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小鼠纹状体脑区空间转录组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空间转录组技术探索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模型小鼠纹状体转录组的变化,揭示其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CSDS实验范式建立抑郁样小鼠模型,通过悬尾、强迫游泳、糖水偏爱和社会交互实验分别检测行为绝望、快感缺乏和社交障碍抑郁样指标.选取正常对照小鼠和抑郁样行为明显的CSDS模型小鼠进行纹状体脑区的空间转录组测序,筛选高表达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 CSDS模型小鼠行为绝望、快感缺乏和社交回避行为显著增加(P<0.05,P<0.01).纹状体空间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正常小鼠筛选得到193个纹状体高表达基因;KEGG和GO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基因与纹状体发育、运动行为和药物成瘾行为调节相关,并与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钙信号、Ras相关蛋白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高度相关,同时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相关.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抑郁样行为明显的CSDS模型小鼠纹状体差异基因298个,高度富集于亨廷顿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空间转录组技术能够在空间水平揭示正常小鼠和CSDS模型小鼠纹状体脑区的转录组特征,纹状体可能与抑郁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司氯胺酮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与海马GABA B受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与海马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 BR)的关系。 方法:雄性C57BL/6J(B6)小鼠54只,8周龄,体质量25~30 g,取40只小鼠采用慢性社会挫败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后第11天时采用社交回避实验筛选出26只抑郁易感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3):抑郁易感组(Sus组)和抑郁易感+艾司氯胺酮组(Sus+S-ket组);剩余的14只小鼠作为对照组(C组)。造模后第12天开始,Sus+S-ket组连续3 d每天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C组和Sus组连续3 d每天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最后一次腹腔注射后1 h时行旷场实验,记录运动总距离;旷场实验结束后1 d时行强迫游泳实验,记录不动时间;强迫游泳实验结束后1 d时行糖水偏好实验,计算糖水消耗比例。行为学测试结束后1 h时深麻醉下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ABA BR1、GABA B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磷酸化TrkB(p-TrkB)、谷氨酸受体1(GluR1)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计算p-mTOR/mTOR比值和p-TrkB/TrkB比值;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荧光强度;高尔基染色法测量海马CA1区树突棘数量。 结果:3组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Sus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糖水消耗比例降低,海马GABA BR1、GABA BR2、BDNF、GluR1、PSD95表达水平及p-mTOR/mTOR比值和p-TrkB/TrkB比值降低,海马CA1区BDNF荧光强度降低,树突棘数量减少( P<0.05),Sus+S-ket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us组比较,Sus+S-ket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糖水消耗比例升高,海马GABA BR1、GABA BR2、BDNF、GluR1、PSD95表达水平及p-mTOR/mTOR比值和p-TrkB/TrkB比值升高,海马CA1区BDNF荧光强度升高,树突棘数量增加(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GABA BR的表达,激活mTOR-BDNF信号通路,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氢嘧啶脱氢酶在抑郁小鼠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PYD)在抑郁状态小鼠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脑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实验(由10只14周龄CD-1小鼠轮流攻击C57BL/6J小鼠10 d)构建C57BL/6J小鼠(6周龄)抑郁模型(抑郁组, n=5),采用社会交互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价抑郁组与对照组( n=5)C57BL/6J小鼠,判断抑郁模型是否构建成功。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GL-261鼠源性胶质瘤细胞注射于两组小鼠尾状核头(各组 n=5),构建脑胶质瘤原位模型,并通过7.0 T MRI观察肿瘤原位生长情况。通过RNA测序检测两组小鼠肿瘤的差异表达基因,将表达上调的差异基因匹配至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325例)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699例)数据库中,通过比较其在高级别胶质母细胞瘤与低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确定目标基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验证目标基因在小鼠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转染siRNA分别敲低LN229和HG9细胞株中目标基因的表达;根据转染的siRNA定义为敲低#1、#2、#3组及其对照组,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在LN229和HG9细胞株中应用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修复实验分别验证敲低目标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n=3)。 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无CD-1小鼠时比较,有CD-1小鼠时抑郁组小鼠在角落区域的停留时间延长,抑郁组较对照组糖水摄入比率下降、悬尾体位时静止时间延长(均 P<0.05),提示抑郁模型构建成功。种瘤后第20天的头颅MRI显示抑郁组脑胶质瘤体积[(292.41±8.88)cm 3]较对照组[(223.22±41.44)cm 3]明显增大( t=2.79, P=0.026)。