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脉夹层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类在发病早期极易被误诊或忽视的心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多用于该病的确诊,但诊断耗时.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不仅用于AD早期诊断,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AM)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C反应蛋白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峰值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作为A型AD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潜在预测指标;D-二聚体是AD重要的诊断标志物,其阴性可排除AD;新型标志物(如非编码RNA分子)过表达可减缓AD进展,以达到治疗效果.该文旨在对早期诊断AD的生物学标志物作一综述,以期探讨其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脑淀粉样血管病合并易栓状态的临床治疗决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回顾并报道1例散发性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合并JAK2基因突变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为此类患者临床抗栓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总结2024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的1例CAA合并JAK2基因突变致ET及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学科协助的诊疗过程,同时复习国内外有关CAA合并ET的相关病例报道,总结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矛盾、抗栓决策及预后。结果:本例患者为74岁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头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多发局限脑叶微出血、皮层表浅含铁血黄素沉积、多发脑白质高信号及腔隙等,排除其他病因,根据Boston 2.0诊断标准,符合很可能的CAA(Probable CAA)诊断,自发性脑出血风险较高。同时,患者合并JAK2基因突变相关ET及进展性DVT,具有明确的抗凝指征,治疗存在矛盾。经神经科、血液科及血管外科多学科讨论评估本患者出血和血栓风险,权衡利弊,给予羟基脲降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预防剂量利伐沙班(10 mg/d)口服治疗,同时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出院3个月随访患者下肢DVT好转,且未发生出血,提示该方案安全有效。复习文献,仅国外报道1例CAA合并ET病例,该例患者出血风险高于血栓风险,治疗以预防出血为主,停用抗栓治疗。结论:当CAA合并高凝/易栓性疾病时,需权衡出血及血栓风险,进行个体化抗栓决策,同时密切随诊,动态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对于CAA合并ET及DVT的患者,若近期内血栓风险较高而出血风险相对较低,可在降低血小板数量及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使用预防量抗凝治疗,药物选择以新型口服抗凝药为首选,动态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并随时调整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SARS-CoV-2感染引起的心肌损伤机制中潜在的铁死亡关键基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铁死亡在冠状病毒病20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的心血管疾病中起致病作用.本研究旨在鉴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心肌损伤机制中潜在的铁死亡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 对感染SARS-CoV-2的人诱导的多能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cardiomyocytes,hiPSC-CMs)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研究,包括铁死亡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的鉴定、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关键基因鉴定以及转录因子-基因相互作用等,以探索铁死亡相关基因在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此外,针对关键基因的候选靶向药物进行了开发,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通过比较感染或未感染SARS-CoV-2的hiPSC-CMs的转录谱数据,并与铁死亡数据库(FerrDb)基因取交集,筛选出80个铁死亡相关的DEGs.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参与细胞对氧化应激和缺氧的反应、铁死亡、细胞坏死性凋亡、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等.使用PPI和cytoHubba鉴定的关键基因包括IL-6、JUN、PTGS2、TLR4、HIF1A、CAV1、HMOX1、SIRT1、EGFR和ATF3.转录因子RELA、NFKB1、EGR1、STAT3、JUN和SP1与大多数关键基因相互作用.筛选出针对关键基因的候选药物,包括去铁胺、氧气、辛伐他汀、乙酰半胱氨酸、姜黄素、醋酚酮、白藜芦醇、谷胱甘肽等.结论 分析感染SARS-CoV-2的hiPSC-CMs的转录谱数据,为理解SARS-CoV-2感染引起的心肌损伤的铁死亡相关病理机制的提供新视角.此外,探索铁死亡相关基因的候选靶向药物在未来对抗这种形式的心肌损伤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心血管疾病急救需求的急诊科临床教学现状与提升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基于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医师教学和科室建设情况调查结果,为提升急诊医师在心血管疾病急救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于2024年5月20日至29日,通过电子问卷,对多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以计数资料的百分比表示,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 共计304份问卷纳入本研究,其中心内科医师占9%;89.8%的医师在心内科轮转时间<3个月;仅22%的学员进入过心内科导管室;观摩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及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手术(如缺损修补、肺动脉压力测定)、肺栓塞微创手术的学员比例较低;能正确分析心脏超声报告的医师占19.7%、能识别心脏超声切面的医师占12.1%;能通过心电图正确诊断心律失常的医师占98%.结论 急诊科医师的心血管疾病背景知识全面性不足,应加强生理解剖学习、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提升临床教学效果,应用虚拟手术和模拟场景予以训练,以便达到提升急诊医师在心血管疾病急救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的最终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氯氮平所致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氯氮平(CLZ)作为独特而有效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心脏毒性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CLZ所致心肌炎(CIM)是CLZ使用过程中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认知障碍,使得早期心脏损害难以察觉,情况更加复杂.