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诊为精神障碍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5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以精神异常为前期典型表现收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精神科的5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临床资料。5例中,4例起病前1个月内有应激心理因素,3例有发热、呕吐等前驱症状。均表现为快速进展的不典型精神行为异常及认知障碍。神经系统症状方面,1例有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3例有癫痫发作,2例有不自主运动,4例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中枢性低通气1例、心律失常1例、血压不稳1例、阵发性面部潮红1例。神经系统症状多数于起病1个月内出现,最快为起病1周内出现。4例头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异常病灶,位于大脑皮质、丘脑、颞叶、岛叶等部位。2例脑电图异常,为双侧短程中幅θ波。脑脊液压力异常4例,细胞计数异常2例。3例患者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阳性、1例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抗体阳性、1例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抗体阳性。治疗上除例5自动出院外,其余4例均予糖皮质激素或联用丙种球蛋白、环磷酰胺行免疫治疗,予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对症治疗,症状基本缓解。随访半年,2例残留反应略迟钝,1例存在人格改变,1例无异常。提示以精神症状为前期典型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易误诊为精神障碍。临床医生应及时识别异于精神障碍的各种症状,结合辅助检查,考虑到自身免疫性脑炎可能性,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美国海军陆战队生化事件快速反应部队基本情况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美国海军陆战队生化事件快速反应部队(CBIRF)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支快速应急反应部队,本文就该部队的使命、组成、任务、现场事故响应流程及对我军的启示进行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下注射标记纳米碳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标记纳米碳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首次发现并且肠镜及活检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2)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为T 3或N 1以上)、局部无法切除、M 1期同时性转移灶可切除并同意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3)进展期结直肠癌(T 3或N 1以上分期)、同时性转移灶不可切除或不同意行外科手术而选择放化疗的患者。排除既往腹部外科手术史和放化疗史者、急需手术或内镜支架置入治疗者以及严重过敏体质者。根据以上标准,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标记组和非标记组。纳米碳标记组均于放化疗前1~7 d内进行标记,病灶标记点位置:(1)若肠镜能顺利通过者,在肿瘤口侧、肛侧旁开1 cm处分别予相对两侧肠壁注射4个点;(2)若肠腔严重狭窄、肠镜无法通过者,仅在距肿瘤肛侧的1 cm处予四象限行4个点的注射。每个注射点注射0.1 ml纳米碳原液,并依据病灶纳米碳黑染范围测量病灶大小。放化疗治疗8周后评估患者的疗效,经评估为可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于放化疗结束后6周手术,比较两组术中探查病灶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远端切缘距病灶长度、保肛率、首次切缘阳性率等术中和术后情况。经评估为无手术指征的患者中,放化疗有效者继续原方案化疗,治疗无效则更换化疗方案,半年后最终评估疗效[参照修订版RECIST指南(1.1版)]。 结果:有3例患者脱落本试验,最终共有1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纳米碳标记组59例,非标记组5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术前放化疗不良反应较轻微,通过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所有患者未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纳米碳标记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发热、腹痛、腹胀、便血等不适。被标记后的肠黏膜均黑染清晰。评估为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共77例,其中纳米碳标记组39例(纳米碳标记组 可手术),非标记组38例(非标记组 可手术);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无手术指征继续放化疗的患者共40例,其中纳米标记组20例(纳米碳标记组 非手术),非标记组20例(非标记组 非手术);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纳米碳标记组 可手术术中均能够轻易快速地在直肠浆膜面发现黑染的纳米碳标记点,被标记的肠段均未发现明显的水肿、坏死、脓肿等。与非标记组 可手术相比,纳米碳标记组 可手术术中探查病灶时间[(3.4±1.4)min比(11.8±3.4)min, t=-14.07, P<0.001]和总手术时间更短[(155.7±44.5)min比(177.2±30.2)min, t=-2.48, P=0.015],术中出血量更少[(101.3±36.7)ml比(120.2±38.2)ml, t=-2.22, P=0.029],远端切缘距病灶长度更短[(3.7±1.0)cm比(4.6±1.7)cm, t=-2.20, 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保肛率相对较高[66.7%(16/24)比45.5%(10/22),χ 2=2.10, P=0.234],首次切缘阳性率较低[0比4.5%(1/22),χ 2=0.62, P=0.480],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肿瘤分化程度及术后病理TNM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评估为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半年后再次评估放化疗疗效,纳米碳标记组 非手术完全缓解(CR)者1例,部分缓解(PR)者8例,疾病稳定(SD)者10例,疾病进展(PD)者1例,疾病好转率45.0%(9/20);非标记组 非手术CR者0例,PR者6例,SD者11例,PD者3例,疾病好转率30.0%(6/20);两组疾病好转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514)。 结论:内镜下注射纳米碳标记法用于结直肠肿瘤定位安全可靠,能够辅助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时快速探查到病灶,精准地进行切除,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能辅助肠镜精确测量放化疗前后病灶大小,增加评估疗效的手段,以指导后续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手术室风险防控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腹腔镜子宫手术风险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90例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风险防控措施基础上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应激反应症状、手术室风险事件、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术中30 min(T2)时,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84.35±9.35)次/min、(82.69±8.24)mm Hg,低于对照组(88.85±11.20)次/min、(86.66± 10.34)mm Hg,体温(36.03±0.98)℃高于对照组(35.55±0.85)℃(P<0.05),组间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两组各项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氧分压PO2、氧饱和度SatO2及血糖Glu分别为(10.37±0.08)kPa、(92.37±2.31)%及(5.09±0.42)mmo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2±0.32)kPa、(98.00±1.13)%及(6.34±0.65)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数据6.67%稍低于对照组17.7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6.12±2.98)min、(4.51±0.98)d、(25.01±2.98)h及(6.38±1.45)d,短于对照组(32.38±3.12)min、(5.35±1.02)d、(28.52±3.16)h、(9.67±1.