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04/2023-07我院就诊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术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278例278眼,根据术后视网膜脱离情况分为脱离组48眼与未脱离组230眼.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眼外伤伤口长度、受伤区域、受伤后手术时间、视网膜脱离/病变史均有差异(均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伤口长度大于10 mm、受伤后手术时间超过1 wk、有视网膜脱离/病变史是导致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主要与创伤严重程度、受伤后手术时间以及眼部视网膜病变史有关,患者需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致孕妇低血糖反应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婚后2年未育,2022年12月于我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不畅,经诊察确诊为慢性输卵管炎,既往就诊记录显示:无手术外伤史,无传染病史,无慢性病史和家族遗传病史,自述近年偶有腹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藤碱通过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通路减轻大鼠颅脑外伤后神经元铁死亡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青藤碱对大鼠颅脑外伤引起的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颅脑外伤(TBI)组、TBI+青藤碱(SIN)组、TBI+SIN+Erastin组;建立模型后,实验组每天腹腔注射SIN;SIN+Erastin组每天注射SIN和Erastin;Sham和TBI组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TBI后3 d,通过大鼠神经功能损伤(NSS)评分量表评价神经功能,通过免疫荧光检测NeuN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通过生物化学法检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关蛋白表达.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NSS评分显示,TBI+SIN组评分[(1.80±0.84)分]低于TBI组和TBI+SIN+Erastin 组[(3.40±0.89)、(3.40±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3.56,P<0.05).GSH 和MDA检测结果显示,TBI后脑组织GSH含量降低(0.43±0.11,t=4.62,P<0.05),MDA含量升高(2.88±0.32,t=5.43,P<0.05);SIN 治疗后 GSH含量升高(0.73±0.12,t=3.12,P<0.05),MDA含量降低(1.88±0.33,t=2.88,P<0.05);与TBI+SIN组比较,Erastin处理后GSH含量降低(0.44±0.15,t=7.15,P<0.05),MDA 含量升高(2.50±0.26,t=5.12,P<0.05);Western blot 分析结果显示,TBI后脑组织 SLC7A11(0.57±0.18,t=3.72,P<0.05)和 GPX4(0.49±0.23,t=5.34,P<0.05)表达降低,SIN 治疗使 SLC7A11(1.13±0.26,t=5.25,P<0.05)和 GPX4(1.63±0.31,t=4.93,P<0.05)表达升高;Erastin处理后 SLC7A11(0.52±0.14,t=3.89,P<0.05)和 GPX4(0.64±0.38,t=5.18,P<0.05)表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TBI后大鼠皮层NeuN(75.40±4.26,t=10.20,P<0.01)和 GPX4(80.20±7.55,t=9.54,P<0.05)阳性细胞显著减少,SIN 治疗后 NeuN(112.40±8.35,t=7.59,P<0.05)和 GPX4(120.40±8.14,t=9.47,P<0.01)阳性细胞增加;TBI+SIN+Erastin 组 NeuN(80.41±7.14,t=10.33,P<0.05)和 GPX4(82.15±4.59,t=11.67,P<0.01)阳性细胞少于TBI+SIN组.结论 青藤碱通过SLC7A11/GPX4通路改善颅脑外伤引起的铁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臂尺动脉损伤并发急性肺栓塞和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骨四科收治1例右前臂尺动脉破损患者,入院查右上肢动脉造影(DSA)并卧床24 h后,下地时突发短暂晕厥、气促,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B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三尖瓣处血栓粘连,诊断为急性肺栓塞(PE)。紧急溶栓治疗后临床表现及检查所见明显改善,但并发右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紧急行前臂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手术,保肢成功,术后2周二期行植皮手术。术后1个月随访,患肢肿胀、感觉及功能明显改善。上肢外伤后并发PE,且在溶栓成功后再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例在临床中较少见,应提高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肢血管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心、肺血管意外的风险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状腺结核伴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18F-FDG PE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59岁,因腰痛于外院发现胸、腰椎骨质破坏。