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APL患者的临床表现、遗传学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染色体核型均正常,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示插入型ins(15;17),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提示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诊断为APL经诱导治疗后,达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结论: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APL少见,伴ins(15;17)患者治疗效果同经典型APL,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在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OGM)技术在检测环状染色体、平衡易位、插入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异常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10月因染色体结构异常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并进行OGM和染色体微阵列检测的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部分患者样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验证。结果:1例疑似为平衡易位的患者通过OGM检测出平衡易位,并对断裂点进行了精确定位;2例染色体插入易位的患者中,1例3号染色体插入6号染色体的患者通过OGM检测获得了比核型分析更精细的断裂点位置并确定了染色体片段的插入方向,另1例8号染色体插入Y染色体的患者未能检测到染色体插入的信号;1例环状染色体嵌合体患者未检测到成环信号。结论:OGM技术准确检测出4例患者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为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在染色体结构变异检出的效能及初步应用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OGM)在检测染色体结构变异方面的效能和应用价值。在复杂性遗传性疾病的高精度染色体结构变异分析的临床研究中,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及内分泌科就诊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的病例。对10例染色体核型技术检出异常的样本,进行OGM技术检测,部分样本行FISH、SNP array芯片或CNV-seq验证。结果显示,利用OGM技术,在9例样本中检出结构变异,其中3例为非平衡性结构变异,6例为平衡性结构变异,包括5例易位和1例臂内倒位,检测结果与核型、芯片等技术一致,并能精细化断裂点位置、确定重复或插入的片段方向。另有1例断裂和重接位点位于着丝粒的易位样本未被检出。综上所述,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子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发现拷贝数变异等非平衡性结构变异以及易位、倒位等平衡性结构变异,更重要的是能够精细化断裂点位置以及确定重复或插入片段的方向,有助于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但目前该技术还无法检测断裂点位于着丝粒等空白区域的平衡性结构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南京"5.7" 192Ir源事故患者组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南京"5.7" 192Ir源事故患者外周血及组织进行照后第2 047天(5年7个月零7天)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电离辐射引起的体细胞变异情况,为明确电离辐射引起的远后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南京"5.7" 192Ir源事故患者王某照后第2 047天的背部正常皮肤组织、受照射范围内的骨及软组织、外周血3种样本,分别提取DNA后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原始测序数据进行分析。以背部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开展受照射范围内的骨及软组织、外周血的基因变异检测分析。 结果:与背部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受照射范围内的骨及软组织和外周血的基因组出现了多种基因变异,包括碱基置换(碱基转换、碱基颠换)、小片段插入、小片段缺失、拷贝数变异(拷贝数增加、拷贝数减少)以及结构变异(大片段缺失、大片段重复、倒位、染色体内易位以及染色体间易位),受照射范围内的骨及软组织出现10 666个基因变异,外周血出现11 233个基因变异,变异DNA涉及上万个基因。这些基因变异存在于外显子、内含子、3'UTR(3'untranslated region,3'端非编码区)、5'UTR(5'untranslated region,5'端非编码区)、剪切位点附近、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 kb区域以内、转录终止位点下游5 kb区域以内、非编码RNA以及基因间隔区域,且所有染色体都存在基因变异。结论:南京"5.7" 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照后第2 047天受照射范围内的骨及软组织和外周血中存在大量的基因变异,可能影响机体的功能及电离辐射诱发的远后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血友病A患者基因倒位检测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纳米孔测序技术在检测血友病A倒位的可行性。方法:采集临床上已经明确为血友病A倒位携带者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纳米孔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家系携带者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纳米孔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的先证者外甥女为血友病A Inv22携带者,家系2的先证者母亲为血友病A Inv1携带者,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且精确定位倒位的断裂位点。此外,对测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携带者的基因组存在大量的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插入、倒位和易位等。结论:纳米孔测序技术可用于血友病A倒位的基因变异分析,并为基因倒位导致相关遗传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选择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胞焦亡在耳鼻咽喉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细胞焦亡作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中的一种,其过程离不开caspase家族和gasdermin家族,同时伴随着炎性反应的发生,其主要过程是caspase家族被激活后作用于gasdermin家族N端结构,通过易位插入细胞膜表面、寡聚等方式使得细胞膜裂孔形成后体积逐渐膨胀,最终细胞膜破裂,细胞里面的物质从细胞内释放出来,诱发机体产生强烈的炎症性反应.