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6-9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等领域的21名专家进行了2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并确定最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2%、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5、0.87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2、0.128.最终确定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安全文化、制度保障、工作环境、操作行为、防护用具、督导与考核)、12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结论 基于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方法构建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评价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的参考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湖北省荆州市1996-2021年HIV/AIDS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荆州市HIV/AIDS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现住址为荆州市、确诊时年龄≥15岁、确诊时间为1996-2021年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乘积极限法绘制死亡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识别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HIV/AIDS共3 304例,随访16 091.5人年,死亡893例,病死率为5.5/100人年。HIV/AIDS确诊后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分别为15.4%、25.0%和34.6%,参加抗病毒治疗者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为6.9%、14.4%和23.7%,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为68.0%、90.1%和98.7%。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参加抗病毒治疗者(a HR=9.85,95% CI:8.19~11.85);参加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a HR=1.64,95% CI:1.29~2.08)、确诊时年龄≥60岁(a HR=3.52,95% CI:2.38~5.20)、注射吸毒/其他途径感染(a HR=2.38,95% CI:1.30~4.34)、医疗机构发现(a HR=1.53,95% CI:1.11~2.11)和首次CD4 +T淋巴细胞(CD4)计数<50个/μl(a HR=2.58,95% CI:1.87~3.58),死亡的保护因素是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中专:a HR=0.64,95% CI:0.46~0.90;大专及以上:a HR=0.42,95% CI:0.24~0.73)。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时年龄较大(30~岁:a HR=2.32,95% CI:1.40~3.84;45~岁:a HR=2.61:95% CI:1.59~4.27;≥60岁:a HR=3.31,95% CI:2.01~5.47)、首次CD4计数较低(<50个/μl:a HR=10.47,95% CI:6.47~16.56;50~199个/μl:a HR=2.31,95% CI:1.08~4.94;200~349个/μl:a HR=2.35,95% CI:1.46~3.79)。 结论: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死率较高,首次CD4计数、抗病毒治疗和确诊时年龄是影响HIV/AIDS死亡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坚持扩大检测和“发现即治疗”政策,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和HIV/AIDS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感控"理念下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文化测评体系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编制适用于医院整体层面的感染控制文化测评量表。方法:在美国成熟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量表(HSOPSC)的基础上,改编形成感染控制文化量表。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对我院684位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7份。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并计算各维度的积极应答率。结果:构建的感染控制文化测评量表保留了30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7个特征根>1的因子,分别是基础感染控制能力、医院管理氛围、科内团体协作、医院感染不良事件上报频率、领导重视、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工作负荷。方差累计贡献率57.97%。整个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1,折半信度系数为0.941。所有因子中,部门领导重视、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工作负荷积极应答率<50%,为感染控制文化待改进区域。 结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通过定期测量及改进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确保医疗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为NAFL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昌队列基线未患脂肪肝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0 051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及Cox回归分析探讨NAFLD发病影响因素,并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研究相关生化指标与NAFLD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NAFLD发病密度为42.37/1 0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为工人与技术人员(工人: HR=0.84,95% CI:0.70~0.99;技术人员: HR=0.73,95% CI:0.56~0.95)、饮茶(正在饮: HR=0.86,95% CI:0.78~0.94;过去饮: HR=0.52,95% CI:0.31~0.86)、体育锻炼(偶尔: HR=0.79,95% CI:0.68~0.91;经常: HR=0.60,95% CI:0.52~0.69)、体重较轻( HR=0.10,95% CI:0.05~0.22)、奶类及奶制品摄入>300 ml/d( HR=0.78,95% CI:0.71~0.87)、HBV感染( HR=0.77,95% CI:0.60~0.99)是NAFLD的保护因素;职业为内勤服务人员( HR=1.84,95% CI:1.46~2.31)、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2 000~元: HR=1.32,95% CI:1.04~1.66;≥5 000元: HR=1.72,95% CI:1.11~2.66)、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 HR=1.35,95% CI:1.03~1.76)、超重( HR=2.31,95% CI:2.08~2.55)、肥胖( HR=3.95,95% CI:3.42~4.56)、空腹血糖受损( HR=1.31,95% CI:1.17~1.47)、糖尿病( HR=1.53,95% CI:1.30~1.80)、TC升高( HR=1.37,95% CI:1.24~1.52)、TG升高( HR=1.79,95% CI:1.62~1.98)、HDL-C降低( HR=1.29,95% CI:1.14~1.45)、ALT升高( HR=1.13,95% CI:1.01~1.26)和高脂饮食( HR=1.24,95% CI:1.11~1.40)是NAFLD的危险因素,TC、TG、HDL-C、ALT、FPG与NAFLD发病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茶、体育锻炼、BMI、FPG、血脂、ALT、HBV、饮食与NAFLD发病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消化内镜护士的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现状及发展方向,为明确内镜专科护士培养方向、制定培养方案、推进内镜专科护士岗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外相关文件,经过跨文化调适,充分咨询国内专家意见,编制《中国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调查问卷》,向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2所内镜医疗机构的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匿名发放及回收调查问卷。