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必净注射液通过抑制HIF-1α/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必净注射液(简称血必净)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①动物实验:将100只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CLP+低剂量血必净(L-XBJ)组、CLP+高剂量血必净(H-XBJ)组,测定小鼠的存活率、肺组织学改变、肺湿/干(W/D)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的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细胞凋亡、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②细胞实验:体外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分为6组,包括对照(Con)组、脂多糖(LPS)组、LPS+L-XBJ 组、LPS+H-XBJ 组、LPS+H-XBJ+二甲基草酰甘氨酸(DMOG,HIF-1 α激动剂)组、LPS+H-XBJ+二甲氧基雌二醇(2ME2,H1F-1 α抑制剂)组,检测血必净对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 血必净能够提高脓毒症相关ARDS小鼠的存活率,减轻肺组织损伤[肺损伤评分:CLP组(8.778±0.588)、CLP+L-XBJ 组(5.833±0.310)、CLP+H-XBJ 组(4.750±0.246)],降低肺 W/D 比,减少肺炎细胞浸润与蛋白渗出(均P<0.05).此外,血必净还可以减少LPS诱导的MH-S细胞和CLP诱导的脓毒症相关ARDS小鼠炎症因子(TNF-α,IL-1 β和IL-6)的表达,降低体内外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形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消耗和细胞凋亡(均P<0.05).机制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血必净通过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对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论 血必净可通过抑制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从而对脓毒症相关ARDS产生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155和白细胞介素-6在子痫前期极早产新生儿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微小RNA-155(miR-155)mRNA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子痫前期极早产新生儿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聊城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 28 例子痫前期孕母分娩极早产新生儿[胎龄<32 周和(或)体质量<1500 g]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本院住院治疗其他原因导致的极早产儿 26 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相关电子病历临床资料,包括极早产儿和孕母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有无子痫前期等)、有创通气比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比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早发脓毒症发生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以及出生后脐动脉血清中miR-155 mRNA表达、IL-6 水平,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iR-155、IL-6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kg:1.21±0.22 比 1.32±0.33,P<0.05),有创通气、BPD、ARDS比例和脓毒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通气比例:75.0%(21/28)比 57.7%(15/26),BPD比例:35.7%(10/28)比 11.5%(3/26),ARDS发生率:100.0%(28/28)比 84.6%(22/26),脓毒症发生率:71.4%(20/28)比 53.8%(14/26),均P<0.05],miR-155 mRNA表达和IL-6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iR-155 mRNA(2-ΔΔCt):0.93±0.18 比0.17±0.03,IL-6(ng/L):73.84(33.44,429.00)比 19.05(9.30,47.20),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55 和IL-6 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82,P<0.01).两组随出生时间延长,WBC和NEUT均逐渐降低,观察组出生后各时间点WBC和NEU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生后 48h和 72h均明显低于出生后 24h(均P<0.05).观察组出生后 24、48 和 72 h WB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9/L:出生后 24h为 7.85±2.44 比12.28±6.81,出生后 48h为 7.31±3.53 比 10.98±7.91,出生后 72h为 4.97±2.05 比 7.82±4.65,均P<0.05),NEUT仅出生后 24h和 48h两个时间点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09/L:出生后 24h为 4.13±1.93 比 7.45±5.67,出生后 48h为 3.96±2.64 比 6.89±6.24,均P<0.05).结论 子痫前期极早产新生儿出生时机体内miR-155 mRNA表达、IL-6 水平明显上调,机体炎症反应紊乱,对早期评估病情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线粒体DNA在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脓毒症是重症医学领域常见疾病,易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DNA(mtDNA)在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目前mtDNA在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不同分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一步探讨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3年3月至10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欧洲重症医学协会AGI定义及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AGI 0~Ⅳ级组。