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癫痫发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检查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体外循环(CPB)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情况,并探讨影响癫痫发作的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入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的87例CPB术后患儿(年龄3 d~110个月,中位年龄4.4个月),77例在术后72 h内行持续脑电图(EEG)及脑氧饱和度(ScO 2)监测,10例转出CICU后发生临床癫痫,再次转入行8~180 h的EEG监测。每4 h记录临床数据,包括血压、中心静脉压(CVP)、体温、动脉血气、乳酸、多巴胺、米力农、肾上腺素剂量,每天测量C反应蛋白(CRP)及前体脑钠肽(NT-proBNP)。记录人口数据、CHD外科手术复杂程度等级(STAT)及临床结局指标(机械通气、CICU停留、住院时间及是否死亡)。 结果:24例(27.6%)患儿出现癫痫发作,首次发作均于48 h内,其中7例为临床伴EEG发作,7例为脑电图发作,10例为临床发作,3例转归为癫痫,2例死亡并均有脑电图癫痫发作。癫痫组较无癫痫组手术时间更长、STAT分级更高、临床结局更差(均 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中,癫痫发作与肾上腺素剂量、体温、乳酸水平(均 P<0.01)、血压、CVP(均 P<0.05)及CRP( P<0.1)均呈正相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 2)]、ScO 2、米力农剂量呈负相关(均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癫痫发作与肾上腺素剂量( P<0.001)、乳酸水平( P<0.01)呈正相关。 结论:此队列术后早期癫痫发作发生率较高。与癫痫发作相关的围术期因素有许多,其中最显著的危险因素是肾上腺素高剂量和乳酸升高。在我国,CPB后脑损伤亟需得到重视,以减轻并改善神经发育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生儿三尖瓣腱索断裂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三尖瓣腱索断裂引起的三尖瓣脱垂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8年11月收治的1例三尖瓣腱索断裂、三尖瓣脱垂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中文以“新生儿、三尖瓣脱垂、乳头肌或腱索断裂、肺动脉高压”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英文以“(neonate OR newborn) AND (tricuspid valve prolapsed) AND (rupture OR necrosis) AND (papillary muscle OR chordae tendineae) A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为检索式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9月报道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患儿 男,9小时龄,因“生后皮肤青紫9 h”入院。患儿系足月剖宫产出生,生后10 min出现全身皮肤发绀、呼吸发憋,出生医院正压通气不能缓解,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生后9 h病情无好转转至河北省儿童医院。入院查血气分析提示动脉氧分压22.5 mmHg(1 mmHg=0.133 kPa),胸部正位X线片提示双肺透光度正常,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三尖瓣前叶脱垂、三尖瓣大量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水平右向左分流。予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吸入一氧化氮、静脉用曲前列尼尔联合降肺动脉压治疗,患儿低氧血症逐渐缓解,好转出院。患儿在11月龄时行三尖瓣瓣叶成形术+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卵圆孔未闭缝合术,术中证实为三尖瓣腱索断裂导致三尖瓣前叶脱垂,随访至22月龄发育状况良好。文献检索未发现中文文献,检索到英文文献12篇,加上本例共分析21例患儿资料,其中仅1例出生胎龄33周早产儿,其余20例均为足月新生儿;21例患儿中男12例。21例患儿均在生后早期出现发绀,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他治疗包括吸入一氧化氮、静脉用米力农、血管活性药、利尿剂、前列环素类药物等,6例患儿接受了体外膜氧合治疗。早期报道的2例生后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病例均在接受外科手术后存活,术中或尸检均发现三尖瓣脱垂、三尖瓣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结论:乳头肌或腱索断裂导致三尖瓣脱垂在新生儿期罕见,患儿可发生严重低氧血症,早期识别、充分心肺支持稳定血流动力学,适时外科手术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米力农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中脑血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米力农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中脑血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BMI 18~30 kg/m 2,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硝酸甘油组(X组)和米力农组(M组)。手术开始后M组持续静脉泵注米力农0.5 μg·kg -1·min -1,X组持续静脉泵注硝酸甘油0.5~1.5 μg·kg -1·min -1,维持CVP<5 cmH 2O。术中静脉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1~0.10 μg·kg -1·min -1维持MAP 60~90 mmHg,必要时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8~16 μg。分别于气管插管后10 min(T 1)、气腹建立后(T 2)、CVP达目标值后5和30 min(T 3和T 4)、CVP恢复正常值后5 min(T 5)和术毕(T 6)记录左侧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IBVm)、颈内动脉分钟血流量(IBF)、CO和CI。记录术野评分、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液体出入量和术后7 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X组比较,M组T 3-5时CO、CI、IBVm和IBF升高,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减少,术野评分升高( P<0.05);2组各时点术中液体出入量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对于硝酸甘油CLCVP而言,米力农CLCV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中脑血流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右心房功能参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右心房功能参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采用波生坦联合米力农治疗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63例)和无效组(21例)。