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钙素原在脓毒血症与肺部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脓毒血症(sepsis)是由于机体特别是肺感染的不协调反应引起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器官脏器功能障碍,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危重症,其因高发生率及病死率备受关注[1]。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病死率。目前关于脓毒血症在临床上主要面临着早期诊断缺乏快速准确生物标志物、治疗时抗生素使用与停止时机难把控、预后指标指示性较差等主要问题。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的出现解决了这些的困难。生理情况下PCT主要由甲状腺的C-细胞合成,在肝、脾、肺、肾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并在PCT进入全身循环之前转化为降钙素。PCT作为传统的炎症标记物,应用在脓毒血症的诊断中准确有效,经济简便,同时在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及评估预后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目前脓毒血症的指南共识中PCT是唯一推荐在脓毒血症中大量使用的生物标志物。引起脓毒血症的病原学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中以细菌性感染为主,由于不能准确识别感染源,无法准确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类型[2]。Le Moullec等1984年首次提出PCT是降钙素116个氨基酸残基,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合成并释放进入血液,在正常人群血清及病毒感染层面处于较低水平(<0.05 ng/ml),脓毒血症患者由于感染较为严重,PCT水平较高;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抗菌治疗后,PCT的水平会明显下降,提示PC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PCT在细菌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7年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确定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流行范围,并评估其流行风险,为鼠疫监测及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在玉龙县8个乡镇,每个乡镇根据地理景观、海拔、人口、面积等各选取2 ~ 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样点,10 - 11月采用夹(笼)夜法捕获小型兽类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等分离鼠疫菌,并用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鼠疫F1抗原和抗体,自毙小型兽类标本同时进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鼠疫特异性抗原;采集犬、猫、鼠等指示动物血清使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共获包括自毙小型兽类在内的宿主动物1 019只,隶属4目6科12属22种。其中工具捕获小型兽类1 016只,室外996只,室外捕获率为25.28%(996/3 940),其构成为齐氏姬鼠占30.32%(302/996)、斯氏家鼠占22.09%(220/996)、大绒鼠占17.37%(173/996)、灰麝鼩占12.35%(123/996),均是调查区小型兽类的优势种;社鼠占8.13%(81/996)、大足鼠占4.02%(40/996)、褐家鼠占1.81%(18/996),均为常见种。居民区室内共捕获小型兽类9种20只,捕获率为1.11%(20/1 800)。其中褐家鼠占30.00%(6/20)、大足鼠占25.00%(5/20)、小家鼠占10.00%(2/20),均为居民区优势鼠种。8种18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67匹,隶属3科5属5种,总染蚤率为1.77%(18/1 019),总蚤指数为0.070。居民区室内获寄生蚤49匹,3种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染蚤率为19.05%(4/21),蚤指数为2.333。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9.52%(2/21),蚤指数为0.571;猫栉首蚤指名亚种蚤指数最高,为1.571,染蚤率为4.76%(1/21),二者为居民区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室外5种1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18匹,染蚤率为1.40%(14/998),蚤指数为0.018。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0.50%(5/998),蚤指数为0.005;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次之,为0.40%(4/998),蚤指数为0.004;方叶栉眼蚤的蚤指数最高,为0.007,染蚤率排第三,为0.30%(3/998);棕形额蚤指名亚种的染蚤率和蚤指数均最低,分别为0.20%(2/998)和0.002。方叶栉眼蚤、缓慢细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为室外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共采集指示动物血清419份,其中犬血清402份,IHA检测结果阳性1份,阳性率为0.25%(1/402);猫、鼠血清共17份,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小型兽类脏器分离培养鼠疫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均为阴性;自毙小型兽类RIHA检测阴性。结论: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新增一个鼠疫指示动物阳性点,应加强该区域的鼠疫疫情监测和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内皮微粒及肾脏皮质微循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明确脓毒症大鼠肾脏皮质微循环特点及其与血浆内皮微粒(EMP)表达之间的关系,评价血必净注射液作为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10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每组10只。采用高位结扎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Sham组只翻动盲肠,不进行结扎穿孔。基于高位结扎CLP致死率高,血必净组于制模后即刻经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4 mL/kg、12 h 1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液90 mg/kg、6 h 1次;阳性药物对照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生理盐水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液;Sha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相同频次进行干预。术后48 h记录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和血乳酸(Lac);应用测流暗场成像技术监测肾脏皮质微循环血流;采用哌莫硝唑免疫组化法评估肾组织缺氧程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EMP水平,并分析EMP与肾脏皮质微循环灌注指标的相关性;同时测量血肌酐(SCr),并采用肾组织损伤评分(Paller评分)评价肾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程度。