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脑降温对脊柱外科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脑降温对老年脊柱外科内固定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外科内固定术的患者12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选择性脑降温组(SBC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液体加温联合体表加温毯,保持加温直至手术结束,SBC组患者使用设定温度为4 ℃的电子冰帽进行选择性脑降温.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 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150 min(T5)、术毕(T6)和出麻醉恢复室(PACU)(T7)时记录患者鼻咽温、肛温,于T6时从患者肘正中静脉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样,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鉴定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S100β蛋白浓度;手术后第1~3天同时采用3分钟谵妄诊断量表和谵妄评估量表-98修订版量表(DRS-R-98)评估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文化程度比例、高血压病史率、心脏病史率、糖尿病史率、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Ⅲ级率、术中低血压、手术持续时间、输液量、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常规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经x2/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C组T6时静脉血BMECs计数、POD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所需时间、热舒适度评分、PA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质量量表评分、PACU寒颤率、术后躁动率、术后发热率比较,经t/x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7时肛温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肛温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d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β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3天DRS-R-98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DRS-R-9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DRS-R-9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DRS-R-98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C组POD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性脑降温能安全降低行脊柱外科内固定老年患者术中脑局部温度,维持患者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降低患者POD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肌梗死前后联合运动对大鼠心梗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心梗)前、心梗后及心梗前后联合运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晚期微血管密度的影响,并检测不同运动方案对左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不运动组(Sed-Sh组)、假手术前运动组(PreE-Sh组)、心梗不运动组(Sed-MI组)、心梗前运动组(PreE-MI组)、心梗后运动组(PostE-MI组)及心梗前后联合运动组(ComE-MI组),每组16只。在正式实验前,各运动组大鼠先在跑台上进行适应性训练,然后给予跑台训练,每天60 min,每周训练5 d,共训练5周;而不运动组大鼠整个实验过程中均不进行运动训练。在第5周最后1次训练结束24 h后,所有大鼠均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或假手术。经休息康复4周后,PostE-MI组及ComE-MI组进行5 d适应性训练,随后进行8周跑台运动,每天60 min,每周训练5 d。于实验结束时处死所有大鼠,应用Ⅷ-related Antigen染色进行左室梗死区和非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测定;采用实时PCR方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结果:与Sed-Sh组比较,PreE-Sh组微血管密度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ed-MI组比较,PostE-MI组和ComE-MI组微血管密度均明显增加( P<0.05),PreE-MI组大鼠微血管密度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PostE-MI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PreE-MI组( P<0.05),而ComE-MI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PostE-MI组( P<0.05)。与Sed-MI组比较,PostE-MI组和ComE-MI组大鼠心脏VEGF及其受体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 P<0.05),但PostE-MI组与ComE-MI组大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ed-MI组比较,PostE-MI组和ComE-MI组大鼠心脏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 P<0.05),但PostE-MI组与ComE-MI组大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心梗前运动对于心梗晚期微血管密度无显著影响,而心梗后运动及联合运动能增加心脏微血管密度,改善心梗后左室功能。心梗后运动及联合运动能上调VEGF及其受体表达,激活VEGF信号通路,使微血管密度增加,这可能有益于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左室功能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导管素相关抗菌肽在高糖损伤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导管素相关抗菌肽(CRAMP)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成体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高糖刺激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不同浓度小鼠重组CRAMP(0.15、0.5 mg/L)蛋白处理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KK-8)染色检查细胞增殖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的水平;采用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基质胶检测小管形成和小管数量、一氧化氮(NO)检测试剂盒检测NO的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52.2±5.4)%比(100.0±7.3)%],0.15 mg/L CRAMP组和0.5 mg/L CRAMP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高糖组[(72.0±3.4)%比(84.2±5.8)%比(52.2±5.4)%( F=75.300, P<0.001)]。高糖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5 mg/L CRAMP组[(239.1±32.1)μg/L比(22.1±3.7)μg/L比(84.6±9.4)μg/L]( F=197.300, P<0.001)。高糖组细胞活性氧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5 mg/L CRAMP组[(20.8±2.4)比(4.8±1.7)比(10.2±1.5)]( F=105.700, P<0.001)。高糖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5 mg/L CRAMP组[(21.2±3.1)%比(2.2±0.6)%比(9.5±1.2)%]( F=141.900, P<0.001)。