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行学员基础+G z耐力测试与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测试飞行学员的基础+G z耐力,并对影响其抗荷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提升飞行学员抗荷能力与改进训练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57名健康男性飞行学员进行抗荷能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离心机基础+G z耐力、双下肢最大蹬力、最大呼气压力(maximal expiratory pressure,MEP)及最大吸气压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根据基础+G z耐力高低分组;基础+G z耐力较低组内按耐力终点视觉有无变化进行分组。按双下肢最大蹬力的水平高低分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离心机测试情况及飞行学员平时体能训练情况,根据问卷结果,按有氧训练强度分为低训练组(≤3次/周)与高训练组(>3次/周)。 结果:飞行学员的离心机基础+G z耐力测试结果为3.5 G和4.0 G 2个水平,平均为(3.56±0.17)G;双下肢最大蹬力平均为(449.3±105.6)kgf(1 kgf=9.806 N),MEP平均为(20.1±3.5)kPa,MIP平均为(10.5±2.3)kPa。基础+G z耐力4.0 G组的MEP高于3.5 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8, P=0.043)。基础+G z耐力3.5 G的飞行学员中,视觉无变化组的MEP高于视觉变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5, P=0.023)。高蹬力组(≥449.3 kgf)的基础+G z耐力高于低蹬力组(<449.3 k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0, P=0.035)。66.7%的学员以前未学过正确的抗荷动作;91.2%的学员进行长跑训练;82.5%的学员进行力量训练;57.9%的学员进行下肢力量训练,但其中45.6%的人不清楚每个肌群力量的正确训练方法。有氧训练的高训练组MEP高于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5, P=0.002);高训练组双下肢最大蹬力低于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5, P=0.022)。 结论:飞行学员的抗荷能力在离心机上表现不佳,应该尽可能提早安排初次飞行前的离心机体验与训练,同时加强以力量训练为主的抗荷体能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制定及效果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制定一套提高力量耐力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研究。方法:依据歼击机飞行员实战化训练的抗荷体能需求,研究制定出一套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并将HP抗荷动作的呼吸方式融入各训练项目动作中。训练项目主要包括杠铃深蹲、屈腿硬拉、杠铃卧推、斜板卷腹、坐蹬以及呼吸肌训练。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按照制定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进行12周训练,每周3 d,隔日训练;每个动作训练4组,训练强度按照"中-高-中-较高"、"中-较高-高-较高"的训练模式实施。测试受试者训练前后抗荷体能相关指标,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 t检验,评价抗荷体能训练方案的效果。 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受试者的杠铃深蹲、屈腿硬拉、杠铃卧推的1次重复最大力量(1 repetition maximum,1 RM)及10 RM均明显提高( t=6.382~16.767, P<0.01),3个训练项目的10 RM分别平均提高了51.5%、27.6%、46.0%;1 RM分别平均提高了57.7%、34.0%、45.2%。训练后双腿负重加倍的条件下斜板卷腹抬腿次数平均增加69.9%( t=7.508, P<0.01);腹肌耐受时间相等时,训练后能够耐受的负重是训练前的2倍。训练后双下肢蹬力力量耐力平均提高188.7% ( t=8.213, P<0.01)。训练后呼吸肌最大呼气压力(maximal expiratory pressure,MEP)与最大吸气压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分别平均提高了42.4%和19.7% ( t=7.361、4.119, P<0.01);呼吸肌力量耐力平均提高了270.0%( t=7.800, P<0.01)。 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可有效提升与抗荷能力密切相关主要肌群的力量与耐力,对于提升抗荷体能水平效果明显,为进一步在我军歼击机飞行员中试用验证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荷体能训练干预对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体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抗荷体能训练干预对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体质的影响,为更好地提高学生体质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根据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未来职业体能需求,研制相应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选择某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2021学年春季学期高一海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分别进行14周的抗荷体能训练和学校体育训练干预,比较分析干预前后学生体质的变化并探讨原因。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学生总体质成绩[(84.77±5.84)分]明显高于干预前[(77.03±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与干预前相比,2组学生的总分等级均由及格转为良好,且试验组优良等级率(78.26%)高于对照组(71.43%)。干预后2组学生的体重指数总分等级均为优秀。试验组学生干预前、后的肺活量为(4 208.58±768.18)ml和(4 215.29±561.74)ml,前后变异率为0.16%;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的肺活量为(4 282.80±547.75)ml和(4 121.77±463.70)ml,前后变异率为-3.76%。