结果:与Sham组相比,阳性药物对照组和血必净组大鼠灌注血管密度(PVD)、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和MAP均明显下降,缺氧指示剂哌莫硝唑阳性表达明显增加,Lac、EMP、Paller评分和SCr均明显升高。但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血必净组大鼠肾脏皮质微循环血流明显改善,PVD和MFI显著升高〔PVD(mm/mm 2):16.20±1.20比9.77±1.12,MFI:2.46±0.05比1.85±0.15,均 P<0.05〕,Lac水平明显降低(mmol/L:4.81±1.23比6.08±1.09, P<0.05),MAP略有升高〔mmHg(1 mmHg=0.133 kPa):84.00±2.00比80.00±2.00, P>0.05〕,提示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大鼠肾脏皮质微循环灌注,而这种效应不依赖于MAP的改变。血必净组肾脏皮质哌莫硝唑阳性表达量较阳性药物对照组明显降低〔(35.89±1.13)%比(44.93±1.37)%, P<0.05〕,提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肾脏缺氧程度。血必净组大鼠血浆EMP水平较阳性药物对照组显著降低(×10 6/L:3.49±0.17比5.78±0.22, P<0.05),且EMP水平与PVD和MFI均呈显著负相关( r值分别为-0.94和-0.95,均 P<0.05),提示脓毒症大鼠血浆EMP水平升高与肾脏皮质微循环障碍高度相关,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EMP的产生。血必净组Paller评分较阳性药物对照组显著降低(分:46.90±3.84比62.70±3.05, P<0.05),SCr水平亦明显低于阳性药物对照组(μmol/L:121.1±12.4比192.7±23.9, P<0.05),提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肾损伤程度,改善肾功能。 结论:作为抗菌药物的辅助治疗,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浆EMP表达,改善肾脏皮质微循环,减轻肾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含有内部阳性对照的支原体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含有内部阳性对照的支原体荧光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期用于支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建立含有内部阳性对照的支原体荧光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专属性、检测限和耐用性评价。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毒种是否污染支原体,并与培养法和指示细胞法结果相比较。结果:建立的支原体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度好,可以扩增11种含有支原体16S rRNA基因的质粒,扩增效率较高。与生孢梭菌、丙酮丁醇梭菌、嗜酸乳杆菌、肺炎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黑曲霉、白念珠菌、Vero细胞、RD细胞、SF9细胞基因组DNA均无交叉反应。内部阳性对照扩增效率与支原体目的基因扩增效率基本一致,可用于检测是否存在PCR抑制物。检测敏感度高,用7500 Fast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可检测到10菌落形成单位(CFU)/ml的发酵支原体,5 CFU/ml的精氨酸支原体、鸡毒支原体、猪鼻支原体、莱氏无胆甾原体、口腔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滑液支原体,以及1 CFU/ml的螺原体。耐用性好,在每种支原体检测限水平上,不同型号荧光定量PCR仪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该方法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毒种为支原体阳性,与培养法和指示细胞法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含有内部阳性对照的支原体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度好、敏感度高、耐用性好,可作为支原体检测的替代方法用于支原体的快速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民用航空人员色觉检测与航空医学鉴定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综述国内外对民用航空人员色觉异常的检测手段及航空医学鉴定标准,以期为我国民用航空人员色觉评估方法研究和色觉标准的修订提供借鉴。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色觉相关文献、各国民航航空医学手册及色觉相关标准 。资料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43篇。资料综合 色觉是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空实践中对识别信息、检测信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上航空医学领域中常用的色觉检测手段有假同色图、色相排列法、色觉镜、色灯测试、色觉评估和诊断测试、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模拟器测试、Rabin视锥对比度测试和操作性色觉分析。各国对色觉异常的诊断程序和航空医学鉴定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大多采用多种检测手段联合的方法对色觉异常者进行识别和航空医学鉴定,色觉相关关键驾驶任务的操作能力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型的电子终端设备辅助的色觉检测方法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结论:民用航空人员色觉检测手段多种多样。如何客观和量化地评估民用航空人员色觉异常的程度及其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建立更为适当的色觉航空医学鉴定标准,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和努力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COVID-19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6日至2021年2月15日北京市报告的20 681例密切接触者基本信息、暴露信息及转归信息,分析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北京市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2.16%(447/20 681);年龄 M( P 25, P 75)为35(27,49)岁;以20~59岁人群为主(81.77%,16 912/20 681);隔离观察方式主要为集中隔离(82.15%,16 989/20 681);主要暴露类型占43.96%(9 093/20 681),分别为同室工作/学习(16.06%,3 322/20 681)、同乘交通工具(12.88%,2 664/20 681)、诊疗/护理(7.80%,1 612/20 681)和同住(7.23%,1 495/20 681)。