两组鼠脑组织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1 52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中DPYD(差异倍数为14.51, P=0.012)等670个基因表达上调;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将DPYD作为目标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PYD蛋白在抑郁组小鼠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 t=4.44, P=0.016)。在LN229和HG9细胞株中,与对照组比较,DPYD敲低#1、#2、#3组的DPYD表达量均下降(均 P<0.001),其中敲低#1组最为显著。在LN229和HG9细胞株中,与对照组相比,敲低#1组的划痕修复率均下降、60 h时的吸光度值均较低、穿膜细胞数量均减少(均 P<0.05)。 结论:脑胶质瘤进展可能与抑郁情绪相关,抑郁状态下DPYD的表达增高,敲低DPYD可显著降低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增殖和迁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裸盖菇素对小鼠社交行为调控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评价裸盖菇素对C57BL/6J雄性小鼠社交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低、中、高剂量裸盖菇素(0.2、1和5mg/kg,i.p.),采用三箱亲社会行为评价裸盖菇素对社交能力的影响.对经历慢性社会挫败(CSDS)的焦虑模型小鼠急性腹腔注射中剂量裸盖菇素(1 mg/kg),采用改良型两箱社交行为学评价小鼠社交新颖性偏好行为的改变.结果 在亲社会行为学实验中,腹腔注射中剂量裸盖菇素(1 mg/kg)促进小鼠亲社会行为,延长社交时间(P<0.01),腹腔注射低剂量裸盖菇素(0.2 mg/kg)对小鼠亲社会行为时间无明显影响,腹腔注射裸盖菇素(5 mg/kg)对小鼠亲社会行为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腹腔注射裸盖菇素(1 mg/kg)可增加经历慢性社会挫败应激模型小鼠社交新颖性探索时间.结论 1 mg/kg剂量裸盖菇素可促进小鼠产生亲社会效应,对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小鼠的社交新颖性偏好行为缺陷具有潜在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谷胱甘肽改善卒中后抑郁和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小鼠行为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抑郁症的潜在致病机制及谷胱甘肽的改善作用.方法 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n=20):无处理对照(SHAM)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组和慢性社会挫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depression,CSDS)模型组.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实验、悬尾实验、糖水偏好实验等验证模型小鼠是否有抑郁样行为表现,取2种模型小鼠以及对照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进行神经递质靶向代谢组学测序.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索各组小鼠代谢物表达情况、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预测与抑郁模型相关的代谢通路,并对关键差异代谢物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表达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等铁死亡指标进行检测,外源性补充GSH观察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是否改善.结果 神经递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3组小鼠代谢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mPFC检测到的38种代谢物中,有6种在PSD组中特异性降低,有4种在CSDS组中特异性降低,而GSH、L-天冬酰胺和L-赖氨酸在PSD和CSDS组均表现出明显下降(P<0.05).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涉及到的主要通路有谷胱甘肽代谢,β-氨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通路.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oxidized glutathione,GSH/GSSG)试剂盒检测发现两种抑郁模型小鼠mPFC还原型GSH明显减少(P<0.05),铁死亡指标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两种抑郁模型小鼠存在MDA升高并且GPX4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减少的表型(P<0.05),而对抑郁模型小鼠外源补充GSH可增加小鼠高架十字实验开臂时间和旷场实验中央区时间(P<0.05),并且降低悬尾实验静止不动时间(P<0.05),显著改善抑郁样行为表现.结论 PSD以及CSDS小鼠脑组织存在13种代谢物失调,其中谷胱甘肽代谢异常引发的铁死亡可能在抑郁症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外源性补充谷胱甘肽可以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慢性心理社会应激触发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和抑郁相关行为
编辑人员丨2024/2/3
慢性环境压力和创伤性社会经历会导致不良行为变化,是主要抑郁症(MDD)和各种焦虑相关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和慢性压力的动物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症状严重程度与先天免疫反应和情绪调节相关脑区(mPFC:内侧前额叶皮质)中神经炎症细胞因子信号上调有关.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可塑性受损和突触信号传导缺陷是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学的一部分,但小胶质细胞如何调节神经元稳态以应对慢性压力尚未明确.本研究使用反复社交挫败应激(RSDS)小鼠模型证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可以调节与心理社会压力相关的神经元可塑性.具体来说,我们发现慢性压力会迅速激活并增殖mPFC中的小胶质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浸润,并且这些过程与神经元激活的空间位置相关.此外,我们研究还发现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与对慢性压力的敏感性或抗性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暴露于慢性压力会加剧突触成分的吞噬作用和神经元可塑性的缺陷.