于治疗前采用Philips 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右心功能进行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右心房功能参数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有效组主肺动脉内径(MPA)、右心室基底横径(RVd1)、右心室中部横径(RVd2)、右心房左右径(RAd)、右心室游离壁厚度低于无效组[(2.65 ± 0.23)cm比(2.90 ± 0.44)cm、(3.46 ± 0.43)cm比(3.76 ± 0.72)cm、(3.48 ± 0.42)cm比(3.88 ± 0.69)cm、(3.53 ± 0.81)cm比(4.03 ± 1.20)cm、(0.63 ± 0.12)cm比(0.72 ± 0.21)cm],舒张末期至收缩末期三尖瓣环位移(TAPSE)高于无效组[(2.08 ± 0.32)cm比(1.82 ± 0.4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Vd1升高( OR = 3.717, P<0.05)、RVd2升高( OR = 2.162, P<0.05)、RAd升高( OR = 2.838, P<0.05)和TAPSE降低( OR = 1.704, P<0.05)是患者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Vd1、RVd2、RAd、TAPSE预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0.831、0.872、0.909。 结论:右心结构参数提高及收缩功能参数降低是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波生坦联合米力农治疗无效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可根据各参数水平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脓毒症代谢中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脓毒症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临床危重症,无氧糖酵解在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HC)是脓毒症时机体损伤的调节因子,PDHC的去磷酸化或去乙酰化可上调其活性,使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促进乙酰辅酶A(CoA)的生成及氧化磷酸化的进程。PDHC的活化参与调节脓毒症时乳酸的平衡、炎性因子的释放和能量代谢,从而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多种药物可通过上调PDHC的活性来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包括二氯乙酸盐(DCA)、维生素B1、米力农、肿瘤坏死因子结合蛋白和环丙沙星等。本文通过对PDHC及其信号通路在脓毒症代谢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多器官功能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动脉压和心功能监测在新生儿肺内/肺外源性ARDS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内/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ARDSexp)新生儿在围生期肺动脉压(PAP)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128例,其中ARDSp 67例,ARDSexp 6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机械通气上机后氧合指数〔OI,OI=平均气道压(Pmean)×吸入氧浓度(Fi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100〕、PAP、心功能指标〔心排血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做功指数(RV-Tei)〕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记录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AH,肺动脉收缩压(PASP)>35 mmHg(1 mmHg=0.133 kPa)或超过体循环收缩压的2/3〕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PAP与NT-proBNP的相关性;同时动态观察ARDSp与ARDSexp合并中重度PAH(PASP 50~69 mmHg为中度,PASP≥70 mmHg为重度)新生儿应用强心药米力农治疗前后PAP和RV-Tei的变化。记录两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和预后;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新生儿28 d累积生存情况。 结果:ARDSp组新生儿PA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RDSexp组(97.01%比70.49%, P<0.01),OI、PAP、NT-proBNP和RV-Tei均明显高于ARDSexp组〔OI:17.61±6.12比11.04±5.35,PAP(mmHg):64.27±9.54比53.61±6.47,NT-proBNP(ng/L):23 126.32±1 485.14比18 624.24±1 647.15,RV-Tei:0.61±0.22比0.52±0.19,均 P<0.05〕;两组CI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P与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 r=0.918, P<0.01)。共有97例ARDS合并中重度PAH新生儿,其中ARDSp组63例,ARDSexp组34例;随米力农治疗时间延长,两组PAP和RV-Tei整体均呈下降趋势,ARDSexp组较ARDSp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7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P(mmHg):38.42±8.95比45.67±13.32,RV-Tei:0.58±0.19比0.61±0.13,均 P<0.05〕;两组拔管前PAP和RV-T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ARDSexp组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10.12±1.36比6.31±1.31,总住院时间(d):16.52±3.25比13.12±3.57,均 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RDSp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ARDSexp组(82.09%比95.01%;Log-Rank检验: χ2=5.062, P=0.025)。 结论:ARDS新生儿PAP和RV-Tei均明显升高,且ARDSp的PAP明显高于ARDSexp;动态监测PAP和RV-Tei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米力农改善氧合、降低PAP为治疗PAH的有效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两例负压性肺水肿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报道2例负压性肺水肿(NPPE)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并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对2012年8月、2019年12月上海松江区中心医院急诊危重病科收治的2例NPP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结果:2例患者既往均无呼吸及循环系统病史。