复出现晕厥及ICD放电。1例LQT11患者特定诱因(劳累)下有反复ICD放电。1例LQT7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ICD误放电。随访过程中2例Jervell-Lange-Nielson综合征患儿和2例LQT2患者因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行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后晕厥发作较前减少;1例服用美托洛尔后仍有晕厥发作的LQT2患者改服纳多洛尔后无晕厥发作;2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的LQT2患者加用美西律治疗后症状较前改善。结论:自行停药或漏服药物是心脏事件复发的重要诱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剂量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致严重洋地黄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女性,77岁。因“腹痛腹胀10 d,加重半天”于2022年8月23日20∶40就诊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脑梗死史。入院查体:体温36.6 ℃,脉搏87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BP)120/74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差,双下肢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左侧甲状腺区触及枣样大小结节,左锁骨上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可闻及少量散在湿啰音,心率87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区叩击痛,肠鸣音4次/min。辅助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WBC)83.90×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0.96,血红蛋白(HGB)81 g/L,血小板(PLT)167×10 9/L。降钙素原(PCT)34.94 nmol/L,C反应蛋白(CRP)89.19 mg/L;血气分析中pH值7.320,二氧化碳分压(PCO 2)20.0 mmHg,氧分压(PO 2)130.0 mmHg,吸入气中的氧浓度(FiO 2)33%,碱剩余(BE)-14.3 mmol/L,乳酸(LAC)6.07 mmol/L;生化:葡萄糖(GLU)16.53 mmol/L,肌酐(Cr)350 μmol/L,尿素氮(BUN)35.62 mmol/L,白蛋白(Alb)21.9 g/L,肝功能正常;电解质:钠129 mmol/L,钾4.43 mmol/L,氯95.2 mmol/L,钙1.82 mmol/L,镁0.85 mmol/L,磷2.34 mmol/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15.7s,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40.1 s,凝血酶凝固时间(TT)18 s,纤维蛋白原(FIB)4.55 g/L,D-二聚体(D-D)4.35 mg/L;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FT3)7.19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7.55 μ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3.11 mIU/L。腹部CT检查:肝内多发低密度占位;肝门区、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初步诊断:(1)脓毒症;(2)肝内多发占位待查:肝脓肿?肝转移瘤?(3)急性肾功能不全;(4)代谢性酸中毒;(5)低蛋白血症;(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2型糖尿病。入院后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补液保护肾脏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未好转,代谢性酸中毒恶化。8月25日9∶00血气分析示pH 6.93,10∶00出现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165次/min),BP 60/40 mmHg,意识丧失,立即液体复苏、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胺碘酮复律、纠酸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抢救,抗生素调整为美罗培南,患者恢复窦性心律(100次/min),BP120/50 mmHg(去甲肾上腺素0.4 μg·kg -1·min -1)。8月26日腹部增强CT检查:肝内多发转移瘤,可疑门静脉右支局部癌栓形成。血培养:白色念珠菌。加用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感染有所控制,复查血常规:WBC 19.20×10 9/L,PCT 3.57 nmol/L。8月27日8∶00患者再发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177次/min),BP为125/50 mmHg(去甲肾上腺素1 μg·kg -1·min -1),血气分析示:pH 7.30,PCO 2 31 mmHg,PO 2 93 mmHg,FiO 2 40%,钠143 mmol/L,钾4.4 mmo1/L,离子钙1.14 mmol/L。予以胺碘酮泵入,无效;10∶00缓慢静脉注射去乙酰毛花苷0.2 mg,13∶30恢复窦性心律(心室率90次/min),去甲肾上腺素减量至0.3 μg·kg -1·min -1可维持血压;16∶00心电监护示室性逸搏心律(40次/min),血压下降至75/30 mmHg,立即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加量至0.5 μg·kg -1·min -1,维持血压120/40 mmHg,恢复窦性心律(100 次/min)。8月28日5∶00再发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142次/min),静脉注射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2 mg;7∶10出现室性逸搏心律,随即心搏骤停,心肺复苏2 min后恢复窦性心律;考虑洋地黄中毒,15∶30行血浆置换治疗。8月29日上午反复出现室性逸搏心律及心脏骤停;13∶00植入临时起搏器治疗;19∶58患者再次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未能成功,宣告临床死亡。死亡诊断:(1)白色念珠菌血症;(2)感染性休克;(3)多器官功能衰竭;(4)洋地黄中毒,室性逸搏心律,心脏骤停;(5)肝脏占位性病变:肝癌可能;(6)门静脉血栓形成;(7)2型糖尿病;(8)甲状腺功能减退症。8月30日地高辛血药浓度回报 > 5 ng/mL,标本采集时间8月29日7∶49(第2次用药后26 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俞"穴区伤害性感受器P2X3、TRPV1、SP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俞(BL15)"穴区嘌呤能受体P2X3、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 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member 1,TRPV1)、P物质(substance P,SP)伤害性感受器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 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造模完成后电针电针组大鼠双侧"心俞"穴,连续 3d.