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公立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上海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开展情况进行典型案例调查和要素分析,总结AMS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为AMS进一步推广和落实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目的抽样,选择上海市7家典型医院作为样本,邀请AMS关键知情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基于AMS核心要素理论,运用主题分析法,对AMS实施情况及优秀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样本医院在AMS领导力支持和问责机制方面卓有成效,而在培训、跟踪及报告方面有待提升.部分医院在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拓展AMS行动,结合外部监管和内部评价等控制措施,逐步形成了符合机构特色的AMS策略,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在AMS后续推进中,医疗机构可在夯实自身治理架构和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借鉴优秀经验,选择因地制宜的AMS策略.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AMS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保障AMS落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菌药物管理项目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实施和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抗菌药物过度和不合理使用问题突出,亟需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项目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现有NICU抗菌药物管理项目多在发达国家开展,通过建立以新生儿科医师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以制定临床规范、审查和反馈为主要干预措施,结合教育、数据监测,达到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的目的。本文对NICU抗菌药物管理项目的干预措施、结局指标和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优化及国内推广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药师参与胸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胸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参与实践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医院2019年8月(实践前)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查找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制定改进措施与方法。临床药师采用医嘱审核、药学查房、用药培训等方法持续干预。对比2019年8月(实践前组)及12月(实践后组)胸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实践效果。结果: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患者医嘱审核1次/d、药学查房2次/周、用药培训1次/月。实践前纳入22例患者,实践后纳入26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时间、切口类别、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实践后组,术前给药时机适宜率为100.0%,高于实践前组的88.2%;术前预防给药品种遴选合理率为100.0%,显著高于实践前组的44.4%(χ 2=17.50, P < 0.001);术后预防用药疗程为(1.82±0.59)d,显著短于实践前组的(7.54±3.25)d( t=11.97, P < 0.001);抗菌药物费用为316.00(237.00,454.25)元,显著低于实践前组的1 136.00(391.81,2 184.65)元( Z=-2.78, P < 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为2.67(2.00,3.42),显著低于实践前组的8.88(3.92,19.18)( Z=-3.26, P < 0.05);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患者住院总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胸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实践能有效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显著提高预防给药品种合理率、缩短预防用药疗程、减少抗菌药物费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且不增加术后肺部感染风险、不增加住院总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对医院药品控费管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促进合理用药,观察医药费用控制效果。方法:通过多部门联合制定协调性的干预措施,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加强源头管理,制定合理药品准入制度,发挥医院药师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处方审核制度,设置临床用药权限,对抗菌药物和重点监控的辅助药物实行分级管理。观察鹤山市人民医院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前后5年合理用药指标及医药费用指标的变化[2017-2018年(干预前);2019-2021年(干预后)]。结果: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后,鹤山市人民医院的合理用药指标和药品费用指标明显持续优化。处方合格率逐年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分别从2018年(干预前)的5.2%、15.7%和47.2下降到2021年(干预后)的2.2%、10.9%和37.3,降幅分别为57.7%、30.6%和21.0%。用药结构日趋合理,国家基本药物金额占比上升了51.0%。辅助药物金额占比、药占比、门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均明显下降,由2018年(干预前)的20.9%、35.2%、79.1元和1 952.1元分别下降到2021年(干预后)的10.5%、21.8%、57.0元和1 751.0元,降幅分别为49.8%、38.1%、27.9%和10.3%。但非药品费用大幅上升,次均医药总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采取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的管理模式,对促进合理用药和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效果明显,有效推动基层医院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必要作为一种长效工作机制推行应用。建议以此类推应用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全面提高医疗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终末期7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药物相关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终末期老年(≥70岁)住院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发生情况与特点。方法:采用老年人1年内死亡率预测指数评分,对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261例次终末期老年患者,行基于DRPs Strand分类系统的DRPs类别、涉及药物、干预措施分析。结果:261例次终末期老年住院患者中,187例次(71.6%)患者存在672个DRPs,最常见的DRPs为安全性问题,包括药物不良反应271个(40.3%)及剂量过高149个(22.2%)。DRPs共涉及207种药物,发生DRPs频率较高的前5类药物依次为全身用抗感染药(20.7%,139/672)、神经系统用药(19.4%,130/672)、消化道及代谢方面用药(16.5%,111/672)、心血管系统用药(16.1%,108/672)及血液和造血器官药(13.7%,92/672)。由药师对672个DRPs进行干预,医师接受率95.7%(643/672)。干预建议中564个为用药调整,108个为用药监护。在用药调整干预中,280个(49.6%,280/564)建议为处方精简(停药或减量),精简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为全身用抗菌药(29.6%,83/280)、调节血脂药(7.9%,22/280)及抗血栓形成药(7.9%,22/280)。重度失能与非重度失能的终末期患者相比,平均DRPs数量(2比1个)及平均处方精简数量(1比0个)显著升高( Z=-4.83,Z=-3.61,均 P<0.001)。 