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erbα/Bmal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Nr1D1核受体亚家族1,组D,成员1(Rev-erbα)/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样1受体(Bmal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6~8周龄,体重200~220 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霉素60 mg/kg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糖尿病造模成功后继续饲养8周。取糖尿病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 n=6)、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I/R组, n=12)和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Rev-erbα拮抗剂SR-8278组(DI/R+SR组, n=12)。另取非糖尿病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非糖尿病假手术组(NS组, n=6)和非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I/R组, n=12)。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I/R+SR组于缺血前1 h时经股静脉注射SR-8278 2 mg/kg。再灌注结束即刻采集颈动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CK-MB和LDH水平;然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透射电镜下计数自噬小体,采用RT-PCR检测Rev-erbα和Bmal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Rev-erbα、Bmal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和LC3 Ⅰ的表达水平,并计算LC3 Ⅱ/LC3Ⅰ比值。 结果:与NS组比较,NI/R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血清cTnI、CK-MB和LDH水平和自噬小体计数升高,心肌组织Rev-erbα及其mRNA表达上调,Bmal1及其mRNA表达下调,LC3 Ⅱ/LC3Ⅰ比值升高,DS组血清cTnI、CK-MB和LDH水平升高,自噬小体计数降低,心肌组织Rev-erbα及其mRNA表达上调,Bmal1及其mRNA表达下调,LC3 Ⅱ/LC3Ⅰ比值降低( P<0.05);与NI/R组比较,DI/R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血清cTnI、CK-MB和LDH水平升高,自噬小体计数降低,心肌组织Rev-erbα及其mRNA表达上调,Bmal1及其mRNA表达下调,LC3 Ⅱ/LC3Ⅰ比值降低( P<0.05);与DS组比较,DI/R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血清cTnI、CK-MB和LDH水平和自噬小体计数升高,心肌组织Rev-erbα及其mRNA表达上调,Bmal1及其mRNA表达下调,LC3 Ⅱ/LC3Ⅰ比值升高( P<0.05);与DI/R组比较,DI/R+SR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血清cTnI、CK-MB和LDH水平降低,自噬小体计数降低,心肌组织Rev-erbα及其mRNA表达下调,Bmal1及其mRNA表达上调,LC3 Ⅱ/LC3Ⅰ比值升高( P<0.05)。 结论:Rev-erbα/BMAL1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水平,参与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IV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抗病毒逆转录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发展进步使得艾滋病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会引起潜在的心血管并发症并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心肌梗死、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但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本文就HIV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HIV病毒蛋白的直接作用、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共感染巨细胞病毒、细菌易位、慢性炎症和免疫激活、ART相关机制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LncRNA-MIAT介导miR-205表达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介导微小RNA-205(miR-205)表达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转染对照组和转染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模型。其中转染对照组转染非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组转染LncRNA-MIAT特异性s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肾脏组织中miR-205表达;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转染对照组和转染组miR-205相对表达量更高(均 P<0.05);转染组miR-205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和转染对照组(均 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转染对照组和转染组血清Scr和BUN水平更高(均 P<0.05);转染组血清Scr和BUN水平低于模型组和转染对照组(均 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转染对照组和转染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更高(均 P<0.05);转染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和转染对照组(均 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转染对照组和转染组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率更高(均 P<0.05);转染组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和转染对照组(均 P<0.05)。 结论:LncRNA-MIAT通过调控miR-205表达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R-205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及减少肾脏组织中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胃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lncRNA心肌梗死转录本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转录本(MIAT)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CD)4+T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的124例胃癌患者,9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联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AT表达量和RNA 6-甲基腺嘌呤(m6A)与MIAT基因启动子结合活性。用Spearman检验分析MIAT与临床病理特征、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D4+T细胞中MIAT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胃癌患者、胃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A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849(2.131,4.062)、1.511(0.916,1.855)和0.963(0.729,1.43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58.25, P<0.001)。