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已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危险分层?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已经患有冠心病、脑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二级预防的人群,预防的目标是控制疾病进展,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2017年以前,这些患者在血脂管理相关指南中均界定为极高危人群。近几年,国内外多部指南和共识相继提出对ASCVD患者进一步危险分层,虽然在危险分层的命名和标准上有一些差异,但目的都在于通过对具有更高复发危险的ASCVD患者采取更积极的降脂治疗措施,达到更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进一步改善二级预防人群的预后。为了诠释其必要性,该文总结了ASCVD患者危险分层的3方面的依据,以推动临床实践中更新的二级预防降脂策略的实施,有效改善中国ASCVD二级预防的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在中国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COMPASS研究中国亚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采用抗凝策略人群中的心血管结局(COMPASS)”的中国亚组数据,分析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对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COMPASS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国际多中心、随机、平行组设计的临床试验。本研究选取其中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中国31家医学中心的稳定性心血管病患者(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或两者同时存在)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组、利伐沙班单用组及阿司匹林单用组。收集3组的年龄、性别等基线临床资料。患者于随机分配后第1、6个月以及此后每隔6个月于门诊或电话中接受随访。观察的主要疗效终点是心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复合事件,主要安全性终点为修改的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标准大出血,评价临床净获益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算终点事件的年化发生率,并采用分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比较3组终点事件及临床净获益事件风险的差异。结果:COMPASS研究中国亚组共纳入1 086例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组366例,年龄(64.2±8.3)岁,男性293例(80.1%);利伐沙班单用组365例,年龄(63.8±9.0)岁,男性301例(82.5%);阿司匹林单用组355例,年龄(63.6±8.8)岁,男性282例(79.4%)。最终共1 081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9.5%,中位随访时间为575(413,673)d。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组主要疗效终点事件发生9次(1.5%/年),利伐沙班单用组发生21次(3.7%/年),阿司匹林单用组发生14次(2.5%/年);主要安全性终点3组分别为6次(1.0%/年)、9次(1.6%/年)及7次(1.2%/年);临床净获益事件3组分别为10次(1.7%/年)、22次(3.9%/年)、15次(2.7%/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不良事件在中国亚组中发生较少。 结论: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以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中国稳定性冠心病和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注超高危ASCVD 患者LDL-C达标 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大势所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业已证明,降胆固醇治疗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特别是其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对于超高危ASCVD患者,大幅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基于202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对超高危ASCVD人群的定义及LDL-C目标值,最新的研究显示我国超高危患者LDL-C达标率极低,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模式仍以他汀类单药治疗为主,仅极少数患者接受了降脂药物的联合治疗。因此我国临床医师亟需更新理念,注意到ASCVD二级预防中超高危人群降胆固醇治疗的重要性,采取优化的降脂药物联合策略,改善目前我国降脂药物治疗的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糖心”共病管理:从指南和共识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居全球首位,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慢性病是导致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风险之一。《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和《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为我国糖尿病和心脏病(简称“糖心”)共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规范化提供了参考。笔者基于上述指南和共识,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即“糖心”共病管理进行阐述,在“糖心”共病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机制和相互影响、防治、多重干预和综合管理进行总结,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规范化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他合并疾病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他合并疾病。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2017年8月至2021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入组的2 090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骨质疏松6种常见合并疾病进行分析。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慢阻肺组和合并OSA组,并接受慢阻肺临床症状问卷及睡眠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生化、动脉血气、肺功能、睡眠问卷、睡眠监测等指标。结果:55.8%(1 167/2 090)慢阻肺患者存在OSA。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骨质疏松6种合并疾病进行分析后发现,与单纯慢阻肺组相比,合并OSA组仅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且随OSA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未合并OSA以及合并轻度、中度和重度OSA慢阻肺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5.2%、37.5%、44.9%、53.2%(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 OR=1.067,95% CI:1.043~1.091, P<0.01)、颈围( OR=1.019,95% CI:1.002~1.036, P<0.05)、吸烟史( OR=1.345,95% CI:1.028~1.760, P<0.05)、高血压( OR=1.249,95% CI:1.024~1.522, P<0.05)是慢阻肺患者合并OSA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慢阻肺合并OSA患者高血压发生率高。