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28 d临床结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对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92例脓毒症ARDS患者,其中AGI 0级组7例、AGIⅠ级组20例、AGIⅡ级组38例、AGIⅢ级组23例、AGI Ⅳ级组4例,AGI发生率为92.39%。随AGI分级增加,ARDS分级越高,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腹内压(IA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比例(LYM%)、28 d病死率均呈明显升高趋势,氧合指数(PaO 2/FiO 2)呈明显降低趋势(均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ARDS分级与患者AGI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指数分别为0.386、0.473、0.372,均 P<0.001),PaO 2/FiO 2与患者AGI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性指数为-0.425, P<0.001)。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中,28 d存活68例,28 d死亡17例。存活组与死亡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ARDS分级、AGI分级、PaO 2/FiO 2、IAP、AGI 7 d最差值、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优势比( OR)=1.350,95%可信区间(95% CI)为1.071~1.702, P=0.011〕、PaO 2/FiO 2( OR=0.964,95% CI为0.933~0.996, P=0.027)和AGI 7 d最差值( OR=2.103,95% CI为1.194~3.702, P=0.010)是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 OR=1.384,95% CI为1.153~1.661, P<0.001)、PaO 2/FiO 2( OR=0.983,95% CI为0.968~0.999, P=0.035)和AGI 7 d最差值( OR=1.992,95% CI为1.141~3.478, P=0.015)是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PaO 2/FiO 2和AGI 7 d最差值对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28 d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4(95% CI为0.697~0.950)、0.760(95% CI为0.642~0.877)和0.721(95% CI为0.586~0.857),均 P<0.01;当上述指标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50分、163.45 mmHg(1 mmHg≈0.133 kPa)、2.50级时,敏感度分别为94.1%、94.1%、31.9%,特异度分别为80.9%、67.6%、88.2%。 结论:脓毒症ARDS患者AGI的发生率约为90%,AGI分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SOFA评分、PaO 2/FiO 2和AGI 7 d最差值对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SOFA评分和AGI 7 d最差值越大、PaO 2/FiO 2越小,患者病死率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在重症医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迅速,涉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病理学改变。探明机制作用的因果关系能进一步揭示疾病相关病因、治疗和预后,但在危重症领域开展传统的前瞻性研究仍受到众多限制。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借助遗传变异为工具变量提供因果的证据,有望在危重症疾病中提供线索。本文从MR分析的原理、MR分析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区别、MR分析在重症领域的运用和可能运用的方法4个方面,系统阐述关于MR分析在重症医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424对脓毒症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miR-424对脓毒症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风险的预测价值及其与ARDS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含ARDS)资料,记录患儿ARDS发生情况和ARDS患儿病死率,ARDS患儿根据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424的表达。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ARDS患儿miR-424表达与儿童危重症评分(PCIS)、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氧合指数(P/F值)、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等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DS患儿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iR-424对脓毒症并ARDS早期诊断的准确性,评估miR-424对脓毒症并ARDS组患儿死亡的风险。 结果:共纳入脓毒症患儿121例,其中并ARDS组36例。脓毒症并ARDS组患儿miR-424表达(0.56±0.17)明显低于脓毒症不并ARDS组(0.98±0.26)( t=8.776, P<0.001)。脓毒症并ARDS组患儿miR-424表达与IL-6( r=-0.627, P<0.01)、IL-8( r=-0.651, P<0.01)及CRP( r=-0.472, P<0.05)水平均呈负相关;与PCIS评分( r=0.330, P<0.05)、P/F值( r=0.592, P<0.001)、白蛋白( r=0.496, P<0.05)均呈正相关。ROC显示,miR-424[曲线下面积(AUC)=0.908,95% CI:0.856~0.960]能够区分脓毒症并ARDS患儿和脓毒症不并ARDS患儿。与ARDS存活组相比,ARDS死亡组miR-424明显下降(0.42±0.14比0.63±0.15)( t=3.890, P<0.05);miR-424(AUC=0.845,95% CI:0.696~0.995)降低预示ARDS患儿死亡风险增加。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424表达( OR=0.001, P=0.033 )、白蛋白( OR=0.553, P=0.040)为ARDS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miR-424对脓毒症并ARDS患儿的早期诊断和ARDS预后判定有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肺源性脓毒症和肺部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凝血指标差异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非肺源性脓毒症和肺部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指标差异,以及各凝血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非肺源性脓毒症和肺部感染致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28 d病死率等。