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常用缩略语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体重指数(BMI)血尿素氮(BUN)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脑脊液(CSF)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红细胞沉降率(ESR)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最低抑菌浓度(MIC)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聚合酶链反应(PCR)药效学(PD)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血小板(PLT)结核菌素试验(PPD)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总胆红素(TB)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白细胞(WB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干扰素γFM及MP-Ab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及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FM)及肺炎支原体抗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antibody,MP-Ab)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体检各项正常者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FN-γ、FM水平以及MP-Ab含量;对比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IFN-γ、FM水平以及MP-Ab含量;以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血清IFN-γ、FM及MP-Ab检测对支原体肺炎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10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其中72例属于急性期,31例属于恢复期;72例急性期患儿中18例为重症支原体肺炎,54例为轻症支原体肺炎.观察组中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IFN-γ、FM水平与MP-Ab含量及各指标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观察组急性期中重症患儿血清IFN-γ、FM水平与与MP-Ab含量及各指标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轻症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γ、FM水平及MP-Ab含量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呈现高表达,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逐渐升高趋势,对患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微生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这种病原体具有非细菌、非病毒特性,所以在诊断和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临床微生物检验解释报告》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该书详细描述了各类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分枝杆菌等,并针对每种微生物,列出了具体的检测样本来源,如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等,同时也提供了各类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和结果解释,如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痰液、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液等.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也缩短了检测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必净注射液通过抑制HIF-1α/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必净注射液(简称血必净)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①动物实验:将100只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CLP+低剂量血必净(L-XBJ)组、CLP+高剂量血必净(H-XBJ)组,测定小鼠的存活率、肺组织学改变、肺湿/干(W/D)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的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细胞凋亡、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②细胞实验:体外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分为6组,包括对照(Con)组、脂多糖(LPS)组、LPS+L-XBJ 组、LPS+H-XBJ 组、LPS+H-XBJ+二甲基草酰甘氨酸(DMOG,HIF-1 α激动剂)组、LPS+H-XBJ+二甲氧基雌二醇(2ME2,H1F-1 α抑制剂)组,检测血必净对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 血必净能够提高脓毒症相关ARDS小鼠的存活率,减轻肺组织损伤[肺损伤评分:CLP组(8.778±0.588)、CLP+L-XBJ 组(5.833±0.310)、CLP+H-XBJ 组(4.750±0.246)],降低肺 W/D 比,减少肺炎细胞浸润与蛋白渗出(均P<0.05).此外,血必净还可以减少LPS诱导的MH-S细胞和CLP诱导的脓毒症相关ARDS小鼠炎症因子(TNF-α,IL-1 β和IL-6)的表达,降低体内外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形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消耗和细胞凋亡(均P<0.05).机制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血必净通过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对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论 血必净可通过抑制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从而对脓毒症相关ARDS产生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碳离子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碳离子治疗联合化疗和全脑预防性光子放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05-27-2023-04-13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2例LS-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碳离子处方剂量:72 Gy(RBE)/12次.所有患者碳离子放疗同步使用EP方案化疗,碳离子治疗结束疗效评价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给予PCI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治疗相关毒性、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结果 22例患者中21例患者完成了同步放化疗,1例患者因心肾综合征病史,肾功能分级3级未能接受化疗,其余患者耐受性良好.22例患者治疗前后NSE平均水平分别为(30.73±13.27)和(9.56±3.9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8,P<0.001.随访5~35个月,1例患者拒绝PCI,在治疗后10个月出现多发性颅脑转移.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00%和92.31%;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12%和84.71%,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74%和77.73%.