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原发性支气管肿瘤15例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肿瘤的临床特征,分析其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21年1月期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儿童气管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案及辅助治疗等,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包括:黏液表皮样癌7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4例,尤因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婴儿血管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本组患儿中多以呼吸道症状就诊,包括咳嗽15例,气促1例,发热8例,咳血2例。ECMO辅助下支气管镜主气管肿物切除术1例,袖状切除术3例,左侧全肺切除术1例,肺叶切除术5例,肺段切除术4例。4例肺段切除患儿均术后复发,2例二次手术。结论:儿童肺部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完整切除有利于取得良好预后。气管内局限性肿物建议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切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呼吸一科2020年12月收治的1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儿童"或"小儿"和"支气管"或"肺"和"黏液表皮样癌"为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children"或"pediatric"或"child"和"pulmonary"或"bronchial"和"mucoepidermoid carcinaoma"为主题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5月报道的临床病例,整理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男,6岁,因"反复咳嗽1年,加重伴间断发热40 d"入院,入院后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下基底段占位性病变,胸部增强CT示左下叶支气管腔内占位性病变,增强后明显强化,外院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术后随访至今,患儿无复发。整理检索到的符合条件中外文文献,共报道儿童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96例,文献报道最小年龄为2岁。结论:儿童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极易误诊,胸部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儿童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以低度恶性为主,外科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既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亦可作为无管壁浸润的高分化肿瘤患儿的根治治疗方案,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儿童原发性气道肿瘤八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气道肿瘤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8例原发性气道肿瘤患儿的临床表现、介入治疗结果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原发性气道肿瘤患儿中,男5例、女3例,年龄4岁8月龄至9岁2月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伴喘息6例、咯血3例和反复肺部感染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及肺外转移。8例患儿均经支气管镜介入肿瘤切除,对4例富含血流的肿瘤患儿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术前行肿瘤供血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中及术后未发生大出血、气胸等并发症。4例为低度恶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2例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为多形性腺瘤,1例为支气管平滑肌梭形细胞瘤。术后随访2~4年,复发3例,其中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儿中,1例因病灶位置深行外科切肺治疗,1例联合化疗治疗后病灶稳定;1例黏液表皮样癌介入冷冻治疗后随访中。结论:儿童气道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有干咳、喘息、反复肺部感染和咯血等症状。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儿童气道内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诊疗儿童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1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18例儿童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支气管镜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8例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支气管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内镜下介入治疗方法及转归,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年龄2~12岁;男女比例为1.71∶1;病理类型:黏液表皮样癌8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7例,婴幼儿纤维肉瘤1例,中间型血管肿瘤1例,腺泡细胞癌1例。18例患儿均在全麻下完成活检明确肿瘤病理类型,并通过介入治疗手段解除呼吸道梗阻。术中、术后未发生大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术后1周复查内镜评估疗效,完全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安全、有效,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为进一步外科手术根治创造条件,甚至成为根治腔内肿瘤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支气管腔内超声在儿童中应用四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技术在儿童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例气道EBUS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和3例经EBUS检查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儿(男2例、女2例)年龄为7.4~9.2岁。EBUS-TBNA患儿(例1)术前诊断发热、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术后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经EBUS探查患儿为原发性气道肿瘤,术前CT未见气管腔外浸润,经支气管镜介入切除气道内肿瘤后病理诊断黏液表皮样癌2例、支气管平滑肌瘤1例。病灶部位分别为右主支气管开口1例、主气道2例。EBUS下依次可显示气管壁最内层强回声区(水囊和黏膜层)、较低回声区(黏膜下平滑肌层)、强回声区(软骨内层)、低回声区(软骨层)、强回声区(软骨外缘层)。1例患儿(例3)病灶处气管壁黏膜下平滑肌层结构紊乱,软骨层部分中断,其余2例未见气管壁受累。4例患儿术后均无气胸、咯血等并发症。结论:EBUS对儿童原因不明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和原发性气道肿瘤气管壁浸润程度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儿童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临床较为罕见,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临床确诊依赖于支气管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此病的诊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本文报道儿童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一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于常规治疗不见好转的肺炎或反复发作的肺炎的患儿,均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该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肺黏液表皮样癌6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黏液表皮样癌是常发生于涎腺、泪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而原发于肺及支气管者少见,约占肺癌的0.1%~0.2% [1]。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PMEC)的发病年龄跨度较大,3~78岁均可发生,但大多数发生于30~40岁患者,儿童发病非常少 [2]。本研究中,我们将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6例PME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PMEC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合并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及肺腺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合并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及肺腺癌1例。患者女,48岁,CT表现为右鼻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与上中下鼻甲分界不清,密度不均匀,累及相邻多个窦腔,局部骨质呈溶骨性破坏,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MRI病灶T 1WI呈等信号,T 2WI和DWI呈稍高信号。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处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右肺下叶结节内见空洞,邻近胸膜牵拉,增强后中度强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5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2009—2019年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收治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患儿56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及手术记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儿中,胸膜肺母细胞瘤28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0例,黏液表皮样癌6例,血管瘤1例,硬化性肺细胞瘤1例。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咳嗽26例,气促17例,咳血3例。另外,发热15例,胸痛3例,上腹部疼痛2例。肿瘤位于左肺下叶18例,右肺下叶11例,左肺上叶10例,右肺上叶7例,右肺中叶6例,肺门4例。56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开胸手术41例,胸腔镜手术13例,纤维支气管镜下手术2例。5例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术后未行化疗,至随访结束仍存活。5例Ⅱ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中,2例术后未化疗,复发后死亡;3例术后化疗,至随访结束仍存活。18例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均予IVADo方案化疗,出现肿瘤复发6例,远处转移3例,肿瘤相关死亡8例。20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儿中,行楔形切除术13例,复发5例;行肺叶切除术6例,复发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1例,术后复发。6例黏液表皮样癌患儿中,行肺叶切除术5例,行肺楔形切除术1例,至随访结束均存活。1例血管瘤患儿行支气管镜下肿物切除术,1例硬化性肺细胞瘤患儿行肺楔形切除术,至随访结束均存活。结论: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完整切除有利于取得良好预后。对于Ⅱ、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化疗是必要的辅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全部气管黏液表皮样癌2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中位手术年龄为9.9(4.2~13.5)岁。临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15例,咯血7例,胸痛1例,无症状1例。胸部CT主要表现为气管占位、肺炎、肺不张、肺气肿。在评估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时,如果其血运丰富(CT值≥100),在行支气管镜活检前需行肿瘤供血血管介入栓塞术。如果病理类型是低级别且肿瘤局限于气道内、位于段级以上支气管的肿瘤,首先采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如果病理类型是高级别,或侵犯周围脏器和淋巴结、或位于段级及以下的肿瘤均需手术治疗。结果:21例均完整切除肿瘤并获得阴性切缘,病理诊断为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低级别19例,高级别2例。1例患儿术后出现持续低氧饱和,其余患儿术后均顺利出院。19例患儿获得随访,2例因更换了联系方式而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3(2~146)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儿童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以呼吸道感染和咯血为主要表现,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