结论:终末期老年患者药物安全性问题突出,重度失能的终末期患者面临更多的DRP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规范和提高我国急性胆道系统感染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依据最新文献和循证医学证据更新修订了《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本指南阐述了急性胆道系统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及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并明确了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希望能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治疗应综合外科干预、抗菌药物治疗和全身管理,在专科医师主导下,采取合理诊疗措施,准确把握手术方式和时机,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降低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耐药菌协作管理方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ICU和神经外科ICU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其中2018年入住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 076例,采用一般耐药菌防控模式,2019年入住ICU患者为干预组,共1 237例,推行针对CRE的MDT防控模式。采用χ 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CRE感染发现率、CRE检出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防控措施落实的依从性。 结果:采取MDT防控模式干预后,急诊ICU和神经外科ICU的CRE感染发现率分别由3.45%(14/406)和3.58%(24/670)下降至1.65%(9/547)和2.32%(16/690),CRE检出率分别由66.21%(96/145)和57.72%(86/149)下降至41.11%(51/124)和33.06%(40/121),病原菌均以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为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由65.00%(78/120)显著提高至92.73%(319/344)(χ 2=55.382,P<0.05);且干预组在单间隔离落实率、专组化护理率、物表清除率以及医疗用品专用率上较对照组有所提升(χ 2=21.646、18.116、39.869和19.713,P<0.01)。 结论:通过构建基于MDT模式的耐药菌多部门协作防控能有效提升ICU内CRE的防控成效,降低CRE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术室护士行为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一种严重的、可预防的术后并发症,与手术室感染风险因素相关.虽然引起SSI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特征、手术环境、手术过程、围手术期护理等,但手术室作为进行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最直接参与和影响SSI的发生.手术室护士是具有特殊岗位和职责的群体,直接参与手术过程的始末,担负手术室的感染防控重任,其行为与患者SSI直接相关.本文综述了手术室护士外在规范、活动与人员配置的监管、日常实践行为、医护配合和团队沟通与协调方面的行为对预防SSI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制订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减少SSI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降低SSI发生率,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12-2020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持续性综合规范管理实践及其效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价2012-2020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持续性综合规范管理实践及其效果.方法 采取持续性综合规范管理措施,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管理.对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大庆油田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病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将对照组(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1阶段干预组(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和2阶段干预组(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及患者住院总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费用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医院2011-2020年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 34.13%(P<0.05).经过两阶段干预,术前给药时间在0.5~1 h的比例、药品选择合理性及溶媒选择合理性均不同程度提高(P<0.05),术后用药时间也趋于规范化.患者人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费用呈下降趋势,人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费用占患者人均住院总费用的比例也在逐渐减小(P<0.05).结论 通过医院顶层设计及指标制定到职能科室专项管理及反馈,再到临床科室执行及整改的闭环管理模式,运行临床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使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向规范化、合理化逐渐转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逐渐提升,同时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早产儿生后72小时内停用抗菌药物质量改进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背景 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早发败血症经验性抗菌药物过度和不合理使用问题突出,与早产儿不良结局及儿童期免疫相关疾病发生风险增加相关.针对早发感染开展的抗菌药物管理项目(ASP)能够有效减少早产儿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目的 开展多学科协作性ASP以缩短早发感染经验性抗菌药物疗程,探讨ASP减少极早产儿生后早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设计 质量改进研究.方法 纳入 2020 年 11 月 1 日至 2023 年 7 月 31 日出生后 24h内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且胎龄<32 周的连续早产儿病例,排除严重的先天畸形、7d内死亡或出院、出生后 3d内存在明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的新生儿.以 2022 年 10 月 31 日为界,之前为对照组,之后为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进一步分为排除感染标准亚组、临床败血症亚组和确诊败血症亚组.通过建立多学科ASP团队,结合早发败血症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和疾病危重状态,评估和判断是否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ASP每周开展对NICU每例极早产儿抗菌药物进行审查、提供建议方案、并在NICU主任医师主持下实施反馈等一系列干预措施.主要结局指标 早期抗菌药物(生后 72h内)停用率.结果 对照组(2021 年 1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0 月 31 日)186 例,其中排除感染亚组 102 例,临床败血症亚组80 例,确诊败血症亚组 4 例;干预组(2022 年 11 月 1 日至 2023 年 7 月 31 日)135 例,其中排除感染亚组 58 例,临床败血症亚组 70 例,确诊败血症亚组 7 例.干预组和对照组总体及排除感染亚组分别比较,患儿因素、母亲因素和NICU治疗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败血症亚组比较,妊娠年龄、产前激素使用、产前静脉抗菌药物治疗和生后 7d内机械通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排除感染亚组早期抗菌药物停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干预组是对照组的2.8 倍(OR=2.76,95%CI:1.28~5.94),但ASP的实施没有对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天数(LOT)/1 000 患者日、早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死亡、晚发败血症发生率和NEC发生率产生干预效应.结论 NICU ASP能有效提高无早发感染极早产儿生后经验性早期抗菌药物停用率,需要审视ASP中临床败血症的诊断标准和经验性抗菌药物的评估时点,可能会提升早期抗菌药物停用率、减少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