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评价ALT水平与疾病进展及治疗时机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是反映肝脏损伤的敏感且重要的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血清ALT水平与肝脏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是启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关键指标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指标。ALT的正常参考范围源于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在不同国家及地区或不同实验室间有所差别;而ALT的临床决策阈值则需要肝脏病专家结合疾病自然史及预后,通过大样本临床研究确立,以便用于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启动治疗和评价治疗应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随访干预在阻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垂直传播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随访干预在阻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及其所生产的新生儿各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孕妇及其所生产的新生儿35例)与对照组(孕妇及其所生产的新生儿35例);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4 h内均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同时按照"0-1-6"程序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对孕妇及其所产新生儿均采取对症治疗与护理措施;对观察组采取随访干预措施,对照组则不采取随访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后6个月的母婴阻断成功率、新生儿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的阳性率,同时调查两组孕妇的随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母婴阻断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肝功能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HBV-DNA定量检查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孕产妇采取随访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降低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从而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HBV感染并发NAFLD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与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同时并发NAFLD的患者,随访患者半年、1年时间段的病史、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SS23统计软件,对比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组与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组二者相关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患者,最终纳入165例,其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患者50例,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患者115例。二者基线特征中男女比例、吸烟人数、糖化血红蛋白、C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脂肪衰减指数、AST/血小板比值(APRI)指数、纤维化-4 (FIB-4)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白蛋白、NAFLD纤维化积分、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二者在糖化血红蛋白( t=3.239, P=0.03)、γ-GT( t=1.345, P=0.03)、NAFLD纤维化积分( t=1.256, P=0.04)、空腹血糖(t=2.157, P=0.02)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1年后,糖化血红蛋白( t=2.314, P=0.04)、FIB-4指数( χ2=1.782, P=0.03)、脂肪衰减指数( t=2.279, P=0.04)、γ-GT( t=4.263, P=0.01)、NAFLD纤维化积分(t=4.256, P=0.01)、白蛋白( t=2.231, P=0.03)、空腹血糖( t=2.157, 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比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组,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HBV感染并发N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风险,但对于强化血糖控制效果稍低于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有可能减少乙肝肝硬化进程,降低肝硬化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经济负担。大多数垂直感染的儿童均无明显症状,但处于罹患慢性病毒性肝炎,并进一步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的高风险中。在过去的20~30年中,随着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抗病毒药物的不断研发,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治取得长足进展。然而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对其诊断及抗病毒治疗仍需仔细判断及评估。现围绕儿童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中的难点总结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是由一种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功能障碍所引发的脂肪性肝病,也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目前可治愈的病毒性肝炎。MAFLD如合并CHC,CHC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以及增加肝细胞氧化应激加速肝细胞脂肪变性,影响MAFLD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九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纪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第九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于2019年3月7日至9日在重庆市召开。本次会议特邀专家60余位,300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就慢性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症化机制及其防治、新药研发、HBV相关肝细胞癌、肝衰竭、丙型肝炎、罕见少见肝病、脂肪肝、非酒精性肝病、终末期肝病、肝性脑病、肝病免疫代谢,以及肝癌靶向药物等热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交流,分享和总结了临床和基础实践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毒性肝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乙型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我国约有7 0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和1 000万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而健康体检是目前我国发现HBV与HCV感染者和患者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本共识,希望提高健康管理部门对体检人群关于病毒性肝炎咨询和转诊的规范性,促进健康管理机构与临床、检验的多学科、多部门联合,从而推广在健康体检中病毒性肝炎的筛查,有助于促进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抗病毒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134及miR-301在CHC的表达及与肝功能、病毒载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血清miR-134及miR-301表达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丙肝病毒载量(hepatitis C virus-RNA,HCV-R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5例CHC患者作为CHC组和健康体检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CHC患者根据HCV-RNA的检测结果,分为低病毒载量组、中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根据ALT的检测结果,ALT正常组、ALT轻度升高组和ALT明显升高组。检测各组血清miR-134及miR-301表达水平和HCV-RNA含量,分析miR-134、miR-301表达水平与ALT、HCV-RNA的相关性。结果:CHC组血清miR-134及miR-30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12.874, P<0.01; t=12.305, P<0.01)。ALT明显升高组血清miR-134及miR-30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升高组和正常组( P<0.01)。高病毒载量组血清miR-134及miR-30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病毒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 P<0.01),且中病毒载量组血清miR-134及miR-30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病毒载量组, 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R-134及miR-301表达水平与ALT、HCV-RNA均呈正相关( r=0.748, P<0.01; r=0.825, P<0.01;r=0.713, P<0.01; r=0.796, P<0.01)。 结论:CHC患者血清miR-134及miR-30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ALT、HCV-RNA均呈正相关,提示miR-134及miR-301可能参与CHC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肝功能损伤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7日收治的107例COVID-19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2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COVID-19患者出现肝损伤的比例为38.5%。107例患者中男53例,女54例,中位年龄57岁;有基础疾病者52例,其中有慢性肝病(包括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者20例(38.5%)。临床表现以发热(86.0%)、咳嗽(92.5%)最常见,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9.0%)及腹泻(21.5%)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各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升高者占31.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升高者分别占60.7%和63.6%,分别有86.9%、88.8%、17.8%、7.5%的患者出现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下降。与轻型或普通型患者相比,重型或危重型患者的TB、ALT、AST水平更高( Z=-2.3089, P=0.037; Z=-2.611, P=0.009; Z=-3.298, P=0.001),而ALB、PAB、CHE下降更明显( Z=5.527, P=0.000; Z=-2.324, P=0.020; Z=-3.119, P=0.002)。合并基础慢性肝病的患者,与无合并基础慢性肝病的患者相比,其ALT、AST升高更明显( Z=-2.218, P=0.027; Z=-1.982, P=0.047)。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的患者的TB水平,明显高于未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的患者( Z=-3.079, P=0.002)。 结论:肝功能损伤是COVID-19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重型或危重型、合并基础慢性肝病的患者肝损伤较重,临床治疗应注意药物的肝损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HCV IgG亲合力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肝脏相关疾病的主要原因。宿主体内的抗体亲合力大小可以提示病毒感染的时间长度。本文从抗-HCV IgG亲合力检测方法学及该方法在辅助急性丙型肝炎诊断、鉴别急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