指示病例的职业分别有干部职员(19.34%,3 999/20 681)、家务待业(17.34%,3 586/20 681)、商业服务(13.85%,2 864/20 681)、餐饮食品业(10.77%,2 228/20 681),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占61.30%(12 677/20 6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暴露类型,同餐( OR=3.96,95% CI:2.30~6.83)、同住( OR=6.41,95% CI:4.48~9.17)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相比于其他职业,指示病例的职业为餐饮食品业( OR=3.06,95% CI:1.29~7.25)和教师( OR=4.94,95% CI:1.43~17.08)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同餐和同住是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暴露类型;指示病例为餐饮食品业或教师职业者,其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增加。应继续采取集中隔离、疫苗接种等COVID-19综合性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改良子宫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保留子宫骶棘韧带固定术(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8例II~IV度POP患者,其中33例采用保留子宫SSLF(观察组),35例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和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得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173.94±52.14)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2.72±0.45)d及平均住院时间(7.09±0.63)d,对照组术中失血量(228.86±53.40)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4.54±0.61)d及平均住院时间(9.22±0.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9.57±9.50)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01.06±8.64)min,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FDI-20、PISQ-12改善是显著的,观察组术后6个月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两组PFDI-2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手术方式POP-Q各指示点位置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保留子宫SSLF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中重度POP患者均有效果,但保留子宫的SSLF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明显优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且满足了多数患者要求保留子宫的愿望,改善了POP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术后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部小切口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腹部小切口阴道骶骨固定术(AMISC)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采用AMISC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重度POP患者共30例,包括穹隆脱垂10例、盆底重建手术后脱垂复发9例。AMISC特别适用于:(1)内科合并症多,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腹腔镜手术,但能耐受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和经腹手术者;(2)需同时进行腹部其他手术的POP患者,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等,利于手术标本的取出,避免碎解标本;(3)偏爱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不够熟练的医师;(4)多次盆腹腔手术史,估计盆腔粘连较重的患者。通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估客观效果,通过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患者整体印象改善评分(PGI-I)评估主观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合并1~3种内科合并症,均顺利实施了AMISC,无中途停止、延长切口或改用其他术式者,手术时间为(110±19) min。术后随访时间为(33.5±12.4)个月(范围:8~49个月),术后POP-Q指示点Aa、Ba、C、Ap、Bp测量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1),其中C点由术前的(2.33±2.50) cm明显降为(-7.54±1.18) cm。阴道顶端和后壁手术成功率均为100%(30/30),前壁为97%(29/30)。术后PFDI-20、PFIQ-7评分均显著下降( P<0.01),术后PGI-I问卷中29例患者为“明显改善”,总体主观满意率为97%(29/30)。术中骶前静脉丛出血2例(7%,2/30),无膀胱、肠管、输尿管等副损伤。术后无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阴道顶端网片暴露2例(7%,2/30)。 结论:AMISC既相对微创又规避了腹腔镜的不足,学习曲线短,是治疗重度POP有效、经济、便捷的手术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胸腔积液miRNA检测用于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免疫学及综合性诊断策略来实现,且与恶性胸膜疾病及其他感染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困难。胸腔积液中存在着丰富的蛋白质、非编码RNA及代谢产物,能够反映宿主疾病病理进程和免疫状态,在胸腔积液中寻找能够指示结核性胸膜炎疾病进程和免疫状态的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微小RNA由于在各种临床样本中稳定性极高,能够快速准确地定量,使其有望成为一种非侵袭性的生物标志物来追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目前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将综述胸腔积液miRNA检测用于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现状及问题,为开发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干预矽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尘肺是严重危害接尘工人健康的职业病,其中矽尘由于能够引起劳动者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而被视为危害严重的一种尘肺病诱发因素。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特点的成体干细胞,能够通过分泌胞外囊泡家族成员外泌体行使对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组织损伤等重大疾病的干预和调控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SCs及其外泌体在矽肺纤维化干预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今后利用MSCs及其外泌体治疗矽肺纤维化的机制和功能研究起到指示方向和策略建议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