2021年10月就诊本院,诉腰痛,无胸闷、午后潮热、盗汗等其他不适,精神、食欲及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既往史:慢性肾功能不全5期,尿毒症并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4年余;有肾性高血压,血压正常稳定;否认有传染病史、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史、手术、外伤史等。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9 ℃,脉搏91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8/75 mmHg(1 mm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尿素24.9(2.6~7.5) mmol/L,肌酐818(41~73) μmol/L,糖类抗原125 37.92(0~35.00)×10 3 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00(3.10~6.80) pmol/L,游离甲状腺素13.44(12.00~22.00) pmol/L,促甲状腺激素5.24(0.27~4.20) mU/L,甲状腺球蛋白56.57(1.40~78.00) μg/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5.00(0~34.00)×10 3 U/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3.31(<115.00)×10 3 U/L,降钙素3.65(≤9.81) ng/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409.1(14.9~56.9) ng/L,其他肿瘤标志物、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颈胸腹盆增强CT示左侧甲状腺内见数个最大径在7 mm内的稍低密度影结节影,边缘尚清,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显示伴部分肿大;第3胸椎、左侧第9后肋可见骨质破坏。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多发实性、混合性结节,最大25 mm×8 m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创面五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利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修复手背与环指背侧不规则创面1例;修复手背桡侧与环、小指近节背侧创面1例;修复示、中指中节及近节背侧创面1例;修复中、环指远指骨间关节及中节掌侧创面1例;修复中、环指远指骨间关节及中节侧方创面1例,创面大小为4.3 cm×1.8 cm~9.2 cm×5.3 cm,均为双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2.0 cm~9.5 cm×5.5 cm。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3~15个月,成活皮瓣外形不臃肿,无需再次手术修薄,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可同时修复手部2个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供区隐蔽,瘢痕轻,临床效果良好,是修复手部2个创面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有髋部外伤史患者的第四代陶瓷-陶瓷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有髋部外伤史患者采用第四代陶瓷-陶瓷界面(ceramic-on-ceramic,CoC)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第四代CoC界面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有髋部外伤史且随访8年以上的患者128例(132髋),男87例、女41例,年龄(49.26±14.18)岁(范围17~76岁)。病因为创伤性髋关节炎50髋、股骨头坏死74髋、股骨颈骨折8髋。髋部外伤包括:髋臼侧骨折15髋(11.4%)、股骨侧骨折90髋(68.2%)、髋关节脱位5髋(3.8%)、其他或不明确骨折部位22髋(16.7%)。记录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异响等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假体十年生存率。结果:手术时间(135.61±41.65)min(范围64~320 min)。随访时间(9.62±0.82)年(范围8.2~11.3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4.07±19.7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03±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155, P<0.00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5.90°±28.05°提高至117.14°±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176, P<0.001)。不同外伤病因(车祸伤、摔伤、扭伤、其他)及不同骨折部位(髋臼侧骨折、股骨侧骨折、髋关节脱位)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出现假体周围骨折1髋(0.8%,1/132)、关节脱位2髋(1.5%,2/132),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或陶瓷界面碎裂发生;髋关节异响13髋(9.8%,13/132),包括摩擦音9髋(6.8%,9/132)和咔哒音4髋(3.0%,4/132),均未引起髋部疼痛及影响生活,未行处理。关节假体十年生存率为100%;以再手术为终点,生存率为99.24%(95% CI:97.8%,100%)。 结论:采用第四代CoC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髋部外伤史的患者长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异响发生率约为10%,但对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引导下勾刀腱鞘松解术治疗小儿狭窄性腱鞘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B型超声引导下运用勾刀腱鞘松解术治疗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收治的58例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3例,女25例,无拇指外伤史,术前X线摄片排除骨关节疾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成手术切开组(A组)及B型超声下勾刀切割组(B组)。