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零售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污染状况及药物敏感性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了解浙江省杭州市零售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污染程度及其药物敏感性现状.方法 收集2019年、2021年及2022年杭州市各区、县零售的不同种类食品,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毒力基因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纯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分析其耐药特征及耐药谱.结果 共采集到不同零售食品样本460份,134份分离鉴定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29.13%,其中禽肉及其制品检出率为41.00%,畜肉及其制品检出率为37.43%.所有菌株均缺失ystA、ail、virF和yadA毒力基因,但131株菌(97.76%)携带ystB基因.药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对14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98.51%),其次是氨苄西林(45.52%)、萘啶酸(23.88%)和头孢西丁(12.69%),对其他10种抗生素耐药率为0.75%~5.00%,其中发现2株分离株对多黏菌素B耐药.多重耐药菌占23.88%,其中4重及以上耐药菌占9.70%,耐药谱分散,无明显聚集现象,最高可耐受7种抗生素(1株).组内分析发现,2022年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及头孢西丁的敏感率显著高于2021年.结论 杭州市零售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污染率较高,尤其是禽畜肉制品,分离株均为非致病性的,ystB基因携带率高;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多黏菌素出现耐药,需加强对各类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其耐药特征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21-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海水及海产品溶藻弧菌的污染状况、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调查广东省深圳市海滨旅游区大鹏新区海水及市售海产品中溶藻弧菌污染状况,对溶藻弧菌环境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分布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溶藻弧菌感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每季度采集1次大鹏新区近岸海水及市售海产品样本,分离鉴定出溶藻弧菌,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扩增溶藻弧菌毒力相关基因tdh、trh、tlh、toxR、fur、collagenase、toxS、ureR、flaA、ompW、aspA,产物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采集海水样本304份,有103份检出溶藻弧菌,检出率为33.88%,不同季节海水中溶藻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90,P<0.05),第一、第四季度检出率比第二、第三季度要高.采集海产品139份,有108份检出溶藻弧菌,检出率为77.70%.从海水及海产品中共分离鉴定出334株溶藻弧菌,分离的溶藻弧菌对氨苄西林、黏菌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耐药率分别为85.63%、45.94%.11种毒力相关基因均有不同比例的分布.结论 深圳市大鹏新区海水及海产品中溶藻弧菌污染严重,菌株携带的毒力相关基因复杂多样,存在多重耐药,需对环境中溶藻弧菌进行长期监测,包括基因分型、毒力基因分布、耐药性、进化分析等,可为进一步研究溶藻弧菌进化规律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阿莫西林对厚壁菌门微生物生长及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抗生素污染对微生物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发酵是厌氧条件下的重要生物过程,但其对于抗生素污染的响应仍有待研究.本研究以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为例,探究了不同浓度抗生素对两种厚壁菌门产芽孢微生物——丁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发酵代谢的影响,主要关注两株菌发酵过程中生长曲线、碳源消耗、有机酸产量和pH的变化.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对丁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生长和碳源消耗均有抑制作用,对细菌形态的影响较小,50 mg·L-1阿莫西林使丁酸梭菌停止生长,而凝结芽孢杆菌在培养24 h后可继续生长.在有机酸代谢方面,阿莫西林对凝结芽孢杆菌影响更为显著.两株菌的丁酸、甲酸、乳酸和乙酸生产均受到抑制,但在添加低浓度(1 mg·L-1)阿莫西林时,凝结芽孢杆菌的乳酸产量显著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西北10家医院5年间2次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10家医院5年间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诊治状况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中部分医院(陕西省6家、甘肃省3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入院日龄≤3 d并诊断为RDS的早产儿。比较5年间患儿的基本情况、围产期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变化。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或 χ2检验分析各组数据。 结果:(1)2016年及2021年符合纳入标准的RDS早产儿分别为322例和349例,胎龄30~33周 +6的早产儿仍是主要患病人群,男性居多[分别为64.3%(207/322)和57.3%(200/349)]。