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大肠癌病机及论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大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属于中医学"积聚""癥瘕""肠蕈""肠瘤"等范畴.其病变过程复杂,涉及诸多脏腑,但总体与气血津液功能失常相关.玄府作为气血津液运行通路,幽玄不可见,遍布全身,玄府开阖有度,气液流通,各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玄府开阖失司,则引发各种疾病.正气亏虚,玄府失养,开阖失常为大肠癌发病基础.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瘀郁闭玄府是大肠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临床治疗方面,通过扶正以荣养玄府,调畅气血津液运行以开通玄府,祛邪外出,达到治疗大肠癌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肿瘤微环境力学应答-免疫调控论"虚郁致癌"病机观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虚、郁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因病机,间质高压、基质刚度增加等力学微环境特点与中医气郁病机状态相似,而力学应答引起的酸性代谢产物积累、低氧、慢性炎症的特点与中医"气郁"所致痰凝、血瘀、化火的病机相似,免疫抑制的生化微环境特点与中医"正虚"的病机相似.应用扶正、调气治法可逆转肿瘤微环境.中医药遵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宏观诊疗思维,对局部微观环境的阴阳平衡、稳态调节也同样具有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调气解毒"思想论治癌因性疲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癌因性疲乏是一种典型的身心共患疾病,患者常伴随生理、情感、认知方面的主观疲劳感,严重影响生命质量.本文结合癌因性疲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程特点,从宗气虚衰、气机壅遏、癌聚毒损3个分期维度,分析癌因性疲乏发生发展的病机演变规律.在调气解毒的治疗总原则下,提出培本补虚调平衡、解郁散结稳气机、攻邪解毒消癌肿之法,构建癌因性疲乏发生发展及康复阶段身心同调的中医药治疗策略框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姜德友基于"宣可去壅"论治肺结节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结节起病隐匿,是具有一定恶化风险的肺部病灶.姜德友教授以"宣可去壅"作为理论基础,指出肺结节发于肝郁气壅,成于痰滞形壅,进于正虚毒壅,总结出疏肝调气、化痰散结、扶正防癌之宣壅大法,并自拟宣壅散结汤化裁治疗本病,在控制或缩小肺结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恶化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肺癌肿瘤微环境新生血管病变的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络病理论,认为邪侵肺络,癌毒内蕴,逐渐形成“瘀络”“盛络”“虚络”等络脉病变,与肿瘤细胞形成的异常血管网络较为相似,可分别演变为缺氧、炎症、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影响肺癌的治疗效果。结合肿瘤生物学特性,基于叶天士“络以通为用”观点,可相应运用化瘀通络、解毒通络、益气通络之法,活用化瘀、解毒与扶正药物,靶向调节缺氧环境、炎症状态和免疫反应,有助于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重塑肿瘤微环境,在提高联合治疗疗效的同时,也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壮药扶正复方辅助治疗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型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壮药扶正复方辅助治疗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型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0年5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120例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s)治疗,观察组以壮药扶正复方辅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2组均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为治疗终点。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估生活质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50(CA5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CD4 +、CD8 +水平,计算CD4 +/CD8 +比值;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评价疗效。 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66.7%(40/60)、疾病控制率为81.7%(49/60),对照组分别为48.3%(29/60)、63.3%(38/60),2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分别为4.13、5.06, P值分别为0.042、0.025)。观察组治疗后胸闷气促、痰中带血、神疲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8.72、5.02、5.47, P值均<0.001);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 t=5.21, P<0.01)。治疗后,观察组CEA[(31.45±4.56)mU/L比(38.98± 5.71)mU/L, t=7.98]、SCC-Ag[(4.87±0.93)μg/L比(7.29±1.25)μg/L, t=12.03]、CA50[(58.27±7.14)U/L比(66.48±7.94)U/L, t=5.96]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CD3 +[(52.43±5.01)%比(48.56±4.87)%, t=4.29]、CD4 +[(54.89±5.03)%比(51.09±5.22)%, t=4.06]、CD4 +/CD8 +比值[(1.95±0.28)比(1.65±0.27), t=5.97]高于对照组( P<0.01),CD8 +[(28.12±2.70)%比(31.23±2.64)%, t=6.38]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3.3%(8/60)、对照组为8.3%(5/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78, P=0.378)。 