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3609通过靶向调控CCND1抑制成骨细胞分化介导骨质疏松症发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体外实验结合的方式验证miR-3609 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 通过miRDB、miRWalk、TargetScan三大miRNA靶点分析数据库进行miR-3609 下游靶点分析.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609 和下游靶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RT-qPCR实验和WB实验验证miR-3609 对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影响及WB实验检测miR-3609 对抗凋亡基因Bcl2 和成骨相关蛋白Runx2、OPG表达的影响.碱性磷酸酶实验及茜素红实验检测分析miR-3609 对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矿化的影响.结果 首先,数据库靶点预测结果显示,CCND1 可能是miR-3609 导致骨质疏松发病的潜在靶点.其次,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二者之间的靶向关系:miR3609 的激活会下调成骨细胞中的CCND1表达.同时,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实验结果表明miR3609 的激活抑制成骨细胞向成骨分化及矿化.此外,miR3609 的激活下调了成骨细胞成骨相关蛋白Runx2、OPG的表达,下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 的表达.结论 miR-3609 可以通过靶向抑制CCND1表达抑制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矿化,这可能是其导致骨质疏松发病的机制,靶向抑制miR-3609 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颗粒酶介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颗粒酶存在于细胞毒性颗粒中,是高度同源的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由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合成并释放,在穿孔素的参与下介导多种程序性死亡方式,是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介质。文章对颗粒酶介导肿瘤细胞死亡、颗粒酶与各种细胞凋亡方式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miRNA-21抑制剂对肺癌A549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miRNA-21抑制剂对肺癌A549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随后将其分为4组(空白组、英夫利昔组、miRNA-21 inhibitor组和联合处理组)。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miRNA-21 inhibitor组和联合处理组A549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8.67%±2.83%),(25.69%±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miRNA-21 inhibitor组和联合处理组中A549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46.73%±2.18%),(76.5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凋亡相关蛋白检测中联合处理组的Caspase-3(1.21±0.26 vs 0.57±0.07)和Bad(1.08±0.11 vs 0.52±0.06)的表达量与miRNA-21 inhibitor组相比显著升高,Bcl-2(0.11±0.02 vs 0.32±0.06)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联合处理组中,TNF-α(0.63±0.11、1.23±0. 22、1.18±0.17、1.14±0.17)和NF-κB p65(0.34±0.08、1.31±0.09、1.29±0.12、1.11±0.06)的表达量均降低,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英夫利昔单抗联合miRNA-21抑制剂在肺癌细胞中能发挥协同作用,抑制TNF-α/NF-κB信号通路,调节Bcl-2家族和Caspase-3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活化血小板裂解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活化血小板裂解液(sPL)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6~49岁、中位年龄33岁,受累关节功能分级均为Ⅱ级。收集患者静脉血标本,先进行两次离心分离获得富血小板血浆(PRP);再加入0.08 mmol/L CaCl 2, 37 ℃孵育激活血小板;然后经过冷冻、融化、离心、过滤除菌、去除纤维蛋白原,获得sPL。培养RA-FLS,分为对照组和2.5%、5%、10% sPL组,分别与含有0、2.5%、5%、10% sPL的培养液培养48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的浓度;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率;体外小管生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血管生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受体-2 (VEGFR2)的表达情况。 结果:(1)对照组、2.5%sPL组、5%sPL组、10%sPL组细胞培养基中IL-6浓度分别为(80.18±11.67)、(59.94±9.50)、(46.60±8.04)、(60.67±9.24)pg/mL,TNF-α浓度分别为(70.75±9.14)、(54.56±7.81)、(43.27±6.30)、(53.99±8.60)pg/mL,IL-1β浓度分别为(64.18±9.90)、(46.97±8.79)、(36.28±7.44)、(47.66±8.15)pg/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2.186、11.934、10.709, P值均<0.01);2.5%sPL组、5%sPL组、10% sPL组细胞中IL-6、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 sPL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低于2.5% sPL组和10% sP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对照组、2.5%sPL组、5%sPL组、10%sPL组RA-FLS增殖率分别为87.33%±10.98%、76.17%±8.18%、60.83%±7.99%、75.83%±8.4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51%±1.16%、16.23%±2.75%、29.69%±3.80%、16.37%±2.29%,小管形成数分别为(41.00±7.55)、(26.67±4.16)、(11.67±3.51)、(26.00±6.56)个,迁移细胞数目分别为(443.00±54.06)、(282.33±31.66)、(154.64±23.18)、(292.00±35.03)个,侵袭细胞数目分别为(243.30±27.39)、(67.00±12.53)、(22.33±8.74)、(79.33±14.98)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795、38.095、34.278、29.352、94.772, P值均<0.05);2.5%sPL组、5%sPL组、10% sPL组RA-FLS细胞增殖率、血管管腔形成数量、迁移细胞数目和侵袭细胞数目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 sPL组中细胞增殖率、小管形成数、迁移细胞数目和侵袭细胞数目均明显低于2.5% sPL组和10% sPL组,细胞凋亡率则高于2.5% sPL组和10% sP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对照组、2.5%sPL组、5%sPL组、10%sPL组RA-FLS PCNA、CyclinD1、Bax、Bcl-2、MMP-2、MMP-9、VEGF和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2.5%sPL组、5%sPL组、10% sPL组细胞中PCNA、CyclinD1、Bcl-2、MMP-2、MMP-9、VEGF和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 sPL组PCNA、CyclinD1、Bcl-2、MMP-2、MMP-9、VEGF和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2.5% sPL组和10% sPL组,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则高于2.5% sPL组和10% sP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sPL对RA-FLS的增殖、迁移、侵袭、血管生成以及炎症因子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对RA-FLS凋亡具有促进作用,且SPL对RA-FLS的生长抑制效果与SPL浓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分子机制及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炎症、氧化应激、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以及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在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共同致病机制。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LC-PUFAs)作为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ω-3 LC-PUFAs及其衍生物在预防和治疗视网膜疾病时涉及多个过程,深入挖掘其与病理机制间的关系,或许可为治疗提供潜在靶点。