比较非肺源性脓毒症致ARDS者和肺部感染致ARDS者凝血功能、28 d病死率,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凝血指标与患者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ARDS患者240例,其中非肺源性脓毒症致ARDS者145例,肺部感染致ARDS者95例。非肺源性脓毒症致ARDS者PT[16.90(15.40,19.45)s 比 15.80(14.70,18.00)s, P=0.003]、INR[1.38(1.22,1.68) 比1.28(1.17,1.48), P=0.005]、APTT[48.90(42.35,56.95)s 比 43.50(37.50,55.00)s, P=0.012]明显高于肺部感染致ARDS者,AT-Ⅲ[56.00(42.00,72.00)% 比 75.00(53.50,91.00)%, P<0.001]低于肺部感染致ARDS者。非肺源性脓毒症致ARDS患者中28 d存活者93例,死亡者52例,病死率为35.9%,28 d死亡者的PT、INR、APTT显著高于生存者,AT-Ⅲ低于生存者;肺部感染致ARDS患者中28 d存活者49例,死亡者46例,病死率为48.4%,存活者与死亡者的PT、INR、APTT、Fib、D-二聚体、FDP和AT-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包含PLT的SOFA( OR=1.210,95 %CI 1.067~1.372, P=0.003)、INR( OR=2.408,95 %CI 1.007~5.760, P=0.048)是非肺源性脓毒症致ARD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指标并非预测肺部感染致ARD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非肺源性脓毒症和肺部感染致ARDS患者凝血功能存在显著差异,INR是非肺源性脓毒症致ARD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国际重症医学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9年国际重症医疗实践中有如下趋势呈现:对脓毒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表型的分析与验证研究逐渐增多;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证据增多,也包括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早期呋塞米刺激试验。除此之外,本年度有显著意义的阳性结论的临床研究有: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感染性休克,压力支持通气(PSV)的撤机策略,氨甲环酸治疗颅脑损伤和新型单克隆抗体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阴性结论的研究有:中重度ARDS的个体化机械通气、最大化肺复张和肌松联合深度镇静,N95面罩预防流感病毒,机械通气患者的弹性探视制度预防谵妄和右美托咪定用于早期镇静,机械通气患者的日记疗法或复合式预防性心理干预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rhsTM)治疗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等。未来的研究重点应以表型分析为突破点,从而确定符合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的个体化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恶性脑肿瘤缺失蛋白1在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中的表达和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恶性脑肿瘤缺失蛋白1(DMBT1)在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中的表达及其与ARDS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取4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ARDS模型组,两组再根据术后6、12、24 h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Sham组单纯开腹暴露盲肠;ARDS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致ARDS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 h观察大鼠的一般表现;取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DMBT1、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取肺组织,测定肺湿/干质量(W/D)比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DMBT1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DMBT1与SP-D、VEGF、IL-6、IL-10及肺组织损伤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RDS模型组大鼠术后出现明显病态表现,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出血等,术后12 h起肺组织损伤评分较Sham组明显升高(分:3.35±0.13比1.16±0.07, P<0.05),且肺W/D比值较Sham组明显增加(5.36±0.44比4.38±0.35, P<0.05),存在肺水肿,提示脓毒症致ARDS模型制备成功。ELISA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ARDS模型组大鼠血清DMBT1、SP-D、VEGF、IL-6水平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IL-10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与Sham组比较,ARDS模型组血清及肺组织DMBT1的蛋白表达于术后6 h起即明显升高〔血清(ng/L):231.96±19.17比187.44±10.19,肺组织(DMBT1/β-actin):2.05±0.19比0.93±0.25,均 P<0.05〕,而血清SP-D、VEGF、IL-6、IL-10水平则于术后12 h起明显升高〔SP-D(ng/L):73.35±8.05比43.28±5.77,VEGF(ng/L):89.85±8.47比43.19±5.11,IL-6(ng/L):36.01±2.48比17.49±1.77,IL-10(ng/L):84.55±8.41比39.83±5.02,均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RDS模型组大鼠术后12 h和24 h血清DMBT1与血清SP-D、VEGF、IL-6、IL-10及肺损伤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12 h: r值分别为0.946、0.942、0.931、0.936、0.748,24 h: r值分别为0.892、0.945、0.951、0.918、0.973,均 P<0.05)。 结论:DMBT1可能通过影响肺泡上皮细胞、肺泡毛细血管和炎症反应成为ARDS的一种新型早期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