通过使用2种不同的CSF1R抑制剂(脑渗透性的PLX5622和非渗透性的PLX73086),我们证实了小胶质细胞(其次为巨噬细胞)在催化mPFC中与心理社会压力相关的病理表现以及在与抑郁症相关的常见行为缺陷方面的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海马miR-98-5p通过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参与抑郁症的病理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海马miR-98-5p对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小鼠抑郁行为的作用及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 8 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 40 只,分为对照组、CSDS组、CSDS+mimic NC组(阴性对照组)以及CSDS+miR-98-5p mimic组.除对照组外,其余 3 组小鼠先构建CSDS抑郁模型,在CSDS前 1 周阴性对照组小鼠海马立体定位注射mimic NC,CSDS+miR-98-5p mimic组小鼠海马注射miR-98-5p mimic,对照组和CSDS组小鼠均给予生理盐水.随后行为学实验(糖水偏好测试、悬尾测试、强迫游泳测试以及社会接触测试)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不同组小鼠海马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和CREB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海马区双皮质素(DCX)和神经核蛋白(NeuN)表达.结果 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CSDS组小鼠糖水消耗量和社会互动时间明显降低(P<0.01),不动性时间显著增加(P<0.01);与CSDS组相比,CSDS+miR-98-5p mimic组小鼠不动性时间明显减少(P<0.01),社会互动时间和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miR-98-5p mimic显著降低CS-DS小鼠TNF-α、IL-1β和IL-6 水平(P<0.01).miR-98-5p mimic通过激活海马BDNF-CREB信号通路抑制CSDS对小鼠海马神经发生的损伤.结论 miR-98-5p mimic可以通过靶向BDNF改善CSD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表明其在抑郁症中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DAPT对慢性社会挫败应激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探究DAPT对慢性应激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给予慢性社会挫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CSDS)处理 10 d 以建立抑郁模型,药物处理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DAPT 5 mg·kg1.通过社会接触、糖水偏爱、旷场、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来评价小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NLRP3、ASC、caspase-1、TNF-α、p62、Atg7、Atg5 和 Beclin1 蛋白的表达,运用ELISA检测小鼠海马IL-1 β和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 CSDS诱导小鼠出现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同时增加了小鼠海马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和炎症因子TNF-α、IL-1 β和IL-18的水平,另外,CSDS处理小鼠海马自噬相关蛋白Atg7、Atg5和Beclin1表达明显减少,而p62的表达则明显增加.DAPT处理能明显改善CSD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并能抑制 NLRP3、ASC、caspase-1、TNF-α、IL-1 β、IL-18以及p62蛋白表达的增加和Atg7、Atg5和Beclin1蛋白表达的减少.结论 DAPT能够改善慢性应激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和上调自噬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阈下抑郁动物模型的造模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阈下抑郁(SD)是一种是常见心理亚健康状态,又称亚健康抑郁状态,建立一种与人类相似的SD动物模型是防治和了解该病复杂性及相关机制的重要工具.一般来说,SD动物模型是通过一定应激源引起行为情绪变化,诱发脑神经、分子生物学异常来进行构建的,常用的造模方法有不完全性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法、药物诱导法、阈下社会挫败应激法、光周期紊乱法、快速眼动睡眠剥夺法、基因突变法等,通常模型建造是否成功可通过行为学评价(蔗糖偏好实验、悬尾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明暗箱实验、旷野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体征观察、体质量测定、脏器指数、脑成像等方法进行评判.虽然当前S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与评价方法众多,但缺乏统一标准.因此,研究者应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造模方法和模型评价方法,以获取最佳的实验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肠源性氨通过影响前额皮质脑区谷氨酰胺稳态调控应激易感性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氨是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传统观点认为氨具有细胞毒性,需要通过尿素循环等机制快速清除,而对其生理功能知之甚少.本研究探索了肠源性氨在应激易感性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社会挫败应激模型、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和慢性不可预测应激模型,药理学低肠氨模型结合行为学技术,研究肠源性氨失衡对应激易感性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通过16S rRNA和宏基因组测序、粪菌移植实验、产氨菌定植实验,探索肠道产氨菌在应激易感性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 慢性应激降低小鼠血氨水平及小鼠结肠组织、肠内容物中氨含量,显著降低肠道内容物中尿素酶水平,并改变肠道产氨菌的组成和含量,其中巴恩斯氏菌属和嗜胆菌属等微生物丰度减少;通过四联抗生素饮水制备抗生素清扫鼠(Abx小鼠),发现其取消慢性应激导致的血氨下降;分别向Abx小鼠移植对照小鼠和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小鼠粪便,发现移植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小鼠粪便降低Abx小鼠血氨水平,并增加其对阈下社会挫败应激的易感性;通过ig给予乳果糖或ip给予脲酶抑制剂氟法胺构建低肠氨小鼠模型,发现其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和前额皮质脑区谷氨酰胺水平下降、GABA能抑制性突触传递受损有关;ip给予氯化铵快速逆转慢性应激小鼠的抑郁样行为,与恢复前额皮质脑区谷氨酰胺水平和GABA能抑制性突触传递有关.结论 慢性应激引起肠源性产氨菌紊乱,中枢合成谷氨酰胺的原料——氨生成减少导致前额皮质脑区谷氨酰胺和GABA合成减少,引起小鼠应激易感性增加和抑郁样行为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