高糖组小管长度和数量低于对照组和0.5 mg/L CRAMP组[(87.8±9.1)μm比(337.0±37.2)μm比(206.5±16.3)μm( F=160.800, P<0.001)及(9.1±1.9)个/视野比(22.0±3.4)个/视野比(16.8±2.2)个/视野( F=36.200, P<0.001)]。高糖组细胞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0.5 mg/L CRAMP组细胞一氧化氮水平高于高糖组[(0.25±0.05)比(1.05±0.16)比(0.75±0.06)]( F=83.200, P<0.001)。高糖组细胞内皮型eNOS的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低于对照组,0.5 mg/L CRAMP组细胞内皮型eNOS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高于高糖组[(0.07±0.03)比(0.81±0.05)比(0.54±0.07)( F=275.700, P<0.001)及(0.11±0.07)比(1.00±0.22)比(0.57±0.12)( F=50.600, P<0.001)]。 结论:CRAMP蛋白可通过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介导的一氧化氮信号抑制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芍药苷能通过调节Src/血管内皮-钙黏蛋白通路改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脓毒症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并原代培养大鼠CMECs细胞,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用于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筛选出芍药苷的安全有效浓度10、20、40 μmol/L。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及低、中、高浓度芍药苷预处理组。空白对照组用完全培养基培养;LPS组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1 mg/L的LPS刺激细胞;芍药苷预处理各组分别于LPS刺激前4 h加入10、20、40 μmol/L芍药苷进行预处理。各组细胞于LPS刺激后继续培养24 h,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检测大鼠CMECs细胞通透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2)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CXCL1、CXCL2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磷酸化Src(p-Src)、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磷酸化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大鼠CMECs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经不同浓度芍药苷预处理后细胞通透性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以40 μmol/L芍药苷组改善最明显,与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值:1.61±0.07比2.13±0.06, P<0.01)。ELISA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CMECs细胞上清液中有适量CXCL1、CXCL2分泌;但在LPS诱导下,细胞上清液中CXCL1、CXCL2分泌量明显增加;给予不同浓度芍药苷预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CXCL1、CXCL2的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其中40 μmol/L芍药苷对CXCL1的抑制作用最佳,20 μmol/L芍药苷对CXCL2的抑制作用最佳,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XCL1(ng/L):337.51±68.04比829.86±65.06,CXCL2(ng/L):4.48±0.11比9.41±0.70,均 P<0.01〕。RT-qPCR结果显示,大鼠CMECs细胞中CXCL1、CXCL2的mRNA表达与ELISA结果一致,表现为LPS能够诱导大鼠CMECs细胞中CXCL1、CXCL2的mRNA表达增加;而不同浓度芍药苷预处理后能够明显降低CXCL1、CXCL2的mRNA表达,40 μmol/L芍药苷对CXCL1 mRNA表达的抑制效果最佳,20 μmol/L芍药苷对CXCL2 mRNA表达的抑制效果最佳,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XCL1 mRNA(2 -ΔΔCt):0.543±0.004比0.812±0.089,CXCL2 mRNA(2 -ΔΔCt):10.52±0.71比17.68±1.09,均 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CMECs细胞中有适量p-Src、VE-cadherin和p-MAPK蛋白表达;LPS刺激后大鼠CMECs细胞中p-Src、p-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V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经不同浓度芍药苷预处理后,细胞中p-Src、p-MAPK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降低,但VE-cadherin蛋白表达则呈升高趋势,以40 μmol/L芍药苷组效果最佳,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rc蛋白(p-Src/GAPDH):1.02±0.09比1.29±0.05,p-MAPK蛋白(p-MAPK/GAPDH):0.24±0.02比0.62±0.02,VE-cadherin蛋白(VE-cadherin/GAPDH):0.64±0.03比0.31±0.02,均 P<0.01〕。 结论:芍药苷能够通过调节CMECs细胞中Src/VE-cadherin通路,抑制炎症相关蛋白及趋化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改善LPS诱导的CMECs细胞通透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压氧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微血管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微血管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33只雄性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高压氧组,每组11只。模型组和高压氧组大鼠打开胸腔后在肺圆锥和左心耳之间下缘2~3 mm处进行结扎,术后缝合胸腔;高压氧组大鼠再进行高压氧处理7次;假手术组大鼠打开胸腔后再进行缝合,并不进行结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含量;运用超声心动图和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大鼠心脏功能;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Masson及HE染色,观察心室重构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明显升高( 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压氧组大鼠LVFS、LVEF、LVSP、+dp/dt max及梗死面积明显降低或缩小,LVEDP、-dp/dt max明显升高( 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P-eNOS和PECAM-1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压氧组大鼠心肌组织P-eNOS和PECAM-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高( P<0.01);与模型组对比,高压氧组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 P<0.05)。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1β、TNF-α及hs-CRP水平明显增高( P<0.01);与模型组对比,高压氧组大鼠血清IL-6、IL-1β、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 结论:高压氧处理可调节AMI大鼠体内炎症反应及心肌细胞的凋亡,减轻心肌组织的纤维化程度,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细胞介素-33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研究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C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IL-33组和LPS+IL-33组。