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76例——皮疹、水肿、血小板减低、贫血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21岁。因皮疹1年、水肿2个月收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心脏、血液系统,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计数47×10 9/L,血肌酐586 μmol/L,24 h尿总蛋白8.2 g。心脏超声示心肌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重度肺高压。予甲泼尼龙冲击(1 g,1次/d,3 d,静脉滴注)效果不佳,出现少尿、恶性高血压,外周血涂片见破碎红细胞,考虑继发血栓性微血管病(TMA)。血浆置换后可短暂缓解,但TMA仍反复发作,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 13)活性为100%,ADAMTS 13抑制物阴性。予利妥昔单抗(100 mg,1次/周,4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0.5 g,1次/d,3 d,静脉滴注),病情缓解。3个月随访时血红蛋白91 g/L,血小板计数223×10 9/L,血肌酐283 μmol/L。SLE继发TMA时需评估ADAMT 13,其活性正常的患者治疗反应差。早期、积极治疗获得原发病缓解是关键,血浆置换有助于病情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19年5月83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TTP患者中,男27例、女56例,中位年龄39(10~68)岁。41例(49.4%)表现为五联征,79例(95.2%)表现为三联征。78.0%(46/59)患者PLASMIC评分≥6分。10例行TTP基因检测,5例TTP基因突变。10例在血浆置换(PEX)前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检测,9例ADAMTS13活性<10%。83例患者均接受PEX/血浆输注(PI)+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35例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或)免疫抑制剂。中位随访34(1~167)个月,总体有效率为81.9%,缓解率为63.9%,复发率为(35.7±7.1)%,3年总生存(OS)率为(78.6±4.6)%。单用PEX/PI+糖皮质激素组有效率(72.9%对94.3%, P=0.019)、OS率[(63.8±7.5)%对(94.3±3.9)%, χ2=8.450, P=0.004]低于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或)免疫抑制剂组。多因素COX分析显示高龄( HR=1.111,95% CI 1.044~1.184, P=0.001)、高ALT/AST比值( HR=1.353,95% CI 1.072~1.708, P=0.011)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TP患者多以三联征起病,可伴ADAMTS13活性下降。PEX/PI+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提高OS率。高龄和高ALT/AST比值患者预后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69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转归。收集69例成人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0例,中位年龄42(18~79)岁。64例可进行PLASMIC评分的患者,53例(82.8%)患者PLASMIC评分为6~7分。21例在治疗前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17例ADAMTS13活性<5%,3例为5%~10%,>10%的患者仅1例。69例患者均行血浆置换(PEX)和/或新鲜冰冻血浆输注(PI)治疗,其中43例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另有20例在PEX/PI+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或免疫抑制剂。6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1~57)个月,治疗后缓解率69.6%,复发率11.6%,2年总生存(OS)率为69.6%±5.5%。对可能影响OS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难治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26例复发难治患者2年OS率显著低于43例非复发难治者(41.5%±9.8% 比 83.7%±5.6%, P<0.001)。复发难治患者预后极差,需及早加用利妥昔单抗和/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以改善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引发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在治疗多种实体及非实体肿瘤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该文报告1例因应用靶向联合免疫治疗药物引发的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病例。患者原发病为肝内胆管细胞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期间,肿瘤负荷减轻但出现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及其抑制物正常,抗磷脂抗体阳性。肾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肾小球血栓性微血管病伴免疫复合物沉积。经停用抗肿瘤药,予“虫草制剂、α-酮酸片”护肾、升血小板、抗凝等治疗,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肾功能稳定,尿蛋白降至弱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系统性硬化症继发血压正常肾危象合并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52岁,因全身皮肤变硬2年,胸闷、气促3 d于2021年4月22日入院。患者2018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遇冷变白变紫变红,颜面、四肢、胸腹部、背部皮肤逐渐变硬。2019年12月我科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弥漫型,硬化期)继发间质性肺炎,血压117/74 mmHg(1 mmHg = 0.133 kPa),抗核抗体和抗Scl-70抗体阳性,予泼尼松和环磷酰胺(累积量7 g)治疗,好转后出院并长期服药,多次自行停药。2021年4月19日出现气促、胸闷,夜间平卧时明显,坐起后缓解,四肢乏力、头晕,纳差、呕吐,无发热,无胸痛、心悸,无腹痛、腹胀,尿量200 ~ 300 ml/d。体检:未见明显异常,血压130/80 mmHg。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变硬,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4.9 g/L(参考值:115 ~ 150 g/L,下同),血小板70.9 × 10 9/L[(125 ~ 350)× 10 9/L];乳酸脱氢酶870 U/L(109 ~ 245 U/L);肌酐228 μmol/L(45 ~ 84 μmol/L),2 d后升至383 μmol/L;尿潜血阳性(+++),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702 mg(< 150 m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48.72%(40% ~ 130%),外周血破碎红细胞5%(< 2%)。肾穿刺组织病理:系膜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可见透明血栓;肾小球毛细血管壁IgM、C3沉积;肾小管-间质轻度损伤;小动脉内可见血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组人ADAMTS13通过调节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放射性肠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rhADAMTS13)对放射性肠损伤的防护效应。方法:将30只C57BL/6 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12 Gy腹部照射组(单纯照射组)和rhADAMTS13联合12 Gy照射组(联合组),分别为6、12和12只。联合组于照射前3 d给予2.5 μg/kg rhADAMTS13尾静脉注射,单纯照射组和联合组给予单次12Gy X射线腹部照射。于照射后1和3 d处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肠组织Ki67、TNF- α和MPO表达水平,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照射组照射后1(1.38±0.11)和3 d(1.70±0.10)小鼠血浆vWF水平增高( t=6.20、12.29, P<0.05),ADAMTS13水平降低( t=9.82、22.83, 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组照射后1(1.23±0.12)和3 d(1.48±0.09)小鼠血浆vWF水平减低( t=2.93、3.96, P<0.05),ADAMTS13水平升高( t=5.09、9.82, 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照射后3 d联合组绒毛长度缩短程度明显降低( t=8.51,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联合组照射后3 d隐窝Ki67 +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t=9.82, P<0.05),TNF- α和MPO浸润程度明显降低( t=15.44、14.33, P<0.05)。