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链+思政+科教+产教"四融合在农学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植物生理学课程是面向农学大类招生的本科生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和内容抽象程度高的知识体系特性.在新农科背景下,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存在知识框架不系统、思政教育有待加强、学生科研素质不足,以及学生对专业缺乏信心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构建知识框架体系,提高专业素养为 目标,创设"知识链+思政+科教+产教"四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从植物生理学基础知识到科学研究,再到农业生产知识链的搭建,促进课堂学习与科学研究、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融合,为新农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知识链+思政+科教+产教"四融合 植物生理学 探索与实践 Knowledge chai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cience and education+industry and education...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中生物学课堂过程性评价框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以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为例,通过"特异性免疫"章节实施过程案例的设计,展示基于UbD课程计划框架规划课程流程,利用马扎诺"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计和评价教学过程,构建过程性评价框架,提出进一步学科化应用的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社区护理学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福建医科大学社区护理学于202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该文介绍了教学团队基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analysis-design-develop-implement-evaluate,ADDIE)模型,在充分分析学情及教学环境等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进行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并实施与评价教学的过程.同时,从学生、教师、课程3个方面介绍课程建设初步成效,旨在推广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及"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善于教学、师生共同成长"教育生态的建设经验,促进社区护理学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同类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建议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选择适宜的模型作为指导模型,以提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科学性、系统性,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护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护理专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打造一流课程成为全国各护理院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该文梳理了护理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整体建设情况,即护理类共计108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建设情况略超过一级学科平均水平,发展呈现区域差异、院校差异、经典课程多次获评和专业课程聚集的特点.基于此,根据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从挖掘院校优势、整合多学科资源、优化课程设计、推进课程数字化转型、加强政策与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促进护理专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实习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教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降低误诊率、提高岗位胜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思维能力教学在我国实习前的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较为欠缺,本文从临床思维的概念和理论出发,综述临床思维能力教学在实习前阶段被迫切需要却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课程的现状,分析广泛开展该类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如何实现此类课程的同质化开展及如何培训师资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英语课程中的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共情能力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培养医学生共情能力呼应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有助于培养兼具医术和医德的卓越医学人才。本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通过医学英语课堂培养医学生共情能力,紧扣共情能力的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维度,结合语言和人文课堂的教学特色,选择医疗题材的影视片段作为教学素材,设计了符合医学生本科教育阶段特点的教学方案。在对参与教学的109名学生的调查中,有95人(87.2%)对教学形式非常认可,认为医学英语对提升共情能力有帮助。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案充分体现了语言类课程的人文属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有助于专业课程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医学教育改革。针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案例库分为医学史类案例、医学人物类案例、临床诊疗类案例和医患关系类案例4个板块,将临床医学生理想信念、敬业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的塑造和辩证、批判性思维能力、医学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和补充的整体。高质量案例库的建设,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和思政理论课程教师、医学人文课程教师的合作;学校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案例库的建设和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学生视域下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医学生团队对大学英语思政教学资源的发掘与整合,并建设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为医学生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可行性经验。方法:对某医学院校1 0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AU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态度与需求、大学英语思政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式,以及资源的呈现方式和类型。基于问卷结果、教材主题、教学模块与学生专业,采用内容分析与归类法,建设符合医学生期望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资源库。数据均以占比百分率的形式呈现。结果:①836名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有必要与思政教育融合,希望通过日常生活(731人)、医学背景知识(664人)、社会实践(622人)、新闻时事(604人)等相关的视频、音频建设思政资源库,并以“教师讲授+课堂讨论”(528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上述资源。②根据教材主题匹配问卷结果中的思政融入点,根据单元模块内容进一步细化思政融入点为普适性与医学专属思政教学元素两类,最终建成了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思政教学资源库。结论:好的课程与资源是师生共研共建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院校教师德育认知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教师的德育认知情况,为提高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以B中医药大学为例,2022年3至5月,对18位不同职称、教龄、课程类别的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取出3大主题:教师整体育德意识强烈且德育认知水平较高;教师所处发展阶段、性别是教师德育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个人等因素影响德育效果。结论:学校可通过宣传引导进一步强化教师德育意识,根据不同性别教师和所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开展个性化培训,并完善德育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育人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在医学通识选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改进医学通识选修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参与度低、教育模式缺乏创新等现象,将"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运用于医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中,从核心知识、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人性维度、人文关怀、学会学习6个维度入手,设定学习目标,制定考核工具,最后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形成教学闭环。通过课程实施改革、收集反馈和整理资料后,得出根据此方法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完全切合及服务于教学目的,考核方式变得多样、内容更加全面,体现了通识教育需要的多维度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