2021年母亲平均生育年龄明显高于2016年[(30.6±4.8)岁与(28.6±5.4)岁, t=24.02, P<0.001],高龄产妇多于2016年[19.2%(67/349)与12.4%(40/322), χ2=4.18, P<0.05]。(2)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率[11.7%(41/349)与1.9%(6/322), χ2=25.12]、正规产前检查率[58.5%(204/349)与30.4%(98/322), χ2=53.33]、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62.2%(217/349)与28.6%(92/322), χ2=82.58]、剖宫产率[73.6%(257/349)与51.6%(166/322), χ2=35.06]、选择性剖宫产率[24.1%(84/349)与6.5%(21/322), χ2=39.07]和瘢痕子宫妊娠率[7.4%(26/349)与3.4%(11/322), χ2=5.23]均较高( P值均<0.05);胎儿窘迫[30.1%(105/349)与20.2%(65/322), χ2=8.6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4.6%(86/349)与13.0%(42/322), χ2=14.59]、胎膜早破[16.0%(56/349)与10.2%(33/322), χ2=4.89]、羊水胎粪污染[12.6%(44/349)与5.6%(18/322), χ2=9.83]、胎盘早剥[10.3%(36/349)与5.3%(17/322), χ2=5.84]、妊娠期糖尿病[10.3%(36/349)与1.6%(5/322), χ2=22.41]、绒毛膜羊膜炎[4.6%(16/349)与0.9%(3/322), χ2=8.12]、甲状腺功能异常[4.3%(15/349)与0.6%(2/322), χ2=7.88]和心脏病[4.3%(15/349)与0.3%(1/322), χ2=9.17]的比例均较高( P值均<0.05)。(3)治疗情况:2021年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应用率、猪PS应用剂量和牛PS的应用比例均高于2016年[(73.6%(257/349)与67.1%(216/322), χ2=11.62;(178.5±38.0)mg/kg与(165.2±42.8)mg/kg, t=7.85;47.9%(123/257)与19.4%(42/216), χ2=41.72; P值均<0.01]。2021年与2016年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正压通气使用率、早期(生后2 h内)应用PS及PS治疗前后的血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较,抗生素应用时间[7.0 d(5.0~14.0 d)与5.0 d(1.0~8.0 d), Z=7.55]、辅助通气时间[144 h(81~264 h)与73 h(47~134 h), Z=8.20]和住院时间[24 d(14~42 d)与16 d(10~25 d), Z=6.74]明显增加( P值均<0.01),经鼻间歇正压通气[29.6%(100/338)与1.0%(3/306), χ2=97.81]和常频通气的使用率[42.6%(144/338)与30.1%(92/306), χ2=10.87]明显升高( P值均<0.01)。(4)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较,动脉导管未闭[15.5%(54/349)与6.2%(20/322), χ2=63.40]、支气管肺发育不良[9.2%(32/349)与2.8%(9/322), χ2=12.88]、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4%(19/349)与0.6%(2/322), χ2=12.8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4.3%(15/349)与1.2%(4/322), χ2=7.52]和气胸[3.4%(12/349)与0.3%(1/322), χ2=9.68]的比例升高( P值均<0.05),院内感染比例明显下降[7.4%(26/349)与19.6%(63/322), χ2=21.37, P<0.001]。(5)2021年早产儿RDS治愈率高于2016年[70.8%(247/349)与56.2%(181/322), χ2=15.37, P<0.001],放弃率[7.7%(27/349)与14.3%(46/322), χ2=7.41]和病死率[院内:1.4%(5/349)与5.6%(18/322), χ2=8.74;院外:8.3%(29/349)与13.7%(44/322), χ2=4.96]低于2016年( P值均<0.05)。 结论:这一期间参与研究单位的早产儿RDS的临床救治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仍存在一定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桥式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修复小腿Gustilo III C型损伤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桥式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修复小腿Gustilo III C型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胫后血管桥式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修复小腿Gustilo III C型损伤9例,其中胫前动脉缺损6例,缺损长度6.0~12.6 cm;胫前动脉长段闭塞3例,闭塞长度8.0~16.8 cm,骨缺损长度3.0~6.0 cm,软组织缺损面积15.0 cm×21.5 cm~20.0 cm×30.0 cm,创面严重污染。一期清创后VSD处理5~17 d,控制炎症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并实施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12.0 cm×23.0 cm~16.0 cm×38.0 cm,外固定支架并行固定双下肢。二期手术:于一期手术后8~12周取出骨水泥后行自体骨植骨,同时对皮瓣进行修整。结果:9例预后良好,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22个月,平均16个月。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8例,二期愈合1例,愈合时间13~20 d,骨折愈合时间7~10个月,平均8个月,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桥式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修复小腿Gustilo III C型损伤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5例骨科院内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4例;年龄14~70岁[(42.6 ± 13.8)岁]。