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命案侦查过程中,准确找到被丢弃、掩埋的人体遗骸至关重要.寻找人体遗骸的方法主要有人类的视觉搜索、空中探测、地球物理技术、远程成像技术以及犬类嗅觉搜索技术等.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是一种公认的具有时效性的非侵入性搜索方法,是法医调查中最有价值的搜索工具.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和总结相关文献资料,以人体遗骸分解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理论基础,探寻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基本原理,对以人类血迹、人体组织、尸体腐败液、气味替代物作为嗅源训练犬类搜索人体遗骸技术在法医调查中的使用进行综述,从尸体腐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气味替代物和吸附装置的研发、犬类训练与使用的技战法等角度展望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人用狂犬病疫苗研发与保护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急性传染病.虽然狂犬病灭活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狂犬病毒感染,但存在接种剂次多、成本高等缺点,亟需研发有效、价格适中的新型狂犬病疫苗.近年,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佐剂疫苗和嵌合疫苗等新型狂犬病疫苗被研究用于防治狂犬病毒感染.现就新型狂犬病疫苗的研发情况、保护效果及其在预防狂犬病病毒感染等方面作一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小板聚集在新生犬动脉导管闭合过程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在新生犬动脉导管闭合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影响。方法:选取24月龄比格母犬4只,分别编号为1、2、3、4,分两批在预产期前1~2 d进行剖宫产取出仔犬。母犬1和2为第一批,经剖宫产取出新生犬18只,作为对照组,按出生后时间点分为1、4、12 h 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新生犬出生后即刻经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母犬3和4为第二批,经剖宫产取出新生犬19只,作为替罗非班组,按出生后时间点分为1 h( n=6)、4 h( n=6)、12 h( n=7)3个亚组;新生犬出生后即刻经颈静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10 mL/kg(10 mL注射液含替罗非班2.5 mg)。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动脉导管内径;手术剥离取出动脉导管并分成两部分,分别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 结果:对照组1 h亚组中有1只新生犬于出生后0.5 h死亡;替罗非班组19只均顺利完成实验。出生后1 h,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新生犬动脉导管均未闭合,导管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1.72±0.08比1.70±0.11, P>0.05);出生后4 h,对照组有1只新生犬动脉导管闭合,替罗非班组均未闭合,且动脉导管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mm:1.52±0.15比0.95±0.48, P<0.05);出生后12 h,对照组新生犬动脉导管均闭合,替罗非班组仍有2只未闭合,导管内径分别为1.0 mm和1.1 mm。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两组新生犬出生后1、4、12 h动脉导管内血小板膜GPⅡb-Ⅲa蛋白表达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替罗非班组1 h GPⅡb-Ⅲ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GPⅡb-Ⅲa/β-actin:0.67±0.07比0.84±0.16, P<0.05),4 h和12 h时GPⅡb-Ⅲa蛋白表达略低于对照组(GPⅡb-Ⅲa/β-actin:4 h为0.85±0.12比0.95±0.11,12 h为1.04±0.16比1.09±0.17,均 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组新生犬动脉导管内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相似。 结论:新生犬动脉导管在出生后1~4 h开始闭合,12 h全部闭合;出生后动脉导管内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逐步升高,血小板聚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并促进了动脉导管闭合。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新生犬动脉导管闭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眼弓蛔虫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眼弓蛔虫病(O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OT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扫描激光检眼镜(SLO)检查。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别为25、26、26只眼。40例患者中,男性23例(57.5%,23/40),女性17例(42.5%,17/40);均为单眼发病。年龄<18岁者30例(75.0%,30/40),年龄(9.60±0.60)岁;≥18岁者10例(25.0%,10/40),年龄(34.60±4.52)岁。长住农村地区33例(82.5%,33/40);有犬、猫接触史27例(67.5%,27/40)。40只眼中,周边肉芽肿型(周边型)、后极部肉芽肿型(后极型)、类似眼内炎的玻璃体混浊型(混浊型)、混合型,分别为18(45.0%,18/40)、11(27.5%,11/40)、6(15.0%,6/40)、5(12.5%,5/40)只眼。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后均接受药物和(或)手术治疗。周边型、后极型、混合型28只眼,给予手术、药物治疗分别为17、11只眼;混浊型5只眼,仅给予药物治疗。40例患者中,33例患者参与随访;治疗后随访时间(18.78±9.44)个月。观察患眼BCVA改善情况。治疗前后不同BCVA眼数比较行 χ2或Fisher's检验。 结果:首诊时,患眼BCVA光感~0.6,其中BCVA<0.1、0.1~0.3、>0.3者分别为20、13、7只眼。晶状体后玻璃体前界膜增厚24只眼(60.0%,24/40),玻璃体分层样混浊27只眼(67.5%,27/40),周边部/后极部肉芽肿22只眼(55.0%,22/40)。行CDFI检查的25只眼中,玻璃体可见特征性分层样或弥漫性混浊14只眼(56.0%,14/25)。行FFA检查的26只眼中,视网膜毛细血管"羊齿蕨样"渗漏15只眼(57.7%,15/26),病灶处片状无灌注区。行OCT检查的26只眼中,视网膜前膜、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分别为8(30.8%,8/26)、5(19.2%,5/26)、2(7.7%,2/26)只眼。