干预后,试验组学生的50 m跑总分等级由良好转为优秀,对照组等级由及格转为优秀,试验组优良等级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8.38%;2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等级均由及格转为良好,试验组学生优良等级率(63.16%)高于对照组(56.41%);2组学生的立定跳远等级均由及格转为良好。干预前2组学生的引体向上成绩分别为(17.62±21.13)分和(9.74±16.30)分,干预后分别为(61.49±25.68)分和(54.51±22.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且试验组学生的引体向上等级由不及格转为及格,而对照组等级仍为不及格,干预后试验组学生引体向上的优良等级率(32.44%)高于对照组(7.7%)。2组学生的1 000 m跑平均成绩干预后比干预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过14周抗荷体能训练干预,航校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上肢力量提升显著,提示抗荷体能训练对提高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明显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普通高中与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高三学生抗荷体质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对比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青航校)与普通高中高三学生招飞抗荷体质相关指标差异,探索青少年航空学校抗荷体质训练成果,为训练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参加 2022 年空军招飞医学选拔定选阶段的 160 名青航校高三学员与 191 名普通高中高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青航校学员按照既定培养方案在高中阶段接受专项抗荷体质训练,普通高中生体育锻炼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人体尺寸、体重、身体成分、肌肉力量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参照WHO标准将体脂率分为低(<15%)、正常(15%~20%)、高(>20%)3 个等级,采用四分位数法将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分为低(SMI≤下四分位数)、适中(下四分位数<SMI<上四分位数)、高(SMI≥上四分位数)3 个等级,对青航校和普通高中生进行分类统计.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体脂率、SMI与抗荷力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青航校学员身高、四肢长、平静胸围、体重高于普通高中生(均P<0.05),但两者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航校学员SMI高于普通高中生(P<0.05),但两者体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航校学员腰背肌力与下肢肌力的均值和峰值高于普通高中生(均P<0.05).青航校学员与普通高中生SMI分布存在差异(P<0.01),青航校学员中高SMI学员比例更高、低SMI学员比例更低;青航校学员与普通高中生体脂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与抗荷力量(腰背肌力峰值、腰背肌力均值、下肢肌力峰值、下肢肌力均值)呈正相关(r=0.32~0.39,均P<0.05),体脂率与抗荷力量不相关(r=-0.06~0.01,均P>0.05).结论 青航校抗荷体质训练在学员的抗荷相关肌肉力量提高方面成效显著,但在体脂率控制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未来青航校抗荷体质训练需兼顾肌肉训练与体脂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不同飞行员抗荷体能训练方案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建立兼顾飞行员无氧及有氧能力训练的科学训练方案,探索飞行员体能训练有氧无氧的适宜配比.方法 根据"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选拔两批次健康受试者共16名,年龄18~24岁.两批次受试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有氧无氧配比训练方案,训练周期为3个月.训练前后受试者心肺功能变化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评价,无氧能力变化采用力量变化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训练后两种训练方案受试者的杠铃深蹲、屈腿硬拉及杠铃卧推10RM及3RM负重均显著增加(P<0.001),并且两组间负重增长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肺功能测试结果显示,训练前后两组受试者所能耐受的最大负荷、最大心率及呼吸商均显著增加(P<0.01).与方案①试验组受试者比较,训练前后方案②试验组受试者的最大负荷[方案①为(29.12±19.69)W,方案②为(72.00±46.24)W)]及呼吸商(方案①为0.11±0.09,方案②为0.28±0.16)的提升幅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方案②试验组受试者的无氧及有氧能力均有效提升,说明该训练方案中有氧与无氧训练的配比设置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改良抗荷体能训练对飞行学员抗荷体质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8周改良抗荷体能训练对飞行学员抗荷体质的影响,评价改良训练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设计,以某校67名飞行学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训练,试验组采用改良抗荷体能训练(早操采用中-低强度有氧训练,将力量训练安排早操后6 h进行,每周2次力量训练间隔72 h,并根据个体差异渐进性增加训练负荷),对照组执行学校以往惯用体能训练,比较2组训练前后各项测试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肌肉量改善(t=5.920,P<0.001);2组间肌肉量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P<0.001).试验组深蹲、硬拉、卧推和趴拉最大力量均增加(t=16.141、11.343、10.345、12.098,P均<0.001),对照组深蹲、卧推和趴拉最大力量增加(t=2.403、3.655、9.180,P均<0.05);2组间各部位最大力量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48、6.845、5.674、3.807,P均<0.001).