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营卫亢害调平"理论探析胰岛素抵抗
编辑人员丨2024/7/6
胰岛素抵抗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共同致病基础,可引起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物质聚于体内,为祖国医学痰湿、瘀血、浊毒之害.经过对《黄帝内经》亢害承制理论的发扬,将"营卫亢害调平"理论纳入该病的病程分析中,其发展阶段可概括为卫亢成痰、营壅致瘀、浊毒伤正三个阶段.治当以祛痰降脂平卫亢、散瘀通络除营亢、化浊解毒安脏腑为分期治疗大法,以求营卫调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畅络调神探讨双心疾病的中医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双心疾病即心脏心理病,是目前心内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中医认为双心疾病属于"胸痹""心悸""郁证""不寐"等范畴.本文基于气络学说核心理论"承制调平"归纳出中医"血脉之心""神明之心"与"脉络之心""气络之心"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总结出畅络调神是治疗双心疾病的重要治法.笔者认为"络不畅、神不安"贯穿双心疾病始终,络气虚滞为双心疾病发病的始动病理因素,瘀、郁为双心疾病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脉络之心"络虚瘀滞,扰动"气络之心"致心神失养,"气络之心"络气郁滞,致肝魂不宁.在治疗上,强调畅"脉络之心"气血以调心安神,畅"气络之心"气血以调肝定魂,为双心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创新性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畅络调神"思想探析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冠心病(CHD)是目前全球多见的慢性病之一,而合并焦虑这一关键危险因素又使得其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高居不下,属"双心疾病"范畴,因其共病病理机制的复杂性,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所在.西医常规的抗焦虑及心血管药物治疗存在精神依赖性、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使患者依从性不高.CHD合并焦虑症属中医学"胸痹""郁证"等范畴,本团队以络病理论为根本,其核心理论"承制调平"理论为指导,心藏神理论、情志病理论为关键,总结出陕西省名中医赵明君"畅络调神"治疗双心疾病的学术思想,并对该思想指导下的双心疾病之CHD合并焦虑症的病机与治则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络不畅、神不安"的核心病机,络虚瘀滞、心神失养;络气郁滞、肝魂不宁的基础病机,以"畅络调神"为核心治法,总结出以益气畅络、调心安神为法,益气通络调心方处之;流气畅络、调肝定魂为法,畅络调肝定魂方处之,以期为CHD合并焦虑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病机变化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从络病理论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早期络气郁滞,营卫生化异常,可见痰瘀互结,"承制"无力;应用抗肿瘤药物TKI干预后,慢性髓系白血病得以"调平",维持在慢性期.随着痰瘀互结日久,则见络脉瘀塞,骨髓微环境中微血管大量生成,为白血病细胞提供营养支持,Wnt通路的激活使β-catenin蛋白蓄积,激活下游基因,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承制"无力,可见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急变,预后多不良.此时,通过中医药介入,进行二次调平,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医学难题,《难经》中"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思想为从营卫角度论治慢性心衰提供了理论依据.营卫二气与心体、心脉、心神关系密切,营卫病机贯穿于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营卫虚损,心脉失养;营卫不畅,气液失宣;营血衰少,玄府闭塞.临证之时,应根据病情缓急及病理因素偏重的不同,从益营卫、畅营卫、和营卫三个角度入手,恢复营卫之承制调平以治疗慢性心衰.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畅络调神"思想辨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焦虑抑郁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是指发生心血管急性事件而行PCI术后继发情志障碍的一类疾病,西医治疗以精神类药物联合心血管类药物为主,但患者接受度不高.本文以"承制调平"理论为指导,结合心主神明、形神一体等总结出"畅络调神"既是双心疾病治疗的指导思想,又是其核心治法,气络、脉络通畅,心神、肝魂安定则双心之病可去.从"畅络调神"角度分析PCI术后焦虑抑郁病因病机为络虚瘀滞、心神失养,络气郁滞、肝魂不宁;围绕"畅络调神"的核心治法,制定其基本治则为益气畅络、调心安神,流气畅络、调肝定魂;总结出临床验方益气通络调心方、畅络调肝定魂方,为PCI术后焦虑抑郁的中医药诊治及双心疾病的络病证治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气络学说论——《气络论》序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气络学说研究气络病变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及辨证治疗用药,从气的哲学属性、医学内涵、气的功能实现形式——气络不同层面展开.气论哲学向医学领域的延伸及应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搭建起气论哲学与医学科学之间系统思维的桥梁,以“气—阴阳—五行”为核心的气分阴阳、列布五行、精气为灵、元气为始的气论哲学思想为指导,汲取气一元论的本原论、形气转化的恒动论、天人合一的整体论,形成了以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突出特色,以脏腑、经(脉)络、气血为核心的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形而上”的哲学之气与“形而下”的有形之血,并列成为中医学术理论的两大基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试论气络病变治疗十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气络承载元、宗、卫气,脏腑经络之气,是络气升降出入的网络通路,以气络学说的核心理论“承制调平”为指导,将“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与气络时空特点及病机特征相结合,提出“通、补、升、降、固、开、温、清、化、和”气络病变治疗十法.络气郁滞者流气畅络以通络气,络气虚滞者补中兼通以畅络气,络气虚而下陷者治以升气举陷,络气逆而乖乱者治以降气和逆,元气虚而外脱阳气虚而致亡阳者治以敛气固脱回阳救逆,神昏窍闭者治以醒神开窍,温阳化气以散寒、温阳化气以利水,清气以泻火、解毒以通络,或见痰湿内蕴、血瘀阻络、络息成积者治以化湿祛痰、化瘀通络、散结通络,贵在络以通为用,使气络恢复运行络气、温煦充养、防御卫护、自稳调控等正常功能.调既是治疗总则又包涵气络病变的具体治法,如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阴阳等,均为临床之常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营卫承制调平”理论探析消渴痹证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中医学益气生肌、益气生脉、活血通络等气血理论为基础,以“营卫承制调平”理论为核心,系统阐述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消渴痹证的作用及机理.重点介绍“营血-血管内皮-益气生脉”“卫气-血管平滑肌-益气生肌”与消渴痹证的相关性,为营卫气血关系、益气生肌/生脉、活血通络等理论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而丰富营卫气血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外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络脉-玄府理论与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探究络脉-玄府理论与慢性复杂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结合慢性复杂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从精微论治看,其核心病机为“络虚邪瘀”“玄府郁闭”;认为慢性复杂性疾病均存在阴阳气血失调,表里寒热错杂,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络脉瘀阻,玄府闭塞的病机特点;由此提出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益气和血、祛瘀通络,开通玄府、承制调平的治疗原则;络脉通畅,玄府通利,是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基本法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