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用于手术室腹腔镜子宫手术风险防控中有一定优势,可最大程度维持体征稳定,降低应激、风险事件及并发症,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NOSES联合ERAS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比较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确诊的10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行NOSES联合ERAS治疗(设为观察组),51例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K+浓度,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拔除尿管和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CRP、PCT、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K+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拔除尿管及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vs.7.8%,P>0.05);观察组术后第1、2、3天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OSES联合ERAS治疗直肠癌,可缩小手术切口,减轻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安全可行,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应急处置某部队聚集性发热疫情的做法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回顾总结我院应急处置某部队聚集性发热疫情的做法,为军队医院应急处置传染病疫情提供借鉴.方法 分析探讨应急处置某部队聚集性发热疫情的具体做法和有效措施.结果 总结出军队医院防控部队聚集性发热疫情的6点措施:(1)研判疫情,及时预警;(2)快速反应,分级响应;(3)处理病人,腾空床位;(4)联合救治,群策群力;(5)早期隔离,科学防控;(6)善后评估,总结提高.结论 总结归纳出的应急处置做法切实可行,对军队医院做好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美军化生事件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化生事件快速反应部队(CBIRF)是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军的一支应对化学、生物、放射性、核和高威力爆炸等突发事件或相关恐怖威胁的专业部队,能够快速部署至全球任何地方.该部队的组建模式、职能定位和工作流程等,对我军乃至我国应对核化生突发事件或恐怖袭击威胁的处置力量建设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综述了CBIRF的组建历史、组织架构、人员组成、主要装备、职能定位及实施化生事件现场救援的工作流程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流行性感冒患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水平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在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对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O医院住院的流行性感冒患者83例(流感患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观察流感患者入院发热时、退热后及出院随访1个月时血清GP73水平、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血清GP73、PCT和IL-6水平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采用Wilcoxon检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r)进行评价.结果 83例流感患者检出A型流感病毒72例(86.75%),B型流感病毒11例(13.25%).72例A型流感病毒中,检出H3亚型65例(90.28%),H1亚型7例(9.72%),未检出H5、H7、H9等其他亚型流感病毒.流感患者入院发热时血清GP73浓度为137.7(100.6,179.4)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32.9(23.0,52.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0、P<0.001).流感患者入院发热时IL-6浓度为[12.98(11.28,19.80)]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1.52(1.31,1.7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1、P<0.001);血清PCT含量为0.032(0.022,0.082)ng/ml略高于健康体检者[0.025 ng/ml(0.019,0.035)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P=0.253).流感患者退热后血清GP73含量快速下降,退热后及随访1个月血清GP73含量分别为80.13(60.20,96.54)ng/ml和46.65(40.47,55.59)ng/ml,与流感患者入院发热时血清GP73浓度[137.7(100.6,179.4)n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退热后vs.发热时=-9.46、P<0.001;Z随访1个月vs.发热时=-15.23、P<0.001).结论 流感患者发热时血清GP73浓度显著升高,退热后快速下降.血清GP73可能作为急性期炎症损伤或修复的快速反应蛋白,参与流感患者炎症损伤和修复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唾液生物标志物应用于军事应激评估及预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军事应激所致生理、心理损伤是部队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逐步证实应激负荷与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应激相关蛋白质群、生理反应和精神行为学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军事应激负荷评价与监测成为军事医学研究的新热点.该文综述了新近报道的可反映应激负荷的唾液生物标志物,如皮质醇、淀粉酶、嗜铬粒蛋白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热休克蛋白(HSP)、炎症因子、钙结合蛋白精细胞特异型1(CABS1)等,并分析了唾液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检测在军事应激评估及预警领域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部队医院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力强,死亡风险高,防控压力大,部队医院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快速反应,整合力量,全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重点做好预检分诊筛查,加强发热门诊管理,严格管控院区各类人员,全面落实人员培训,严格进行巡查督导,从而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