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键胸痛套餐包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一键胸痛套餐包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 2022 年 5月—2023 年 4月通过一键胸痛套餐包为核心的胸痛全流程绿色通道重塑的急性胸痛患者为实验组(n=196),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4 月通过原有的绿色通道流程入抢救室的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n=170),比较两组急性胸痛患者明确诊断所需时间,在急诊科抢救室滞留时间、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及患者与家属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急性胸痛诊断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显著缩短,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明显增加(P<0.001).结论 一键胸痛套餐包为核心的胸痛全流程绿色通道,能够减少明确诊断所需时间,缩短在抢救室滞留时间,提高患者与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达沙替尼相关肺动脉高压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达沙替尼相关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集报道达沙替尼相关PH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达沙替尼剂量、PH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干预措施和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为24篇,报道患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3~73岁,平均50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达沙替尼剂量为140 mg/d者14例,100 mg/d者7例,70 mg/d者2例,不详2例;开始服用达沙替尼至发生PH的时间为10 d~144个月,中位时间37个月;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症状者24例,水肿8例,肝肿大5例,颈静脉扩张5例,咳嗽、胸闷各3例,胸痛2例,乏力1例;胸部CT、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出现胸腔积液和/或心包积液者20例;WHO功能分级为Ⅳ级者8例,Ⅲ级9例,Ⅱ级4例,不明4例。右心导管和/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25例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和/或肺动脉收缩压均升高。诊断PH后,24例患者遵医嘱停用达沙替尼,其中22例给予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2例未予特殊干预;1例自行间断服用达沙替尼。19例患者换用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停用达沙替尼并对症治疗1周至36个月(平均7个月)后,好转17例,部分好转7例,不详1例。结论:达沙替尼相关PH多见于CML患者,男性多见,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7个月,临床表现多为呼吸困难,多合并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停药及予特异性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患者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老年患者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 至2019年2月1日 间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按年龄划分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合并症、实验室指标、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及病死率。比较不同年龄层老年患者的病死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老年患者肺栓塞7及30 d死亡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50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老年组279例,非老年组224例。老年组出现心脏骤停比例更高,胸痛、咯血发生率较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比例更高,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较少。预后方面,老年组PESI评分及7、30 d病死率均高于非老年组。随年龄增大,老年患者病死率呈升高趋势。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低白蛋白血症、低钙血症、cTnI升高、NT-proBNP升高及PESI等级与30 d内死亡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PESI等级、血钙浓度降低是老年患者肺栓塞7 d死亡的预后影响因素。PESI等级、血钙浓度降低及感染是30 d死亡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肺栓塞患者病死率高于非老年患者,且随年龄增大,病死率逐渐增高。PESI等级、血钙降低及感染是老年患者肺栓塞30 d内死亡的预后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EART、TIMI及GRACE评分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HEART、TIMI及GRACE评分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发病后7 d、28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胸痛患者中的心源性胸痛患者566例,排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105例及失访患者15例,最终纳入109例NSTEMI患者及337例非心梗心源性胸痛患者,将NSTEMI患者按照是否发生MACEs分亚组,采用LSD-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 χ2检验分析比较就诊时的基线资料,临床数据,HEART、TIMI及GRACE评分在两亚组之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后7 d、28 d发生MACEs的独立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比较不同评分对NSTEMI患者7 d MACEs和28 d MACEs的预测价值。 结果:NSTEMI组和非心梗心源性胸痛患者组相比,性别、冠心病既往史、罹患3个及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心电图、高敏肌钙蛋白T值(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T,hs-cTnT)、肌酐值、心梗既往史、HEART评分、TIMI评分和GRAC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进一步将NSTEMI患者按照是否发生MACEs进行亚组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卒中既往史、hs-cTnT升高是NSTEMI患者发病后7 d发生MACEs的独立因素。而卒中既往史、TIMI评分是NSTEMI患者发病后28 d发生MACEs的独立因素。ROC曲线比较不同评分对NSTEMI患者发生MACEs预测价值显示,TIMI评分的预测价值(AUC=0.715,95% CI:0.482~0.948)优于HEART评分(AUC=0.659,95% CI:0.414~0.904)及GRACE评分(AUC=0.587,95% CI:0.341~0.833)。 结论:HEART评分、TIMI评分和GRACE评分可用于NSTEMI患者的评估。TIMI评分对NSTEMI患者发生MACEs预测价值优于HEART及GRACE评分,并且对28 d MACEs的发生有独立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认证后,各部门急救流程的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6例临床资料,将认证前收治的9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认证后收治的10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研究组及实验组患者的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进门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总缺血时间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84.5(73.0,96.0) min]、总缺血时间[205.0(159.8,307.0) min]、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72.5(58.3,83.8) min]较对照组[112.0(93.0,132.5) min、241.0(199.0,329.0) min、78.0(68.0,96.5) min]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研究组患者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稍短于对照组[124.5(77.3,201.0) min与130.0(76.3,216.