胃癌患者MIAT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胃良性疾病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00.63,145.14, P均<0.001)。胃癌早期(Ⅰ~Ⅱ期)、晚期(Ⅲ~Ⅳ期)患者CD4+T细胞中m6A与MIAT基因启动子的相对结合活性分别为(8.590±1.483)和(4.274±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55, P=0.002);胃癌早、晚期患者m6A与MIAT基因的结合活性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患者(17.267±3.106)和健康对照组(27.637±3.945)( t=-7.331、-12.832, P均<0.001)。胃癌患者MIAT相对表达量与年龄、性别、CEA水平和CA199水平无关(χ2=0.000、0.000、0.648和1.554, P均>0.05),在不同TNM分期(χ2=23.571, P=0.002)、不同肿瘤大小(χ2=9.443, 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χ2=45.248, P<0.0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癌患者CD4+T细胞中MIAT相对表达量与Treg细胞比例之间呈正相关( r2=0.76, P<0.001)。用 ROC 曲线分析CD4+T细胞MIAT、血清CEA及CA199对胃癌患者的诊断效能,胃癌患者和胃良性疾病患者比较时,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635和0.611;胃癌患者和健康者比较时,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0.784和0.598。 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AT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胃良性疾病以及健康人群,与m6A与其启动子结合活性下降有关,并有望作为胃癌的重要的分子诊断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Hepcidin,LncRNA MIAT和CRE的水平表达及与病情程度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转录本(long non-coding RNA myocardial infarction-associated transcript,LncRNA MIAT)和肌酐(creatinine,CRE)表达及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B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BPD组,另选取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抑郁,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s scale,YMRS)评价躁狂程度,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Hepcidin,LncRNA MIAT和CRE水平的检测.对比对照组和BPD组血清Hepcidin,LncRNA MIAT和CRE水平;对比不同抑郁、躁狂程度BPD组血清Hepcidin,LncRNA MIAT 和 CRE 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 Hepcidin,LncRNA MIAT 和 CRE对BPD的诊断价值;分析血清Hepcidin,LncRNA MIAT和CRE与BPD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 BPD组血清Hepcidin(46.17±9.17 ng/L),LncRNA MIAT(11.92±2.65)和 CRE(74.02±11.89 μ 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16±5.23 ng/L,4.11±0.95,57.16±8.61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56,-43.079,-14.066,均P<0.05);随着BPD患者抑郁、躁狂程度的增加,血清 Hepcidin,LncRNA MIAT 和 CRE 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F=22.036,25.463,17.499;19.552,15.791,18.335,均P<0.05);血清Hepcidin,LncRNA MIAT和CRE联合检测(95%CI:0.866~0.949)对BPD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血清 Hepcidin(95%CI:0.693~0.816),LncRNA MIAT(95%CI:0.696~0.819)和 CRE(95%CI:0.587~0.701)单独检测(AUC=0.759,0.762,0.614,均 P<0.05);血清 Hepcidin,LncRNA MIAT 和CRE与BPD患者抑郁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84,0.771,0.826,均P<0.05);血清Hepcidin,LncRNA MIAT和CRE与BPD患者躁狂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06,0.793,0.831,均P<0.05).结论 BPD患者血清Hepcidin,LncRNA MIAT和CRE水平相较正常人群更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联合检测对其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小鼠心肌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重塑相关性的转录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阐述其与糖酵解通量增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20只/组.实验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构建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除不对左前降支进行结扎外,其他操作均与实验组相同.选取心肌梗死后28 d和假手术组小鼠各5只进行安乐死取材,取左心室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学测序,采用FPK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O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寻找影响疾病进程的相关通路.通过绘制热图,展示富集分析中显示的通路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并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原代CFs通过促纤维化激动剂TGF-β1或溶剂对照干预,通过Seahorse实验检测其线粒体呼吸和糖酵解水平.结果 通过心脏大体图和心脏超声验证心梗模型构建成功,心肌梗死组舒张期左心室内径增加(P<0.05),收缩期左心室内径增加更为显著(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上调基因124个,下调基因106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脂肪酸代谢、细胞器等代谢通路和线粒体中.基因表达热图显示脂肪酸β氧化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反糖酵解水平增加.Seahorse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相比,TGF-β1干预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基础和最大呼吸水平明显降低,基础和最大糖酵解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心肌成纤维细胞能量代谢重塑,线粒体功能下降,相反更倾向于通过糖酵解产生能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新生鼠心肌再生相关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心肌梗死导致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既往观点认为,成年哺乳动物心脏中心肌细胞自我增殖更新能力有限,而近年来大量报道指出,哺乳动物在出生早期具备心肌再生的能力,并且其强度足以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新生鼠心肌再生现象的发现,为探讨影响心肌再生的相关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继而许多能够逆转心肌细胞周期阻滞和促进心肌再生的调控机制得以揭示.