结果:调查对象来自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7所内镜医疗机构,调查对象252人,其中内镜护士144人,年龄(35.87±7.43)岁,53.5%为初级职称,68.8%为本科学历;内镜医师65人,年龄(39.66±5.62)岁,46.2%为中级职称,40.0%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内镜护理管理者43人,年龄(43.12±5.78)岁,46.5%为高级职称,90.7%为本科学历。整体252名调查对象对消化内镜护士12项角色职能及10项专业实践能力与现状符合程度的评分均>3.5分。与现状的符合程度评分最高的角色职能为"协助内镜诊疗的技术操作"(4.58±0.57)分、"卫生及感染控制"(4.54±0.62)分和"内镜设备处理、维护、储存"(4.47±0.65)分;对未来消化内镜护士承担角色职能认同程度最高的3项则为"卫生及感染控制"(4.58±0.55)分、"协助内镜诊疗的技术操作"(4.52±0.62)分、"医疗安全"(4.52±0.58)分。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对目前内镜护士12项角色职能符合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现状符合程度评分最高的两项专业实践能力为"合作的能力"(4.32±0.61)分与"交流的能力"(4.25±0.63)分,同样也是未来发展认同程度最高的两项专业实践能力(4.48±0.58分,4.46±0.58分)。对现状符合程度与对未来发展的认同程度评分差距最大的一项为"循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能力"(3.80±0.77比4.20±0.73, P<0.001)。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护理管理者对消化内镜护士将来发展10项专业实践能力的认同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对于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的现状认识基本一致,对于未来发展专业实践能力的观点一致;均高度认可目前消化内镜护士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且期待在将来发展这两项能力,而"循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能力则是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内镜护士未来需要发展的专业实践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每搏量变异度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6月—2023年5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俯卧位脊柱外科手术老年患者62例,其中男17例、女45例,年龄60~74岁,美国麻醉协会(ASA )分级Ⅱ级42例、Ⅲ级20例。62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GDFT组和传统开放液体治疗(OFT)组,每组31例。GDFT组术中使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进行监测,SVV控制在13%~18%。OFT组术中采用传统开放液体治疗。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ASA分级等临床基线资料,以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2)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入室(T 1)、俯卧位即刻(T 2)、手术1 h(T 3)、手术2 h(T 4)、术毕即刻(T 5)]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乳酸水平;(3)比较2组患者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输入晶体总量、胶体总量、失血量、尿量;(4)比较2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24、72 h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24、72 h谵妄发生率。(5)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72 h时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 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血肌酐水平;(6)比较2组患者术后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谵妄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1)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组内比较:从T 1至T 5,GDFT组和OFT组患者的心率和MAP总体呈下降趋势、动脉血乳酸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组间比较:GDFT组在T 3时的心率小于OF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8, P=0.026);GDFT组和OFT组在其他时间心率及T 1~T 5的MAP、动脉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GDFT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大于OFT组,输入晶体总量、尿量均少于OF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而输入胶体总量、失血量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GDFT组术前和术后24、72 h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6, P=0.320),OFT组术后24、72 h 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92, P<0.001)。2组间比较:GDFT组术后24、72 h MMSE评分均高于OF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前MMSE评分和术后24、72 h谵妄发生率比较,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组内比较:GDFT组和OFT组术后血清S100 β、CRP、IL-6、肌酐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前、术后24h、术后72h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组间比较:术前S100 β、CRP、IL-6水平,以及术前、术后肌酐水平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GDFT组术后24h和72 h的S100 β、CRP、IL-6水平均低于OF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6)GDFT组与OFT组术后24、48 h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GDFT组术后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均低于OF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采用SVV控制在13%~18%的GDFT,可减少术中液体输注量从而降低液体超负荷的风险,同时可满足患者术中器官灌注需求,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可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感染风险和术后谵妄总发生率,对老年患者的术后早期恢复起一定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杭州市萧山区男性中老年人群HIV感染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杭州市萧山区男性中老年人群HI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2004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居住地为杭州市萧山区、确证时≥50岁男性HIV/AIDS病例资料,1∶2匹配同年龄段同性别的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病例组83人,对照组175人,调查对象年龄范围50~90岁,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84.