此外,rhADAMTS13干预能显著降低照射后1和3 d小鼠血浆CRP( t=5.02、2.96, P<0.05)和MDA( t=2.47、2.55, P<0.05)的含量,并增加SOD活性( t=2.64、5.64, P<0.05)和T-AOC( t=3.05、5.07, P<0.05)。 结论:rhADAMTS13能够通过降低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电离辐射所致小鼠肠损伤,为放射性肠损伤的防护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合并急性胆石症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22岁孕妇,孕3产0,贫血、血小板减低2年,因“宫内孕19 +3周,头痛1个月,腹痛3 d,皮肤黄染1 d”入院。查体皮肤黄染、瘀斑,口唇苍白,肝肾功能受损、胆红素显著升高;影像学检查:肝内外胆管扩张。初步诊断:宫内中孕期,胎死宫内,梗阻性黄疸,血小板减少,中度贫血。经多学科会诊,急诊行支架引流及对症治疗,黄疸缓解;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见破碎红细胞3%,于血浆置换同时行药物引产顺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1%,ADAMTS13抑制物阳性,诊断为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予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及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缓解出院。妊娠合并急性胆石症及TTP极罕见,危及母胎安全,本文结合文献及诊疗经过,分析其诊断及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间隔区结构域突变对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中的氨基酸残基TEDRLPR以点突变技术逐个基因突变(突变体M1~M7),将构建的ADAMTS13与其突变体质粒转染至人胚肾HEK293细胞,稳定表达后提纯重组蛋白.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在变性条件、剪切应力作用和ADAMTS13抗体处理后裂解vWF的能力.结果: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实验,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对FRET-vWF73剪切能力降低(P<0.05).变性条件下,野生型ADAMTS13可以将vWF多聚体裂解,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的裂解活性明显降低(P<0.01).在体外剪切应力作用下,与野生型 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 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裂解vWF多聚体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与vWF之间的结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DAMTS13的C末端与vWF之间存在多个结合位点.ADAMTS13抗体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裂解vWF的能力.结论:间隔区突变后ADAMTS13的活性降低.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可能是ADAMTS13在底物识别时的重要作用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外周血PLA2R抗体、25(OH)D3、ADAMTS13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病情、肾功能损伤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25羟维生素D3[25(OH)D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13(ADAMTS13)与其病情程度及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2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根据病理分期结果分为1期组(55例)、2期组(24例)、3期组(43例).另选同期于本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并评价患者肾功能情况,患者24 h尿蛋白量减少≥50%、水肿症状减轻或消失,纳入良好组,其余纳入不良组.比较1期组、2期组、3期组、健康组研究指标[PLA2R抗体、25(OH)D3、ADAMTS13活性]、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AL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LA2R抗体、25(OH)D3水平、ADAMTS13活性与24 h尿蛋白、ALB水平的关系.比较良好组与不良组的PLA2R抗体、25(OH)D3水平、ADAMTS13活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A2R抗体、25(OH)D3、AD-AMTS13单独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PLA2R抗体、24 h尿蛋白水平为3期组>2期组>1期组>健康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水平、ADAMTS13活性、ALB水平比较,3期组<2期组<1期组<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A2R抗体水平与24 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620,P<0.05);25(OH)D3 水平、ADAMTS13 活性与 24 h 尿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r=-0.625、-0.607,P<0.05);PLA2R抗体水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591,P<0.05);25(OH)D3水平、ADAMTS13活性与ALB水平均呈正相关(r=0.742、0.899,P<0.05).良好组患者63例,不良组患者59例.良好组PLA2R抗体水平低于不良组,而25(OH)D3水平、ADAMTS13活性均高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A2R抗体、25(OH)D3、ADAMTS13单独检测预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836、0.713,均低于3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0.860(P<0.05).结论 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PLA2R抗体水平会随着患者疾病恶化而逐渐升高,而25(OH)D3水平、ADAMTS13活性会随病情加重而逐渐降低,且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有较高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无流体剪切力条件下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表面上ULVWF的情况,采用ELISA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基中VWF抗原量的变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有无流体剪切力或凝血因子Ⅷ(FⅧ)条件培养基中的VWF和蛋白水解片段的数量.多聚体分析评估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的情况.将组胺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ADAMTS13和各种N-和C-末端截断的突变体一起孵育,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与细胞保持结合的ULVWF,ELISA测定内皮细胞释放出的ULVWF,确定降解内皮细胞上ULVWF所需的ADAMTS13结构域.结果:在无流体剪切力下,重组ADAMTS13和血浆ADAMTS13迅速降解了内皮细胞表面上新形成的ULVWF.ULVWF的蛋白水解过程依赖于培养时间、ADAMTS13浓度和剪切力.ADAMTS13介导的蛋白水解释放的VWF分布与组胺刺激下内皮细胞分泌的VWF分布非常相似,提示ULVWF在内皮细胞表面发生裂解.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需要ADAMTS13半胱氨酸富集区(Cys-rich,CysR)结构域和间隔区结构域,但不需要ADAMTS13的7个TSP1重复序列(TSP1 2-8)和2个补体结合区(CUB)结构域.结论:内皮细胞上ULVWF聚合物在无流体剪切力下也对ADAMTS13的裂解敏感,这为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结合的ULVWF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可能有助于理解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