A组患儿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2.4±1.1)岁,患侧为左侧16例,右侧14例;B组患儿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为(2.3±0.8)岁,患侧为左侧16例,右侧12例。A组患儿行腱鞘切开松解术,B组患儿行B型超声引导下勾刀腱鞘松解术。收集并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综合疗效及瘢痕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B组患儿切口小,瘢痕程度轻,早期疼痛改善明显;切口长度在B组为(1.9±0.8) mm, A组为(12.5±1.4)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瘢痕情况评分在B组为(2.1±0.7)分,A组为(4.7±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1 d的疼痛评分在B组为(1.5±0.5)分,A组为(2.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所有患儿均完成随访,两组患儿末次随访均无复发,疗效评定均为A级,治疗有效率为100%,术后复查B型超声均未见A1滑车处出现增生、粘连等情况,肌腱滑动情况良好。 结论:B型超声引导下勾刀腱鞘松解术治疗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具有微创、瘢痕小、安全有效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多卡因局麻后冠状动脉造影术致复视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63岁,以"发作性胸闷4 d"为主诉于2021年1月24日收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既往体健,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胸部及全身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示冠状动脉硬化,左前降支近段中重度狭窄,建议行冠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疗。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双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于入院后第2 d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予1%利多卡因3 ml局部麻醉右手穿刺点,肝素钠3 000U全身肝素化,硝酸甘油200 μg缓解桡动脉血管痉挛,术中共用碘克沙醇注射液(造影剂)30 ml。31 min后术毕。术后患者诉双眼视物模糊,伴重影,无法行走,故立即用轮椅送至眼科门诊会诊,患者既往无复视、外伤、神经系统、Graves眼病、重症肌无力等病史。双眼视力1.0,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左眼鼻下方运动受限(-1),余方向眼球运动自如,右眼运动自如(九个眼位照片未能及时记录)。复视像检查:呈同侧垂直分离,向右下方分离最大,周边物像为左眼所见(见图1),歪头试验阳性。到诊约3 min后行同视机检查示:右下15°方位垂直斜视度最大,分别为L/R5°(右眼注视)、L/R8°(左眼注视),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分别为L/R2°(右眼注视)、L/R4°(左眼注视)。诊断:左眼麻痹性上斜视(左眼上斜肌麻痹)。DSA术后约15 min后患者自感上述症状好转,术后约20 min上诉症状消失,患者未行头颅MRI检查及其他进一步检查。次日早上患者到眼科门诊复诊,眼球运动、复视像、同视机检查均未见异常。出院后6个月及9个月电话回访,患者诉复视消失后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O 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难治性青光眼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49岁。因右眼视网膜脱离修复手术后眼压反复升高5年,于2021年2月17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患者5年前因右眼视网膜脱离于外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视网膜激光光凝+硅油填充手术。手术后右眼视网膜脱离恢复情况良好,随访发现眼压升高,取出眼内硅油后眼压仍反复升高,最高时达50 mm Hg (1 mm Hg=0.133 kPa),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近两年右眼眼压在4联用药情况下仍不稳定。患者自幼双眼近视,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史,否认外伤史及其他用药史。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2.50 DS→0.05,左眼BCVA-3.75 DS/-1.00 DC×80°→1.0。右眼、左眼分别为眼压32.0、19.2 mm Hg。除右眼晶状体混浊(图1A)外,双眼其余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颜色苍白,杯盘比0.9;左眼视盘颜色淡,杯盘比0.5。双眼视网膜平伏,可见豹纹状眼底改变。右眼上方及颞下方周边视网膜可见大片萎缩灶、陈旧性激光斑,视盘血管成屈膝状改变(图1B );左眼颞上方周边视网膜可见陈旧性激光斑。电脑视野检查,右眼上方视野缺损,累及中心,下方部分视野缺损(图1C);左眼未见明显视野缺损。房角镜检查,双眼房角全周开放,未见新生血管。眼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右眼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白内障;双眼屈光不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