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对患者营养状态及透析低血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态及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规律进行血液透析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干预,为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身体细胞量(BCM)、骨矿物质含量(BMC)、骨骼肌含量(SMC)、心肺功能和透析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b(99.77±6.29)g/L、PA(344.55±37.12)mg/L、BCM(31.42±3.15)kg、BMC(3.08±0.41)kg及SMC(27.85±2.51)kg,均较干预前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最大摄氧量(14.93±2.82)ml/(kg·min)、左室射血分数(58.21±5.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9.05%(187/2 067)、19.45%(402/2 0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1.520, P<0.01)。 结论: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可以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及耐力,并减少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之中。该文从HIIT的优势、方案类型选择、方案制订与优化等方面,对HIIT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HIIT可以在传统运动训练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肺耐力,在心脏做功参数和骨骼肌功能改善方面也可能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HIIT方案的多样性可以增加运动兴趣,也增加了HIIT方案制订的复杂性,如何优化HIIT方案以获得最大获益仍需更多研究探索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运动和心肺耐力改善对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防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严峻,存在基数大、发病率高、死亡风险大等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出现肥胖、糖脂代谢紊乱、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异常、血压升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这在绝经后女性中尤为突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肺耐力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运动可有效改善心肺耐力。本文就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现状、运动改善心肺耐力的干预方式(有氧运动、间歇冲刺运动、循环运动训练等)及相关机制以及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防控和科学运动处方的建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哮喘儿童运动处方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合适的规律运动对患儿的哮喘控制状态、多项肺功能指标、心肺耐力和心理健康有改善作用,但目前我国哮喘儿童运动水平不足,不利于哮喘疾病控制和儿童生长发育。本专家共识强调了哮喘患儿进行规律运动的重要意义与安全性,对制定适合我国哮喘儿童的运动处方提出了建议,有助于提升临床医师指导患儿科学运动的能力,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特点及中间片段心房利钠肽原临床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特点及中间片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选择2019年1—6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Ⅲ级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心衰组)5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9例,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在运动前静息时采集血浆并检测MR-proA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含量。结果:心衰组患者的NT-proBNP375(236~541)ng/L、MR-proANP 78(52~215)pmol/L的水平高于对照组的31(22~130)ng/L和14(10~23)pmol/L( P<0.05)。心衰组患者中,心功能Ⅲ级(23例)患者MR-proANP水平228(121~436)pmol/L较心功能Ⅱ级(33例)患者60(50~92)pmol/L高( χ2=0.256, P<0.01),NT-proBNP水平375(245~743)ng/L比382(220~540)ng/L( χ2=10.949, P>0.05)。心衰组患者的无氧阈、峰值氧摄取量、峰值氧摄取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峰值氧脉搏较对照组降低( 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升高( P<0.05);线性相关性分析提示,心衰组的MR-proANP、NT-proBNP与无氧阈、峰值氧摄取量、峰值氧摄取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峰值氧脉搏均呈负相关( P<0.05),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呈正相关( P<0.05),其中MR-proANP与峰值氧摄取量的相关强度( r=0.791)最高。 结论:老年HFpEF患者的运动耐力和摄氧能力较健康人下降,心肺储备功能降低;心功能Ⅱ~Ⅲ级的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的血浆MR-proANP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出心功能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结合运动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肌氧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结合运动管理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无运动禁忌的T2DM患者54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可穿戴设备结合运动管理组(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及运动指导。试验组使用穿戴便携式设备进行2周运动干预,隔日1次,2周后研究者根据患者运动速度设置居家快步走运动方案,采用微信计步的方式远程管理,将每天运动情况上传至微信运动管理群,24周后返回运动中心测试。对照组在基线及研究结束时穿戴便携式设备收集指标,未进行运动干预。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氧、心率等指标的变化。