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异动高热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对于病程较长的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突然出现高热、意识障碍、肌酸激酶升高、运动障碍,应考虑帕金森病相关的急性高热综合征,尤其是异动高热综合征,应与其他类型的恶性综合征鉴别。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重视病史的重要性,应考虑抗帕金森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方案调整带来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6 - 2020年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未成年人布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收治入院的未成年人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感染科确诊的150例未成年人布病患者,按临床分型分成急性组125例、慢性组25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未成年人急、慢性布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分析比较未成年人急、慢性组及对照组实验室检测结果[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全血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结果:2016 - 2020年未成年人布病在同年总布病患者中占比分别为3.26%(37/1 136)、2.50%(28/1 119)、3.31%(36/1 088)、2.80%(35/1 250)、2.00%(14/701)。急、慢性布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6∶1.00(78/47)、1.27∶1.00(14/11);学龄期患病率最高[35.2%(44/125),44.0%(11/25)],婴儿期最低[2.4%(3/125)、0(0/25)];3 - 6月最常见[52.8%(66/125)、44.0%(11/25)];分布在齐齐哈尔市较多[19.2%(24/125)、28.0%(7/25)];易感因素以牛/羊接触最多[89.6%(112/125)、96.0%(24/25)],急性组出现罕见感染因素即哺乳期患病1例。两组出现4种典型症状的分别有32例[25.6%(32/125)]、8例[32.0%(8/25)]。早期发热体温,急性组以高热最常见[41.2%(47/114)];在两组关节疼痛患者中,膝关节痛最常见[50.0%(36/72)、60.0%(12/20)]。急性组出现骨骼肌肉疼痛比例高于慢性组(χ 2 = 4.57, P = 0.033),而慢性组出现乏力和关节疼痛比例均高于急性组(χ 2 = 4.49、4.41, P均< 0.05)。布病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占57.3%(86/150),急性组占49.3%(74/150),慢性组占8.0%(12/150),其中感冒最常见,占38.0%(57/150)。急性组血培养阳性者比例(38.4%,48/125)明显高于慢性组(16.0%,4/25, χ 2 = 4.62, P = 0.038)。与对照组比较,急、慢性组的单核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急性组与慢性组比较,CRP、LDH均较高( P均< 0.01)。 结论: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核细胞、红细胞系、转氨酶、TP、ALB、心肌酶会发生显著变化,需定期监测并予以一定的保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ABOi肾移植术后74天并发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功能丧失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ABO血型不相容(ABO-incompatible,ABOi)肾移植在稳定期发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并导致移植肾切除的受者诊疗经验。方法:2019年11月于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行ABOi肾移植术1例,O型受者接受B型母亲右肾捐献,回顾性分析该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及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术后给予抗排异、抗凝及预防感染等治疗。结果:手术顺利,术后1周血肌酐降至76 μmol/L;术后15 d血红蛋白降至52 g/L,人类细小病毒B19阳性,骨髓穿刺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予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并调整他克莫司为环孢素A抗排斥反应治疗。术后发生3次泌尿系感染及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术后55 d麦考酚钠肠溶片更换为咪唑利宾片。受者术后74 d出现高热及突然无尿、移植肾区胀痛及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血型抗体效价IgM、IgG、IgM+IgG最高分别为1∶512,1∶512,1∶4 096,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双重血浆置换、IVIG及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不佳,移植肾血流逐渐消失,血肌酐进行性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肾血流终止,于术后78 d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抗体介导急性排斥反应。结论:ABOi肾移植术后在稳定期也可以出现导致移植肾丢失的严重排斥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地震后恙虫病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重症率高,易被漏诊、误诊。本例恙虫病患者为2022年四川泸定地震灾后执行野外任务的救援人员,患者出现高热伴特征性焦痂、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肝功能损伤等症状,恙虫病立克次体免疫球蛋白M检测确定病原菌为恙虫病立克次体。