结论:壮药扶正复方辅助EGFR-TKIs可降低晚期EGFR敏感型突变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健脾化积扶正汤辅助西医常规化疗对原发性肝癌脾虚证患者细胞免疫及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健脾化积扶正汤辅助西医常规化疗对原发性肝癌脾虚证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细胞免疫及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3月-2021年3月本院85例原发性肝癌脾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健脾化积扶正汤。2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流式细胞仪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4 +、CD8 +水平并计算CD4 +/CD8 +比值,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因子Ⅶ(CFⅦ),记录治疗期间化疗毒副作用,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为78.57%(33/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3.92, P=0.047)。治疗后,观察组胁痛、痞块、神疲乏力、黄疸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60、2.64、2.85、2.91、3.79, P<0.01);CD4 +[(37.68±3.72)%比(35.92±3.61)%, t=2.21]水平及CD4 +/CD8 +[(1.44±0.22)比(1.31±0.23), t=2.66]比值高于对照组( P<0.05);CD8 +[(26.20±2.72)%比(27.44±2.16)%, t=2.32]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Fg[(3.11±0.85)g/L比(2.74±0.72)g/L, t=2.16]、CFⅦ[(1.76±0.44)mg/L比(1.58±0.37)mg/L, t=2.04]高于对照组( P<0.05);PT[(14.65±2.72)s比(15.91±3.03)s, t=2.02]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化疗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1.63%(5/43)、对照组为30.95%(13/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75, P=0.029)。 结论:健脾化积扶正汤辅助西医常规化疗可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和凝血纤溶功能的恢复,降低化疗毒副作用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药复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干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3年1月1日-2023年5月1日有关中药复方干预NSCLC的临床文献,运用Python语言和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统计药物频次、属性,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66篇,涉及有效中药复方660首,包含中药647味,频次>40的高频中药有36味,包括黄芪、白术、茯苓等;中药功效类别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多。聚类分析得到4组聚类,因子分析提取11个公因子,关联规则分析获得37组支持度较高中药组合,其中置信度最高的三联药物组合为黄芪-白术-白花蛇舌草,二联药物组合为黄芪-女贞子。结论:中医药治疗NSCLC组方用药多以扶正固本、清热化痰解毒为主,辅以补气活血、祛湿化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贞芪扶正胶囊辅助治疗艾滋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贞芪扶正胶囊辅助治疗艾滋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获取贞芪扶正胶囊组方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艾滋病相关靶点;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并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9.1构建贞芪扶正胶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 Tools软件对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贞芪扶正胶囊31个活性成分及180个作用靶点,确定TNF、IL6、AKT1、IL1B、TP53、VEGFA、RELA、EGFR、CASP3为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获得生物过程1 436条、细胞组分53条、分子功能117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67条通路,与癌症、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AKT1、TNF等核心靶点与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成分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贞芪扶正胶囊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可能通过IL-17信号通路辅助治疗艾滋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伏毒学说探讨大肠息肉的病因病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伏毒是指内外多种致病的邪毒潜藏人体某个部位,具有伏而不觉、发时始显的病理特性,伏毒致病具有毒性猛烈、病情危重或迁延反复的临床特点。大肠息肉具有发病隐匿、复发率高、病程长、后期易癌变的特点。基于中医伏毒学说,认为伏毒深伏肠络是大肠息肉复发的根本原因,余毒深伏、暗耗精血是其复发的关键;解毒治疗应贯穿病程之始终,解毒不忘扶正为其主要治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