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混浊型5只眼BCVA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周边型、后极型、混合型28只眼中,行手术治疗的17只眼,BCVA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58, P<0.05);仅行药物治疗的11只眼,BCVA不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94, P>0.05)。 结论:OT患者以儿童多见;视网膜肉芽肿、晶状体后灰白色增生膜或玻璃体分层样混浊具体一定特征性;OT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肃省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种型鉴定及种系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甘肃省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虫种类型和种系发育关系,为探索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提取8份甘肃省迭部县洛大行政村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血液样本DNA,采用PCR法扩增分离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片段,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基因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经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甘肃省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种系发育关系。结果:8份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血液样本均扩增出约320 bp的片段,与目标序列ITS-1大小一致。ITS-1序列比对显示,8份样本与婴儿利什曼原虫MG969403、MN648755虫株序列同源性为99.1% ~ 100.0%;系统发育树显示,8份样本均与婴儿利什曼原虫聚为一支。结论:甘肃省迭部县8份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血液样本的原虫种型均为婴儿利什曼原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2022年山东省成人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2018—2022年18岁以上人群成人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通过山东省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收集2022年全省预防接种单位数据及2018—2022年间18周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信息个案,描述性分析成人疫苗接种单位的分布和成人接种疫苗品种,计算接种总量及接种率。结果:2022年底,山东省共有提供成人疫苗接种的预防接种单位3 948家,每万人拥有成人预防接种门诊0.36家。2018—2022年,开展了人用狂犬病疫苗(RabV)、流感疫苗(InfV)、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乙型肝炎疫苗(HepB)、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ACYW135)、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戊型肝炎疫苗(HepE)、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破伤风疫苗(TV)、流行性出血热(HF)疫苗共计11类成人疫苗的接种,接种总量为4 005.69万剂,平均0.1剂/(人·年);RabV、InfV、HPV疫苗分别占接种总量的31.48%、22.57%和15.93%。2018—2022年,成人疫苗年均增长率为56.55%;RabV 和TV5年累计接种剂次分别为15.90剂/100人和0.21剂/100人;InfV年均接种率为2.28%;HPV疫苗、HepB、PPV23、RZV累计全程接种率分别为12.44%、1.61%、0.52%和0.17%。20~<30岁年龄组RabV和TV 5年累计接种剂次为29.19剂/100人和0.43剂/100人;70~<80岁年龄组InfV和 PPV23接种率分为9.08%和1.27%;50~<60岁年龄组RZV接种率为0.11%;20~<30岁年龄组HPV疫苗接种率为18.09%;18~19岁年龄组HepB、MenACYW135、MMR、HEV接种率分为6.21%、9.55%、2.65%和2.83%。结论:山东省成人疫苗接种品种较少,普及面窄,接种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7年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确定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流行范围,并评估其流行风险,为鼠疫监测及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在玉龙县8个乡镇,每个乡镇根据地理景观、海拔、人口、面积等各选取2 ~ 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样点,10 - 11月采用夹(笼)夜法捕获小型兽类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等分离鼠疫菌,并用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鼠疫F1抗原和抗体,自毙小型兽类标本同时进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鼠疫特异性抗原;采集犬、猫、鼠等指示动物血清使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共获包括自毙小型兽类在内的宿主动物1 019只,隶属4目6科12属22种。其中工具捕获小型兽类1 016只,室外996只,室外捕获率为25.28%(996/3 940),其构成为齐氏姬鼠占30.32%(302/996)、斯氏家鼠占22.09%(220/996)、大绒鼠占17.37%(173/996)、灰麝鼩占12.35%(123/996),均是调查区小型兽类的优势种;社鼠占8.13%(81/996)、大足鼠占4.02%(40/996)、褐家鼠占1.81%(18/996),均为常见种。居民区室内共捕获小型兽类9种20只,捕获率为1.11%(20/1 800)。其中褐家鼠占30.00%(6/20)、大足鼠占25.00%(5/20)、小家鼠占10.00%(2/20),均为居民区优势鼠种。8种18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67匹,隶属3科5属5种,总染蚤率为1.77%(18/1 019),总蚤指数为0.070。居民区室内获寄生蚤49匹,3种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染蚤率为19.05%(4/21),蚤指数为2.333。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9.52%(2/21),蚤指数为0.571;猫栉首蚤指名亚种蚤指数最高,为1.571,染蚤率为4.76%(1/21),二者为居民区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室外5种1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18匹,染蚤率为1.40%(14/998),蚤指数为0.018。