近几年,细胞焦亡为耳鼻咽喉科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主要综述细胞焦亡的发现历程、分子机制及其在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鼻咽癌、听力损失、头颈部肿瘤等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40 157例新生儿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研究温州地区新生儿脐带血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旨在了解温州地区新生儿染色体异常发病率及脐带血染色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40 157例新生儿肝素钠抗凝脐带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40 157例新生儿脐带血样本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46例(8.62‰).染色体数目异常有106例,发生率为2.64‰,其中21-三体综合征22例,发生率为0.55‰;18-三体综合征2例,发生率为0.05‰;含有标记染色体核型16例,发生率为0.40‰,其中含双随体小染色体核型2例,发生率为0.05‰;克氏综合征27例,发生率为0.67‰;超雄综合征19例,发生率为0.47‰;X-三体综合征10例,发生率为0.25‰;特纳综合征10例(含嵌合体),发生率为0.25‰.染色体结构异常240例,发生率为5.98‰,其中染色体倒位63例,发生率为1.57‰;染色体相互易位99例,发生率为2.47‰,其中平衡易位75例,发生率1.87‰,罗伯逊易位24例,发生率为0.60‰;衍生染色体核型27例,发生率0.67‰;染色体重复2例,发生率为0.05‰;染色体插入9例,发生率为0.22‰;染色体缺失6例,发生率为0.15‰;嵌合染色体核型33例,发生率为0.82‰;环状染色体1例,发生率为0.03‰.结论 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新生儿染色体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早诊断、早发现、早干预及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是新生儿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有益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突变类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突变类型,更好地了解结直肠NETs的发病机制.方法 招募结直肠NETs手术患者,取结直肠NETs和对应的癌旁组织,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和进一步深入分析.结果 通过WGS测序发现,结直肠NETs突变类型多样,包括单核苷酸突变、小片段序列的插入和缺失突变(InDel)、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以及大的结构性变异(SV)如插入(INS)、缺失(DEL)、染色体内易位(ITX)、染色体间易位(CTX)和 反转(INV)等.结论 在结直肠NETs发生时,体细胞发生了大量的突变,尤其以染色体CTX变异最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大脑皮层MANF和NF-κB p65表达及其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大脑皮层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和核转录因子(NF)-κB p65 表达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各15只.I/R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CIRI模型;Sham组不将线栓插入颈内动脉,其余处理方法同I/R组.大鼠缺血2h再灌注24h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观察行为学变化,头颅磁共振(MRI)和TTC染色观察大脑梗死灶面积,HE染色观察缺血区域大脑皮层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细胞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ANF和NF-κB p65 蛋白相对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NF、NF-κB p65 和CHOP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MANF和NF-κB p65 亚细胞定位,TUNEL法观察缺血区域大脑皮层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 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P<0.05),头颅MRI T2 相呈现高信号的脑梗死区域,TTC染色中脑梗死灶区域呈现为白色,缺血侧大脑皮层HE染色可见神经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细胞呈空泡样改变,大脑皮层明显水肿,表明模型建立成功.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MANF和NF-κB p65 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 和P<0.05),且共定位于细胞核,缺血侧大脑皮层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和IL-6 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MANF和NF-κB p65 在CIRI中表达上调并发生核易位,MANF可能与NF-κB p65 在细胞核内相互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减轻CIRI,此外,MANF还可能通过抑制ERS,减轻神经元凋亡,从而缓解CIR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optical genome mapping,OGM)应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 年 6 月至 8 月因超声软指标异常或结构畸形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行羊膜腔穿刺的病例 60 例,常规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联合核型分析,平行进行OGM检测.以CMA联合核型分析的结果为对比,分析OGM在各类染色体变异中的检测效能.对于OGM额外检出的隐匿性重排使用荧光原位杂交验证.结果 OGM与CMA联合核型分析在非整倍体、拷贝数变异、三倍体检测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M检测证实了6 例存在染色体微重复的病例,确定了重复插入的位置及方向;额外检出了 2 例(3.3%)隐匿性易位,并确定了断裂点所处区间.结论 OGM能以高分辨率一站式检测各种主要类型的结构变异并可明确重排模式及精细化断点,有望在产前诊断中成为CMA联合核型分析的可靠替代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