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共病研究现状及对共病管理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老年人共病是目前全球医疗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共病与死亡率增加、致残率增加、功能状态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相关.老年人共病情况普遍存在.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人共病的评估有助于从基于单一疾病的管理模式转向基于个人整体的管理模式,从疾病的治疗转向预防治疗一体化的管理理念,提高生命质量,改善预后.目前对共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病的存在模式,我国最主要共病模式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模式(包括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高血压).地域、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共病的组成模式.目前我国关于老年共病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就老年人共病概况、共病模式、不同因素对共病的影响、共病的管理策略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老年共病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CU脓毒血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ICU脓毒血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在 2018 年 4 月—2022 年 7 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80 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调查,根据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分为有损伤组(n=40)和无损伤组(n=40),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体温、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主观整体评估定量表(PG-SGA)、皮肤护理频次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住院时间>12 d、APACHEⅡ>26 分、PG-SGA>10 分、皮肤护理频次>2h/次是ICU脓毒血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脓毒血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责任护士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生命及机体体征变化情况,及时给予相应改善措施,制定科学膳食营养支持计划,强化日常皮肤护理行为,利于缩短患者ICU平均住院时间,维持机体营养均衡,加速患者早期恢复,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sCD163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因子及气道重塑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症因子及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2023 年 7 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AECOPD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Ⅰ级患者 21 例,Ⅱ级患者 24 例,Ⅲ级患者19 例,Ⅳ级患者 16 例.以同期收治的 50 例非急性发作COPD患者为对照组,50 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 3 组血清sCD163 水平及不同GOLD分级的AECOPD患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6]及气道重塑指标[气道壁厚度(T)、气道壁面积(WA)、气道壁面积占总横截面积百分比(WA%)]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sCD163 水平与炎症因子及气道重塑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对AE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 研究血清sCD163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健康组,且对照组高于健康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OLD分级的增加,患者血清sCD163 水平、TNF-α、IL-8、IL-6 水平及T、WA、WA%均随之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CD163 水平与TNF-α、IL-8、IL-6 及T、WA、WA%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CD163 与上述炎症因子和气道重塑指标联合评估 AECOPD 患者病情的 AUC 为 0.891,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 sCD163 水平与AECOPD患者炎症因子及气道重塑关系密切,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联合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有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联合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AKI组47例与非AKI组7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血清肌酐、C反应蛋白、胱抑素C、HMGB1、sTREM-1水平;检测2组血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2组乳酸水平;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白蛋白水平.2组均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 Ⅱ)评分.比较2组以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血肌酐、胱抑素C、乳酸、HMGB1、sTREM-1水平、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为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HMGB1联合sTREM-1诊断脓毒症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优于HMGB1、sTREM-1单独诊断(AUC分别为0.778、0.823).结论:血清HMGB1、sTREM-1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HMGB1、sTREM-1对于诊断脓毒症并发AKI的价值优于单独检测,可作为评估该类患者病情的敏感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的免疫评估及动态监测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常见的病因不明的肺间质疾病,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特效药物,其进展缓急、病情预后呈异质性。多项研究发现机体及肺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与IPF发病、进展及预后相关,本文结合文献综合分析了IPF相关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在IPF患者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分布情况,探讨这些作为免疫评估及监测的细胞及分子标志物对于IPF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研究潜力和临床应用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精准胃癌外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前列,外科手术切除依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精准医学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是针对胃癌的精准外科诊断与治疗,国内尚未达成共识。