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载体Soluplus(R)制备灯盏花素固体分散体及其体外溶出行为研究与表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新型载体Soluplus(R)制备灯盏花素固体分散体,提高灯盏花素的溶出速率和程度,探讨灯盏花素与Soluplus(R)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形式.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灯盏花素固体分散体,以溶出速率和累计溶出百分率为评价指标,比较8种不同载体对灯盏花素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通过考察不同载体比例、载体联用、加入抑晶剂及减小粒径等手段对初筛处方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灯盏花素-Soluplus(R)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结果:新型载体Soluplus(R)制备的灯盏花素固体分散体,其溶出速率和累计溶出百分率增加明显优于其他载体,45 min累计溶出百分率可达93.4%.固体分散体表征结果表明灯盏花素以无定型态高度分散在Soluplus(R)中,分子间可能以氢键缔合.结论:本处方和工艺研究采用新型Soluplus(R)制备灯盏花素固体分散体,可明显提高灯盏花素的溶出速率和累计溶出百分率,为进一步中试放大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QbD理念的吲哚美辛三元超饱和固体分散体系的制备及性能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以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为指导,筛选不同功能的载体材料,制备三元超饱和吲哚美辛(IND)固体分散体系,并考察其性质.方法 以溶出度为指标,筛选具有增溶功能的材料并确定合适的二元固体分散体药载比.利用溶液转移法,确定具有抑晶功能的材料.采用热熔挤出法将药物、增溶材料以及抑晶材料共挤制备IND三元超饱和固体分散体系.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粉末X射线衍射法鉴定药物的分散状态,通过粉末润湿性及物理稳定性考察其性质.结果 以EudragitEPO为载体材料制备的二元固体分散体能急剧增加药物的溶出度,5 min内的溶出即超过80%,但随后浓度逐步下降.Kollidon VA64对IND的过饱和溶液有良好的抑晶能力,0.1%的浓度能使50 μg·mL-的IND溶液在30 min内维持不变.质量比为1∶2∶0.3(IND∶ EPO∶ VA64)的三元固体分散体能显著增加药物的溶出度,消除超饱和体系在溶出过程中的析晶现象,并能使药物在3个月内维持无定形状态.结论 基于对不同载体材料功能的理解,以QbD理念为基础,能有效提高药物固体分散体的处方设计,所制备得到的三元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具有良好的药物溶出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薯蓣皂苷元无定形固体分散体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制备薯荒皂苷元无定形固体分散体(diosgenin amorphous solid dispersion,Dio-ASD),提高 Dio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应用分子模拟技术分析Dio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并通过抑晶实验验证,构建Dio与载体混溶性曲线相图,理论预测二者混溶性;以Soluplus为载体,应用共沉淀法制备Dio-ASD;通过溶出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扫描电镜分析(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 Dio-ASD 进行体外评价;采用 UPLC-MS/MS 方法测定大鼠体内Dio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对Dio-ASD进行体内评价.结果 分子模拟结果显示Soluplus与Dio之间能形成疏水键和氢键相互作用,结合能强于其他载体,且Soluplus对Dio的抑晶作用最强.构建了混溶性曲线相图,Dio与Soluplus在25℃下的混溶性为68.57%.与原料药相比,Dio-ASD溶出度明显提高.物相表征结果显示,Dio以无定形态存在于Dio-ASD中,Dio和Soluiplu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药动学结果表明大鼠ig给药后,Dio-ASD的生物利用度较Dio提高了近5倍.结论 制备的Dio-ASD可以显著提高药物溶出度和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递药系统(galangin-SSNEDDS)的处方组成,并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配伍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筛选高良姜素自纳米乳处方,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再以粒径、抑晶效果及溶出试验等考察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处方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等评价.结果 优化得到的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处方中油相为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26.68%)、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49.67%)、助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23.65%)、促过饱和物质为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3.0 mg·g-1),载药量为28.0 mg·g-1.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为金黄色透明黏稠液体,分散液为O/W型乳液,乳化时间为(67±4)s,平均粒径为(29.96±0.71)nm,PDI 为(0.230±0.007),电位为(-6.00±0.63)mV.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稳定性良好,可在2 h内维持较高的过饱和度,有效避免药物结晶析出,显著提高原料药的释放量.结论 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能有效提高高良姜素的体外释放度,抑制结晶析出,有望提高高良姜素的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载体-抑晶剂多元体系过饱和环孢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制备载体-抑晶剂多元体系过饱和环孢素固体分散体,并对其进行体外溶出研究.方法 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分别以HME专用辅料AFFINISOLHPMC 15LV、HPMC 100LV、聚乙烯吡咯烷酮VA64为载体,泊洛沙姆188、羟丙甲纤维素(HPMCE5)、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为抑晶辅料,制备单元及多元体系固体分散体.利用粉未X射线衍射法(PXRD)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进行物相表征,并通过体外模拟过饱和溶出试验对聚合物的过饱和增溶能力、抑晶剂的抑晶效果进行考察.结果 结果表明,HPMC 100LV型号聚合物在过饱和增溶上具有较强优势.析晶抑制能力表现为泊洛沙姆188>HPMC E5>Soluplus,且抑晶剂联合用量在药物的0.5倍时抑晶效果最优.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载体-抑晶剂多元体系固体分散体,可为进一步解决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析出及过饱和释药系统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载体木犀草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溶出度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制备不同载体的木犀草素(LUT)固体分散体(SD),提高LUT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并探讨不同载体对药物溶解度和溶出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平衡溶解度和超饱和溶液抑晶试验,筛选合适的载体材料并采用溶剂法制备SD;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药载比、温度和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溶出度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处方和工艺;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SD进行表征.结果:选择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和共聚维酮(PVP/VA)为载体材料;最优条件为药载比1∶11,温度60℃,乙醇用量50 mL(Soluplus?)或35 mL(PVP/VA);与原料药相比,2种SD溶解度分别提高42倍(Soluplus?)和102倍(PVP/VA);120 min时2种SD的累积溶出度均达到95%;SEM、DSC和XRD表征结果显示,药物在SD中均以无定形态存在;IR结果显示,药物与载体之间存在氢键作用.结论:2种载体制备的SD均能提高LUT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其中载体对提高LUT溶解度能力大小为PVP/VA>Soluplus?,但溶出度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1/1/16
改善药物的溶解与溶出是药物制剂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是近来发展的改善药物溶出和吸收的一种有效方法.综述了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在制剂发展中的应用和形成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类型的沉淀抑制剂及其机制,并总结了评估过饱和的体外测定方法,旨在为将难溶性药物合理设计成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