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腹腔高压对其腹肌、膈肌损伤的病理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兔腹腔高压持续时间不同其腹肌、膈肌的病理改变进程。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2只,体质量2.7~3.2 kg。22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只;模型1组~3组,每组6只。4组实验兔制作腹腔高压动物模型,对照组加压水囊不注液;模型1组~3组加压水囊注入含龙胆紫溶液的生理盐水,每注入50 mL生理盐水测量腹腔内压力1次,最终使腹腔内压力达到20 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完成模型制备后24 h进行标本取材,模型1组~3组分别于完成模型制备后24、48、72 h进行标本取材。按实验规划时间点使用空气推注法常规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切取实验兔左侧膈肌和6 cm×4 cm大小前腹壁组织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生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标本的病理学改变。结果:22只实验兔均成功完成模型制备,模型1组~3组兔腹腔内压力达到20 mmHg时腹腔加压水囊量为260~380 mL。所有实验动物制备模型后活动明显减少,其中对照组实验兔摄食量轻度下降,模型1组~3组实验兔摄食量明显减少或不进食。实验过程中模型1组、3组各有1只实验兔死亡。(1)腹壁组织病理改变:对照组可见腹壁横纹肌脂肪变性;模型1组腹横纹肌间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模型2组腹横纹肌间可见出血,局部可见炎性坏死;模型3组可见横纹肌断裂,伴脂肪变性及玻璃样变性/坏死。(2)膈肌病理改变:对照组可见膈肌横纹肌肌束部分萎缩;模型1组可见膈肌横纹肌肌束部分萎缩,部分肥大;模型2组可见膈肌横纹肌肌束萎缩,萎缩的细胞核聚集,部分区域可见横纹减少或消失;模型3组可见膈肌横纹肌肌束部分肥大,部分萎缩,肌束间血管扩张充血。结论:腹腔高压可引起腹肌和膈肌出现明显的细胞损害,且随着高腹压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成人晚期糖尿病早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成人晚期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例成人受体施行了5例次同种异体胰岛移植。选用同血型成人脑死亡胰腺供体,在GMP实验室制备胰岛,通过门静脉途径将移植胰岛悬液30~60 min内注射移植入受者肝脏内。免疫抑制方案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三联,并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抑制移植后炎症反应。术后暂时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减量直至停用。结果:4例晚期糖尿病患者共施行了5次胰岛移植,其中1例患者施行了2次胰岛移植。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血糖及门静脉压力稳定。术后继续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4~12 mmol/L),4例次患者(包括2次胰岛移植患者)在第3~4周开始停用胰岛素,另外1例患者未完全停用胰岛素但用量较前减少74%。所有患者胰岛移植术后未再出现低血糖反应。3例患者C肽水平术后2~3周达到正常范围,1例患者(胰岛素未脱离)保持在0.45~0.6 μg/L(0.15~0.2 nmol/L)。另外,1例患者在停用胰岛素半年后再次出现血糖升高,遂行第2次胰岛移植,再次移植后10 d停用胰岛素。3例次术后肝脏穿刺口出血,其中2例次即行超声射频消融止血,1例次出血自行停止,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晚期糖尿病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远期疗效及维护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BMPR2基因突变的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家系病例汇报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合并疑似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遗传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收治的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家系合并疑似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及患者家系外周血基因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后进一步验证该突变所导致的mRNA缺失情况。以“HHT”“FPAH”“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 BMPR2)基因突变”为关键词,检索自2000年1月至2021年11月的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并进行复习。 结果:我们发现来自湖南益阳的一个家系中的2例患者,以咯血或肺动脉高压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无鼻出血等HHT临床特征,然而2例患者肺部均出现肺血管异常、肺动脉高压,WES发现 BMPR2基因突变(NM_001204.7:c.1128+1G>T)阳性而 ENG、 ACVRL1、 SMAD4基因阴性,对家族4代16人进行调查家系分析和sanger验证(发现其中7人携带该突变基因),然后转录水平mRNA测序进一步证实该突变导致8号9号外显子缺失,进行氨基酸序列推测发现该蛋白从323到425位的氨基酸出现了缺失。我们认为 BMPR2基因翻译不完整可能导致BMPR2功能障碍。因此,诊断为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合并疑似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两位患者均建议予以降低肺动脉压力治疗,同时行全身影像学检查筛查其他动静脉畸形,并年度复查心脏彩超,评估肺动脉压力变化。 结论:遗传性肺动脉高压(HPAH)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引起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的疾病,包括家族性PAH和单纯性PAH。 BMPR2基因突变是HPAH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上遇见年轻肺动脉高压患者,应注意家族史的询问。当病因不明时,建议进行基因检测。HHT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上遇到家族性肺部血管异常,肺动脉高压且合并反复鼻出血等临床表现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HPAH和HHT均无有效的特殊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包括降压、止血等)。建议该类患者动态检测肺动脉压力,生育前遗传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最小漏气法确定人工气道气囊压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最小漏气法与囊压表法给气管插管气囊注气后的气囊压力和呼吸机漏气量以及患者相关并发症,为临床气管插管患者获得合适的气囊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成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气管插管成功后,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床头抬高30°。试验组应用最小漏气法给气囊注气,并应用气囊测压表获得气囊压力值;对照组应用囊压表法注气使气囊压力达到25~30 cmH 2O(1 cmH 2O=0.098 kPa)。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充气时(0 h)和充气4 h、8 h气囊压力及呼吸机漏气量等参数,以及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100例重症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23~87岁,平均(68.53±8.46)岁;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16 d。