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医科”视域下公共卫生融合创新式教育的逻辑路径与实践路径探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为加快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健康中国战略下的“新医科”建设对公共卫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出发点,指出当下存在“孤岛式”公共卫生教育的瓶颈问题,从树立新理念、构建新结构和建立协同育人新体系三方面来说明发展公共卫生融合创新式教育的历史必然性和深远意义。从逻辑路径和实践路径分别提出建设全链条式的公共卫生教育体系,构建医教研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多渠道、多元化融合创新的“公卫”课程资源,下好数字化公共卫生教育新形态的先手棋等一系列举措,以期全面推动“医防融合”“学科交叉融合”的公共卫生教育改革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战略下全方位培养复合创新型医学人才提供建设思路和有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国内外戒烟门诊现状及推进国内戒烟服务发展的考量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烟草危害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戒烟干预治疗是降低烟草危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戒烟门诊是对吸烟者实施戒烟干预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戒烟门诊的建设、发展与现状,分析国内外现有戒烟门诊的优缺点,就将来戒烟服务的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国家相关部门应给予戒烟门诊直接的财政支持,积极建立社区或乡镇戒烟服务咨询点,将戒烟服务纳入初级医疗保健体系中,优化转诊体系,提高戒烟门诊就诊率。医疗卫生部门可开展多元化的控烟宣传,提高群众对烟草知识和戒烟门诊的知晓率,积极推动"互联网+"移动戒烟服务建设,提高戒烟服务的覆盖率及延续性。医院领导需落实转诊制度,积极制定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定期组织戒烟技能培训与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戒烟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国际居家护理模式现况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居家护理成为健康养老的新理念。如何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实用、经济便利的居家照护服务,已成为各个国家长期照护体系改革的目标。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居家护理体系包括私人及社会保险支付费用、私有机构提供服务的模式(美国模式);政府支付费用、私有机构提供服务为主的模式(加拿大模式);政府与个人共同支付费用、多元化服务提供主体的模式(澳大利亚模式);保险支付费用、多元化服务提供主体的模式(日本模式)。本文总结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为代表的居家护理模式,阐述居家护理的核心要素,分析其特征及优缺点,提出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居家护理的长处,结合我国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特点,创建符合国情的居家护理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整合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支持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中建库至2023年2月收录的关于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体验和经历的质性研究。使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出56个主题,归纳为9个类别,形成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的意愿强烈、癌症患儿父母在共同决策中的参与度存在差异、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存在障碍、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需要多方支持4个整合结果。结论: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需要立足我国儿童癌症领域决策现状,构建本土化决策支持体系,医护人员要提高共同决策意识,解决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的现实困境,满足其多元化的信息、情感和社会需求,提供支持性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外科干预策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程后期以感染性胰腺坏死为主的第2次"死亡高峰"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挑战。外科医师对感染性胰腺坏死干预指征、时机、策略及方式的掌控尤为重要,对其早期预测与识别、术后管理与协作也需不断加强。目前,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外科干预呈现微创化、阶段化、多学科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特点,临床医师不仅应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体系,还应重视SAP的非感染性局部并发症,防患于未然。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就目前SAP局部并发症外科干预的临床实践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SAP患者后期整体治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卓越医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针对2014级学生(38人)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站式考试进行考核;针对2015级学生(72人)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形成性评价,作为实验组,建立包括学生组内互评、教师抽查评价、分阶段录制操作视频反馈及学生课后意见实时反馈4种方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比较采用SPSS 15.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91.88±3.27)分]高于对照组[(86.05±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及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反馈"较好"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和"较差",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师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 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临床技能训练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规培护士在神经重症监护室轮转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规培护士在神经重症监护室轮转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6名规培护士在神经重症监护室轮转期间的反思日记及8名规培护士半结构式访谈资料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关于神经重症监护室规培护士轮转真实体验提炼出3个一级主题,11个二级主题:科室融入与心路历程、角色胜任与影响因素、职业期望与应对策略。结论:目前规培护士在神经重症监护室轮转期间科室融入进程缓慢,受多种因素影响,角色转换存在困难,建立科室多元化规培培训体系,营造较好的组织承诺是护理管理者应该关注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述评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进行分析,了解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方法:以"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期刊论文,检索年限为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20日,对检索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论文118篇,最早的论文发表于2018年,其中,25篇(21.2%)论文描述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这25篇论文中,有9篇(36.0%)的评价指标体系只采用单一构建方法,16篇(64.0%)的评价主体为教师和学生,有11篇(44.0%)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明确的权重赋值,4篇(16.0%)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的科学性有待提高,评价主体有待多元,内容有待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过敏性疾病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建立完善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健康教育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家长和患儿进行健康指导,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现就儿童过敏性疾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师资体系建立、健康教育的多元化方式及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公共卫生展望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使全社会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行为规范、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以及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新冠疫情使人们对公共卫生有了新启示和新定位,要改革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病原的变异监测及预警,加强传染源的早期识别与发现,关注传播途径的认知与阻断技术,加强疫苗的研制及战略技术储备,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公共卫生是国民健康的卫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国泰民安、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公共卫生综合能力是政府现代化疾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现代公共卫生的新特征包括:健康影响因素与疾病病因的多元化、复杂性;国民健康改善与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的社会性;健康保护、健康促进与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的社区性。展望新时代公共卫生,要重点关注健康一生、环境健康及建成环境建设、融健康于万策、同一健康和全球健康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