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肺耐量,分析心肺耐量的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169例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 VO2%),分为心肺耐量正常组及心肺耐量减低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心肺耐量减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病例169例,其中心肺耐量正常组48例,减低组12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育锻炼习惯是T2DM心肺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OR=1.278、5.159、3.876、2.911、2.586、0.086,P<0.05).结论:T2DM患者普遍存在心肺耐量减低;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是心肺耐量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肺运动试验联合无创心排量指导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联合阻抗心电图(ICG)指导心脏康复(C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功能、心肺反应及运动耐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期间纳入180例病情稳定的成年CH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研究组采用药物治疗和"CPET+ICG"指导下进行运动心脏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在基线和采取干预措施12周后测量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心肺反应及运动耐量指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静息心率(HR)、无氧阈值(AT)-HR、峰值HR显著降低(P<0.05),而AT-运动时长、AT-最大摄氧量(VO2)/HR、AT-每分钟递增工作速率(WR)、峰值运动时间、峰值VO2/HR、峰值负荷、VO2/WR、△ VO2/△WR、每15 s平均每分钟通气(VE)/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6 min步行试验(6MWT)、静息代谢当量(METS)、峰值METS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AT-HR、峰值-HR显著降低(P<0.05);AT-VO2/HR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AT-运动时长、AT-WR、峰值运动时间、VO2/HR、峰值负荷、VO2/WR、△VO2/△WR、静息METS、峰值METS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P<0.05),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CI升高,而LAD有所降低(P<0.05).与研究组比较,治疗后对照组LVEDD显著升高(P<0.05).LVEF与△VO2/△WR,CI与AT-负荷、VO2/HR、峰值负荷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LAD与AT-负荷、静息METS、AT-VO2/WR、△VO2/△WR,LVEDD与静息METS,LVESD与静息METS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ICG+CPET"评估有助于制定CHF稳定期的运动方案,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耐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危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危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AAOCA)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外科手术的24例高危AAOC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6例,手术时年龄[ M(IQR)]13(26)岁(范围:0.3~57.0岁)。超声心动图和心脏CT检查确诊AAOCA,均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且合并狭窄。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窦15例,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6例,单一冠状动脉畸形3例。3例患者无明显相关症状,其中2例运动负荷试验阳性;21例患者有反复运动后胸闷、胸痛、晕厥等病史,其中3例患者出现运动后晕厥进行了心肺复苏。首次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现率为37.5%(9/24)。 结果:24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包括异常冠状动脉去顶手术2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其中5例患者同期完成其他心内畸形矫治手术。单纯AAOCA手术患者术中心肺转流时间(111.6±60.6)min(范围:62~21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7.6±25.3)min(范围:35~129 min)。术后院内30 d无死亡,无手术相关合并症。1例术前体外膜肺氧合持续辅助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肢端缺血坏死、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随访2.2(3.3)年(范围:1个月至7.2年),1例既往诊断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其他出院患者无任何相关症状。结论:高危AAOCA的超声心动图初诊确诊率仍然较低,但心血管意外风险很高。对于运动相关的胸痛等症状应注意排查AAOCA,尤其是青少年。运动负荷试验可以有助于评估无症状AAOCA的心血管风险。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八段锦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重要的血运重建手段,运动疗法是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八段锦作为中医传统运动功法中流传较广、健身效果明显的功法之一,对PCI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八段锦在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理化指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八段锦应用于PCI术后患者康复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对患者营养状态及透析低血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态及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规律进行血液透析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干预,为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身体细胞量(BCM)、骨矿物质含量(BMC)、骨骼肌含量(SMC)、心肺功能和透析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b(99.77±6.29)g/L、PA(344.55±37.12)mg/L、BCM(31.42±3.15)kg、BMC(3.08±0.41)kg及SMC(27.85±2.51)kg,均较干预前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最大摄氧量(14.93±2.82)ml/(kg·min)、左室射血分数(58.21±5.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9.05%(187/2 067)、19.45%(402/2 0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1.520, P<0.01)。 结论: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可以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及耐力,并减少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的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运动耐量和通气效率的特点。