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之母源性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s,PIVH)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不同程度的PIVH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PIVH的病因复杂多样,多数PIVH发生在生后第1天,预防PIVH依赖于母源性因素与非母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发育因素、机械因素等)的综合管理。影响PIVH的母源性因素包括产前体重指数、维生素D水平、绒毛膜羊膜炎、产前皮质激素、分娩方式及产前用药等,本文就影响PIVH的母源性因素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相关眼病严重影响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其规范化管理需要内分泌科医师与眼科医师密切合作又各司其职,加强对其全面认识与综合管理意义重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学组专家并邀请国内眼科专家复习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研究进展,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深化多学科诊疗协作,对2018年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作出补充更新。本共识共四个章节,围绕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进行较为系统地介绍。共识的发布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眼部并发症患者的规范化综合管理,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站式”综合管理多重代谢紊乱患者代谢指标治疗效果的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门诊“一站式”综合管理前后多重代谢紊乱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及治疗达标率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一站式”综合管理门诊建立档案并规律就诊的合并多重代谢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332例。通过门诊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药物治疗方案、血压及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同时对患者进行“一站式”综合管理随访。分析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并对比门诊“一站式”综合管理前后患者代谢指标变化及不同代谢紊乱患者的治疗方案及达标情况。结果:332例患者首次就诊至末次就诊的时间间隔为44(26,60)周,年龄为(57.2±13.2)岁,其中男219例(66.0%)。经心血管门诊“一站式”综合管理后,患者空腹血糖(FBG)由6.6(5.6,7.9)mmol/L降至6.3(5.6,6.9)mmol/L,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由(7.2±1.5)%降至(6.6±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2.70(1.97,3.55)mmol/L降至2.04(1.66,2.63)mmol/L,血尿酸(UA)由(383.7±107.1)μmol/L降至(341.2±90.6)μmol/L(均 P<0.05)。高血压[19.8%(50例)提升至28.2%(71例)]、糖尿病[45.2%(85例)提升至66.5%(125例)]、高脂血症[54.9%(151例)提升至87.6%(241例)]、高尿酸血症[16.7%(16例)提升至49.0%(47例)]的治疗达标率均提升(均 P<0.05)。 结论:心血管门诊“一站式”综合管理可改善患者代谢紊乱情况,提高代谢紊乱性疾病治疗的达标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医防融合数智健康管理路径建设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进一步改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综合管理,由杭州市卫健委顶层设计、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构建了“三高共管”社区医防融合数智健康管理路径,文章介绍该路径的构建模式、实践应用及思考,以期为基层医疗机构通过数据流叠加业务流提升慢性病管理效率和质量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2022)》制订要点及关键内容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2022)》是我国首部基层糖尿病中医指南。指南制订过程严格遵循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方法和步骤,重视中医理论的指导,吸纳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证据。通过对全国1 150名医师进行调研、31名医师进行访谈,了解基层医疗现状,从而构建了指南的临床问题,力求该指南在基层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南编撰过程中,召开多轮专家会议,来自全国50多所医院的80多名中西医专家参与了讨论。指南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强调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倡导针刺、耳穴、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穴位埋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并将代茶饮、传统锻炼功法融入防治体系,从重点解决患者常见症状入手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强调综合管理模式,尤其对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师、中医师、健康管理师共同参与的“三师共管”团队诊疗模式进行了推荐。为便于医务人员深入理解及更好地应用本指南,现对指南的制订背景和方法学要点进行概述,并对指南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创建医院社区一体化"金字塔"肝癌筛查模式,实现肝癌早筛早诊早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肝细胞癌(HCC)的综合管理是一个全程、动态和个体化的过程。如何科学地确定肝癌高危/极高危人群、制定分层的监测方案,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提高HCC总体生存率的关键环节。基于HCC风险预测模型、极早期预警标志物和早期筛查工具,精准识别高危/极高危人群,并将其运用于医院和社区筛查,构建医院社区一体化的"金字塔"HCC筛查模式,对HCC高危人群及患者实行跨学科科学管理和治疗,最终降低肝癌相关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颅脑损伤后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主要继发于多种获得性颅脑损伤,以外伤性颅脑损伤后的发病率最高,可同时反复伴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呼吸急促、高血压、体温升高和肌张力障碍等多种症状。PSH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以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为主,然而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在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同时,会对肝肾肺等多器官带来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为规范PSH患者的综合管理,减少发作次数以及因此造成的不良预后,本文主要从营养支持、高压氧治疗、避免不良刺激及家庭支持4个方面对颅脑损伤后PSH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其规范化管理对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至关重要。2021年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以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撰写了我国首部老年糖尿病指南,即《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强调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度异质性,需要综合评估,采取分层和个体化的管理策略,首次提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简约治疗理念"和"去强化治疗策略"。这版指南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实用的、可操作的临床指导,对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全方位、全周期的规范化综合管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老年糖尿病及相关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广泛开展。指南发布近三年来,国内外老年糖尿病及相关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积累,新的治疗理念、新型药物及治疗技术不断涌现,指南编委会及时对第一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对老年糖尿病的血糖管理路径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优化,编写了《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期继续助力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及临床结局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综合管理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及3项综合指标经规律随访12个月后达标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探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综合管理模式。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至202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长期规律随诊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随诊12个月以上,收集患者在第1次就诊和随访第3、6、9和12个月的临床资料,评估以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作为控制目标时,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及3项综合指标的达标率,并分析性别、年龄、糖尿病类型、病程、体重指数、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案等因素对糖尿病综合管理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32例患者,2型糖尿病210例(90.5%),1型糖尿病13例(5.6%),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5例(2.2%),全胰腺切除术后继发糖尿病3例(1.3%)及线粒体糖尿病1例(0.4%)。经过3个月的强化管理,血糖(67.7%比34.1%,Kappa=0.336, P<0.001)、血压(53.4%比37.5%,Kappa=0.159, P=0.001)、血脂(59.1%比39.2%,Kappa=0.198, P<0.001)、3项综合指标(20.7%比3.0%,Kappa=0.177, P<0.001)的达标率均显著升高,继续治疗6、9、12个月后,血糖、血压、血脂及综合指标达标率均稳定而持续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高血糖( P=0.002)、病程≥5年( P<0.001)、吸烟( P=0.009)、饮酒( P=0.038)、有糖尿病并发症( P=0.001)、应用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的降糖方案( P<0.001)、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P=0.037)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基线高血压( P<0.001)、饮酒( P=0.030)、合并血脂异常( P=0.028)是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达标( P=0.020)、未应用他汀类药物( P<0.001)是血脂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结论: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长期随诊患者中,血糖、血脂、血压达标率及综合达标率较高,但仍需尽可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重视体重管理,坚持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1年糖尿病领域年度重大进展回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国内外糖尿病领域在预防、诊断、治疗、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笔者对重要进展进行总结,内容涵盖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糖尿病地图,在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研究和临床治疗领域的进展,并对国内外2021年发布的重要指南与共识进行梳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