与碳离子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有放射性肺炎(1级9例,2级2例)、食管炎(1级4例)、皮肤反应(1级1例),均为1、2级急性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碳离子治疗联合化疗和PCI治疗LS-SCLC患者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可耐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较好,但仍需要更多样本和更长时间随访进一步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发生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SCAP 113例患者,合并心力衰竭为病例组(n=53)及未出现HF对照组(n=60).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参数、实验室参数间的差异,并将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SCAP患者发生HF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53例病例组和60例对照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3.64,95%CI:1.26~10.53,P=0.02)、心律失常(OR=5.66,95%CI:1.72~18.66,P=0.01)、急性心肌梗死(OR=3.72,95%CI:1.52~9.12,P=0.004)、使用有创呼吸机(OR=3.36,95%CI:1.13~9.98,P=0.03)是SCAP患者发生HF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使用有创呼吸机是SCAP患者发生HF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颈动脉超声crouse斑块积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颈动脉超声crouse斑块积分与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1-2023年10月东莞市中医院功能检查科收治的ACI患者98例,均在入院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crouse斑块积分,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2分者为预后良好,纳入对照组,>2分者为预后不良,纳入观察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超声crouse斑块积分与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校准曲线分析颈动脉超声crouse斑块积分预测ACI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98例ACI患者随访3个月,失访3例,有效随访95例.mRS评分≤2分者59例,纳入对照组,预后良好率62.11%;>2分者36例,纳入观察组,预后不良率37.89%.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卒中相关肺炎比例、颈动脉超声crouse斑块积分增大(P<0.05).在Logistic回归模型1中无调整因素条件下,颈动脉超声crouse斑块积分每增加1%,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增加3.361倍(P<0.05).在Logistic回归模型2中调整年龄后,颈动脉超声crouse斑块积分每增加1%,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增加3.157倍.在Logistic回归模型3中调整年龄、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卒中相关肺炎后,颈动脉超声crouse斑块积分每增加1%,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增加3.099倍(P<0.05).颈动脉超声crouse斑块积分预测ACI患者短期预后的AUC为0.876,95%CI为0.793~0.935,Youden指数最高值为0.71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96.61%.校准曲线显示,标准曲线与预测曲线贴合良好,Brier得分为0.039,校准斜率为0.974.结论 颈动脉超声crouse斑块积分增加,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风险增加,可为临床预测ACI患者短期预后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复杂网络探究肺系疫病各阶段核心"症-药"关联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整合肺系疫病的各阶段临床表现与中药复方,利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组学大数据资源,挖掘肺系疫病各阶段症状与中药的内在联系,为阐明中医药在治疗肺系疫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明确界定肺系疫病非特异性症状特征,系统梳理古代疫病文献资料、中成药目录,以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构建包含肺系疫病各阶段症状与方药的大数据集;运用网页排名算法提炼出肺系疫病在急性期(轻症、重症)和恢复期 3 个不同阶段的"核心症状群"和"核心中药群",并通过随机游走算法深入剖析核心"症-药"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在纳入的 822 条数据中(轻症 287 条,重症 403 条,恢复期 132 条),所识别的核心症状群与各阶段肺系疫病的实际临床表现高度吻合.轻症阶段的核心中药以解表药和清热药为主,重症阶段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祛湿化痰药,而恢复期以补气养阴药为核心.进一步的富集分析揭示,急性期核心中药主要涉及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和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恢复期核心中药主要影响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通路.结论 核心症状群对应的核心中药群可能通过调节关键转录因子来治疗肺系疫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与血脑屏障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关注重点已逐渐转变为疾病对患者的长期影响 [ 1] 。其中,认知功能可以受到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2(SARS-CoV-2)的影响。研究表明,在3个月的随访中,23%的SARS-CoV-2感染者伴有认知缺陷 [ 2] ;另有研究提示,该类患者中轻度及中度的意识紊乱比率分别为27%及33% [ 3, 4] 。血脑屏障(BBB)作为调节脑内稳态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动态界面,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理条件做出相应反应。本文对BBB与COVID-19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提供新的靶点及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应答在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双重作用及其对新型疫苗研究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些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感染导致的疫情屡屡暴发,包括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持续威胁。CoV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等。这些免疫应答不仅对机体抑制和消灭病毒入侵至关重要,在免疫病理和疾病重症化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理解免疫应答在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中的双重作用,将有助于阐释CoV的致病机制和调控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间的平衡,促进CoV疫苗的成功研发。本文综述了免疫应答在高致病性CoV感染中的双重作用,对其在CoV新型疫苗研发中的启示作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