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DRG指标改善医院医师专业能力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运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指标在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时对医师专业能力进行考核,同时分析其效果.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调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 184名医师实施晋级政策前后2年的DRG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医师病例组合指数(CMI)、DRG组数、总权重、时间消耗指数以及费用消耗指数的差异.结果 引入DRG指标后,医师的CMI、DRG组数以及总权重均有上升趋势,其中CMI从1.17提升至1.20,时间消耗指数降低,费用消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收治患者难度与医疗效率提升.结论 运用DRG指标作为考核医师专业能力对医院有积极作用,能够提升诊疗质量、提高效率、优化病患分组及医疗组分工,DRG指标可以作为考核医生专业能力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某三级医院29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费用影响因素,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出院费用能有效的控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三级医院病案系统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出院29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总费用及构成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费用平均数为12 206.12元,住院费用的构成中药品费所占比例最高(56.50%);一般医疗服务费次之(43.33%);西药费用占人均药品费最大,为91.28%;中成药占第二,占比8.34%.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并发症数量、年龄、付费方式、住院天数.其中,并发症数量对住院费用影响最大,比较只有1个并发症和3个以上并发症的出院患者,并发症较多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增加8322.23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Ⅱ型糖尿病出院患者住院费用较高,医院要积极制定政策,合理科学地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健康中国行动政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我国健康中国行动政策进行量化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2023年国家级、省级层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政策为研究对象,使用文本挖掘方法构建包含9个一级变量和41个二级变量的政策一致性(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PMC)指数模型,对健康中国行动政策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以筛选出的32份健康中国行动政策作为样本政策,PMC指数平均值为7.81,政策质量均在良好及以上,处于中度凹陷水平.一级变量中政策性质、政策内容、政策评价等PMC指数平均值较高,政策激励和效力级别维度的不足之处比较明显.结论 健康中国行动政策整体覆盖较为全面,但仍存在效力级别层次单薄、政策多元激励及相应政策工具运用不足、地域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未来应从丰富效力级别、均衡政策工具使用、加强地区间交流学习等方面进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ARIMA模型的医用缝线使用数据预测与配置优化方案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探讨影响医疗机构使用医用缝线的相关因素,为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用缝线提供依据与优化策略.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某院每月医用缝线使用金额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医用缝线使用金额数据作为训练集,采用R语言建立ARIMA模型;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医用缝线使用金额数据作为验证集,以验证ARIMA模型的可靠性.利用验证通过后的ARIMA模型预测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医用缝线每月使用金额并比较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用于评估2021年1月执行医用缝线优化政策带来的效益.结果:建立的ARIMA模型通过了白噪声检验(P>0.05),且2019年全年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医用缝线优化政策后,某院医用缝线实际使用金额有所下降,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实际值远小于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RIMA模型的医用缝线使用数据预测与配置优化方案可以充分挖掘某院医用缝线的使用规律,为医用缝线配置合理优化和智能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基层医生是高血压管理的主力军,而医源性治疗惰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高血压控制的达标情况.目的 调查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并分析治疗惰性成因,为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提供参照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 2023 年 7-8 月向天津市 3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层医生发放调查问卷,从"软理由""高估治疗效果""医保政策"3 个维度评价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治疗惰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407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94.84%.基层医生高血压诊疗知识得分为6(0.5)分,得分率为61.11%(5.50/9.00);高血压治疗惰性总得分为 48(7.0)分,得分率为 56.55%(45.24/80.00)."