重视慢阻肺患者一二级预防应及早筛查诊断OSA和高血压;管理干预OSA和高血压合并疾病可能改善慢阻肺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文版心脏康复推荐量表在心脏内外科医护人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的发病率持续增加,病死率已居首位 [1]。心脏康复能改善CVD患者心肺功能 [2]、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生活质量等 [3],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猝死风险 [4],降低病死率约25% [5]。美国、英国等将心脏康复应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和康复 [6]。然而,全球范围内患者心脏康复参与率普遍偏低,不足30% [7]。研究表明,缺乏专业人员的推荐 [8],对康复知识不了解 [9]等是患者参加心脏康复的阻力因素。其中,相对于没有医生推荐的患者,有医生推荐的患者参加心脏康复的可能性提高约68.0% [10]。目前,国内关于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关注患者方面,医护人员心脏康复推荐信念易被忽视。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医护人员心脏康复推荐信念现状,为管理者从医护人员的视角制订心脏康复促进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11个城市社区全科医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心血管疾病观念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的全科医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APD)预防心血管疾病(CVD)的观念及其临床实践情况。方法:以全国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地区划分,在全国11个城市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甄选350家CHC参与该项研究。每家CHC选取1名全科医师,于2018年3月12日至4月20日展开调查,发放并收集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接诊CVD患者情况、CVD一级/二级预防中APD应用情况(方案与疗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对APD的处方观念等。结果:对350份有效问卷分析显示,全科医师日常接诊患者中,主要诊断为高血压者占46%(30%,60%),96.6%(338/350)的全科医师表示目前已经为患者开展了一级预防(主要对象为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或出现颈动脉斑块者),一级预防用药者占34%(20%,45%);使用APD预防者仅47%(35%,60%),其中阿司匹林占87%(80%,95%),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8.0±1.4)分]和全科医师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获益不明确[(7.3±1.4)分]是其应用的主要阻碍因素。接诊患者中主要诊断为冠心病或脑卒中者分别占28%(20%,35%)和17%(10%,20%)。83%(80%,95%)的冠心病使用了APD进行二级预防,其中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药者82%(70%,95%),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药者18%(5%,30%),疗程11个月。83%(80%,95%)的脑卒中使用了APD进行二级预防,其中使用单药者占85%(80%,95%),使用双药者占15%(5%,20%),疗程9个月。与氯吡格雷相比,阿司匹林在临床使用经验[(8.3±1.1)分]和治疗费用合理[(8.3±1.3)分]评分相对较高。能够坚持长期规律服用APD者中,冠心病占(68%±15%);脑卒中占(70%±17%)。全科医师认为患者对于疾病[(8.4±1.1)分]和规律服药的认知不足[(8.2±1.2)分]是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全科医师对CVD的一级预防中使用APD不足,在二级预防的规范化方面差距较大,尤其是APD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程方面需加强对指南的遵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NICE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降低,包括脂质调节》指南2023年新增部分解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对由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2023年发布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降低,包括脂质调节》指南中2023年新增部分(关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风险评估工具,心血管保护饮食和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等)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降低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ω-3脂肪酸处方药物在老年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老年相关疾病的健康管理系统面临重大挑战。ω-3脂肪酸具有降脂、抗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等多种作用,在老年医学领域日益得到重视。为进一步规范ω-3脂肪酸药物在老年病临床中的应用,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发起,基于现有的医学证据,结合我国老年医学的实际情况,围绕ω-3脂肪酸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肌少症、衰弱、骨质疏松、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形成了12条推荐意见,旨在为老年病的临床决策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阿司匹林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应用建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阿司匹林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多项研究聚焦于探讨阿司匹林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基础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及代谢产物水杨酸可能在细胞层面上影响尿酸重吸收及排泄,部分临床研究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升高血尿酸水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剂量阿司匹林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的临床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尿酸的生成、代谢及高尿酸血症的定义、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和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尿酸血症人群的管理建议。结合现有循证证据,不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患者停用阿司匹林。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阿司匹林对尿酸水平的影响,临床上更应关注对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及规范化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