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和3 000 m跑测试均提高(t=10.288、10.682、10.122,P均<0.001);2组间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和3 000 m跑测试变化值均有统计学意义(t=4.434、6.777、3.896,P均<0.001).结论 8周改良抗荷体能训练通过对耐力与力量训练内容编排、训练顺序、时间间隔等训练要素调适,试验证明可以显著改善飞行学员的身体成分、肌肉力量和有氧能力,从而提高飞行院校学员抗荷能力,对飞行学校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专业体能提供试验依据和参考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体脂率和BMI对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抗荷力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8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体脂率、体质量指数(BMI)和抗荷力量进行研究,揭示体脂率、BMI对抗荷力量的影响,为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的科学选拔和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8所青少年航空学校355名15~17岁在校高二学生,对其身高、体质量、臀围及各项抗荷力量指标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结果 体脂率轻度增高组学生握力较低体脂率组和正常体脂率组增加(P<0.05);体脂率重度增高组学生握力较低体脂率组增加(P<0.05),而同体脂率正常组和轻度增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低体脂率组比较,体脂率轻度增高组平均背力增加(P<0.05),而体脂率重度增高组和肥胖组同低体脂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BMI组,超重组和正常体质量组的握力较低体质量组增加(P<0.05);而超重组和正常体质量组握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脂率和BMI会影响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的部分抗荷力量,在今后选拔和培养过程中应重视控制好学生体脂率和BM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4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入校1年抗荷相关身体围度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提高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抗荷能力,评估抗荷训练成果,改进训练方案,对2016年入学的青少年航空学生体质体型进行随访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随访研究,测量4所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颈围、胸围、双上臂围、腰围、臀围和双大腿围数值,以及双手握力、俯卧撑力量指标,并将2年数据进行自身对比分析.结果 4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胸围显著增加(P<0.001),上臂、大腿围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围(P<0.05)、臀围(P<0.001)增加,颈围稍减少(P<0.001).4所学校学生双手握力以及俯卧撑均有显著提高(P<0.001).左手握力提高10.3%,右手握力提高11.0%,俯卧撑提高56.0%.结论 抗荷力量训练显著提高了学生肌肉力量,学生胸部肌肉体积增加,上臂、大腿肌肉体积无显著变化,颈部肌肉体积稍减少,而腰臀部皮下脂肪厚度增加.将来需减少体脂含量,锻炼上臂、下肢及颈腰肌力量.抗荷力量训练显著地提高了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肌肉力量,为将来提高飞行人员抗荷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心理自尊与抗荷力量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测量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心理自尊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心理自尊与握力、腿力、背力等力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飞行学员的培养及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1833名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评,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南北方高一、高二学生之间自尊的差异;采用仪器检测学生的力量指标,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自尊评分和握力的相关关系;采用t检验的对比高自尊和低自尊个体力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自尊得分高于常模.南北方高一、高二学生的自尊评分均高于常模,高二学生自尊得分高于高一学生(P<0.05);北方学生自尊得分高于南方(P<0.05).高二学员高、低自尊个体力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培训,高二学生自尊显著增加,同时自尊是随握力增长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美国空军飞行员抗荷体能训练方案简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高性能战斗机的加速度载荷具有G值高、增长率快、持续时间长、多次反复出现等特点 ,机动飞行中飞行员必须用尽全身力气做抗荷动作才能对抗9G高过载的不利影响 ,避免空中意识丧失的发生.抗荷动作的关键是全身肌肉 ,特别是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肌群同步爆发性收缩 ,并持续保持肌肉紧张用力直到加速度载荷消失为止[1].由于肌肉收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体力消耗很大 ,极易产生疲劳.因此 ,要想获得良好的抗荷效果必须加强针对性的体能训练[2].国内外多数研究结果表明 ,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为主要目的的举重、类举重等无氧训练能够明显增强抗荷动作的抗荷效果 ,提高抗荷耐力[3-10].同时业已证明 ,无氧训练期间进行适度的跑步、游泳等有氧训练既能够增强+ Gz耐力 ,又有利于飞行员在反复用力的空战对抗中恢复体力 ,而过量的有氧训练则会引起+Gz耐力下降[11-1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