现对ω-3 LC-PUFAs及其衍生物对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机制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具有类似发病机制的视网膜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大鼠肺气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对大鼠肺气肿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健康8周龄Wistar大鼠24只,雌雄不限,体重180~200 g,由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数字序号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为健康对照,B组为病理对照,C组为治疗组。采用单纯被动烟熏法制作Wistar大鼠肺气肿模型,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腺病毒(Ad-HGF)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于转染48 h时尾静脉采血留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人源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治疗4周后,对各组大鼠腹主动脉采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评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增殖核抗原及平均血管密度,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各组大鼠肺部细胞凋亡情况,并对各组凋亡指数(AI)、增殖指数(PI)及平均血管密度,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人源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体内高度表达,且在转染48 h时血浆浓度仍达到58.493 ng/ml;肺气肿模型组、治疗组均出现肺气肿改变,但治疗组较轻;治疗组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8.750±4.330)%比(83.500±5.424)%, F=16.548, P<0.05];肺部细胞AI在肺气肿组模型、治疗组大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16.228±1.432)%比(33.975±2.480)%, F=926.804, P<0.01];治疗组细胞PI及肺部平均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0.943)个/mm 2比(4.268±0.234)个/mm 2, F=280.346, P<0.01]。 结论:静脉注射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腺病毒通过促进肺血管新生,肺部细胞增殖达到对大鼠肺气肿病变的修复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沉默PHB减弱缺氧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自噬与增加顺铂化疗敏感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对缺氧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自噬及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H-SY5Y和SK-N-SH细胞系,取对数期生长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分别转染sh-NC和sh-PHB到细胞中,采用RT-qPCR检测PHB的mRNA表达水平验证转染成功。缺氧处理后,分别用不同剂量(0、5 μM、10 μM、25 μM、50 μM和100 μM)的顺铂处理细胞。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eclin1、LCⅡ/LCⅠ、Bax、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Student's t检验分析。 结果:和对照组比较,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缺氧组中SH-SY5Y和SK-N-SH细胞中PHB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转染sh-PHB后,RT-qPCR结果证实sh-PHB组中PHB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和control组比较,Hypoxia组Beclin1的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显著上调,然而和Hypoxia+sh-NC组比较,Hypoxia+sh-PHB组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显著下降。此外,CCK-8结果显示和Hypoxia+sh-NC组比较,Hypoxia+sh-PHB组中顺铂处理后细胞活性明显下降,提示顺铂敏感性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和Hypoxia+sh-NC+Cisplatin组比较,Hypoxia+sh-PHB+Cisplatin组中凋亡水平显著增加。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和Hypoxia+sh-NC+Cisplatin组比较,Hypoxia+sh-PHB+Cisplatin组中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沉默PHB可以抑制缺氧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自噬,同时增加顺铂化疗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时间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大鼠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大鼠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经皮心外膜电刺激诱导心室颤动方法建立大鼠CA模型。53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 n=5)、CPR组( n=12)和VNS组( n=36)。SHAM组不经历CA/CPR;VNS治疗分别设置在CA前30 min(PRE组, n=12)、自主循环恢复(recovery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5 min(POST5组, n=12)以及ROSC后30 min(POST30组, n=12),以统一的刺激参数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30 min。观察大鼠ROSC后24、48、72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72 h生存率。采用TUNEL染色检测ROSC后72 h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subunit-containing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CPR组(生存率为33.33%)相比,CA前VNS处理(PRE,生存率为75%)和CA后VNS处理(POST5组生存率75%;POST30组生存率83.33%)均可显著提高大鼠CPR后72 h生存率( P <0.05),降低ROSC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皮质细胞凋亡阳性率,而VNS各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VNS处理后脑皮质α7nAChR的表达较CPR组增加。 结论:CA前和ROSC后5 min和30 min给予VNS处理均对CA/CPR大鼠具有脑保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α7nAChR介导的抗炎与抗凋亡效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对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1(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介导肿瘤浸润T细胞的活化与凋亡。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关键步骤,多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其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调控PD-L1的表达水平,达到增强或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效果,为了解肿瘤免疫逃逸和对临床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文就组蛋白甲基化对PD-L1调控的结构和功能基础、组蛋白甲基化酶以及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对PD-L1表达调控等方面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X连锁凋亡抑制因子缺乏症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X连锁凋亡抑制因子(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缺乏症是一种先天免疫缺陷病,常合并HLH,对EB病毒的易感性增加,多在儿童期发病。目前认为发生HLH的机制是XIAP缺乏导致了固有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凋亡增加以及NLRP3炎症小体过度激活,共同导致了病原体的清除障碍及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XIAP缺乏症患者中HLH的病程一般较轻,病死率较低,但经常复发。除HLH外,该病还可同时合并一些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表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以治愈的方法,减低强度的预处理效果较好。一些新型靶向药物如IFN-γ单克隆抗体、IL-18及IL-6等拮抗剂也许有效,但尚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