发生MDRO感染38例(MDRO组),未发生MDRO感染57例(非MDRO组)。观察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慢性合并症)、受伤诊治情况(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是否开放性损伤、是否合并骨折、创面是否污染、创面深度、是否入住ICU、手术次数、累计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确诊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是否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入院时血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DRO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创面共检出11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株(18%),革兰阴性杆菌91株(76%),其他7株(6%);菌株类型前五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住院时间、创面是否污染、是否入住ICU、确认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 OR = 1.033, 95%CI 1.005~1.061, P < 0.05)、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 > 6 h( OR = 4.282, 95%CI 1.174~15.616, P < 0.05)、使用抗生素种类 ≥ 3种( OR = 7.486, 95%CI 2.451~22. 863, P < 0.05)、入院时低血红蛋白值( OR =0.973, 95%CI 0.962~0.985, P < 0.05)与MDRO感染显著相关。 结论:住院时间、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值均为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控制住院时间、尽量缩短首次伤口处理时间、个体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及时纠正贫血是防治创面MDRO感染的重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22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防治指南更新重点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PD-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是PD的严重并发症,防治PDAP对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近期发布的2022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有关PDAP防治指南中,对于难治性腹膜炎(refractory peritonitis)、再发性腹膜炎(recurrent peritonitis)、复发性腹膜炎(relapsing peritonitis)、重现性腹膜炎(repeat peritonitis)、腹膜炎相关导管拔除(peritonitis-associated catheter removal)、腹膜炎相关转血液透析(peritonitis-associated haemodialysis transfer)、腹膜炎相关死亡(peritonitis-associated death)、腹膜炎相关住院(peritonitis-associated hospitalisation)等概念均赋以明确定义,提出了一些新的腹膜炎类型和预后概念,如PD前腹膜炎(pre-PD peritonitis)、肠源性腹膜炎(enteric peritonitis)、导管相关性腹膜炎(catheter-related peritonitis)及腹膜炎的临床治愈(medical cure)。新指南建议PDAP的总体发生风险应低于0.4例次/患者年,每年无腹膜炎患者占比应高于80%。对于PD系统污染的处理、侵入性操作的抗生素预防、PD培训与再评估以及腹膜炎可预防的风险因素如豢养宠物、H2受体拮抗剂等热点问题均在新指南中给予了阐释。经验性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及针对特殊病原菌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减轻氨基糖苷类耳毒性的新方法也在新指南中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南对未来腹膜炎防治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大鼠肺炎链球菌感染供肺的体外肺灌注修复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测试体外肺灌注(ex-vivo lung perfusion,EVLP)联合体外抗生素治疗移植前肺炎链球菌急性感染大鼠供肺的疗效,定量分析供肺感染后细菌载量的变化,评估体外肺功能。方法:大鼠经气管注入或0.5 ml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或0.5 ml含10 5肺炎链球菌的PBS溶液(感染组、感染治疗组)后获取心肺供体。对照组和感染组不接受抗生素治疗,感染治疗组在常温EVLP灌注液中加入美罗培南和万古霉素。供肺均在体外常温灌注并通气4 h,对灌注液、肺泡灌洗液及供肺组织匀浆进行肺炎链球菌定量分析,并评估体外肺生理功能。采用2-way ANOVA分析肺功能,Dunnett法检验时间效果,Sidak’s法分析组间因素。供肺湿重变化采用1-way ANOVO分析,Tukey’s矫正。灌注液、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的细菌定量以样品中细菌负荷的绝对浓度表示,并根据临床相关性分类,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 结果:EVLP转流期间体外抗生素治疗对肺炎链球菌感染供肺静态顺应性无显著改善作用[(0.076±0.020) ml/cmH 2O比(0.096±0.035) ml/cmH 2O, t=0.984, P>0.05],感染供肺无论是否进行了体外抗生素治疗其氧合能力均随灌注延长逐渐下降[(32.75±12.03) mmHg比(41.31±13.46) mmHg, t=1.060, P>0.05]。对照组和感染治疗组供肺在4 h EVLP灌注液中无细菌污染,感染组EVLP结束时所有供肺灌洗液中均可培养出细菌( χ2=15.00, P<0.01)。