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对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及死亡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创建基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评价量表对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HIS系统1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既往研究创建的logistic回归预测ICU转入率模型创建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分别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CHEⅡ)评分为参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对患者转入ICU及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患者ICU转入率为29.8%,死亡率为8.10%.转入ICU或死亡患者的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MEWS和AP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未转入ICU或死亡患者(P<0.05).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MEWS和APCHEⅡ评分对转入ICU的预测价值均为高等(P<0.05),AUC分别为0.917、0.922、0.934,灵敏度分别为82.26%、84.22%、90.57%,特异度分别为80.36%、73.50%、83.45%,Youden指数分别为62.62%、57.72%、74.02%.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MEWS和APCHEⅡ评分对死亡的预测价值均为高等(P<0.05),AUC分别为0.924、0.914、0.933,灵敏度分别为93.48%、86.38%、84.67%,特异度分别为73.46%、79.38%、88.69%,Youden指数分别为66.94%、65.76%、73.36%.结论 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对患者转入ICU及死亡的预测价值同传统量表基本一致,可作为新的ICU患者评价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评估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影响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构建预警评估模型,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为急诊护士预检分诊提供可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0例UGI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10例)和验证组(170例),依据《202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的标准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绘制列线图并验证。结果:呕血( OR:3.875,95% CI:2.212~6.79)、糖尿病( OR:2.64,95% CI:1.184~5.883)、晕厥( OR:10.57,95% CI:3.675~30.403)、心率( OR:3.262,95% CI:1.753~6.068)、红细胞分布宽度( OR:3.904,95% CI:2.176~7.007)、凝血酶原时间( OR:3.665,95% CI:1.625~8.269)、乳酸( OR:3.498,95% CI:1.926~6.354)、血红蛋白( OR:4.984,95% CI:2.78~8.938)可准确预测UGIB病情严重程度( P<0.05)。列线图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和区分度(C-index=0.903,95% CI: 0.875~0.931),并经内部验证(C-index=0.895)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P=0.7936)。外部验证C-index为0.899(95% CI:0.846~0.952),校准曲线提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预测效能优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P<0.05)。 结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可为急诊医务人员筛查高危患者和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6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多发伤常规急救和监护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病情恶化程度。结果: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后,干预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情恶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情恶化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684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检查评分系统进行病情评估,观察组患者接受MEWS进行病情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候诊时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主动脉夹层等诊断结果正确率、患者因不同病症致死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时间、满意度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对NSTEAM、STEMI、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总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EWS提高患者临床预检、分诊效率、提高预检、分诊正确率,降低患者临床致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儿科急诊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应用于儿科急诊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科急诊就诊患儿1 01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症状进行评价,针对不同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MPEWS)对患儿的去向进行分析,同时分析MPEWS评分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1 019例患儿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全部患儿的57.21%,且患儿临床症状以呼吸急促/哮喘及高热为主,分别占全部患儿的57.41%及52.89%,同时,有9例患儿病情较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MPEWS评分为19(18,20),且不同分流去向的患者,MP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病情分级所对应的评分均为非正态分布,H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病情分级的MP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病情分级越低,评分越高。另外,针对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以MPEWS评分≥15为临界值,对诊断可能发生死亡的不良预后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13%及41.73%。 结论:通过MPEWS评分系统对儿科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能够快速识别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而有效对其进行分流处理,该评分系统准确率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搏骤停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第4个时期,特征是心电活动停止,循环呼吸迅速衰竭,往往预后不佳。如何有效预测心搏骤停是诊疗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心搏骤停中应用的研究不断突破,从最初根据一定数量的样本制定出仅包含基本生命体征指标的传统评分系统,发展到不断增减变换参考指标、增加样本量制定出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的改良评分系统。如今,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评分系统的制定过程中引入了机器学习技术,突破了既往评分系统的局限性,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不同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相关研究和前沿进展,总结了研究成果、空白点及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我国分级诊疗政策,论述了心搏骤停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未来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采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的结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的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研究组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早期预警评分均可缩短患者护理所需工时,但是研究组患者抢救所需护理工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诊抢救患者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有效缩短急救所需工时,提升护理干预效率,诊断诊断准确率更高,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治疗效果,应在临床急救抢救治中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信息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早期康复干预在肺癌术后并发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早期康复干预在肺癌术后并发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86例肺癌术后并发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常规干预)和早期组(n=45,基于信息版MEWS的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指标、病情严重程度(MEWS)、生理健康状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多脏器功能状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系统]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组患者肺炎控制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MEWS、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早期组患者MEWS、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ODS评分系统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早期组患者MODS评分系统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信息版MEWS的早期康复干预应用于肺癌术后并发重症肺炎患者,可缩短肺炎控制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改善病情、生理健康状况及脏器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联合层级链式护理对重症肺炎患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的层级链式护理对重症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 128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MEWS系统的层级链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R)、用力肺活量(FVC)、达峰容积比(vPTEF/vE)]、并发症发生率、依从率、家属焦虑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气促、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周后,观察组患儿RR低于对照组,FVC、vPTEF/vE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HAMA、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EWS系统的层级链式护理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依从率,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级干预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分级干预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0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92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炎、扩张气管治疗,并接受MEWS分级干预,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两组均持续治疗及干预7 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气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创伤后应激障碍、生活质量及病情进展得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咳嗽、气促、高热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5.83±1.12)d、(6.28±1.05)d、(4.72±1.29)d;联合组咳嗽、气促、高热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4.16±1.35)d、(4.27±1.24)d、(3.53± 1.15)d.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咳嗽、气促、高热症状消失时间更短(t=9.132,11.865,6.605,均P<0.05).治疗7 d后,两组酸碱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健康调查简表(SF-36)、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MEWS分级干预可促进重症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改善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生活质量,可能与其调节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改善血气指标有关,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