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心莲内酯过饱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优选穿心莲内酯过饱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工艺,以提高穿心莲内酯的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工艺初步筛选后,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以粒径、多分散指数和乳化时间为指标,确定穿心莲内酯自微乳的处方;以析晶情况、粒径、多分散指数、乳化时间以及穿心莲内酯的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促过饱和抑制剂.结果:穿心莲内酯过饱和自微乳处方为油酸乙酯-(聚山梨酯-80)-聚乙二醇40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 (20:35:45:1).穿心莲过饱和自微乳乳化后的平均粒径(29.26 ± 0.56)nm,多分散指数0.19 ± 0.02,Zeta电位(-10.23 ± 2.34)mV,乳化时间(62.39 ± 2.03)s,1h累积溶出度高达91%.结论: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后可明显抑制穿心莲内酯自微乳液的析晶时间,增加自微乳的稳定性;相较于普通自微乳可明显提高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度,进而提高该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妥洛特罗晶体贮库型透皮贴剂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妥洛特罗晶体贮库型透皮贴剂;并进行贴剂内结晶形态与稳定性、结晶形成影响因素、黏附力、体外溶出与透皮特性及兔体内药动学考察.方法 根据药物重结晶原理制备透皮贴剂.借助显微镜考察结晶的形态、稳定性及其形成影响因素;初黏力测定仪、持黏力测定仪、剥离试验机测定黏附力,并利用溶出试验仪、透皮试验仪评价体外溶出与透皮特性.以新西兰兔为试验动物,考察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 贴剂内药物结晶呈均匀分布的细丝状,平均宽度为(4.4±1.8) μm,在2~40℃稳定,结晶的形成受过饱和度及温度条件影响;黏附性适宜;体外溶出符合标准要求,且属Higuchi释放过程;体外扩散实验中,12 h内以零级动力学方式透过皮肤,24 h累积渗透率为92.04%,皮肤滞留量为10.36 μg·cm-2;药物动力学表明,妥洛特罗在(6.67±3.06)h达峰的浓度为(3.08±1.32)ng· mL-1,血药浓度可维持24 h.结论 控制重结晶条件可建立贴剂内药物晶体贮库系统,贴剂透皮性能良好,体内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具有深入研究的实际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米库氯铵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耳鼻喉科短时手术麻醉中对组胺释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定量观察和对比米库氯铵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耳鼻喉科的短时手术中时组胺释放水平、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行耳鼻喉短时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米库氯铵0.2 mg/kg(A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B组)后插管;然后分别在静脉全身麻醉后,注射肌松药之前(T1),给予肌松药之后4 min (T2),7 min (T3)3个时间点,采集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样,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组胺的浓度,并记录3个时间点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02).观察记录两组麻醉过程中各种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与B组比较,A组组胺浓度明显增高(P<0.05).两组HR、MA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组胺释放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耳鼻喉科短时手术麻醉过程中,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比较,米库氯铵可导致更高水平的组胺释放,但两者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透明质酸和穿膜肽共修饰青蒿琥酯纳米粒的构建及体外抗瘤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制备透明质酸(HA)和细胞穿膜肽(R6H4-SA)共修饰的青蒿琥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HA-R6H4-NLC/ART)用于抗肿瘤治疗,对所得HA-R6H4-NLC/ART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及体外药物释放评价,并进行肝癌HepG2细胞摄取及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HA-R6H4-NLC/ART外观呈类球状,平均粒径集中在160 nm左右.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递药系统具有缓释特性.细胞结果显示,在微酸性环境中,pH敏感性穿膜肽R6H4-SA介导细胞摄取纳米粒能力显著高于非敏感性穿膜肽R8-SA.同时,HA-R6H4-NLC/ART对HepG2细胞具有靶向作用,HA受体饱和实验表明,HA-R6H4-NLC/ART是通过细胞表面HA受体的介导而胞吞.HA与R6H4-SA共修饰后的HA-R6H4-NLC/ART与未修饰或R6H4-SA单修饰组相比,在微酸性环境和透明质酸酶降解条件下,细胞摄取能力显著提高,并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效果.以上结果表明,透明质酸和细胞穿膜肽R6H4-SA共修饰的载青蒿琥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能够有效识别并穿透肿瘤细胞膜进入细胞,是一种潜在高效的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顺磁性壳聚糖明胶微球作为缓释基因载体的磁转染及释放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利用缓释技术将成血管基因转染至细胞是组织工程骨充分血管化的关键,而选择安全有效的基因载体至关重要.