组间指标的比较采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 χ2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试验组LDL-C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2±0.96)和(0.19±0.85)mmol/L, P<0.05]。与干预前相比,试验组FPG[分别为7.00(5.90,8.20)和8.00(6.70,9.60)mmol/L],HbA 1c[分别为6.40%(6.10%,7.00%)和7.50%(6.20%,10.10%)],LDL-C[分别为(1.83±0.72)和(2.85±0.80)mmol/L]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肌氧与心率曲线交叉点时间[分别为(13.70±6.22)和(14.56±5.18)min]、肌氧最低点时间[分别为(14.05±3.75)和(15.88±3.70)min]、肌氧回升点时间[分别为(16.90±5.25)和(18.00±4.49)min]均提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试验组第2阶段1 min肌氧降幅(分别为3.85%±0.58%和2.43%±0.24%)、第3阶段2 min心率升幅[分别为(3.33±0.58)和(5.06±0.57)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并结合运动管理可降低血糖,提高T2DM患者肌氧代谢能力及心肺耐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多学科的运动处方在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的运动处方在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PCI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多学科的运动处方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的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氧阈、峰值摄氧量、代谢当量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基于多学科的运动处方可增强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其心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慢性病。运动治疗作为糖尿病主要的生活干预方式,贯穿整个治疗进程。运动能够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死亡风险,但糖尿病本身导致心肺耐力的降低。血管内皮及线粒体功能的早期损伤等,均可导致运动能力的降低。运动通过促发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分子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控制血糖,并且这些通路可以不依赖于胰岛素路径。除此之外,运动是否可以修复糖尿病导致的损伤,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阐明糖尿病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与机制,可更好的给运动治疗提供依据,并为探索各种运动模拟剂,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下降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下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21年5月1日—9月30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同时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身体成分分析的439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体格检查、生化指标、身体成分及CPET结果。根据CPET所测得的峰值摄氧量(VO 2peak)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5%和<85%将体检者分为心肺耐力达标组和下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下降的相关性。 结果:男性心肺耐力下降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达标组[(5.097±0.890)比(4.865±0.856)mmol/L、(1.778±1.200)比(1.485±0.709)mmol/L],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骨骼肌指数均显著低于达标组[13.00(11.30,15.90)比13.80(12.05,17.10)μmol/L、(7.89±0.65)比(8.08±0.64)kg/m 2](均 P<0.05);女性心肺耐力下降组骨骼肌指数显著低于达标组[(6.21±0.52)比(6.53±0.56)kg/m 2],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达标组[(32.83±4.92)%比(31.21±4.55)%](均 P<0.05)。男性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OR=1.487,95% CI:1.042~2.121)、内脏脂肪面积升高( OR=1.032,95% CI:1.014~1.051),女性骨骼肌指数下降( OR=0.215,95% CI:0.106~0.435)、体脂百分比升高( OR=1.149,95% CI:1.060~1.245)均与心肺耐力下降呈正相关(均 P<0.05)。 结论: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下降存在相关性,男性应注意控制内脏肥胖,女性则应在减脂的同时增加肌肉量,以提高心肺耐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抢救严重塑型性支气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在抢救严重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3例经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抢救严重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6岁7个月、3岁1个月、7岁7个月。3例患儿既往体健,无基础疾病。3例均以双向性呼吸困难伴有严重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3例患儿影像学均提示不同程度斑片影,同时合并肺不张,2例患儿存在气胸,1例存在纵隔积气及皮下积气。3例患儿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主要感染病原有乙型流感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例入院时均存在严重呼吸困难,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呼吸困难改善不佳,氧合无改善,二氧化碳潴留进行性加重,伴意识障碍。2例入院后立即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主气道塑型,取出困难,并术中出现心率下降,均行心肺复苏,复苏后氧合仍差,另外1例入院后即出现心率下降,经心肺复苏抢救后恢复自主心率,3例患儿经评估后立即行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支气管镜检查提示严重塑型性支气管炎。经治疗,3例患儿治愈出院,出院随访3个月,患儿均无任何症状,活动耐力与发病前相同,复查胸部CT均未见异常。结论:严重塑型性支气管炎疾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病情进展迅速,很快出现呼吸衰竭,常规机械通气无效时,体外膜肺氧合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