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IL-33对RCMECs增殖的影响。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葡聚糖法检测4组单层RCMECs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4组RCMECs中血管内皮钙黏蛋白、Ras同源基因家族(Rho)成员A(RhoA)、磷酸化Rho相关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p-ROCK2)蛋白表达。高通量测序比较LPS组和LPS+IL-33组的差异基因表达,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结果:10~50 ng/ml的IL-33对RCMECs增殖无显著影响(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LPS组RCMECs通透性增加(相对灰度值1.404±0.029 比 1.000±0.200, P<0.05),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相对灰度值0.429 5±0.012 9 比 0.594 9±0.014 2, P<0.05);而与LPS组比,LPS+IL-33组可降低RCMECs通透性(相对灰度值0.948±0.013, P<0.01),上调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0.549 1±0.012 0, P<0.005)。与空白对照组比,LPS组RhoA(相对灰度值0.211 4±0.009 9 比 0.135 0±0.007 6, P<0.000 1)、p-ROCK(相对灰度值0.656 3±0.013 2 比 0.503 6±0.036 2, P<0.000 1,)蛋白表达上调;与LPS组比,LPS+IL-33组RhoA(相对灰度值 0.157 7±0.010 7, P=0.000 2)、p-ROCK(相对灰度值0.427 7±0.003 8, P<0.000 1)蛋白表达降低。高通量测序发现,LPS组、LPS+IL-33组下调的差异基因与细胞骨架及Rho信号通路相关。 结论:IL-33可能通过抑制Rho/Rho相关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信号通路RhoA、p-ROCK蛋白表达,改善LPS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高通透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QP1在阿霉素肾病大鼠器官水肿中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究阿霉素肾病是否引起除肾脏外的器官水肿,以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的表达变化在器官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予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6.0mg/kg)造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6周后处死,记录体重和心、肝、脾、肺重量,应用HE染色法对心、肝、脾、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使用IHC法检测AQP1在心、肝、脾、肺组织的分布,使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各器官组织中AQP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显著升高(P<0.01),体重显著降低(P<0.05),肺系数显著升高(P<0.05),但心、肝、脾重量没有显著变化.心、肝、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病理损伤,脾表现出血液充盈不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QP1分布于肝脏胆管细胞、心脏肌细胞膜及微血管内皮细胞、脾血红细胞、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脏AQ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肝脏AQP1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阿霉素肾病可导致心、肝、肺表现出水肿和不同程度的损伤,还可上调心脏AQP1的表达进而促进心肌水肿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中药保护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慢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是心脏微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复流及再灌注损伤、微血管性心绞痛、缺血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等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当前证据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CCS的发病机制以及中药复方及单体抑制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研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枸杞多糖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肌钙蛋白Ⅰ表达及心脏微血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心肌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沙坦组、枸杞多糖组.除正常组,其他3组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主干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给予相应干预后,采用心脏彩超检查大鼠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IVS)、左心室劳损(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一氧化氮(NO)含量,心脏凝胶墨汁染色法测定微血管密度,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cTnI、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E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VSD、LVDD、IVS、LVS均显著升高(P<0.05),LVEF显著降低(P<0.05),HE染色可见心肌组织结构破坏,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心肌纤维断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P<0.05),cTnI含量显著升高(P<0.05),心脏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P<0.05),cTnI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eNOS、PECAM-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枸杞多糖组大鼠以上各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枸杞多糖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氯沙坦组(P<0.05).[结论]枸杞多糖可通过抑制心肌梗死大鼠cTnI表达,改善心脏微血管损伤,发挥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是诸多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因素,发病率高,诊断率低,病因复杂,并且现代医学尚缺乏针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病的特效治疗药物.通心络胶囊被广泛用于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心脏 X 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冠状动脉无复流、冠状动脉慢血流,其作用机制与保护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等途径密切相关.总结了通心络胶囊治疗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微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通心络胶囊的临床应用和冠状动脉微血管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