感染治疗组中50%供肺的灌洗液培养阳性,与对照组比较感染性移位并不显著( χ2=10.18, P>0.05)。感染治疗组(细菌中位数=10 3)比未治疗组(细菌中位数10 6)肺实质细菌载量低,两组均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肺实质细菌定量( χ2=13.00, P<0.05)。 结论:本模型证明在常温EVLP转流期间进行体外抗生素治疗可减少急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供肺和整个EVLP系统的细菌载量,但对肺功能改善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产妇血清IL-6、HSP70表达变化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从产妇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热休克蛋白70 (HSP70 )水平变化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的发生原因。方法: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60例,根据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第一产程中体温是否≥ 37.6 ℃分为发热组(28例)和正常体温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产妇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孕周等一般资料;记录硬膜外分娩镇痛前(T 1)、硬膜外分娩镇痛2 h、宫口开全时(T 2)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长,破水至分娩时长及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长;记录宫颈内口检查次数、羊水污染率、抗生素使用率、产时出血量、会阴侧切率和产钳使用率等分娩结局指标;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1、5、10 min时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T 1、T 2和产后24 h(T 3)产妇血清IL-6、HSP70水平。 结果:两组产妇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孕周等一般资料,T 1、硬膜外分娩镇痛2 h、T 2时的VAS疼痛评分,破水至分娩时长,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长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2 h时和T 2时的VAS疼痛评分较T 1时均降低(均 P<0.05)。发热组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长、羊水污染率、抗生素使用率、会阴侧切率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产妇宫颈内口检查次数,产时出血量,产钳使用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1、5、10 min时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值、PaO 2、PaCO 2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 2时,发热组产妇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产妇血清IL-6水平高于T 1和T 3时(均 P<0.05)。T 2时,对照组产妇血清HSP70水平高于T 1和T 3时(均 P<0.05),发热组产妇血清HSP70水平高于T 3时( P<0.05)。 结论:感染不是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的主要病因,多种因素参与诱发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可能是最主要的发生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后食管穿孔的诊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后食管穿孔的诊治体会。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中心共行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1 659次,其中4例发生食管穿孔,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导致食管穿孔的发生率为0.24%(4/1 659)。4例患儿均为男性,食管狭窄的病因分别为2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2例食管烧伤。术中均采用导丝导引的三级球囊进行食管狭窄段的扩张操作(在胃镜直视下将球囊通过活检通道放置于食管狭窄处,往球囊内注水并维持不同的压力即可产生不同的直径);行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的次数范围为1~12次,平均次数为5次;食管穿孔发生的年龄为8个月至2岁11个月。4例患儿中,2例患儿在食管扩张术中发现右侧大量气胸,1例患儿在术中可见胃镜进入胸腔,1例患儿于术后第二天因呼吸困难、发热及左侧气胸,均初步诊断为食管穿孔;3例在24 h内诊断,1例在48 h内获得诊断;2例选择保守治疗,2例选择胸腔镜修补食管穿孔;均使用广谱抗生素,在食管狭窄上段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并且放置胃管。结果:3例患儿经过3 d的治疗后体温完全正常,治疗后7~11 d首次行食管造影检查,治疗后7~13 d恢复经口喂养,治疗后10~14 d出院;1例患儿经保守治疗19 d后体温才完全恢复正常,治疗后23 d首次行食管造影检查仍提示食管漏,治疗后30 d行食管造影检查提示存在气管食管瘘并开始经空肠喂养,治疗43 d后出院。4例患儿的随访时间范围为6~1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1.5个月);其中1例患儿再行食管扩张14次,目前可正常经口喂养,无进食呛咳及进食困难;1例患儿再行食管扩张5次后出现呛咳表现,确诊为复发性气管食管瘘,并行胸腔镜手术修补,目前可正常经口喂养;1例患儿因发展为长段型食管狭窄,目前经胃管喂养,需行食管替代治疗;1例患儿确诊为复发性气管食管瘘,行胸腔镜手术修补后,可正常经口喂养。结论: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后发生食管穿孔较为罕见,需要及时诊治,并根据胸腔污染、全身感染及内循环是否稳定而选择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