①两组患者4 h和8 h时气囊压力均较初次充气时降低,呼吸机漏气量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间点气囊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mHg(1 mmHg=0.133 kPa):0 h为33.72±9.14比25.68±5.26,4 h为30.54±7.81比24.35±4.93,8 h为26.57±5.64比22.42±4.14,均 P<0.05〕,呼吸机漏气量均小于对照组(mL:0 h为25.57±8.51比34.65±9.47,4 h为40.54±8.51比60.34±7.85,均 P<0.05)。②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比10%, P<0.05),其他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气道黏膜水肿为14%比12%,溃疡为8%比6%,气管食管瘘为0%比0%,声音嘶哑为4%比6%,咳嗽为30%比34%,咽喉痛为28%比32%,气管软化为0%比0%,气囊破裂为10%比8%,均 P>0.05)。 结论:最佳的气囊压力对预防VAP及减少气道并发症十分重要,最小漏气法使临床获得的气管插管气囊压更加精准,漏气量少,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文献共引聚类方法的国际针灸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国际针灸研究热点,评价热点影响力,探讨相关研究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19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针灸研究相关文献,采用BICOMB 2.01软件抽取42篇高被引文献,根据文献间的相关性,构建42×42的共现矩阵,采用SPSS 26.0软件绘制共引聚类分析图,根据公式CPT=(C/P)/T=C/(P·T)计算聚类图中识别到的各个热点的CPT值,绘制各个热点中施引文献年度发文量的气泡图。结果:识别到23个研究热点,包括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的评定共识、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疗效评估、针灸镇痛机制等。气泡图显示,23个热点年度关注度各不相同,14个热点逐年增长,5个热点保持稳定,仅4个热点逐年下降。结论:近3年针灸研究方向聚焦于针灸适应证研究、针灸机制研究、循证方法学研究;中国是针灸适应证研究范围扩大的主要贡献力量;针灸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明显,中国针灸研究面临较大竞争压力,核心论文影响力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理治疗在难治性抑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难治性抑郁(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具有高自杀率和高复发率的特征。药物治疗对TRD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心理治疗是众多指南中被推荐用于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但既往研究和临床实践对心理治疗在TRD中的应用关注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心理治疗干预TRD的相关研究,综述心理治疗对TRD抑郁症状、自杀和复发风险的干预效果,并进一步阐述可能的疗效机制,包括通过处理TRD的早年创伤来改善其人际功能,从而缓解症状;干预TRD患者的失功能性认知模式来帮助他们应对负性生活事件,从而减少压力和抑郁情绪。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的局限性,指出未来研究可以考虑的方向:提高研究质量;增加行为学和生理学指标以进一步澄清疗效机制;明确心理治疗与其他治疗的配合方式;探索团体和线上治疗等形式的心理治疗以增加TRD心理治疗的可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推注压用于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程度评估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推注压用于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口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不孕患者共396例临床资料,均行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比较不同输卵管通畅程度组造影剂推注时压力峰值,并分析造影剂推注压力和输卵管通畅程度间关系。结果:双侧输卵管通畅192例,单侧输卵管通畅93例,双侧输卵管异常111例;双侧异常组造影剂推注压力峰值显著高于单侧通畅组、双侧通畅组( P<0.05),单侧通畅组造影剂推注压力峰值显著高于双侧通畅组(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推注压力峰值与输卵管通畅程度呈负相关( r=-0.634, P=0.03);396例患者超声造影检查后发生不良反应0级121例,Ⅰ级102例,Ⅱ级61例,Ⅳ级4例,分别占总数的30.56%、25.76%、15.40%、1.01%。 结论: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推注压与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程度相关,造影剂推注压力峰值可用于辅助评估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急性皮肤衰竭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皮肤衰竭(ASF)是指发生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或低灌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损伤。目前国内外对于成人ASF已有一定的认识和报道,但对儿童ASF鲜有报道。该文从儿童ASF的定义、病理生理学变化、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建议以期为儿童ASF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推动对儿童ASF的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学科协同 推进我国肺动脉高压规范化诊治体系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肺动脉高压(PH)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由于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可导致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的升高,继而进展为右心衰竭甚至死亡。PH的诊断涉及多学科,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其治疗不规范也较普遍。这些年,我国在PH的临床诊治及研究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其诊治及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我们呼吁进一步加强肺动脉高压领域的多学科协作,全面推进我国肺动脉高压的规范化体系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常规体检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作为一种危害多系统、多器官功能的慢性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等有很强的关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一些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因此,OSAS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显得尤为关键。但由于人群普遍对自己打鼾情况关注度低,往往忽略了对该病的常规检查,导致病情发展,延误了干预的最佳时机。而随着国家不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及要求日益提升,常规体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将睡眠问卷评估及整夜睡眠呼吸监测等检查列入常规体检中,不仅可以早期发现OSAS,进一步达到早期诊断和处理、干预自然病程的进展的目的;还可以减轻上级医院的工作压力,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在常规体检中增列睡眠问卷评估及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