拟通过本病例报道提升救援人员和临床医师对恙虫病的认识,并应加强地震救援期间对恙虫病的防控和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椎板复位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椎板复位术(SPR+RL)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SPR+RL的785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常规给予康复治疗。术后6个月至3年进行随访。疗效评估标准为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85例患儿的痉挛状态和肢体运动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和末次随访的GMFM评分分别为(34.9±5.2)分和(58.9±8.0)分,MAS评分分别为(4.8±0.4)分和(2.9±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近期(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包括低热(3.18%,25/785)、中度至高热(4.08%,32/785)、头痛(1.91%,15/785)、急性尿潴留(0.38%,3/785)、腹胀或排便困难(4.08%,32/785)、表浅切口愈合不良(3.18%,25/785)、切口深部感染(1.02%,8/785)、脑脊液漏(0.25%,2/785)、肢体感觉障碍(7.77%,61/785);术后远期(术后1个月以上)并发症包括腰背部疼痛(2.04%,16/785)、下肢间断性无力(0.64%,5/785)、脊柱畸形(0.38%,3/785)以及排尿、排便障碍(0.13%,1/785)。各项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效果满意。 结论:SPR+RL结合康复治疗可改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的痉挛状态和肢体运动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各类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虫螨腈中毒3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报道3例虫螨腈中毒病例。虫螨腈中毒病例在临床上呈增多趋势,患者中毒早期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后逐渐出现大汗、高热、意识改变、心肌酶改变等,其中毒机制为解耦联氧化磷酸化。由于无特效解毒药,虫螨腈中毒病死率较高,治疗方法包括胃肠道毒物清除及对症支持治疗,早期血液净化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意识障碍、抽搐和呼吸衰竭为典型表现,其死亡率高达20%~30%,30%~50%的存活者会遗留有神经后遗症。目前关于JEV感染造成脑部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其与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本文围绕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气肿型肾盂肾炎合并2型糖尿病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气肿性肾盂肾炎在临床实践中比较罕见。它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急性暴发性肾脏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产气致病菌产生的气体在肾脏集合系统内、肾实质内及肾周围形成并集聚。气肿性肾盂肾炎的预后通常比较差,现报道本院诊治的气肿性肾盂肾炎合并2型糖尿病1例并进行文献回顾。方法:患者女,51岁,因"高热3 d,腹胀伴呕吐2 d"急诊入院。术前CT示右肾形态失常、实质欠连续,内见多发积气影,似累及肾盂、肾周间隙、肾旁间隙及下腔静脉周围散在积气,邻近肠壁稍显肿胀。由于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患者最终于全麻下行右肾全切除术。结果:患者恢复良好并于术后1周出院。结论:气肿性肾盂肾炎在临床上少见并且病死率较高。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容易误诊和漏诊。腹部CT是目前确诊气肿性肾盂肾炎的首选影像工具,它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程度并指导治疗。在疾病早期可以采用肾穿刺引流和强效抗生素的联合治疗方案。然而,如果肾无功能,患者病情恶化或者存在预后不良因素,临床医师应该立即采用肾切除术来有效治疗气肿性肾盂肾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利妥昔单抗诱导儿童肾病综合征血清病2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使用利妥昔单抗(RTX)诱发血清病,诊断为利妥昔单抗诱导血清病(RISS)。例1,男,8岁,确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年余,病理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应用第2剂RTX治疗6 d后,出现急性皮疹、关节肿痛、高热及休克等血清病表现,经激素等治疗5 d逐渐好转。例2,女,9岁,确诊原发性单纯型肾病综合征3年2个月,病理诊断微小病变,应用第2剂RTX治疗11 d后,出现急性皮疹、关节肿痛表现,2 d后自行好转。2例儿童肾病综合征RISS均发生在学龄期患儿重复使用RTX时,症状出现在再次应用1~2周内,主要表现为皮疹、关节痛、发热。严重者出现休克。激素为RISS的主要治疗方法,轻者自行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白血病合并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致死二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提高对急性白血病合并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国药同煤总医院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收治的2例急性白血病合并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急性白血病合并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者均出现高热、腹痛、腹胀,其中1例出现下肢疼痛、肿胀,后期出现皮肤捻发音,2例均在发病24 h内死亡。结论:白血病患者是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高危人群,病情凶险,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预防重于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