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命案侦查过程中,准确找到被丢弃、掩埋的人体遗骸至关重要.寻找人体遗骸的方法主要有人类的视觉搜索、空中探测、地球物理技术、远程成像技术以及犬类嗅觉搜索技术等.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是一种公认的具有时效性的非侵入性搜索方法,是法医调查中最有价值的搜索工具.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和总结相关文献资料,以人体遗骸分解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理论基础,探寻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基本原理,对以人类血迹、人体组织、尸体腐败液、气味替代物作为嗅源训练犬类搜索人体遗骸技术在法医调查中的使用进行综述,从尸体腐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气味替代物和吸附装置的研发、犬类训练与使用的技战法等角度展望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掩味型紫草红花乳膏剂抗炎抗真菌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究掩味型紫草红花乳膏剂在体内和体外抗炎抗真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采用MTT、qPCR和ELISA法测定其抗炎作用;通过肉汤稀释实验、杀菌动力学、芽管抑制、XTT还原试验等方法来考察掩味型紫草红花乳膏剂的抗真菌作用;体内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皮肤病模型,考察其疗效和机制.结果 掩味型紫草红花乳膏剂中的紫草对RAW264.7 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红花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IL-6 的生成.紫草显著抑制白色念珠菌活性,其杀菌模式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紫草能显著减少白色念珠菌芽管的形成,破坏其生物被膜;红花对白色念珠菌没有直接杀灭作用,不能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但其显著减少白色念珠菌的菌丝生长,并提高其ROS水平.结论 掩味型紫草红花乳膏剂中紫草和红花配伍,可以协同起效,具有减轻炎症损伤,治疗皮肤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功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儿童友好型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的设计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针对小儿复方鸡内金散腥臭气、苦味等口感不佳问题,采用粉体改性技术改良创新为儿童友好型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方法 通过志愿者视觉模拟评分法、溶化性评价方法等,筛选速溶散的掩味剂、分散剂种类与用量.采用常规粉体性质测量方法比较小儿复方鸡内金散与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的粒径、比表面积、密度、休止角、接触角、微观形态、吸湿性等粉体学性质差异.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和志愿者感官评价方法对比评价 2种散剂气、味、砂粒感、溶化性等口感差异.结果 添加处方量 0.85%的β-环糊精可显著掩蔽鸡内金的腥臭气与苦味,添加处方量 49.15%的木糖醇可使速溶散在 15 s内快速溶化,溶化效果最好.传统散剂改良为速溶散后,粒径显著降低,粒径累积分布 90%时对应粒径(D90)从311.539 μm降低至 58.389 μm,比表面积从 0.065 8 m2/g增加至 1.018 2 m2/g,振实密度由 0.821 2 g/mL减小至 0.610 7 g/mL,休止角由 47.6°增大至55.3°.口感多模态评价结果表明,志愿者对速溶散的依从性更佳,速溶散几乎无苦味,仅具轻微腥臭味、砂粒感,明显甜味,溶化时间(14.8±6.3)s;而传统散剂具有较弱苦味、腥臭味,明显砂粒感,甜味较淡,溶化时间(26.7±8.5)s.结论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的速溶化改良实现了"口腔速溶、无水服药"功能,显著提升了服药口感,为中药儿童药或传统散剂的现代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苦味呈现机制、掩味技术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中药的口感是制约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中药制剂处方设计时的重要考察因素,而苦味中药在现有的中药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改善中药及其制剂的苦味,从而使患者更易于接受,对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药苦味的呈现机制、掩味技术以及苦味评价方法进行综述,为找到适合中药制剂的味道掩蔽技术及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便于中药制剂临床推广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儿童口腔崩解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口腔崩解片(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ODT)因服用方便、起效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儿童用药领域.本文综述了ODT的应用特点、国内外上市的品种和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与儿童ODT相关性大的因素,如药片的直径大小、形状以及口感调整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ODT研究的前景与安全性问题,为ODT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儿童口服凝胶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我国儿童用药规模超600 亿例,但现有儿童专用制剂数量少、品种单一,其研发、创新尤为必要.儿童食道狭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服药依从性低,传统药物剂型如胶囊剂、片剂、汤剂等易导致儿童喉部堵塞、呛咳甚至窒息.针对儿童服药特点,国外提出了口服凝胶剂的概念,以改善儿童患者的服药感受、降低误吸风险.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归纳了儿童口服凝胶剂的常用基质及制备方法,总结了该剂型的性质特点与质量控制方式,举例展示了其国内外应用研究概况及注册上市情况,以期推动国内儿童口服凝胶剂的发展,拓宽儿童专用药的研发空间,促进新型儿童制剂的开发,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药物掩味技术及其味觉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多数药物味道苦涩、口感刺激,导致患者顺应性差,其不良气味严重影响药物治疗效率.一款药物的成功研发不仅应满足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均一性、经济性的五大质量特征,同时患者对不良气味药物的顺应性也不容忽视.味觉掩蔽技术针对不同性质药物进行掩味,其发展对改善药物口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传统掩味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并介绍了新型掩味技术如熔融制粒、热熔挤出、3D打印、药物复合物制备、苦味抑制剂的掩味机制和适用范围.针对药物掩味效果阐述体外评测方法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体外溶出、味觉指纹分析技术以及体内评测手段如动物、人体口尝在掩味效果领域的应用,并提出BP神经网络评价预测模型对药物口感评测的新策略,以期为今后药物掩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分散片制备技术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分散片是一种新型口服固体制剂,相较于普通片剂,具有服用方便、崩解迅速、吸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出现了三维(3D)打印技术、掩味技术、增溶促溶技术、片剂分割技术等分散片制备新技术,另外还对其吸水率、润湿时间、崩解时间、分散时间和分散均匀性、混悬度等体外质量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总结分散片在制备技术和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分散片研究开发和质量标准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盐酸左西替利嗪掩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研究不同种类及用量的矫味剂对盐酸左西替利嗪口味的改善情况,以达到掩盖其苦味的目的.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作为参比制剂,通过人工口尝的方式确定盐酸左西替利嗪待测中间体溶液浓度;通过对电子舌测定信号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计算标准化欧式距离确定甜味剂种类及环糊精的种类及用量;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冻干干燥后的环糊精包合物粉末进行表征;对添加三氯蔗糖、β-环糊精掩味之后的盐酸左西替利嗪溶液进行口尝,对掩味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盐酸左西替利嗪待测中间体溶液质量浓度为1.25 mg·mL-1;三氯蔗糖掩味效果较好且更为安全,中间体溶液中的添加量为0.3%;8倍量的β-环糊精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表征结果显示,盐酸左西替利嗪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成功;志愿者口尝结果表明,添加了三氯蔗糖、β-环糊精掩味之后的盐酸左西替利嗪溶液苦味己完全被掩盖.结论 利用电子舌技术可以对盐酸左西替利嗪进行掩味研究,且操作简单、耗时短,客观性较强,结果可行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儿童中药口服液体矫掩味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儿童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研发过程中矫掩味是提高儿童用药顺应性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不同科属的中药含有不同的气味,且临床上中药制剂一般都以复方配伍,所以味道口感通常呈现出复杂交融的现象.目前改善中药口服液口感主要在炮制、前处理、工艺、添加辅料等方面进行矫掩味处理,但是各种矫掩味方法的效果和适用范围不同,在实际运用中也应根据药物的类型、剂型和设备需要来选择方法.本文通过对相关期刊文献和专利等整理和分析,对儿童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矫掩味辅料的分类、应用以及新型掩味技术进展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儿童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的矫掩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