采集大鼠各阶段心电图,利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结构.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左侧"心俞"穴区P2X3、TRPV1、S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明显偏移、T波振幅增大(P<0.01),心肌病理损伤严重,"心俞"穴区P2X3、TRPV1、S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ST异常偏移被纠正(P<0.05),电针组大鼠心肌病理损伤减少,"心俞"穴区P2X3、TRPV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SP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俞"穴区P2X3、TRPV1、SP伤害性感受器发生活化,电针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与抑制"心俞"穴区P2X3、TRPV1、SP 伤害性感受器有关.P2X3、TRPV1、SP伤害性感受器可能是传递电针刺激信号的重要物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一种穿戴式心肺监测系统的设计及其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设计一种穿戴式心肺监测系统,并通过人体初步试验验证该系统的性能.方法:该系统由数据采集器、穿戴胸衣以及信息管理平台组成.其中,数据采集器以EFM32GG330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其内部主要包括呼吸调制模块、心电调制模块、体位调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含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存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等.穿戴胸衣采用开衫式结构设计,内侧设计有心电传感器和呼吸运动传感器.信息管理平台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架构,通过Java/JavaScript实现软件编程.通过人体初步试验,将该系统与医院常规使用的迈瑞IPM10多参数监护仪进行对比,验证该系统监测人体心率及呼吸率的有效性.结果:该系统可长时间连续监测人体的心率和呼吸率,且监测结果与迈瑞IPM10多参数监护仪的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该系统可用于训练或运动中的心肺指标医学监测,为健康管理提供精准的生理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用于动态心电监护仪的心电信号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设计一种心电信号无线传输系统,以提高动态心电监护仪中心电信号的无线传输性能.方法:该系统由心电信号采集模块、无线收发模块、无线通信协议模块和数字滤波模块组成.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由数字接口电路、A/D转换器微处理器、心电放大电路组成.无线收发模块由无线射频单元、晶振电路、射频电路、调试串口、寄存器、电源模块和复位电路组成.无线通信协议模块由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组成,其中数据链路层设计自动应答和调频2种机制.数字滤波模块主要由数字滤波器、信号输入模块、延时单元、系数寄存器等组成,其中数字滤波器采用等波纹法设计,并将心电信号转换为输出序列,实现信号去噪.将基于ZigBee组网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的心电信号无线传输方法和基于无线组网模块的心电信号无线传输方法作为对比方法,验证该系统在不同近程传输距离和不同远程传输距离下的心电信号无线传输性能.结果:相比其他2种方法,在不同近程传输距离和不同远程传输距离下,该系统的心电信号无线传输平均速率和成功传输比例较高,平均用时及平均重传数较低.结论:该系统能够实现动态心电监护仪中心电信号高效、平稳、清晰的无线传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LED调光的频闪光刺激实验系统设计与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LED调光的频闪光刺激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该系统包括LED调光系统和生理数据采集系统2个部分.其中LED调光系统主要由微处理器系统、LED驱动器和LED 3个部分组成,通过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调制驱动电流的占空比和频率来灵活控制LED的光强和闪烁频率;生理数据采集系统选用Biopac公司的16通道生理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应用该系统完成频闪光刺激实验,验证该系统的性能.结果:频闪光刺激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精准控制LED的闪烁频率,并实时采集实验过程中受试者的皮肤电数据、心电图数据等生理数据,且频闪光刺激会使人的皮肤电数据和心电图数据发生改变.结论:该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研究频闪光刺激的光生物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多层丝网印刷柔性生物电干电极的单导联心电胸带
编辑人员丨2024/2/3
针对日常生活中对可穿戴、低噪声心电检测以及复杂心律失常的院前、院后监测管理的迫切需求,本研究探讨了一种新型基于多层丝网印刷柔性生物电干电极的单导联心电胸带.首先,分析了基于导电银浆聚合物的柔性干电极材料与皮肤接触的生物电检测等效电路模型;然后,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将热塑性聚氨酯(TPU)、导电墨水(银浆)及可拉伸密封材料等分层印刷在普通织物基底上,并制备形成由两个测量电极和一个参考电极构成的单导联条形心电采集胸带.为了评估该单导联心电胸带的信号检测性能,本研究设计实验对5名健康受试者在行走、上楼、静息及扭腰等4种运动状态下进行5 min的体表心电信号监测,并量化测试了的R波峰值检测、信噪比(SNR)、信号伪影比(SAR)及阳性预测值(PPV)等4项指标值.实验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的体表心电检测的平均R波峰值振幅为1.36 mV,SNR为2.05 dB,SAR为5.53,阳性预测值为99.81%,而运动状态下的运动伪迹则可通过心电胸带内置的运动状态监测器实现主动降噪,验证了所研制的基于柔性生物电干电极的单导联心电胸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干扰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运动传感器辅助的生理信号监护系统开发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通过同步的运动信息,减少因运动干扰导致的误报警数量以及测量时间.方法 开发了一种基于运动传感器辅助的生理信号监护系统,可连续采集和实时处理生理参数数据,并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对生理信号的过程特征及参数结果进行优化,可将参数结果和报警实时传输至用户端.结果 系统在消化科、心内科、内科、肝胆外科和急诊科多个科室进行验证,数据采集时长为1 940 h.心电(electrocardiograph,ECG)误报警数量减少82.8%,心电正确报警的占比上升28%;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IBP)测量时间平均下降16.1 s;呼吸率的测量错误次数减少71.9%.结论 基于运动传感器辅助的生理信号监护系统可以有效纠正运动干扰下的误报警和减少测量失败的情况,有助于改善临床监护的报警疲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