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性中老年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未拆迁( OR=4.723,95% CI: 1.577~14.140)、拆迁过渡期( OR=8.334,95% CI: 2.018~34.416)、无业余活动( OR=4.486,95% CI: 1.602~12.564)、有婚外异性性行为( OR=111.004,95% CI: 26.299~468.526)、未婚/离异/丧偶( OR=6.175,95% CI: 2.059~18.523)、年收入≤5万元( OR=4.412,95% CI: 1.303~14.934)。 结论:未拆迁或处于拆迁过渡期的低收入独居老年人群感染HIV的风险较大。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此类人群进行有效干预是当前男性中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控的重要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江苏省2005-2019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合并HBV感染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2005-2019年江苏省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的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江苏省2005-2019年HIV/AIDS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数据库,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不同特征HIV/AIDS的HBsAg检测率和HBsAg阳性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2005-2019年江苏省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共29 288例,总体HBsAg检测率为49.8%(14 594/29 288),2005-2019年HBsAg检测率由0.0%(0/80)增加到75.2%(3 448/4 586),呈逐年上升趋势。进行HBsAg检测的HIV/AIDS中,江苏省籍占81.6%(11 915/14 594),男女性别比7.34∶1(12 845∶1 749),年龄(38.5±13.8)岁,汉族占96.1%(14 023/14 594),已婚/同居占48.9%(7 131/14 594)。男男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感染途径占97.9%(14 294/14 5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sAg检测率的影响因素中,2015年及以后入组、外省户籍、已婚/同居、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注射吸毒感染途径的人群HBsAg检测率较高。HIV/AIDS的HBsAg阳性率为8.6%(95% CI:8.2%~9.1%),HBsAg阳性率在2016年之前均>10.0%,自2016年以后稳定在6.7%~8.2%。HBsAg阳性率的影响因素中,2015年及以后入组、女性、年龄>5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的HBsAg阳性率较低,而45~59岁年龄组和少数民族人群的HBsAg阳性率较高。 结论:2005- 2019年江苏省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中,HBsAg检测率总体不高,合并HBV感染高于一般人群,需要加强其HBsAg相关检测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少年HIV感染者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发展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年龄适用性和疾病针对性的青少年HIV感染者社会适应测量工具,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检验。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对8名专家咨询构建青少年HIV感染者社会适应概念框架,拟定量表维度和条目。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2月于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云南省传染病医院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发放问卷,用于问卷效度检验,采用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等方法初步编制了具有年龄针对性和疾病适应性的青少年HIV感染者社会适应量表。结果:量表由认知、情绪、意志3个维度、5个变量,共23个条目组成。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6,折半信度为0.836。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 I- CVI)为0.750~1.0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 S- CVI)为0.940,量表得分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呈正相关( P<0.05)。因子分析提取出5个公因子,累计解释变量为61.156%。 结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可行性,可作为我国青少年HIV感染者社会适应的评价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期间脱失找回再入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期间脱失找回再入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截至2018年12月31日随访状态为失访和停药的云南省接受ART的HIV感染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患者脱失状态、人口学资料等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脱失找回再入组的影响因素。 结果:云南省共有6 075例脱失HIV感染者,其中真实发生脱失5 340例(87.9%),未及时上报数据发生假脱失540例(8.9%),无效问卷109例(1.8%),未上报调查结果86例(1.4%)。5 340例患者中,脱失找回再入组923例(17.3%),联系不到2 327例(43.6%),拒绝再入组1 443例(27.0%),死亡100例(1.9%),未找自行回来治疗39例(0.7%),羁押91例(1.7%),其他417例(7.8%)。参与脱失找回再入组工作的机构包括ART定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会组织。各机构对于ART后脱失患者找回方式包括电话、家访和面对面访谈等。不同性别、找回时年龄、感染途径、文化程度、入组至最后脱失时间的脱失找回再入组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6.14、21.26、8.24、17.69、12.75,均 P<0.05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调整后的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 OR)=1.3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12~1.61, P=0.002]、找回时年龄≤30岁(a OR=1.78,95% CI 1.25~2.55, P<0.001)和31~60岁(a OR=1.33,95% CI 1.01~1.76, P=0.043)、文化程度为小学至高中或中专(a OR=1.56,95% CI 1.21~2.01, P<0.001)、入组至最后脱失时间>24个月(a OR=1.37,95% CI 1.11~1.70, P=0.004)是患者脱失找回再入组的保护因素。 结论:云南省ART脱失找回再入组工作由多部门参与,投入资源较多,但脱失找回再入组成功率不高。女性、找回时年龄≤6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至高中或中专、入组至最后脱失时间>24个月是HIV感染者脱失找回再入组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