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感病毒H1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和SARS-CoV、MERS-CoV及2019-nCoV所致病理改变及其致病机制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我国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经过迅速发展已对全国造成严重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却知之甚少。该文总结重症流感病毒H1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SARS-CoV、MERS-CoV及2019-nCoV几种引起重大疫情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尸检肺组织均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但不同病毒引起的病理表现存在差异,重症流感病毒2009 H1N1病毒与受体α-2,6-SA及α-2,3-SA结合,除DAD病变外,常伴有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炎性病变,且较易合并细菌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主要结合α-2,3-SA受体,主要累及肺泡上皮及细支气管,少见上呼吸道及气管、支气管病变,常伴局灶肺出血及肺组织坏死,机化及纤维化较少见。SARS-CoV通过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进入细胞,病变与病程相关,DAD渗出期一般见于病程10~14 d死亡患者。病程大于10 d患者表现为DAD机化期,并常伴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样改变及肺泡腔内显著多核巨细胞。SARS-CoV及H5N1感染患者肺外器官均可见脾和淋巴结内淋巴细胞耗竭、急性肾小管坏死、骨髓内噬血细胞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肺癌直接侵犯邻近肋骨误诊为远处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肺癌直接侵犯邻近肋骨的分期、诊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1月收治的1例周围型肺鳞状细胞癌直接侵犯临近肋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3岁,因左侧胸背痛3个月在外院行胸部CT及PET-CT检查提示左下肺背段邻近胸膜处恶变(肺鳞状细胞癌可能)直接侵犯邻近第7肋骨;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纵隔及右侧肺门炎性淋巴结可能。行胸腔镜辅助下左下肺癌根治术、胸壁病损切除术及胸壁修补术,术后病理示鳞状细胞癌,侵及肋骨,支气管残端及各组淋巴结未见癌组织,病理学分期为pT 3N 0M 0(Ⅱ B期)。患者术后行辅助化疗,截至2023年5月,患者无瘤生存已2年。 结论:肺癌直接侵犯邻近的肋骨并非远处转移。如果可以完全切除,即使侵及肋骨患者也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2013至2021年由基因确诊的儿童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基因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由基因分型确诊的APDS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在中国知网、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文章,总结临床特点及基因类型。结果:本例APDS患儿以反复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诊断支气管哮喘后平喘治疗效果欠佳,后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行支气管镜检查显示多发的气管支气管增生物,经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确诊。经文献检索,共检索到中国儿童APDS病例报道17篇,共58例,男女比例为32∶26,发病年龄为22 d~8岁,病死率13.2%。首发表现及临床表现均以反复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常合并EB病毒和(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免疫相关指标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基因检测,我国以 PIK3CD基因c.3061G>A突变最常见。 结论:APDS为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反复呼吸道感染、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为常见表现,需依靠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热休克蛋白90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手术切除的193例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53例肺大疱和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非癌对照肺组织的石蜡标本,通过制作高通量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芯片中HSP90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SP90不同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肺腺癌组织中HSP90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癌肺组织( P<0.001),临床Ⅲ期患者的HSP90表达水平高于临床Ⅰ~Ⅱ期患者( P=0.008),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HSP90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P=0.024);高表达HSP90的肺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HSP90的患者( P=0.001),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患者的10年生存率显著低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 P<0.05)。Cox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发现,高表达HSP90的肺腺癌的患者预后比低表达HSP90差( P=0.010)。 结论:HSP90的高表达与肺腺癌进展相关,高表达HSP90可能作为评估外科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分子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气管内喷洒辅助治疗塑型性支气管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气管内直接喷洒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报道202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例危及生命的PB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气道内tPA应用;同时检索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0月收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患儿,女,13岁,急性前T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后缓解,本次化疗后1周因"发热、左胸痛、呼吸短促3 d"入院,住院期间发现大量左侧胸腔积液、脓毒性休克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在救治过程中,患儿出现PB,并危及生命。常规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和钳夹治疗失败;给予tPA直接注入气道,塑型物松动并成功取出,患儿撤离呼吸机并治愈出院。文献检索共2篇,中文0篇,英文2篇,纳入2例患者,经tPA局部治疗后全部好转。结论:在血小板减少和使用抗凝药物的PB患儿中,常规经支气管镜治疗失败后,经气管内局部应用tPA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选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合并肺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合并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以“pulmonary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quamous cell carcinoma”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83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检索到国外病例3例;在万方数据库以“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肺鳞癌”为检索词,从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肺)鳞癌”为检索词,未检索到相关病例报道。阅读文献入选4例及本文病例,共5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64岁,因“胸闷、气促10 d, 咳嗽、发热1 d”入院。胸部增强CT示右下肺门区可见软组织肿块影,相邻支气管局部阻塞,增强后局部轻度强化,双肺下叶见实变影,散在片状结节影,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右侧少量胸腔积液;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下基底段开口处菜花样新生物,约7 mm×8 mm;支气管镜活检示部分黏膜结构破坏,鳞状上皮层次消失,细胞核大深染,部分呈巢团状分布,伴不良角化和少量坏死、纤维组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NapsinA、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及p53均阴性,p40、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5/6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均阳性, Ki-67阳性细胞约30%。右肺下叶穿刺活检示肺泡腔内充满巢状排列的淋巴样细胞,由小淋巴细胞、中心细胞样细胞及单核样细胞构成,偶见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 20+、CD 79a+、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 SMA)血管及Bcl2均阳性,CD 3散在阳性,Bcl6、CD 10、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均阴性,Ki-67阳性细胞约3%。