一例儿童,全麻喉罩辅助下行眼科手术,术后清醒后在手术室立即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肺水肿、应激性心肌病、心源性休克,给予机械通气,静脉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和米力农治疗,顺利脱离呼吸机;另一例青年男性,急性会厌炎,明显呼吸窘迫、咳淡血性痰,出现低氧血症和意识丧失,急诊行气管切开,表现为急性肺水肿,镇静镇痛后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2例患者一周后均顺利转到普通病房。结论:NPPE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早期吸氧、镇静、机械通气等呼吸循环支持,预后良好。全麻中使用喉罩、出现急性会厌炎时应警惕NPP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极早产儿宫内动脉导管早闭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极早产儿宫内动脉导管关闭,胎龄22周胎儿心脏彩超提示动脉导管近闭合,25 +3周完全关闭,31 +5周剖宫产娩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心脏彩超提示右心室肥厚、右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经机械通气及一氧化氮吸入、米力农等治疗后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米力农和罂粟碱解除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乳内动脉痉挛的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米力农和罂粟碱解除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乳内动脉痉挛的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观察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0例患者,其中男103例,女97例;年龄46~74岁,平均(59.12±0.49)岁。全部患者存在明显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显示三支病变,均使用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依据解除乳内动脉痉挛方式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分别为罂粟碱表面浸润组(Ⅰ组)、罂粟碱腔内注射组(Ⅱ组)、米力农表面浸润组(Ⅲ组)和米力农腔内注射组(Ⅳ组)。比较各组术中离断LIMA流量、旁路移植后LIMA-LAD旁路血管流量、大隐静脉-钝缘支吻合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随访结果。结果:术中离断LIMA流量和LIMA-LAD旁路血管流量组间比较,Ⅲ组和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50±1.43)ml/min对(47.42±1.61)ml/min、(28.60±0.89)ml/min对(28.40±0.96)ml/min,均 P>0.05];Ⅱ组明显高于Ⅰ组[(60.36±1.28)ml/min对(47.42±1.61)ml/min、(42.40±1.25)ml/min对(28.40±0.96)ml/min],Ⅳ组明显高于Ⅲ组[(70.86±2.00)ml/min对(45.50±1.43)ml/min、(59.46±1.25)ml/min对(28.60±0.89)ml/min],Ⅳ组明显高于Ⅱ组[(70.86±2.00)ml/min对(60.36±1.28)ml/min、(59.46±1.25)ml/min对(42.40±1.25)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Ⅳ组钝缘支吻合时间[(7.14±0.72)min对(8.30±0.93)min、(8.10±0.89)min、(8.14±0.90)min]、使用多巴胺剂量[(3.76±0.40)μg·kg -1·min -1对(5.02±0.52)μg·kg -1·min -1、(4.84±0.48)μg·kg -1·min -1、(4.90±0.49)μg·kg -1·min -1]和艾司洛尔使用率(32%对60%、58%、58%)较其余三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Ⅳ组术后第1天V3导联ST压低水平[(0.34±0.18)mv对(0.71±0.22)mv、(0.68±0.20)mv、(0.69±0.22)mv]和术后第3天肌钙蛋白I[(0.24±0.08)ng/ml对(0.56±0.15)ng/ml、(0.54±0.11)ng/ml、(0.53±0.12)ng/ml]较其余三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四组患者1年乳内动脉旁路血管通畅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米力农腔内注射解除乳内动脉痉挛效果优于罂粟碱。米力农腔内注射解除乳内动脉痉挛可使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钝缘支吻合时间更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心肌损伤更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米力农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米力农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50例,性别不限,BMI 18~30 kg/m 2,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Child-Pugh分级A或B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25):米力农组(M组)和硝酸甘油组(NG组)。手术开始后M组持续静脉泵注米力农0.5 μg·kg -1·min -1,NG组以硝酸甘油0.5 μg·kg -1·min -1为起始剂量持续静脉泵注,维持CVP≤5 mmHg。于入室(T 0)、切皮(T 1)、开始切肝(T 2)、切肝完成(T 3)和术毕(T 4)时记录MAP和HR,T 1~4时记录CVP、CI和SVV,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测定Hb,T 1和T 4时测定血乳酸浓度,术后1、3和7 d时测定血清ALT、AST和Cr浓度。记录肝切面渗血评分、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出血量、术后恢复及术后7 d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NG组比较,M组T 2,3时CI升高,T 2时CVP降低,肝切面渗血评分、出血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浓度降低,术后腹腔引流管停留时间缩短( P<0.05)。2组术后1、3和7 d时血清AST、ALT和Cr浓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米力农降低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中心静脉压、减少出血量、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及组织灌注的效果优于硝酸甘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