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专家工作组、《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国内外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病情评估、外科决策、手术规划、标本外科处理、生物样本库建设、围手术期辅助治疗、术后加速康复和人文关怀等精准胃癌外科诊断与治疗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多次研讨,制订《精准胃癌外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形成16条推荐意见,以供国内同行参考,旨在推广精准胃癌外科诊断与治疗理念以及指导胃癌外科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小麦过敏21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儿童小麦过敏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对儿童食物过敏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的疑似小麦过敏患儿进行病史收集、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及新鲜食物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共纳入患儿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1.5±12.8)个月。患儿分别在摄食小麦制品或接触小麦面粉后出现过敏症状。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20/21例,95.2%)最常见,其他依次为呼吸道症状(7/21例,33.3%)、消化道症状(6/21例,28.6%)及神经系统症状(1/21例,4.8%)。11例患儿曾出现严重过敏反应。21例患儿血清小麦特异性IgE检测水平为1.46 ~100.00 kU/L,当特异性IgE水平在Ⅴ级及以上时,患儿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增加( P<0.05)。其中5例患儿行小麦皮肤点刺试验,均呈阳性。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04~0.12。患儿均有其他食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结论:儿童小麦过敏发病早,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皮肤症状为主;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小麦过敏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高度致敏者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身抗体检测在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体内免疫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自身免疫耐受机制失调会产生多种针对自身细胞、组织及器官的自身抗体。目前已发现越来越多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与临床表现、疾病过程、临床并发症及预后存在关联。总结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活动度评估、预后判断尤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ML)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初诊GML患者15例,对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Lugano分期、胃镜下表现、放大内镜下表现、高频超声内镜下表现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15例GML患者临床表现以上腹不适为主,其次为消瘦、贫血等。内镜下GML病灶多见于胃中1/3(10例),以弥漫型最常见(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9例;放大内镜下观察病灶处树支状血管(TLA)阳性13例,治疗后复查TLA阳性2例。高频超声内镜观察病灶可见胃壁1~3层的层次结构欠清,呈低回声改变;治疗后复查高频超声内镜,1例患者可见胃壁1~5层结构消失,病理证实由GML转变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GML的治疗效果评估及监测复发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高频超声内镜可能在评估GML病情进展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评估现状及阻碍评估的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评估现状,分析阻碍ICU-AW评估的影响因素,为完善ICU-AW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首先,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3名医务人员(ICU专科护士8名、临床医生3名、呼吸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各1名)进行访谈;然后,全面分析和提炼访谈主题,构建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对我国的ICU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ICU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ICU-AW的评估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调查问卷的复测信度为0.92,专家效度为0.96。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3 563名ICU医务人员参与调查,提交问卷3 56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57份(包括被调查者来自新生儿或儿科ICU 173份、被调查者ICU工作时间<6个月89份、无效问卷9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 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在3 206名ICU医务人员中,医生616名(占19.2%),护士2 371名(占74.0%),呼吸治疗师129名(占4.0%),康复治疗师51名(占1.6%),营养师39名(占1.2%);年龄(30.7±6.3)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居多(65.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4.1%;副高及以上职称占8.0%;ICU工作年限(5.94±4.50)年。在临床实践中,仅有26.5%的ICU医务人员确定自己曾经治疗或护理过ICU-AW患者;52.9%的医务人员仅凭临床经验来评估ICU-AW,使用ICU-AW评估工具的人群仅占12.3%。大多数ICU医务人员认为应接受ICU-AW相关专业培训(81.8%),应重视ICU-AW如同重视ICU其他并发症(压疮、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75.1%),并认为ICU-AW评估应纳入ICU日常诊疗活动(61.2%);但仅10.2%的医务人员接受过ICU-AW相关知识培训,高达42.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ICU-AW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仅18.7%的医务人员会主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ICU-AW;不足半数(42.3%)的医务人员认为应每天评估ICU-AW,且ICU评估工具的使用也不统一,44.0%的ICU医务人员认为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量表(MRC-Score)是ICU-AW最理想的评估工具,其次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7.2%)和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MT,11.1%)。在阻碍ICU-AW评估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是主要因素(88.1%),其次是医护人员没有ICU-AW评估指南(76.5%),患者认知障碍或理解能力有限(84.6%)、病情危重导致无法配合评估(83.0%),以及科室对ICU-AW评估重视不足(77.5%)。结论:目前我国ICU-AW评估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和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