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0.50%(5/998),蚤指数为0.005;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次之,为0.40%(4/998),蚤指数为0.004;方叶栉眼蚤的蚤指数最高,为0.007,染蚤率排第三,为0.30%(3/998);棕形额蚤指名亚种的染蚤率和蚤指数均最低,分别为0.20%(2/998)和0.002。方叶栉眼蚤、缓慢细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为室外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共采集指示动物血清419份,其中犬血清402份,IHA检测结果阳性1份,阳性率为0.25%(1/402);猫、鼠血清共17份,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小型兽类脏器分离培养鼠疫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均为阴性;自毙小型兽类RIHA检测阴性。结论: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新增一个鼠疫指示动物阳性点,应加强该区域的鼠疫疫情监测和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南省弥勒市、芒市和梁河县人群和犬猫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云南省3个县(市)人群和犬猫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犬猫将弓形虫传播给人类并致病及流行的风险。方法:选择云南省弥勒市、芒市和梁河县3个家鼠鼠疫疫源地所在县(市)作为调查地区,采集16个自然村的人群及犬猫血样,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弓形虫IgG抗体,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测368份人血清、307份犬血清、12份猫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62%(201/368)、90.88%(279/307)、91.67%(11/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芒市和梁河县人群弓形虫感染风险(血清IgG抗体阳性)分别是弥勒市的8.20倍( AOR = 8.20,95% CI:4.38 ~ 15.36)、2.22倍( AOR = 2.22,95% CI:1.24 ~ 3.97);30 ~ < 40岁年龄组人群弓形虫感染风险(血清IgG抗体阳性)比< 30岁年龄组减少57%( AOR = 0.43,95% CI:0.19 ~ 0.98,均 P < 0.10)。梁河县犬弓形虫感染风险(血清IgG抗体阳性)比弥勒市减少89%( AOR = 0.11,95% CI:0.02 ~ 0.47);2岁及以上犬弓形虫感染风险(血清IgG抗体阳性)是2岁以下犬的2.05倍( AOR = 2.05,95% CI:0.91 ~ 4.64,均 P < 0.10)。 结论:云南省3个家鼠鼠疫疫源地所在县(市)人群和犬猫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均较高,人群和犬弓形虫感染风险(血清IgG抗体阳性)与地区和年龄有关,犬猫将弓形虫传播给人类及其他动物的风险较大,应加强重点区域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并采取相应卫生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07—2023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07—2023年我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促进狂犬病消除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从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获取2007—2023年个案信息,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7—2023年,全国累计报告人间狂犬病病例18 751例,年均发病率为0.08/10万,发病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为-18.58%(95% CI:-21.32%~-15.75%, P<0.05),2011年、2018年、2021年存在3个有意义的转折点。根据疫情下降趋势,可将我国省份大致分为5类。疫情波及范围由2007年的23省984县(区)下降至2023年的17省101县(区),2019年后高发县(区)主要分布在湖南西南部、河南南部及安徽西部地区,14个省份已连续至少2年无病例报告。病例以男性(70.24%)、务农人群(72.18%)为主,65岁及以上病例构成比由2007年的17.43%上升至2023年的36.07%。 结论:我国狂犬病水平已由多地区流行转为散发态势,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中老年务农人群为主要脆弱人群。现行综合防控策略与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但目前疫情下降已趋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累积性轴向载荷及复合运动无创性构建犬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自主研发的腰椎复合运动机对直立体位犬腰椎施加累积性轴向载荷和六位相复合运动构建犬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雌性草犬20只,体重(10.0±0.5) 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将实验动物以垂直坐位固定于运动机上,在持续轴向载荷下(245 N)进行一定周期的腰椎六位相(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各45°)复合运动;对照组:将实验动物以垂直坐位固定于运动机上,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动物在进行复合运动前、运动2、5、10及15万次时行腰椎影像学检查,侧位X线片测定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MRI T2-mapping成像定量分析椎间盘退变程度,当MRI T2WI显示椎间盘出现明显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V级)时停止复合运动。取两组动物腰椎各节段椎间盘标本,通过Micro-CT定量分析上、下终板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小梁结构,组织学染色(HE染色、番红"O"染色、天狼猩红染色)验证及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模型组动物5万次复合运动后L 6-7、L 7S 1椎间盘MRI T2WI呈轻度退变,随着运动负荷累积其退变程度逐渐加重;至复合运动10万次时达到中度退变,表现为DHI开始降低,同时L 5-6椎间盘也出现轻度退变;当复合运动量15万次时,L 5-6、L 6-7、L 7S 1椎间盘高度进一步降低,椎间盘呈严重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Ⅳ~Ⅵ级),而上位L 4-5椎间盘也级联出现轻度退变。L 5-6椎间盘组织学评分为(8.2±0.8)分、L 6-7为(9.5±0.7)分、L 7S 1为(10.3±0.5)分。退变程度表现为L 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