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海战伤救治训练系统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有效提升海战伤救治实战化训练效果,结合海军部队伤病员救治训练需求,本研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了海战伤救治模拟训练系统,并探索利用该系统开展案例模拟教学及训练考核的模式,以提升部队人员伤病员救治能力,为拓展虚拟现实技术在海军卫勤保障层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不断推动我军战伤救治实战化训练的创新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远航编队医疗保障人员适应性训练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长远航背景下医疗保障组人员适应性训练是提升现代海军舰船医护人员救治能力和连续作战能力的有效手段。笔者通过对医疗保障组成员特点和适应性训练进行分析,阐述了理论结合实践,突出模拟实战化背景,个人和团队适应性训练相结合的理念,为提升舰船医疗保障组战伤救治保障能力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军队文职人员医院船卫勤演练中存在问题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文职人员作为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在医院船海上卫勤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文职人员属于非现役人员,在医院船卫勤演练中存在海上环境适应弱、救护技能掌握不全面、卫勤演练角色意识欠缺等不足,建议提升文职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加强军事和专业训练、提高海上救护技能和实战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智能伤情评估和损伤控制外科在开放性腹部海水浸泡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由于海水的低温、高渗及大量细菌等因素影响,开放性海战腹部伤体现出与一般腹部创伤不同的伤情特点,既有原发性创伤的损害,又有海水浸泡对腹部重要脏器的二次损伤。对开放性腹部伤合并海水浸泡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受伤人员的诊疗和救治效率。笔者剖析开放性腹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致病机制,结合损伤控制外科和人工智能伤情评估在战伤救治领域的应用,阐述开放性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救治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战伤院前急救训练中标准化伤员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将标准化伤员(standardized wounded soldier, SWS)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应用于我海军部队和海军院校,以检验其有效性。方法:培训15个海军部队的30名战士担任基础级SWS,培训1所海军院校的6名学员担任专业级SWS。将指标体系转换为理论试卷和调查问卷2个部分进行验证。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救护员、课程导师及SWS 3类人群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试卷的信度和区分度较好,难度适中。调查问卷整体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学员担任的专业级SWS总体评价优于战士扮演的基础级SWS。结论:SWS分级评价指标体系适宜可行,为合理评价SWS模拟质量、提高我军实战化训练效果提供了依据,有利于SWS在军事医学模拟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现代海战伤合并海水浸泡伤情评估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战伤抗休克液体复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战争中使用的武器精准度越来越高,杀伤力越来越强,易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伤员。如何在有效时间内维持伤员的血流灌注量成为热点话题。本综述针对海战伤抗休克液体复苏研究现况进行归纳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显微外科先驱——王成琪教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王成琪教授生于1931年12月,1944年10月参军,13岁就成为一名八路军卫生战士。参加过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7年王教授由原济南军区89医院考入重庆第七军医大学(后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1963年2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该医院工作。在医院工作70余年,为该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曾任解放军第89医院副院长兼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技术级一级,文职级特级。曾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显微外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坏死学组副组长,《解放军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委、《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委等。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编著出版较为全面系统的显微外科专著:《实用显微外科学》(后再版更名为《王成琪显微外科学》)、《现代骨科显微手术学》;后陆续参编《现代显微外科学》《矫形外科手术学》《野战外科学》《现代战伤外科学》《骨科手术图解》《现代手外科显微手术学》《显微外科手册》《现代骨科手术学》;以及翻译《上肢战伤》等20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他于1978年荣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后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1999年获"八五"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0年获"九五"全军重大医疗成果奖。他领导的创伤骨科研究所获得大小科技成果奖共计138项。2010年荣获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战肺部创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肺部创伤是战场后方医院伤员院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是现代战伤和灾害性救援的研究重点.新一轮军事变革背景下的海战面临越来越多的高能、高爆武器挑战,富含气体的肺脏发生创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密闭舱室、海水环境、后送困难等海战特殊因素更是增加了肺部损伤的发生率和伤情程度.成熟可靠的动物模型是海战肺部创伤损伤机制研究和诊治技术研发的基础,本研究旨在对海战肺部创伤动物模型的造模原理、基本参数、造模流程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肺部创伤动物建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期为海战伤的肺部创伤动物模型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构建海战伤低体温管理规范化培训内容体系,为规范医护人员海战伤救治培训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进行证据提取和整合,经研究小组讨论后拟定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整合专家意见,经过小组讨论后进行修改.结果 共17名专家完成3轮函询,最终形成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方案.结论 本研究专家认可度高,协调程度好,形成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体系符合卫勤保障需求,可为未来海战伤救护培训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