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队文职人员医院船卫勤演练中存在问题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文职人员作为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在医院船海上卫勤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文职人员属于非现役人员,在医院船卫勤演练中存在海上环境适应弱、救护技能掌握不全面、卫勤演练角色意识欠缺等不足,建议提升文职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加强军事和专业训练、提高海上救护技能和实战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某军队医院野战医疗队护理人员对战术战伤救护认知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某院野战医疗队护士对战术战伤救护(TCCC)认知程度,为该院进行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该院野战医疗队的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TCCC知晓度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野战医疗队护士对TCCC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平均得分为(6.02±1.94)分,成绩及格者13人,及格率11.8%。结论:野战医疗队护士对TCCC知识掌握情况有待提高,应完善野战医疗队护士TCCC的培训机制,以提高野战医疗队护士的战伤急救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海战伤院前急救训练中标准化伤员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将标准化伤员(standardized wounded soldier, SWS)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应用于我海军部队和海军院校,以检验其有效性。方法:培训15个海军部队的30名战士担任基础级SWS,培训1所海军院校的6名学员担任专业级SWS。将指标体系转换为理论试卷和调查问卷2个部分进行验证。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救护员、课程导师及SWS 3类人群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试卷的信度和区分度较好,难度适中。调查问卷整体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学员担任的专业级SWS总体评价优于战士扮演的基础级SWS。结论:SWS分级评价指标体系适宜可行,为合理评价SWS模拟质量、提高我军实战化训练效果提供了依据,有利于SWS在军事医学模拟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伤员救治护理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深入了解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护理人员参与伤员救治工作的体验,为开展医疗队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2名具有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演练或任务经历的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护理岗位职责繁重、护理策略灵活高效、护理工作存在挑战、优化方案亟需推进,包含14个亚主题.结论 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护理人员所承担的工作较为繁重,需掌握伤员救治适宜护理技术.针对工作中面临的挑战,相关机构应制订规范性文件,不断优化人员抽组及培训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构建海战伤低体温管理规范化培训内容体系,为规范医护人员海战伤救治培训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进行证据提取和整合,经研究小组讨论后拟定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整合专家意见,经过小组讨论后进行修改.结果 共17名专家完成3轮函询,最终形成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方案.结论 本研究专家认可度高,协调程度好,形成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体系符合卫勤保障需求,可为未来海战伤救护培训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战伤骨科救护虚拟仿真实训案例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构建战伤骨科救护虚拟仿真实训案例,并探索其在培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STS-ETC内容设计原则(scene、trauma、stage、evaluation、treatment、classify),设计场景及伤情脚本,交火区、非交火区救治脚本,检伤分类脚本,并采用Maya、Photoshop、Unity、SQLite、Visual Studio等工具开发战伤骨科救护虚拟仿真实训案例.选取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30名学员进行预测试,女性27名,男性3名;年龄26~45岁,平均37.2岁.在虚拟仿真培训前后考核学员战伤骨科救护知识、战术战伤救治(TCCC)关键救治决策案例的掌握程度.通过教学效果问卷和虚拟仿真实训案例可用性量表(SUS),对学员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显示,培训后学员战伤骨科救护知识得分(75.7±6.9)分高于培训前的(69.2±10.9)分,培训后TCCC救治决策案例得分(79.5±7.6)分,高于培训前的(73.0±8.9)分,P值均<0.001.实训案例SUS得分为(70.4±9.4)分.100%的学员认为虚拟仿真培训有利于掌握重难点,能提高对知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积极性;96.67%的学员认为该培训方式灵活,具有启发自主学习的作用,对整体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虚拟仿真实训案例培训后,学员得分均明显提高,SUS得分>60分.因此,战伤骨科救护虚拟仿真实训案例培训可以作为战伤救护培训的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海战伤止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现代海战武器具有较高的杀伤力和命中率,交战时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伤员.由海战伤动物模拟实验发现,伤员组织损伤范围广泛,血浆(液)丢失严重,易引起失血性休克,休克伤员占总伤员的 18%~24%,为陆战的 2. 5~3 倍[1].战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和致死性出血,占创伤24 h内死亡的 70%以上[2].美国 2021 版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指南首先提出了交界部位止血技术的更新.及时有效的止血可使伤员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确保组织灌注和机体正常代谢,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海战伤止血的主题进行探索,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直升机战创伤救治能力建设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5/25
以直升机为平台的战、创伤空中救护网络具有迅速及时、机动灵活、不受地形影响等优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急救救护的重要力量.本研究探讨在新时代军事变革的大潮下,依托我军搜救力量构建服务于我国平、战时的直升机战、创伤空运救护能力.通航和民航领域在全国急救体系中,具有无战时应急动员、审批程序简单、分布点位广泛、制约因素少的重要优势,军民融合模式下的国家空中医学救援对于整合空中医学救援更具价值,旨在提高人民医疗保障水平和战场保障能力,加强卫勤保障,为新形势下战伤救治储备实用的空运救护力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超高海拔区域护理卫勤保障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构建科学、实用、全面的超高海拔区域护理卫勤保障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联勤保障部队战伤救护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基于卫勤保全理论框架,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访谈研究等方法,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 30 名专家进行 3 轮函询,统计分析专家函询结果,确定研究指标体系.结果 3 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 100.00%、96.97%和 100.00%;专家权威系数均>0.80;Ⅰ级、Ⅱ级、Ⅲ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度显著性检验均P<0.05.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 3 个Ⅰ级指标、9 个Ⅱ级指标、46 个Ⅲ级指标.结论 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科学、严谨、可行的基于卫勤保全的超高海拔区域护理卫勤保障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护理培训、组织和管理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基于状态转移队列模型的战时伤员伤情演变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状态转移队列模型在战时伤员伤情演变研究中的应用,以预测不同阶段伤员状态及数量,评估不同救治方案的救治效果.方法 以常见海战伤为例,采用专家访谈法获取伤员伤后不同时间节点、不同救治方案下转归概率数据,建立包括死亡、待后送和归队3种状态下的状态转移队列模型,预测不同救治方案下的伤员伤情演变及转归.结果 在假定有100名伤员被击中并处于受伤待后送的初始状态下,比较分析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的7种救治方案,结果显示方案4(伤员在受伤后10 min内接受初级急救、1 h内接受高级急救、3 h内接受早期救治)死亡人数最少(21.4人),归队人数最多(53.8人),救治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状态转移队列模型在战时伤员伤情演变规律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为制定卫勤保障方案、调控保障行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