目的:制备超顺磁性壳聚糖纳米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CN)与超顺磁场壳聚糖质粒明胶微球(superparamagnetic chitosan plasmid gelatin microspheres,SPCPGM),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利用脱水缩合反应制备SPIOCN,对其分子结构、形态和粒径、饱和磁化强度、ζ电位及DNA结合能力进行表征.将SPIOCN溶液与成骨肉瘤细胞MG-63共孵育24 h,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吞噬SPIOCN的过程.制备SPCPGM与非磁性壳聚糖明胶微球,将其填入人工多孔骨植入体中,在37℃的PBS(pH=7.4)中进行体外药物溶出实验,采用振荡磁场干预,测定质粒释放量.取成骨肉瘤细胞MG-63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分4组转染,PolyMag200(商业化磁转染试剂)/pDNA+静磁场组、SPIOCN/pDNA+静磁场组、SPIOCN/pDNA组及裸pDNA质粒组(对照组),转染24 h后,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果.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分4组培养,PolyMag200/pDNA+静磁场组、SPIOCN/pDNA+静磁场组、SPIOCN/pDNA组及裸pDNA质粒组(对照组),培养24,48,72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结论:①SPIOCN的平均粒径为(187±24)nm,饱和磁化强度为(20.3±4.5)emu/g,ζ电位为(9.5±2.4)mV,具有结合保护质粒DNA转染MG-63细胞及HUVEC-1细胞的能力;②SPIOCN贴附细胞膜后,通过胞膜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细胞浆内可见散布吞噬SPIOCN的内涵体;③在磁场干预下,SPCPGM多孔骨植入体的质粒释放量明显高于非磁性壳聚糖明胶微球多孔骨植入体(P<0.05);④转染MG-63或HUVEC-1细胞后,PolyMag200/pDNA+静磁场组转染效率高于其余3组(P<0.05),SPIOCN/pDNA+静磁场组高于SPIOCN/pDNA组及对照组(P<0.05);⑤与对照组比较,SPIOCN/pDNA+静磁场组、PolyMag200/pDNA+静磁场组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而SPIOCN/pDNA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SPIOCN/pDNA+静磁场组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存活率高于PolyMag200/pDNA+静磁场组(P<0.05);⑥结果表明,SPIOCN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好、毒性低、超顺磁性及结合保护DNA转染细胞的特点,振荡磁场联合SPCPGM是一种较理想的缓释基因载体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飞蓟宾过饱和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开发和优化水飞蓟宾(SLB)过饱和自微乳给药系统(SLB-SSMEDDS),提高SLB在生物介质中的过饱和度以及延长过饱和时间.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乳化剂乳化能力的考察以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SLB-SSMEDDS处方组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价各处方的性能以筛选最优处方比例;以维持药物在体外生物介质中的过饱和度和持续时间优选沉淀抑制剂(PPIs)的种类及其用量;从乳化效果、乳液大小及表面形貌,体外释药及体外过饱和度等角度全面评价SLB-SSMEDDS.结果 SLB-SSMEDDS处方为丙二醇单辛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二乙二醇单乙基醚-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10:67.5:22.5:2),载药量为50.19 mg/g,形成的自微乳均一透明,乳滴呈大小均匀的圆球状分布,乳化时间为(30.67±4.16)s,平均粒径为(11.67±0.81)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5±0.04,SLB-SSMEDDS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2种生物介质中药物的溶出速率均显著升高,体外稀释过饱和度在120 min内可维持在10以上.结论 SLB-SSMEDDS制备工艺简单,能改善传统自微乳给药系统(SMEDDS)的稳定性问题,有效维持过饱和状态,增强SLB体外溶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健康妇女生殖道内格氏乳杆菌的分离鉴定与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健康妇女生殖道内分离得到的菌株LGV03进行鉴定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通过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划线分离法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对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和菌落形态观察;采用革兰氏染色鉴别分离菌株的形态与革兰氏阴阳性;采用VITEK ANC鉴定卡对菌株LGV03进行生理生化性质的鉴定;采用DNA提取、PCR扩增、16S rDNA和pheS产物测序和数据分析对菌株LGV03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采用血琼脂平板检测菌株LGV03的溶血性;采用E-test法检测菌株LGV03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红霉素、利奈唑胺、克林霉素的敏感性;菌株LGV03以体积分数5%接种于MRS培养基中,于37℃发酵后,运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发酵液中的乳酸浓度;最后,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评价菌株LGV03的安全性.结果 菌株LGV03经鉴定,其培养特性为:在MRS固体培养基上,37℃厌氧生长良好,菌落呈圆形、白色、表面湿润、不透明、边缘整齐.菌株LGV03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细胞呈杆状,菌体大小为0.4~0.5μm×0.9~6.3μm.