病理诊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肺鳞状细胞癌。 结论:肺 MALT 淋巴瘤合并肺鳞状细胞癌罕见,极易漏诊或误诊,胸部CT影像学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团块影或实变影,常伴有病灶内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扩张及病灶周围的磨玻璃密度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偶可见胸腔积液。肺组织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rdheim-Chester病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断的ECD,分析4例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C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RAF V600E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ECD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2岁11个月至69岁,病变分别位于肺(2例)、中枢神经系统(1例)及睾丸(1例)。1例偶发夜间发热,1例有恶心、呕吐,其余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肺ECD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结节影,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的病例表现为实性占位。镜下均见纤维化背景中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伴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其中肺ECD的肿瘤细胞浸润主要出现在胸膜下、小叶间隔、血管周和细支气管周围,纤维化在胸膜和小叶间隔更为明显,在肺泡间隔中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均表达CD68、CD163及F a,不表达CD1α及Langerin,仅1例表达S-100蛋白,3例BRAF V600E阳性。RT-PCR法检测4例均具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 结论: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CD罕见且起病隐匿,临床上容易误诊,需通过活检予以明确诊断。肺ECD与其他脏器ECD的影像学改变显著不同,其胸膜下、小叶间隔、血管周和细支气管周围浸润的组织学特点也有助于与其他肺疾病进行鉴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RT-PCR技术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状态有助于诊断,且2种检测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94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诊疗与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LINC00494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诊疗与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检索TCGA数据库中535个肺腺癌患者组织和59个正常肺组织的RNA-seq数据,以及相应的患者临床资料(生存信息、性别、年龄、肿瘤长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据LINC00494在肺腺癌患者组织表达的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224例)和低表达组(224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rank检验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LINC00494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lncATLAS在线数据库分析LINC00494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通过共表达分析方法获得与LINC00494共表达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探讨LINC00494在肺腺癌中的功能。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腺癌的21例患者,通过将21对肺腺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验证LIN00494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3种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和PC-9,以及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进行RT-qPCR,验证LINC00494的表达水平。将H1299细胞进行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确定LINC00494的亚细胞定位。结果:LINC00494在肺腺癌组织中较正常肺组织中表达上调。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性别、肿瘤长径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组的生存状态优于低表达组( χ2=7.24, P=0.007),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均长于低表达组[(7.14±1.82)年比(5.36±1.62)年、(3.89±1.29)年比(3.27±0.87)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Ⅱ期、Ⅲ期、Ⅳ期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INC00494高表达水平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均 P<0.05)。lncATLAS在线数据库分析发现LINC00494定位于细胞核。通过共表达分析方法,获得247个与LINC00494共表达的蛋白质编码基因。GO分析显示与LINC00494共表达的蛋白质编码基因主要富集通路为信号转导、免疫应答、炎性反应、免疫应答调节、细胞表面受体信号等。KEGG分析显示与LINC00494共表达的蛋白质编码基因主要富集通路为细胞因子受体间相互作用、原发性免疫不全、细胞黏附分子、EB病毒感染、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60.57±10.41)岁,年龄范围40~76岁;肺腺癌组织LINC00494表达较癌旁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54±0.075)比(0.986±0.056), t=2.73, P=0.013]。4种细胞系的LINC00494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9.06, P<0.001)。H1299和PC-9肺腺癌细胞系的LINC00494表达水平较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升高[(4.860±0.603)比(1.959±0.168)比(1.002±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H1299细胞中,LINC00494约有87%在细胞核中表达。 结论:LINC00494在肺腺癌中表达上调,且与肺腺癌预后良好有关。LINC00494定位于细胞核,参与多条免疫反应相关通路,是潜在的肺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鼻咽影像学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该文报道1例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鼻咽部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患者女,65岁,影像学检查示右侧鼻咽部、垂体、海绵窦、硬脑膜、肺部支气管均有不同程度受累,表现为右侧鼻咽部肿胀,垂体肿大,垂体柄增粗,双侧海绵窦增宽,颅底硬脑膜较对称性增厚,右肺上叶尖段及下叶内基底段支气管壁明显增厚,PET-CT示相应病灶区域代谢增高。实验室检查血清IgG4未见升高,鼻咽部组织病理学可见弥漫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局灶散在异型细胞,纤维组织增生,IgG4(+),约30个/高倍视野,IgG4+/IgG+>40%。综合诊断为IgG4相关性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之全肺切除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全肺切除术是中央型肺癌的一种治疗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组织需要切除一侧肺组织,其导致结果包括:(1)肺容积减少及肺通气换气量减少;(2)肺血管床减少及由此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加;(3)健侧肺门与纵隔移位及由此引起的肺通气,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4)与局部血供不良,术后低氧,局部张力增高等危险因素相关的气管残端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愈合不良,及可能出现的支气管胸膜瘘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瘘。这导致全肺切除术相比较保留肺功能的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风险有所增加。但并不意味着要退而求其次,放弃其在肺癌治疗中其他手术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肿瘤学治疗效益。术前精准评估患者肿瘤与淋巴结情况及手术可切除性、心肺功能,挑选出能够最大程度获益于该手术方式的患者;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麻醉通气中造成的肺损伤,术中避免膈神经、喉返神经、迷走神经肺支等神经损伤,降低如支气管残端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周围血供不良等引起残端或吻合口愈合的风险因素;优化术前、术中、术后管理中的气道管理、呼吸机管理、液体管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肺支持、自主咳嗽、早期活动等。可能会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发挥一种手术方式本身在肿瘤学治疗中带来的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