本文基于近几年开展的有关新生鼠心肌再生的研究,综述了影响心肌再生基因表达的因素(ncRNAs、转录因子等)、心肌再生相关信号通路和非心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反应、心外膜等)对心肌再生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实现成年哺乳动物心肌损伤后心肌再生提供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lncRNA MIAT和lncRNA XIS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检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lnc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XIST)的水平,并探究二者与子宫肌瘤的关系以及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子宫肌瘤组,选择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lncRNA MIAT与lncRNA XIST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肌瘤患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RNA MIAT、lncRNA XIST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肌瘤最大径、肌瘤数目、有无乳腺增生、流产次数、有无妇科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子宫肌瘤组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最大径≥5 cm、肌瘤数目≥2个、有乳腺增生、流产次数≥2次、有妇科疾病的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肌瘤最大径<5 cm、肌瘤数目<2个、无乳腺增生、流产次数<2次、无妇科疾病的子宫肌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IAT≥1.45(OR=1.678,95%CI:1.342~2.098)、lncRNA XIST≥1.35(OR=1.315,95%CI:1.033~1.673)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lncRNA MIAT、lncRNA XIST诊断子宫肌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0.776,特异度分别为91.7%、86.7%,灵敏度分别为62.5%、71.7%,截断值分别为1.45、1.35,两者联合诊断子宫肌瘤的AUC为0.846,特异度为97.5%,灵敏度为61.2%.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表达水平升高,二者与子宫肌瘤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桂枝甘草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桂枝甘草汤(Guizhi Gancao Decoction,GGD)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药理机制.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和文献检索获取 GGD 抗MI/RI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药物-核心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然后构建MI/RI大鼠模型,观察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变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检测心肌细胞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心肌组织相关蛋白表达.从GGD中筛选得到75个活性成分,对应318个治疗MI/RI靶点.PPI筛选得到肿瘤蛋白p53 基因(tumor protein p53,TP53)、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3(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46个核心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得知,核心靶点主要影响细胞增殖和迁移、信号转导、细胞凋亡、转录过程,涉及癌症、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AGE-RAGE)、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GGD核心成分肉桂醛、儿茶素和甘草查尔酮A与MAPK1、MAPK3等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GGD能够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提高MI/RI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同时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水平;HE染色和TEM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经GGD预处理后心肌细胞结构恢复正常,病理状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有所改善,且两药合用效果优于单用.WB结果显示GGD可显著下调心肌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酪氨酸磷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hosphoprotein kinase,p38)和上调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GGD可能通过桂枝、甘草的协同作用调控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MI/RI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冠心病进展相关基因筛选及冠心Ⅱ号方干预靶点的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探索冠心病疾病进展相关基因,并预测冠心Ⅱ号方防治冠心病的作用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稳定型冠心病(SCAD)病人转录组表达谱,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冠心病疾病进展相关基因,并针对冠心病进展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下载冠心Ⅱ号方的有效成分及药效靶点,与冠心病疾病进展相关基因进行交集分析,获得冠心Ⅱ号方防治冠心病的潜在靶点.结果:通过差异表达分析比较 AMI和 SCAD转录组表达谱,共获得 166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 WGCNA获得与 AMI相关的基因模块 Black.取 DEGs与 Black模块的交集,获得 64个冠心病疾病进展相关基因.从 TCMSP数据库共获得 224个冠心Ⅱ号方的药效靶点,将药效靶点与冠心病疾病进展相关基因取交集,得到冠心Ⅱ号方防治冠心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G)、单核细胞分化抗原CD14(CD14)和细胞色素P4501b1(CYP1B1).结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 3(SOCS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相关蛋白(ECRP)、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0D(TNFRSF10D)、S100钙结蛋白 A9(S100A9)等 64个基因可能与冠心病疾病进展相关,其中,PPARG、CD14、CYP1B1 是冠心Ⅱ号方防治冠心病的潜在作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