因此,本文将通过对CIM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危险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对CIM的临床诊断、监测和治疗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HIF-1α和HIF-PHI在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心血管疾病是其首要致死原因.血管钙化表现为钙和磷酸盐矿物质在动脉壁的病理性沉积,可导致血管硬化、管腔狭窄,不仅影响肾脏的血流供应,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慢性肾脏病的病理环境下,肾脏持续处于低氧状态,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作为关键的转录因子,对细胞适应低氧环境至关重要.HIF-1α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等多条途径,影响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进展.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IF-PHI)是肾性贫血的新型口服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激活人体对缺氧的自然生理反应,抑制HIF的降解以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加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HIF-PHI有促进血管钙化的可能,其促钙化作用与HIF-1α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充分了解HIF-PHI在血管钙化中潜在的危害性并加以重视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态化防控时期心内科就诊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及睡眠质量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常态化防控时期,心内科就诊患者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和睡眠质量情况调查,以便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至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焦虑自评量表(GAD-7)、抑郁自评量表(PHQ-9)、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来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和睡眠质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423例患者,其中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51.3%、51.0%和74.5%,睡眠质量普遍较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0.646)、>45岁(>45~60岁,OR=0.362;>60~80岁,OR=0.316)是心内科就诊患者焦虑的保护因素,大学以上学历(OR=13.886)、有2019-nCoV感染史(OR=21.420)是心内科就诊患者焦虑的危险因素;男性(OR=0.413)是心内科就诊抑郁的保护因素,大学以上学历(OR=3.103)、有2019-nCoV感染史(OR=8.763)是心内科就诊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女性(OR=0.594)、有2019-nCoV感染史(OR=27.514)是躯体化症状的危险因素;>45岁(>45~60岁,OR=0.181;>60~80岁,OR=0.440)是心内科就诊患者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有2019-nCoV感染史(OR=42.036)是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9-nCoV常态化防控时期,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及睡眠障碍检出率高.有2019-nCoV感染史是心内科就诊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及睡眠障碍的共同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胰岛素抵抗指数与NT-proBNP、MoCA评分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一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CHF病人140例,另选取8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MoCA对CHF病人的认知功能进行判定,根据是否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65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75例).比较3组血清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HOMA-IR、血NT-proBNP水平及MoCA评分,分析HOMA-IR与NT-proBNP水平及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正常组FPG、FINS、HOMA-IR、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评分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FPG、FINS及NT-proBNP水平较认知功能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MoCA评分则较认知功能正常组明显降低(尸<0.05).HOMA-IR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CHF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病人HOMA-IR明显升高,HOMA-IR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CHF病人MoCA评分呈负相关.HOMA-IR是CHF病人心功能及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治疗中应积极改善CHF病人的胰岛素抵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冠心病患者人格特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对冠心病发病及预后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对冠心病患者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从心理学角度为冠心病的相关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特发性黄斑前膜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一种在视网膜内表面形成的纤维细胞膜。在iERM早期阶段,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但iERM晚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研究认为,iERM的发生可能与玻璃体后脱离(PVD)、年龄、性别、种族和(或)民族、不良的生活方式、屈光不正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血管疾病等相关。其中,年龄和PVD是iERM最危险的因素。iERM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Müller细胞、透明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神经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以及多种基因和蛋白均直接或间接参与了iERM的形成。但关于参与iERM发生的细胞、细胞因子和生子因子以及蛋白质等之间的具体交互作用尚不完全明确。未来需要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为iERM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大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