软理由"维度得分为 26(4.8)分,得分率为51.92%(25.96/50.00);"高估治疗效果"维度得分为10(2.0)分,得分率为65.40%(9.81/15.00);"医保政策"维度得分为 6(2.5)分,得分率为 46.40%(6.96/15.00).3 个维度治疗条目水平得分比较,"高估治疗效果"维度得分相较于其他两组得分最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地区、高血压诊疗知识掌握程度及每日接诊高血压患者数是基层医生治疗惰性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治疗惰性,高血压诊疗认知水平较低、"高估治疗效果"和"软理由"是导致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存在治疗惰性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针对高血压治疗惰性的教育,开展多样化的诊疗知识及管理培训,同时推行临床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或可有效改善基层医生的高血压治疗惰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对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并实践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满意度,实现同质化管理目标.方法 2021年12月,应用Picker患者体验量表调查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个院区患者的就医体验,并分析差异的原因.在政策文件学习、专题小组讨论、专家会议的基础上,形成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策略.比较管理策略应用前(2021年12月)与应用后(2023年12月)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满意度.结果 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策略应用后3个院区患者就医体验得分为(58.54±2.36)分,高于管理策略应用前的(58.13±3.24)分(t=-3.223,P=0.001),3个院区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1,P=0.458);管理策略应用后3个院区患者对医院整体的满意度得分为(98.44±6.22)分,高于管理策略应用前的(97.98±6.87)分(t=-2.490,P=0.013),3个院区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8,P=0.324);3个院区收到锦旗、表扬信的数量由应用前的1661件提升至应用后的2 190件,增长率为31.85%.结论 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策略以差异管理为手段、同质化要求为目标,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可提升一院多区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药学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回顾、项目设立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药学服务对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界定临床药师提供药学类医疗服务范围、梳理国家层面药学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设立现状的基础上,回顾了典型地区从试点设立"药事服务费"项目或修订现有项目阶段,到作为按现有价格项目子项目兼容方式加收阶段的转变历程,以药学门诊诊查费、住院诊查费(临床药学加收)、静脉药物配置费为例,比较了样本省份药学类价格项目要素和收费水平.典型地区做法给其他省市规范药学类价格项目管理以下启示:以临床价值和独立服务产出为导向,合理新增药学类价格项目;明确不同应用场景加收标准,合理修订兼容药学类价格项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公立医院作价投资成果转化方式支持政策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作价投资成果转化方式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其对提升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经济运行管理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北京市、上海市和深圳市已开展并探索地方专门政策支持属地公立医院以作价投资方式进行成果转化,但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高校较为成熟的支持政策相比,仍需完善.文章从作价投资方式的决定权、持股平台要求、完成人奖励标准、税收优惠政策等关键环节和内容,比较上述地方对公立医院的支持政策和相关部门对高校的支持政策,分析地方支持政策存在的不足,提出探索适合公立医院的成果转化持股平台创新模式、进一步明晰决策免责政策内容及资产损失处理程序等对策建议,以期更好推动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诊查类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与实施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诊查费被纳入服务均质化、标准化程度、患者认知度、临床使用频率均相对较高,公立医院普遍开展的是通用型项目目录.在梳理部分省份诊查费价格项目要素基础上,总结典型地区诊查费价格动态调整触发条件设置、规则方法、实质性启动诊查费价格动态调整进展,比较部分省份诊查费水平,分析其诊查费收费面临的问题:诊查类价格项目内涵和计价说明不统一,影响区域间比较;部分省份长期未进行动态调整,与相邻地区比价关系不协调.完善诊查费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政策方向和操作建议包括:整合诊查类价格项目要素,提高价格标准化水平,推广典型地区经验,各地区需经过评估,启动诊查类项目价格动态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RG付费改革对某专科医院医疗服务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对某专科医院的医疗服务和住院费用的影响,为专科医院加强精细化运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某专科医院在DRG付费政策实施前(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与实施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从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质量安全3个维度8个指标综合评价该院医疗服务水平;描述性分析住院费用及其结构(包括综合医疗服务类、诊断类、治疗类、药品类和耗材类5类费用);采用中断时间序列法(interrupted time series,ITS)分析政策实施前后人均住院总费用及5类费用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155 960例住院患者,政策实施前75 788例(48.59%),实施后80 172例(51.41%)。与政策实施前相比,政策实施后的DRG组数、总权重数和CMI值分别提高0.61%、8.34%和2.60%,平均住院日、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分别下降11.24%、1.02%和2.66%,低风险组死亡率无变化。人均住院总费用从政策实施前的14 205.16元增至实施后的14 586.12元( P<0.05);在费用构成方面,政策实施后的治疗类和药品类费用占比较政策实施前增加了2.17%和0.29%,综合医疗服务类、诊断类和耗材类费用占比分别降低了0.47%、1.77%和1.43%;在费用变化趋势方面,政策实施后的人均住院总费用和药品类费用呈增长趋势( P<0.05),综合医疗服务类、诊断类、治疗类和耗材类呈下降趋势( P<0.05)。 结论:DRG付费政策实施有利于提升专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住院费用结构趋于合理化,影响了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其中药品类费用呈缓慢增长趋势,须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