方法:根据胸外科数据库和电子病例资料筛选出合并T2DM的NSCLC患者(48例),使用倾向性评分法在病例中1∶1匹配出单纯肺癌患者(48例),据此分为合并T2DM组及未合并T2DM组,且所有患者行肺切除术前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另择同期行CPET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24例),对CPET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静态肺功能指标、CPET核心指标、运动耐量及心率恢复指标和通气效率及气体交换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合并T2DM和未合并T2DM组的峰值摄氧量(VO 2peak)、无氧阈(AT)及峰值氧脉搏(peak O 2pulse)均降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 2slope)及最低值(VE/VCO 2nadir)均上升( P<0.01);与未合并T2DM组相比,合并T2DM组VO 2peak、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 2/kg)及最大功率(WRpeak)均降低,VE/VCO 2slope、VE/VCO 2nadir均升高( 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AT和峰值运动时,2组NSCLC患者的VO 2和VCO 2均下降( P<0.05),且峰值时合并T2DM组较未合并T2DM组更低( P<0.05)。热身和AT时,2组NSCLC患者的HR值较健康对照组高,与健康对照组和未合并T2DM组相比,合并T2DM组在恢复期1~3 min内心率下降减慢( 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T和峰值时2组NSCLC患者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 2)上升( P<0.05);在热身和AT时,2组NSCLC患者的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 2)均下降( P<0.05),合并T2DM组在峰值时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未合并T2DM组相比,合并T2DM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绝对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MVV%,PEF%)、用力肺活量绝对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下降( P<0.05),且未合并T2DM组较健康对照组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健康人相比,NSCLC合并T2DM的运动耐量及运动时通气效率均下降,未合并T2DM组的运动耐量下降,通气效率大致正常;CPET可为NSCLC合并T2DM患者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肝患者体力活动水平与心肺功能及心血管风险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肝(MAFL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PA)和心肺适能(CRF)对心血管风险评分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此类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28例T2DM合并MAFLD患者,分为低PA组及中高PA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生化指标、能量代谢指标、运动心肺指标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差别,并通过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除传统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因素外,PA、CRF及其他因素对此类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结果:低PA组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高于中高PA组,而最大摄氧量(VO 2max)、无氧阈明显低于中高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与PA及VO 2max呈明显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及7项广泛焦虑障碍量表(GAD7)是影响VO 2max的独立相关因素,而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VO 2max是影响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体力活动的减少及心肺功能的下降是增加T2DM合并MAFLD患者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肺复苏后原发性直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62岁,因“心源性猝死抢救治疗后6 d,胸闷、憋喘2 d”就诊,既往有冠心病、糖尿病病史。6 d前因心源性猝死于外院行心肺复苏,复苏成功后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心肌梗死并置入冠脉支架。心脏超声示:射血分数28%,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高敏肌钙蛋白17.400 ng/ml,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35 000 pg/ m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77×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入院8 d后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术后第9天出现下腹痛,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0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6%。行腹部CT检查提示直肠扩张,腔内大量内容物(图1)。术后第10天患者下腹痛加重并出现高热、腹膜炎体征。腹部CTA检查提示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图2,3)。急诊行腹腔镜下探查发现直肠上段前壁坏死(图4),行Hartmann手术(切除坏死直肠,远端直肠封闭,近端结肠造口)。术后病理检查示:直肠壁组织急性化脓性炎,部分组织坏死。术后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经积极治疗,于术后第35天治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减轻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负担,从科学运动开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近年来已成为城乡居民主要的疾病负担。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代表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对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胁。作为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身体活动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我国成年居民运动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通过系统、科学的运动评估以及心肺功能测试为受检者量身打造运动处方是心血管健康的关键。心肺运动测试能综合评价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生理以及骨骼肌系统对同一运动应激的整体反应,全面客观地把握患者的运动反应、心肺功能储备和功能受损程度,是综合判断心肺功能最准确的检查,也是实施心肺康复的客观依据。在科学运动处方指导下的合理运动势必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内科出院后的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12周的峰值摄氧量(PeakVO 2)、无氧阈摄氧量(ATVO 2)、Fried表型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评分、SF-36生命质量评估表评分的变化。 结果:干预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脱落2例,最终2组各纳入33例。干预12周,观察组PeakVO 2、ATVO 2分别为(23.91 ± 5.88)、(20.79 ± 5.19)ml·min -1·kg -1,高于对照组的(20.56 ± 5.81)、(17.29 ± 5.36)ml·min -1·kg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2.38、2.69,均 P<0.05);观察组SF-36生命质量评估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评分分别为(85.33 ± 6.43)、(22.64 ± 3.81)分,高于对照组的(78.72 ± 8.14)、(20.67 ± 3.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3.66、2.32,均 P<0.05);观察组Fried衰弱表型评分为(1.36 ± 0.99)分,低于对照组的(3.03 ± 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6.54, P<0.05)。 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改善患者认知衰弱状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