结合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可初步鉴定分离菌株LGV03为乳杆菌属.同时,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LGV03被鉴定为格氏乳杆菌.溶血性试验结果显示格氏乳杆菌LGV03在血平板上未产生溶血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格氏乳杆菌LGV03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红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48、0.19、0.38、0.75、0.064、0.75μg/mL,而对克林霉素耐药最小抑菌浓度为6μg/mL.菌株LGV03在MRS培养基中可产生乳酸,约18 h后达到饱和浓度,最终乳酸浓度达到1.72 mg/mL.小鼠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格氏乳杆菌LGV03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氏乳杆菌LGV03组小鼠的器官质量和脏器指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女性生殖道中分离的菌株LGV03被鉴定为格氏乳杆菌,其具有潜在的益生效应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桂利嗪过饱和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制备桂利嗪过饱和自乳化释药系统(CIN-S-SEDDS),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通过配伍实验和伪三元相图确定CIN-SEDDS的处方组成及各辅料用量,并在CIN-SEDDS中加入沉淀抑制剂制备CIN-S-SEDDS;评价CIN-SEDDS和CIN-S-SEDDS的理化性质,并比较桂利嗪片、CIN-SEDDS和CIN-S-SEDDS的体外药物沉淀情况.结果 CIN-SEDDS的处方组成:MCT为油相,Tween 80为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HP为助表面活性剂,配比为2:2:1,在CIN-SEDDS处方中加入soluplus和poloxamer 127作为沉淀抑制剂制备CIN-S-SEDDS;CIN-SEDDS和CIN-S-SEDDS经pH 1.2盐酸溶液稀释后,形成的微乳的粒径分别为(109.2±4.8)、(104.3±3.9)nm,PDI分别为(0.268±0.009)、(0.271±0.013),Zeta电位分别为(-32.1±0.9)、(-27.1±0.7)mV;在透射电镜下可以观察到2种微乳均呈球形,均匀分布;CIN-SEDDS和CIN-S-SEDDS在pH 1.2盐酸溶液中的溶出速度均比桂利嗪片快,但是当溶液的pH值升高至6.8后,CIN-S-SEDDS能更有效地抑制药物析出沉淀.结论 将桂利嗪制备成过饱和自乳化释药系统,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并抑制药物析出沉淀,从而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递药系统(galangin-SSNEDDS)的处方组成,并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配伍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筛选高良姜素自纳米乳处方,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再以粒径、抑晶效果及溶出试验等考察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处方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等评价.结果 优化得到的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处方中油相为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26.68%)、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49.67%)、助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23.65%)、促过饱和物质为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3.0 mg·g-1),载药量为28.0 mg·g-1.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为金黄色透明黏稠液体,分散液为O/W型乳液,乳化时间为(67±4)s,平均粒径为(29.96±0.71)nm,PDI 为(0.230±0.007),电位为(-6.00±0.63)mV.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稳定性良好,可在2 h内维持较高的过饱和度,有效避免药物结晶析出,显著提高原料药的释放量.结论 高良姜素过饱和自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能有效提高高良姜素的体外释放度,抑制结晶析出,有望提高高良姜素的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辅酶Q10过饱和自微乳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制备辅酶Q10过饱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SMEDDS),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粒径和自乳化时间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最佳SMEDDS处方比例;再通过考察混合油相中辅酶Q10的饱和溶解度来确定辅酶Q10 SMEDDS处方载药量;最后考察促饱和物质与辅酶Q10 SMEDDS的相容性及乳化后的稳定性,得出加入促饱和物质的种类和用量;并对辅酶Q10 S-SMEDDS的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辅酶Q10 S-SMEDDS的最优处方为中链甘油三酯(MCT)-聚氧乙烯醚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EL)-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sol)配比为30.92:58.94:40,辅酶Q10的载药量为8.3%,羟丙甲基纤维素K100(HPMC K100)的加入量为2%,形成的微乳粒径平均值为28.90 nm,乳化时间平均值为29.49 s,电位平均值为-31.15 mV,溶出度在20 min时达到90.11%.结论:所制备的辅酶Q10 S-SMEDDS可明显提高其溶解度,且乳化后稳定性更好,比普通SMEDDS更具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