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6.7%(18/108)与28.6%(2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0)。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Killip Ⅲ、Ⅳ级( OR 2.618,95% CI 1.244~5.509, P=0.011)、开始发病到初次医疗接触时间>90 min( OR 4.562,95% CI 2.167~9.603, P<0.001)、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60 min( OR 2.227,95% CI 1.087~4.563, P=0.029)是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胸痛中心流程的持续改进可以促使本地区内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有效地缩短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湖南胸痛联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技术规范(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死率、致残率高,急诊PCI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实现早期心肌再灌注是救治的最有效方法。该技术规范复习了最新国内外相关文献、共识、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重点详细阐述STEMI急诊PCI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技术要点、常见并发症处理、围手术期抗血栓治疗及STEMI并发症处理等,以促进STEMI急诊PCI的规范化与同质化,降低病死率与病残率,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成功一例及治疗策略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静脉桥血管急性闭塞所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9年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静脉桥血管急性闭塞所致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男性,58岁,12年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因急性下壁STEMI 4 h再次入院,即刻给予阿司匹林0.3 g嚼服,替格瑞洛180 mg口服,肝素注射液4 000 U静脉注射,给予重组尿激酶原50 mg静脉溶栓。通过观察胸痛症状的缓解、心电图ST段回落、心肌酶峰前移判定溶栓成功,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原位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病变情况,制定进一步治疗策略,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随访1年,观察有无心绞痛发作及心血管事件。结果:溶栓1 h时成功,急性下壁STEMI后第8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罪犯血管为升主动脉-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全程弥漫性病变,大量血栓影,原位冠状动脉左主干弥漫性60%狭窄,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开口完全闭塞,回旋支近段完全闭塞,给予强化抗栓治疗14 d,好转出院。患者急性STEMI后第41天,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内血栓影消退,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舒张内径53 mm、射血分数55%,给予改善生活方式,强化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1年,患者无心绞痛发作,能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结论:对于CABG术后>10年的患者,原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发生静脉桥血管闭塞所致急性STEMI时,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符合尽早再灌注治疗的原则,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生物标志物对评估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症,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等。肺内血管血栓的体积大小、阻塞部位会影响患者预后,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临床干预,因此快速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非常重要,涉及心脏彩超、肺动脉CT血管造影、生物标志物测量等方法。在生物标志物方面,除传统常用的肌钙蛋白、脑钠肽等生物标志物以外,近年来,和肽素、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敏感度高的生物指标得到了重视,乳酸、血钠、血尿素氮等方便易测的生物标志物也被越来越多地关注。随着这些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出现,有必要对如何合理选用生物标志物进行充分了解,并对其应用价值正确分析,现本文就不同生物标志物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危险分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毛霉菌病3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的3例ALL合并毛霉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毛霉菌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mucormycosis”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6月的相关文献,总结ALL合并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例1,男,12岁,因“确诊ALL 7 d”就诊,诱导化疗期间出现发热、胸痛,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出米根霉菌,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病情好转后改为泊沙康唑单药应用,出现骨质破坏,再次加用两性霉素B。例2,男,4岁,因“面色苍白1个月,皮肤出血点10 d”就诊,诊断为ALL,诱导化疗期间出现咳嗽、发热,血液mNGS检出微小根毛霉,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出现播散感染,改为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并行皮肤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术。例3,女,2岁,因“发热20 d,下肢跛行10 d,咳嗽6 d”就诊,诊断为ALL,诱导化疗期间出现发热、咳嗽,肺泡灌洗液mNGS检出微小根毛霉,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病情好转后改为泊沙康唑单药应用。随访至2021年6月,3例患儿病情好转,未出现毛霉菌感染反复,原发病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检索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17篇,共25例儿童ALL合并毛霉菌病患儿。结合本组3例,28例中11例鼻眶脑型,4例肺型,2例皮肤型,2例胃肠道型,9例播散型。17例发生于诱导化疗期间,8例发生于维持化疗期间,3例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5例曾应用伏立康唑治疗。19例药物联合手术治疗,7例单纯药物治疗,2例未治疗。21例经治疗后好转,7例死亡。结论:ALL合并毛霉菌病多发生于诱导化疗阶段,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行mNGS可协助明确病原体,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病情需要时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长分化因子-15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和健康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1]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新鲜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涵盖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最重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其中NSTEMI与UA合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ACS常以胸痛起病,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致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因素疾病。早期诊断对于及时缓解心肌损伤、指导最佳药物治疗及血运重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干预也有助于减少严重并发症(如猝死、再次梗死以及心衰)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